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 号:
ISSN 1004-390X / CN 53-1044/S
-
主管单位:
云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
特别推荐MORE+
近年来,我刊刊开发了鲁绍雄教授团队有关猪种资源的系列文章,受到广大同行学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传播和推广这些研究成果,编辑部精选了近3年鲁绍雄教授团队发表的猪种资源种质特性研究相关论文,欢迎同行专家留言点评和转发。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也是中国水稻新品种审定中唯一实行 “一票否决”的病害。一些其他病原引起的水稻叶部病害与稻瘟病症状非常相似,常导致一些水稻科技人员误判成稻瘟病,防治不当。本研究通过形态分类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进行系统的分类鉴定;采用离体叶鞘接种对病原菌侵染水稻的早期生物学过程进行详细观察;利用喷雾接种法研究病原菌对13个水稻品种的致病性。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产甲烷菌是甲烷产生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微生物,控制着湖泊沉积物的甲烷产生。位于云贵高原的滇池,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泊,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滇池流域内人口密集,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超标,有机氮磷输入负荷较大,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这将会影响滇池的甲烷排放及碳平衡。本研究针对滇池不同区域的沉积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产甲烷菌的空间分布,得出滇池沉积物产甲烷菌丰度范围为5.91×107~7.74×108 copies/g,产甲烷菌的拷贝数在各个采样区域差异显著(F=10.300 6,P=0.001 2),并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即外海中>外海南>草海>外海北,且外海南部和中部的产甲烷菌丰度与草海和外海北部的产甲烷菌丰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以期为高原富营养化湖泊的甲烷排放潜力估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新闻公告MORE+
显示方式:
防控土传病害和缓解连作障碍是构建健康土壤、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合理间作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有效防控土传病害。根系分泌物是土传病害防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主要围绕植物病原菌导致的土传病害,综述了间作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从土传病原菌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物和非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协同作用、土传病原菌非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物关键抑菌物质对寄主植物病原菌的直接抑制作用、间作土传病原菌寄主/非寄主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塑造根际微生物群落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合理间作防控土传病害的根系分泌物介导机制,以期为间作防控土传病害提供参考。
显示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