2019年34卷3期
显示方式: |
2019, 34(3): 371-376.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4041
摘要:
目的植物的光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干物质累积能力,而多倍体植株的光合能力一般强于二倍体或单倍体。本研究旨在分析二倍体马铃薯与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个体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 方法以二倍体马铃薯品系及其经秋水仙素加倍得到的加倍个体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移栽后不同时期的光合参数进行测定,并在盛花期测定光响应曲线与CO2响应曲线。 结果加倍个体和二倍体的净光合速率(Pn)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移栽后60 d达到峰值,在同一时期,加倍个体的Pn均高于二倍体,并在移栽后60 d和75 d呈现显著差异(P<0.05);加倍个体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光饱和点(LSP)分别比二倍体高16.12%和13.00%;加倍个体的光补偿点(LCP)和CO2补偿点(CCP)均低于二倍体,但两者的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没有差异。 结论加倍个体利用弱光的能力比二倍体强,在高光和低光条件下均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加倍个体能够利用低浓度的CO2,固定和转化CO2的能力较二倍体强。综上所述,加倍个体的光合能力高于二倍体。
2019, 34(3): 377-383.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4026
摘要:
目的探讨云南省石灰岩红壤坡耕地的主要耕作方式(旋耕、浅翻)和其他耕作措施(深翻、深松)在该地区的适宜性。 方法选取云南典型的石灰岩红壤坡耕地,通过2年玉米种植大田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免耕、旋耕15 cm、翻耕20 cm、翻耕30 cm和深松30 cm)下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紧实度以及玉米地上部性状和玉米产量特征。 结果与常规旋耕相比,深松30 cm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分别达4.65%和15.23% (2016年)、8.21%和14.22% (2017年),同时,可提高土壤孔隙度,但免耕则相反。2017年,深松30 cm的玉米产量较常规旋耕显著增产11.47%,但2016年免耕的玉米产量显著低于常规旋耕,减产达14.57%。 结论深松耕对云南石灰岩坡耕地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是试验区较为适宜的耕作措施,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9, 34(3): 384-392.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712025
摘要:
目的高粱是中国白酒的主要原料,其产量受生育期生态条件的影响很大,直播是轻简化栽培趋势下的必然选择,探讨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高粱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西南地区直播高粱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方法以5个西南地区主栽高粱品种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研究了播期对直播高粱出苗率、生育期、光合性能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分析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结果播期对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均有显著的影响,品种间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异程度存在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高粱出苗率显著增加,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在播种—抽穗的生育日数明显缩短。抽穗期顶三叶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LAI)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实率、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均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高粱出苗率与播种后7 d均温、有效积温和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和产量与抽穗前和全生育期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 结论较迟播而言,早播高粱生育期延长,产量较高,但出苗率低。西南地区直播高粱的适宜播期为4月15日—5月2日。
2019, 34(3): 393-398.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3025
摘要:
目的榕小蜂是检验局域交配竞争和近交条件下性比调节机制的模式动物,通过控制放蜂试验可进一步了解榕小蜂的性别资源分配策略。 方法通过控制亲本雌蜂数量(1~12头),统计在不同亲本雌蜂数的情况下,榕小蜂后代的性比(sex ratio)、窝卵数(clutch size)和后代数(broods size),并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不同亲本雌蜂量的后代性比调节与LMC模型的预测基本一致,尤其是当用基于分子方法估计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 F=0.21时,模型预测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同时,亲本雌蜂量为1头和多头的平均每头雄性后代数有明显差异;当亲本雌蜂量超过1头时,平均每头雌蜂的雄性后代数基本保持不变,但窝卵数(clutch size)则随着进蜂量的增加而减少,窝卵数与性比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结论聚果榕榕小蜂的性比率调节基本符合局域交配竞争理论的预测,但通过定量的模型预测与实际试验得出的性比仍存在误差,且认为该误差一方面来源于近交对榕小蜂的影响,另一方面来源于聚果榕榕小蜂在1头蜂和多头蜂时存在不同的评估局域交配竞争强度的方法。
