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核心期刊
  •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社会科学学报
  •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最受欢迎期刊”

基于安德森模型的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惠萍, 李皎

李惠萍, 李皎. 基于安德森模型的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 18(1): 157-165. DOI: 10.12371/j.ynau(s).202307026
引用本文: 李惠萍, 李皎. 基于安德森模型的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 18(1): 157-165. DOI: 10.12371/j.ynau(s).202307026
LI Huiping, LI Jiao. The Preference of Small Farmers in Erhai Lake Basin toChoose Their Pension Method and Its InfluencingFactors Based on Andersen Model[J].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4, 18(1): 157-165. DOI: 10.12371/j.ynau(s).202307026
Citation: LI Huiping, LI Jiao. The Preference of Small Farmers in Erhai Lake Basin toChoose Their Pension Method and Its InfluencingFactors Based on Andersen Model[J].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4, 18(1): 157-165. DOI: 10.12371/j.ynau(s).202307026

基于安德森模型的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0年整族脱贫后云南‘直过民族’提升可行发展能力路径研究”(20BSH06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惠萍(1999—),女,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

    李皎(1972—),女,云南昆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 中图分类号: C 913.6

The Preference of Small Farmers in Erhai Lake Basin toChoose Their Pension Method and Its InfluencingFactors Based on Andersen Model

  • 摘要:

    为探索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的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洱海流域40岁以上的村民290位,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基于286份有效问卷运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从40岁以上人员对养老相关问题的看法,分析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的差异;以安德森行为模型为理论框架,探究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需求性因素对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结果显示:洱海流域小农户目前以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倾向性因素是养老方式选择偏好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需求性因素次之。建议多方主体积极引导当地农户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小农户的多元的养老方式,加大养老工作方面资金的投入力度。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pre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nsion mode for small farmers in the Erhai Lake Basin, Using 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290 individuals aged 40 and above from 290 households in the Erhai Lake Basin were selected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obtain data; Based on 286 valid questionnaires, chi square test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s of small farmers in choosing pension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 dividual over 40 years old on pension mode related issues; Using the Anderson behavior model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propensity factors, enabling factors, and demand factors on the preferences of small farmers in the Erhai Lake Basin for pension mo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mall farmers in the Erhai Lake Basin currently relied on family pension mode as their main way of providing for the elderly, with propensity being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in their preference for pension mode, followed by demand factors. It was recommended that relevant departments actively guide local farmers to change their traditional elderly care concepts,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lderly care work and actively explore diversified elderly care methods suitable for local small farmers.

  •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1]。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和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的发布,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研究引起了学术界诸多学者和专家的广泛关注。

    在国家层面,张玲等构建资源能源、环境保护、生态科技、生态经济和生态精神文明5个子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论证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2]。在省域层面,于欣鑫等基于DPSIRM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在2004—2017年的时空演变趋势[3]。宓泽锋等将熵权TOPSIS方法与协调度模型相结合,并以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为基础,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研究[4]。黄茂兴等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2008—2018年福建省新型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同发展模式[5]。郭岩等分别以因子分析法和SPSS19.0软件作为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来评价研究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6]。在市域层面,孙钰等以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定量分析京津冀13市2007—2016年生态文明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变化规律[7]。郭珊珊等基于生态文明大背景下从土地集约利用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来研究2000—2010年的郑州市生态文明建设[8]。吴耀等从生态效率、生态意识、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四个维度构建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并运用TOPSIS法对苏南五市分别展开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研究为苏南五市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布局、合理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9]。在县域层面,赵好战和成金华等人分别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不同县域生态文明做出了不同方面的研究与评价[10-11]

    通过对以上文献研究的梳理可知,在全国、省域、市域及县域等不同层面都涵盖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研究。各位专家和学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熵权TOPSIS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均方差决策法、综合指数法等,但是相关文章对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当前现状,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出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以及河南省生态文明不同年份的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而综合评价河南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和补充。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立足于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进步三个维度构建了15项具体指标组成的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  1  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子系统评价指标指标属性 权重
    经济发展人均生产总值/(元·人−1+ 0.070
    第三产业贡献率/%+ 0.085
    进出口贸易总额/亿元+ 0.0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0.065
    生态环境废水排放总量/千万t0.04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0.057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055
    森林覆盖率/%+ 0.041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t 0.110
    氮氧化物排放量/万t 0.089
    社会进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0.080
    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 0.058
    民用汽车拥有量/万辆+0.072
    人均预期寿命/岁+ 0.071
    每万人大学生人数/个+ 0.07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由于选取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这三个子系统下的15项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的单位和属性都各不相同,为了消除以上外在因素对计算结果造成偏差或者影响,我们首先对各项指标的原始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这样处理过后的数值在性质上也即由原来的绝对性转化为相对性,从而使得各项指标之间的数值更具有可比性。

    第一步:

    $$ 正向指标: {Y}_{ij}=\frac{{X}_{ij-}\min{X}_{ij}}{\max{X}_{ij-}{\min{X}}_{ij}} _{ } $$ (1)
    $$ 负向指标: {Y}_{ij}=\frac{{\max{X}}_{ij-}{X}_{ij}}{\max{X}_{ij-}{\min{X}}_{ij}} $$ (2)

    式(1)(2)中:$ {X}_{ij} $为原始数据,即$ i $$i$=1,2,3,···,m)样本中的第$ j(j=\mathrm{1,2},3,\cdots n) $个指标。$ {Y}_{ij} $表示各项指标的数值标准化后的数据,取值范围在[0,1]之间。

    第二步:

    $$ {H}_{ij}={Y}_{ij}+ c $$ (3)

    式(3)中:$ {H}_{ij} $表示平移后的数据,由于在计算信息熵时需要用到对数公式,这就需要对已进行过标准化处理过后的数据再进行适当处理,从而使得处理过后的数据保证为正数,因此对标准化处理过后的数据进行0.1的平移处理,其中c取一个略大于0的正数,在此取0.1。

    第三步:

    $${P}_{ij}=\dfrac{{H}_{ij}}{\displaystyle\sum _{i=1}^{m}{H}_{ij}} (0 \leqslant {P}_{ij}\leqslant 1) $$ (4)

    式(4)中:$ {P}_{ij} $表示第j项指标下第i个样本所占的比率。

    第四步:

    $$ {E}_{j}=-\frac{1}{\mathrm{ln}m}\displaystyle\sum _{i=1}^{m}{P}_{ij}\mathrm{ln}{P}_{ij} (0 \leqslant {E}_{j}\leqslant 1) $$ (5)

    式(5)中:$ {E}_{j} $表示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

    第五步:

    $$ {D}_{j}= 1 -{E}_{j} $$ (6)

    式(6)中:$ {D}_{j} $表示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第六步:

    $$ {W}_{j}=\dfrac{{D}_{j}}{\displaystyle\sum_{j=1}^{n}{D}_{j}} $$ (7)

    式(7)中:$ {W}_{j} $表示第j项指标的权重。

    第七步:

    $$ {U}_{i}=\displaystyle\sum_{i=1}^{n}{H}_{ij}{W}_{j} $$ (8)

    式(8)中:$ {U}_{i} $表示各样本的综合评价得分,n代表指标数,U值越大,综合得分越高,对评价结果越有利,各指标计算出的权重结果已列于表1中。

    在耦合模型之中,可以利用耦合度对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测度,以便研究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本文则主要对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这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考察,三个子系统的耦合度计算公式如下:

    $$ C=3^3\sqrt {\dfrac{{U}_{1}\times {U}_{2}\times {U}_{3}}{\dfrac{{U}_{1}+{U}_{2}+{U}_{3}}{3}}} $$ (9)
    $$ T= {\text{α}} {U}_{1}+{\text{β}} {U}_{2}+ {\text{γ}}{U}_{3} $$ (10)
    $$ D= \sqrt{CT} $$ (11)

    式(9)(10)(11)中:C为耦合度;T为三个子系统的综合协调指数;D为耦合协调度;U1是经济发展子系统的综合指数;U2是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U3是社会进步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α+β+γ=1,考虑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进步三个子系统对生态文明建设同等重要,因此,本文α、β和γ均取$ 1/3 $

    本文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年份为2011—2020年,个别年份的评价指标有缺失的数据用均值法等方法经过适当计算得到。

    近些年,河南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建设理念,积极创建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省级生态县,形成了点面结合、互相交融的分布格局,这些成就使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2]