2019, 34(3): 399-407.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8078
摘要:
目的为探讨前期土地利用方式对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群落的影响。 方法于2016年4月和7月,采用陷阱法和网扫法对澜沧县3种类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群落进行调查。 结果(1)物种组成及多度:天然林改造型柠檬园采集半翅目昆虫1 163头,55种;农田改造型柠檬园采集半翅目昆虫3 136头,49种;荒地改造型柠檬园采集半翅目昆虫4 285头,34种。(2)多样性比较:3种类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和半翅目昆虫害虫多度均有显著差异,由多到少的排序为荒地改造型柠檬园>农田改造型柠檬园>天然林改造型柠檬园;3种类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和害虫物种丰富度均有显著差异,由多到少的排序为天然林改造型柠檬园>农田改造型柠檬园>荒地改造型柠檬园;3种类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益虫多度有显著差异,荒地改造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益虫多度最高;3种类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益虫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差异。(3)群落结构相似性:3种类型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群落结构不相似。(4)相关性分析:半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与草本植物多度和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显著相关,半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随着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而降低;半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随着草本植物多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 结论前期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对柠檬园半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产生了影响。
2019, 34(3): 408-413.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4018
摘要: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E2F7在骨骼肌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以C2C12成肌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小干扰RNA干扰C2C12成肌细胞中E2F7的表达,分为干扰组和对照组,并利用RT-PCR、CCK-8和EdU等技术检测在C2C12成肌细胞中干扰E2F7后对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E2F7 mRNA表达水平在C2C12成肌细胞增殖期极显著高于分化期(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的细胞活率和新生细胞比率皆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扰E2F7显著提升了C2C12成肌细胞中Cyclin E的表达水平(P<0.05),极显著促进Cyclin D和CDK4的表达(P<0.01);并且干扰E2F7可显著促进E2F2 (P<0.05)和极显著促进E2F1及E2F3的表达(P<0.01),同时极显著促进与成肌细胞增殖相关microRNAs (miR-7、miR-25、miR-27和miR-92a)的表达(P<0.01)。 结论干扰E2F7可促进C2C12成肌细胞的增殖,E2F7可能是通过调控经典E2Fs信号通路和成肌细胞增殖相关microRNA发挥作用。
2019, 34(3): 414-419.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5007
摘要:
目的α-溶血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的感染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作为治疗金葡菌肺炎的新靶标。因此,研究百里香酚对金葡菌α-溶血素表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测定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生长曲线并进行了溶血试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荧光定量PCR以及细胞毒性试验。 结果百里香酚对金葡菌USA300的MIC为256 μg/mL,亚抑菌质量浓度的百里香酚(32 μg/mL)可下调金葡菌hla和RNAIII的转录水平,降低α-溶血素的表达,对溶血素介导的肺癌上皮细胞A549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结论百里香酚具有成为新型抗金葡菌感染药物的潜力。
2019, 34(3): 420-424.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12022
摘要:
目的研究一味中药复方制剂的安全性,为人体肿瘤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本试验对复方制剂进行了经口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及其28 d经口毒性方面的研究。经口急性毒性预试验对各组小鼠一次灌服剂量0.2、0.6、1.8、5.4、16.2 g/kg (bw)的提取液,最大耐受量试验提取液按1.25、1.00、0.80、0.64、0.51 g/mL的质量浓度、0.04 mL/g (bw)的灌胃量对各组小鼠24 h之内灌胃3次,对小鼠连续观察7 d;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连续28 d灌服等体积不同含量[15、7.5、3.75、0 g/kg (bw)]的复方制剂,测定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结果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该复方制剂粗提物经口LD50>5 g/kg (bw),小鼠对其最大耐受量达到150 g/kg (bw),最大耐受量为人用剂量的1 050倍;28 d经口毒性试验中各组小鼠体重、血液生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生化指标仅中剂量组LDH与对照、低、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GPT、GOT、Cr和BUN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该复方制剂对小鼠无毒性作用,对血液生理生化部分指标无影响,临床使用安全。
2019, 34(3): 425-431.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4024
摘要:
目的在含有抗生素的肉鸡饲粮基础上,额外添加饲用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研究凝结芽孢杆菌与抗生素组合使用对1~21日龄AA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方法98只1日龄AA肉鸡分为2个处理组:对照组,添加抗生素(50 mg/kg金霉素、60 mg/kg盐霉素钠);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添加3×106 cfu/g (全价配合饲料)凝结芽孢杆菌。试验周期21 d,至肉鸡21日龄,屠宰试验鸡,重点分析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 结果试验组肉鸡的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约4.54%和4.84%,但差异不显著(P>0.05)。1~21日龄阶段,试验组与对照组肉鸡的料重比基本一致(P>0.05);然而,试验组肉鸡腹泻率约8.2%,低于对照组14.3%。21日龄试验组肉鸡血清的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等免疫器官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含抗生素的肉鸡饲粮基础上额外增加3×106 cfu/g凝结芽孢杆菌饲用益生菌,进一步提高了幼龄(1~21日龄) AA肉鸡的生产性能,主要表现在腹泻率、平均日增重的改善作用。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也显示:凝结芽孢杆菌改善肉鸡生长性能与提高饲料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有关。研究结果对促进凝结芽孢杆菌饲用益生菌产品在肉鸡实际养殖及饲料配方中的应用具有科学价值与生产指导的实际意义。
2019, 34(3): 432-439.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3042
摘要:
目的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anna mini-pig inbred line, BMI)为材料,初步研究STRA8基因的功能,为该基因在猪精子形成过程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以GenBank下载的猪STRA8基因序列JQ965783及多条猪EST序列为参考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 STRA8基因。对STRA8蛋白质进行理化特性和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二级结构、蛋白功能域、疏水性、跨膜结构、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以及蛋白质功能分析;搜索并下载其他物种的STRA8蛋白质序列构建多物种系统进化树。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I STRA8在版纳微型猪近交系15个组织中的mRNA转录表达水平。 结果获得了包含编码序列1 101 bp的全长序列1 316 bp,编码366个氨基酸,序列已提交GenBank,基因登录号KU705622,蛋白质分子量(Mw) 41.06 ku,等电点(pI) 4.52。STRA8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最高,占52.19%;含有1个蛋白功能域;在氨基端有1个HLH结构域和1个卷曲螺旋区域,在羧基端有2个低复杂度区域;疏水性结果表明STRA8基因N末端、C末端均亲水;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序列;该蛋白质位于细胞核中的概率是56.5%;STRA8蛋白共有34个磷酸化位点;系统进化结果表明:BMI与羊、水牛的相似度最高。STRA8基因mRNA在检测的BMI 15个组织中呈现差异表达现象,睾丸中表达量最高。 结论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STRA8基因在猪精子发生方面的作用及功能提供参考。
2019, 34(3): 440-445.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3028
摘要:
目的揭示云南维西那米鸡的种质特征。 方法对400日龄维西那米鸡60枚种蛋的蛋重、蛋形指数、哈氏单位、蛋比重、蛋壳强度、蛋白高度、蛋黄颜色、蛋壳厚度、蛋壳颜色、种蛋血斑率和种蛋肉斑率等蛋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那米鸡的蛋重为(58.01±0.70) g,蛋形指数为1.33±0.01,哈氏单位为80.75±1.18,蛋比重为1.109±0.001,蛋壳强度为(33.59±0.94) N,蛋白高度为(6.59±0.19) mm,蛋黄色度指数为10.09±0.14,蛋壳厚度为(0.37±0.004) mm;该鸡蛋壳颜色包含褐色、浅褐色和白色3种类型,所占比率分别为32.20%、59.32%和8.47%;种蛋肉斑率为1.69%,种蛋血斑率为5.08%。那米鸡蛋重高于云南其他地方鸡种,且在中国已报道的地方鸡中都处于较高水平;蛋形指数在云南地方鸡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蛋壳颜色以浅褐色为主,蛋白黏稠度好。 结论那米鸡蛋品质优于云南大部分其他地方鸡种,研究结果可为维西那米鸡种质资源特性评价提供依据。
2019, 34(3): 446-452.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5011
摘要:
目的探究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组织形态及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择1岁龄的比格犬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脾虚组、自然恢复组、中药恢复组。对照组犬饲喂基础饲粮;脾虚组、自然恢复组、中药恢复组犬每天以6 mL/kg番泻叶灌喂造模。第7天,将脾虚组犬解剖采样,中药恢复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加味四君子汤,自然恢复组饲喂基础饲粮。第14天,全部犬解剖采样。采集犬十二指肠、空肠中段、回肠进行HE染色,测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计算V/C值;检测小肠EGF蛋白表达量以及mRNA相对表达量。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脾虚组犬小肠出现弥漫性的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并有大量黏液渗出;小肠绒毛稀疏、变短;肠绒毛长度极显著降低(P<0.01),隐窝深度极显著升高(P<0.01),十二指肠、回肠V/C值显著降低(P<0.05),空肠V/C值极显著降低(P<0.01);小肠EGF的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用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后,中药恢复组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接近对照组水平。 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能够使番泻叶诱导犬脾虚证的小肠组织形态、EGF蛋白表达量以及mRNA相对表达量恢复正常,对犬脾虚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2019, 34(3): 453-457.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5008
摘要:
目的研究成品梗丝中不同长度梗丝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差异性,为探讨梗丝结构对卷烟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烟丝振动分选筛对成品梗丝进行筛分,分别测定不同长度梗丝中的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长度梗丝中各单项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不同长度梗丝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的变化趋势。 结果(1)对于同一等级烟叶的烟梗制成的梗丝,不同长度梗丝各单项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规律性变化趋势。(2)梗丝长度由大到小,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呈线性升高趋势,挥发性致香物质及两类挥发性化学物质总量呈逐渐升高的抛物线形变化趋势。 结论不同长度梗丝的关键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提升梗丝在烟丝中的掺配均匀性对稳定卷烟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019, 34(3): 458-465.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712041
摘要:
目的研究四川温江公园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及其生长的微生境特征,并对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进行定量研究,以期比较该地区苔藓植物生长环境的差异,为城市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和微生境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对样方内苔藓植物的多样性、7种微生境的环境特征、基质理化性质进行测定。 结果研究区域内苔藓植物共13科18属19种。土生种类最多,石生种类次之,树生种类最少;优势科为丛藓科(Pottiaceae)、羽藓科(Thuidaceae),优势种为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密枝细羽藓(Cryto-hypnum tamariscellum)、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7种微生境下苔藓植物的盖度依岩石、疏林草坪、溪边湿地、林地、灌木草坪、草坪和树附生次序降低,物种的丰富度为:岩石 > 溪边湿地=树附生 > 林地 > 疏林草坪=灌木草坪 > 草坪;疏林草坪、溪边湿地、林地、灌木草坪营养元素含量较高,草坪微量元素Fe、Mn、Cu和Zn含量高,岩石交换性Ca、Mg含量高,树附生基质理化性质较稳定。 结论四川温江公园苔藓种类丰富,土生、石生藓种类突出。在苔藓生长的微生境中,除坡度、光照、凋落物厚度和人为干扰等影响因子外,基质的理化性质也是影响苔藓生长情况的决定因素。综上所述,岩石、溪边湿地、林地、疏林草坪利于苔藓生长。
2019, 34(3): 466-472.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711078
摘要:
目的探究设施栽培连续阴天后突然晴天对甜瓜生理特性的影响。 方法以薄皮甜瓜甜宝(Cucumis melo var. makuwa Makino cv.‘Tianbao’)和厚皮甜瓜天使(Cucumis melo var. reticulatus cv.‘Tianshi’)为试材,测定甜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Rubisco酶活性、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研究去除遮阴恢复(由弱光转强光)过程中甜瓜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 结果(1)与对照相比,去除遮阴后甜瓜叶片类胡萝卜素、Rubisco酶活性、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而叶绿素含量、MDA含量降低。(2)不同品种甜瓜表现出显著的生理差异,其中薄皮甜瓜甜宝对去除遮阴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强,类胡萝卜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迅速升高,有效地保护了细胞膜和光合器官,光合速率恢复较快;而厚皮甜瓜天使则恢复较慢。 结论在早春设施生产中,与厚皮甜瓜天使相比,薄皮甜瓜甜宝对光照变化的适应性更强。
2019, 34(3): 473-478.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4052
摘要:
目的研究滇西北大狼毒种群扩散蔓延所引起的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方法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大狼毒型退化亚高山草甸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野外生态学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大狼毒覆盖度退化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特征、大狼毒种群数量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结果随着群落中大狼毒覆盖度的增大,滇西北亚高山草甸的优势物种由华扁穗草+三穗苔草+草地早熟禾+西南委陵菜逐渐演变成大狼毒+西南委陵菜+绶草;群落的植株密度、优良牧草比例、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显著下降,毒害草比例以及大狼毒种群的株高、冠幅、分枝数和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 结论随着大狼毒覆盖度的增加,滇西北亚高山草甸优良牧草产量下降,物种多样性降低,草地逐渐失去其生产价值。
2019, 34(3): 479-485.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7028
摘要:
目的预测华西雨屏区檫木人工林土壤供氮潜力和氮矿化对温度和含水量的响应。 方法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檫木人工林土壤在不同温度(5、15、25和35℃)和含水量[20%、40%、60%和80%的田间持水量(FWC)]处理条件下的氮矿化特征。 结果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氮净矿化速率均随温度和含水量的升高而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25 ℃+60% FWC处理,且与除25 ℃+80% FWC外的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土壤氮净矿化速率(y3)对温度(x1)和含水量(x2)的响应模型为y3 =−1.671 3+0.278 0x1+7.541 3x2−0.005 6x12− 6.404 4x22+0.008 8x1x2 (R2=0.952, n=48),得出有利于促进土壤氮净矿化的最佳温度和含水量分别为25.6 ℃和61% FWC。土壤氮矿化作用在5~15 ℃范围内最敏感。 结论华西雨屏区檫木人工林能够适应全球变暖趋势,可以增加土壤可利用氮含量,有较好的供氮潜力。
2019, 34(3): 486-493.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711055
摘要:
目的理解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随林龄(1、2、3、5、7年生)的变化,为研究尾巨桉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运用空间代时间的研究方法,选取立地条件相近的5个林龄的林分,在各林分内设置3块样地,采用5点法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并计算不同元素之间的计量比。 结果尾巨桉人工林表层土壤(0~20 cm)的有机碳含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林龄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5年生林地全磷与全钾含量均低于或显著低于(P<0.05)其他各林龄;不同林龄林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土壤全磷及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未产生显著差异;随林龄增加,表层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有增加趋势,土壤磷钾比、碳钾比、氮钾比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不同林龄间土壤氮磷比未产生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 结论研究区尾巨桉中幼龄期林下土壤碳氮循环速率较低,随林龄增加,土壤有机质矿化速率有所下降。5个林龄土壤磷元素含量较充足,氮元素成为主要限制因子。
2019, 34(3): 494-502.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4036
摘要:
目的了解雌雄异株植物对NO的生理响应的差异,以有助于解释不同性别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 方法以雌雄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20.5 mg/kg (DW)和100 mg/kg (DW)两个铅处理水平,分析外源NO信号分子对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的生理效应。 结果(1)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叶片铅(Pb)含量、过氧化氢(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增加,雌株增幅更大,添加SNP后以上参数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雄株降幅更大;(2)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雄株含量增加更显著;添加SNP可提高雌雄美洲黑杨的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P),雄株的增幅更显著;(3) SNP能提高铅胁迫雄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GR活性,降低雌株SOD、GR、POD的活性;(4)铅胁迫一定程度地抑制了雌雄美洲黑杨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添加SNP不同程度地恢复了雄株的Pn和Gs。 结论与雄株相比,铅胁迫对雌株负面影响更大,NO信号有利于增强美洲黑杨雄株的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能力,恢复其气体交换速率,但对雌株的保护效应不明显。
2019, 34(3): 503-508.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7002
摘要: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对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苗期主要性状和光合参数的影响,揭示水分胁迫与辣木光合作用及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辣木栽培管理、抗性筛选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以多油辣木PKM1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充分供水(TA)、轻度水分胁迫(TB)、中度水分胁迫(TC)、重度水分胁迫(TD)和严重水分胁迫(TE) 5个水分处理,分析水分胁迫下辣木苗期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的变化。 结果(1) 水分胁迫下,辣木苗期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叶面积、根含水量、根长、根幅和根粗呈递减趋势,根冠比呈递增趋势。(2) 水分胁迫下辣木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递减趋势,Fo值呈递增趋势,Fm、Fv、(Fv/Fm)、(Fv/Fo)、qP和rETRmax值均呈递减趋势。 结论适度干旱有利于辣木苗期生长发育。干旱胁迫条件下,辣木仍保持较高光合能力和根冠比,是其抗旱耐旱的重要生理基础。
2019, 34(3): 509-515.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4016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炭、木醋液对擦洗磷尾矿堆肥进程及磷活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外源添加将生物炭、木醋液与堆肥原料(锯末+麦麸)进行不同比例的替代后制备生物磷肥。 结果生物炭木醋液混合添加,能够使堆体快速升温降温,有效缩短堆肥发酵时间,推进堆肥进程。生物炭+木醋液处理(TC)磷尾矿磷的活化率达20.89%,与生物炭处理(T)、木醋液处理(C)和空白对照(CK)相比极显著提高了3.16%、4.62%和9.99% (P<0.01)。除C处理外,TC处理后有机酸总量显著增加(P<0.05)。由有机酸种类及含量检测结果可知:高温阶段TC处理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成倍增长。高温阶段随乙酸含量的增加磷的活化率有增加趋势。对堆肥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可知:堆肥高温阶段产物速效磷含量与总有机酸极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生物炭、木醋液混合添加优于单用,促进堆肥过程中有机酸的产生,进而提高了磷尾矿堆肥中磷的活化。
2019, 34(3): 516-521.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7033
摘要:
目的干旱缺水是制约滇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价滇中干旱变化规律对制定区域抗旱对策、应对干旱缺水问题十分必要。 方法以近40年来滇中45个气象站的月降水、气温资料作为基础数据,采用降水蒸发差值(P-PET)初步衡量滇中地区水分盈亏状况,然后以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作为干旱指标计算了滇中旱季SPEI的总体变化趋势、周期特征,分析滇中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过去40年,滇中地区冬春两季、干季水分亏缺较为严重,除春季SPEI呈微弱上升趋势外,冬季、干季均以下降趋势变化;干季周期变化为11、18、29年,春季周期变化为6、12、24年,冬季为8、12、18年。滇中各季SPEI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现为总体一致型。 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滇中地区制定抗旱策略、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2019, 34(3): 522-531.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711039
摘要:
目的明确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在中国的气候适宜性,为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应用21个与温度和降水相关的气候数据和275条美味猕猴桃地理分布记录,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美味猕猴桃在中国潜在适宜分布,运用ROC曲线对模拟准确性进行验证,利用刀切法及相关分析筛选主导气候因子并分析其与存在概率之间关系。 结果MaxEnt模拟准确性极好,10次重复的AUC平均值为0.961;美味猕猴桃在中国的适生区为N22°~38°,E96°~122°,总面积336.79×104 km2,显著高于美味猕猴桃的实际种植面积;高适生区位于秦岭—巴山一线、四川盆地东部、云贵高原东部、武陵山—巫山和武夷山脉;11月平均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12月最高温度、4月最高温度、2月平均温度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为限制美味猕猴桃地理分布的关键因子。 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美味猕猴桃种植区划提供理论参考。
2019, 34(3): 532-537.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1010
摘要:
目的探索元阳梯田核心区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时空变异特征。 方法在不同月份采集元阳梯田核心区箐口村不同海拔(1 450、1 500、1 600、1 700和1 800 m)稻田的土壤,分析土壤养分(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与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和真菌)的数量。 结果低海拔梯田土壤全氮、全钾含量高于高海拔梯田土壤全氮、全钾含量,高海拔(1 700、1 800 m)的梯田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要高于相对低海拔(1 450、1 500 m)的稻田,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在休闲期高于水稻生长期。土壤微生物数量总体上在低海拔(1 450、1 500 m)稻田较高,土壤自生固氮菌和放线菌在3月、细菌和真菌在5月、纤维分解菌在9月的数量相对较多。 结论元阳梯田核心区稻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微生物数量受季节的明显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2019, 34(3): 538-543.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4050
摘要:
目的了解云南省马铃薯农户种植状况,为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种植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实地访问和田间调查的调研方法,对云南省典型马铃薯种植区域的农户产量、肥料用量和养分平衡等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云南省马铃薯种植户的氮、磷、钾养分平均用量分别为222.5、111.3和60.8 kg/hm2。滇北氮肥和钾肥用量较高。农田氮、磷平均盈余量分别为139.2、60.6 kg/hm2,钾的亏缺量为59 kg/hm2。 结论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应调整氮磷钾施肥比例,减少氮肥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
2019, 34(3): 544-552.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03007
摘要:
目的分析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更全面、深入地探究土地利用多功能驱动机制。 方法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结果(1)甘肃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水平空间特征显著,呈现空间集聚状态。土地利用总功能整体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土地利用各功能总体为“点—片”结构特征。(2)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表明:除了经济功能,其余功能均表现为较大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自相关莫兰指数和LISA图显示HH区和LL区整体为对称分布。(3)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和土地利用总功能均呈正相关关系。自然因素分布与甘肃省复杂地貌形态密切相关,而社会经济因素分布与人类要素投入偏好密切相关。 结论甘肃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要素投入数量分布,甘肃省各市州应充分识别不同要素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作用强度,因地制宜地加大要素投入,从而有效率地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性。
2019, 34(3): 553-554.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810013
摘要:
2016年在澜沧江景洪段采集到1尾沙鳅科(Botiidae)鱼类,鉴定为尾斑安彦鳅[Yasuhikotakia caudipunctata (Taki & Doi, 1995)],为国内首次记录。该鳅主要特征为:身体侧扁,体高较高;下唇腹面中央具1对大圆突,圆突间形成下唇中央缺刻,每个圆突顶端各具1对小乳突;背鳍分支鳍条为8;背鳍后具马鞍形条斑,尾柄具一褐色的模糊大斑块,尾鳍上均匀分布有黑褐色小斑点。凭证标本保存于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
2016年在澜沧江景洪段采集到1尾沙鳅科(Botiidae)鱼类,鉴定为尾斑安彦鳅[Yasuhikotakia caudipunctata (Taki & Doi, 1995)],为国内首次记录。该鳅主要特征为:身体侧扁,体高较高;下唇腹面中央具1对大圆突,圆突间形成下唇中央缺刻,每个圆突顶端各具1对小乳突;背鳍分支鳍条为8;背鳍后具马鞍形条斑,尾柄具一褐色的模糊大斑块,尾鳍上均匀分布有黑褐色小斑点。凭证标本保存于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