    2011—2020年,河南省经济发展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人均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27901元/人增长到2020年的55435元/人,十年间实现了翻倍的增幅。从总量上来看,河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稳健增长,表现出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第三产业贡献率在整个阶段不断增长,尤其在2014—2016年更是快速增长,说明随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增长进一步加快,同时也表明河南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农业、工业主导性正在向服务业主导性慢慢转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2019年一直是增长状态,到2020年稍有下降,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突然暴发的原因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低。河南省在2011—2020这十年期间,经济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各项指标数据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  1  2011—2020年河南省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变化趋势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外在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在2011—2020这十年期间,河南省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从2011年的137.05万t减少到2020年的6.68万t,平均每年减少13万t左右,氮氧化物排放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控制和减少。这两项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减少说明河南省近些年减排工程措施不断扩大,减排效果非常显著。此外,在注重减少生态污染的同时,河南省加大生态保护和绿色规划的发展力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每年都呈增长状态,到2020年已接近100%的效率。森林覆盖率除了在2013年稍有下降,其他年份都是处于不断增长阶段,其原因是2013年是河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推动中原经济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下达了新的土地利用计划通知。但是,作为衡量生态环境优劣的两大重要指标:废水排放总量和工业固定废物综合利用率这两方面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减少和有效地提升,其原因是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工业废物产生量不断增长,但河南省在废水处理设施和工业固定废物处理能力方面还不足以满足二者的庞大需求。总体来看,这些有效的生态绿色工作为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各项指标数据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图  2  2011—2020年河南省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变化趋势

    2011—2020年,河南省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跨越式进步。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1年的34.92万张增长至2020年的66.72万张,医疗设施和医疗体系不断完善。民用汽车拥有量由2011年的582.14万辆增长到2020年的1759.17万辆,实现了近三倍的增幅,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除此之外,河南省每万人大学生人数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在2011—2020都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尤其在教育方面,河南省教育厅近年来多举措并举增加投资建设高等教育院校,整合资源全力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在双一流建设中高质高量前进,力争更多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河南省的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74岁增长至2020年的77.72岁,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不仅是河南省基础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健康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写照,更是社会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表现。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医疗、教育、交通和生活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提升,各项指标数据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图  3  2011—2020年河南省社会进步各项指标变化趋势

    根据河南省2011—2020年各项指标的统计数值,运用熵值法公式(1)~(8) 计算得出三个子系统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2011—2020年,除了生态环境指数在2018—2020年略有下降之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文明综合发展指数整体上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011—2020年河南省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上加大了投入的力度,这就促使河南省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2018—2020年,由于生态环境子系统中的废水排放总量和工业固定废物综合利用率这两项指标的数据并没有实现向正方向优化发展,因此造成了这两年生态环境指数的下降。通过比较三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能够看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发展指数几乎呈同步上升趋势且在2018年之后开始高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表明在2018年之后,河南省生态文明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进步的制约因素不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限制因素较低,而生态环境带给生态文明建设的限制因素稍高。因此,河南省在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更要多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规划。

    图  4  2011—2020年河南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公式(9)~(11)可以计算得出2011—2020年河南省生态文明发展各子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耦合类型与协调类型划分标准参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张进财[13]等,计算结果和划分类型如表2所示。

    表  2  2011—2020年河南省生态文明各子系统的耦合类型和协调类型
    年份耦合度耦合类型耦合协调度协调类型
    20110.842基本耦合0.172严重失调
    20120.880基本耦合0.248严重失调
    20130.958高度耦合0.289中度失调
    20140.959高度耦合0.344中度失调
    20150.984高度耦合0.406轻度失调
    20160.978高度耦合0.469濒临失调
    20170.984高度耦合0.495濒临协调
    20180.990高度耦合0.523濒临协调
    20190.990高度耦合0.539濒临协调
    20200.991高度耦合0.558勉强协调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可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数值在0~1以内。当耦合程度越接近1时,说明三个子系统间的耦合程度愈高。当耦合协调度越接近1时,说明三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愈高。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耦合程度与耦合协调度分别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具体数值相对应的耦合程度类型和耦合协调度类型,各数值对应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类型如表2

    图5可以看出,2011—2020年,耦合度不断上升,由2011年的0.842上升到2020年的0.991。可分为两个阶段:(1)2011—2012年属于基本耦合阶段,此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进步三个子系统还处于动态融合状态;(2)2013—2020年已逐渐迈入高度耦合阶段,此时说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进步三个子系统已处于较为紧密的状态。在2011—2020年期间,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 2017—2019年已经稳定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直到2020年才迈入勉强协调阶段,但整体上耦合协调度仍然偏低。

    图  5  2011—2020年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各子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

    本文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三个维度共选取15项评价指标来构建河南省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1—2020年河南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生态文明各子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和具体归类,获得结论如下:

    (1)2011—2020年,河南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实现了大幅度提升,产业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效 ,生态污染不仅得到了极大的控制和改善,而且河南省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投资力度;社会各项事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医疗、教育等服务方面在不断巩固完善。因此,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已跃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2)2011—2020年,由熵值法计算得出:河南省生态文明及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整体上在时间维度上呈现上升趋势。细分为两个阶段:在2011—2018年期间,河南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受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进步三者的限制因素程度几乎是一样的。但是2018—2020年,河南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受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限制因素要低于受生态环境的限制因素,并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发展指数已经逐步高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

    (3)2011—2020年,在熵值法的基础上由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出:河南省生态文明及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等各子系统的耦合度在稳步上升,除了2011—2012年处于基本耦合阶段外,2013—2020年都稳定处于高度耦合阶段。此外,河南省生态文明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017—2019年之间已经稳定处于濒临协调阶段,2020年成功进入勉强协调阶段,但是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仍然偏低。

    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推进河南省生态文明发展是加快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从其耦合协调度发展类型来看,河南省生态文明各子系统刚迈入勉强协调阶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进步三者之间仍有相当大的不协调。因此,在面对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的协同发展上,河南省未来发展要积极探索地方特色的生产发展模式,加快创新技术的应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进步的融合要靠技术变革来实现进一步的优化,逐步实现生态资源绿色化、生态产业集约化、生态经济同步化。加强省内各区域的互动合作,推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进步的同步协调。各州各区各县要提高各区域间的信息、资本和人才等要素的流通速度,以此更好地实现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进步的协同。本文在选取指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构建河南省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仍需进一步的完善,今后也可以从河南省各州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更深层次和更细致化的研究与评价。

  • 表  1   变量赋值说明

    变量类型 变量名 赋值说明
    因变量 养老应该依靠子女 不赞同(非常不赞同、比较不赞同、一般)=0;
    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1
    倾向性
    因素
    性别 男=1;女=2
    年龄 40~49岁=1;50~59岁=2;低龄(60~69岁)=3;
    中龄(70~79岁)=4;高龄(80岁及以上)=5
    婚姻状况 单身=1;已婚=2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中专=3;大专及以上=4
    退休前职业 无=1;务农=2;非务农=3
    养老应该靠自己/老伴 不赞同(非常不赞同、比较不赞同、一般)=0;
    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1
    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 不赞同(非常不赞同、比较不赞同、一般)=0;
    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1
    使能
    因素
    目前个人平均实际月收入状况 0~500元=1;501~1000元=2;1001~2000元=3;
    2001~5000元=4;5000元以上=5
    家庭经济情况 很宽裕=1;比较宽裕=2;大致够用=3;比较困难=4;很困难=5
    居住情况 独居=1;与配偶同住=2;与子(孙)女同住=3;
    与他人合住:互助站、幸福院等=4
    如果您生病了,子女就会照顾您 不赞同(非常不赞同、比较不赞同、一般)=0;
    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1
    只要您需要,子女就会尽力给您提供
    较好的生活条件
    不赞同(非常不赞同、比较不赞同、一般)=0;
    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1
    您的子女不会给您增加任何负担 不赞同(非常不赞同、比较不赞同、一般)=0;
    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1
    您的子女跟您的联系密切 不赞同(非常不赞同、比较不赞同、一般)=0;
    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1
    您所在村(社区)能够提供一些生活照顾、
    休闲娱乐活动等养老服务
    不赞同(非常不赞同、比较不赞同、一般)=0;
    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1
    您对当前所在村(社区)所提供
    养老服务项目的评价
    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0;
    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1
    需求性
    因素
    您的身体状况 很健康,生活完全自理=1;无大病,生活基本自理=2;患病,
    生活部分自理=3;长年患病,需有人长期照料=4
    您觉得自己做许多事已力不从心 总是=1;经常=2;偶尔=3;很少=4;从不=5
    您觉得自己精神十足 总是=1;经常=2;偶尔=3;很少=4;从不=5
    您觉得现在是自己最快乐的时光 不赞同(非常不赞同、比较不赞同、一般)=0;
    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1
    是否失能 是=1;否=2
    能够经常到处走动 不赞同(非常不赞同、比较不赞同、一般)=0;
    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1
    您需要子女( 其他亲人) 多关心、陪伴您 不需要(非常不需要、比较不需要、一般)=0;
    需要(比较需要、非常需要)=1
    您需要经济或生活或医疗上的帮助 不需要(非常不需要、比较不需要、一般)=0;
    需要(比较需要、非常需要)=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特征人员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

    变量类型 养老应该依靠子女[n(%)]
    分类 不赞同 赞同 总计 χ² P
    倾向性因素 性别 60(63.83) 97(50.52) 157(54.90) 4.514 0.034*
    34(36.17) 95(49.48) 129(45.10)
    年龄 40~49岁 18(19.15) 18(9.38) 36(12.59) 5.969 0.201
    50~59岁 21(22.34) 41(21.35) 62(21.68)
    低龄(60~69岁) 20(21.28) 48(25.00) 68(23.78)
    中龄(70~79岁) 27(28.72) 67(34.90) 94(32.87)
    高龄(80岁及
    以上)
    8(8.51) 18(9.38) 26(9.09)
    婚姻状况 单身 5(5.32) 30(15.63) 35(12.24) 6.241 0.012*
    已婚 89(94.68) 162(84.38) 251(87.76)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44(46.81) 119(61.98) 163(56.99) 6.007 0.111
    初中 41(43.62) 59(30.73) 100(34.97)
    高中/中专 8(8.51) 12(6.25) 20(6.99)
    大专及以上 1(1.06) 2(1.04) 3(1.05)
    退休前职业 14(14.89) 1(0.52) 15(5.24) 28.209 0.000**
    务农 64(68.09) 166(86.46) 230(80.42)
    非务农 16(17.02) 25(13.02) 41(14.34)
    您觉得养老应该靠自己/老伴吗 不赞同 57(60.64) 67(34.90) 124(43.36) 17.028 0.000**
    赞同 37(39.36) 125(65.10) 162(56.64)
    您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 不赞同 34(36.17) 11(5.73) 45(15.73) 44.105 0.000**
    赞同 60(63.83) 181(94.27) 241(84.27)
    使能
    因素
    目前个人平均实际
    月收入大概为
    0~500元 40(42.55) 102(53.13) 142(49.65) 4.801 0.308
    501~1000元 17(18.09) 30(15.63) 47(16.43)
    1001~2000元 23(24.47) 34(17.71) 57(19.93)
    2001~5000元 11(11.70) 24(12.50) 35(12.24)
    5000元以上 3(3.19) 2(1.04) 5(1.75)
    使能
    因素
    家庭经济情况 很宽裕 4(4.26) 3(1.56) 7(2.45) 3.622 0.459
    比较宽裕 18(19.15) 34(17.71) 52(18.18)
    大致够用 49(52.13) 110(57.29) 159(55.59)
    比较困难 22(23.40) 39(20.31) 61(21.33)
    很困难 1(1.06) 6(3.13) 7(2.45)
    居住情况 独居 3(3.19) 10(5.21) 13(4.55) 11.311 0.010*
    与配偶同住 24(25.53) 20(10.42) 44(15.38)
    与子女/孙子女同住 66(70.21) 160(83.33) 226(79.02)
    与他人合住:互助站、幸福院等 1(1.06) 2(1.04) 3(1.05)
    如果您生病了子女就会照顾您 不赞同 37(39.36) 21(10.94) 58(20.28) 31.536 0.000**
    赞同 57(60.64) 171(89.06) 228(79.72)
    只要您需要子女就会尽力
    给您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
    不赞同 40(42.55) 26(13.54) 66(23.08) 29.921 0.000**
    赞同 54(57.45) 166(86.46) 220(76.92)
    您的子女不会给您增加
    任何负担
    不赞同 49(52.13) 51(26.56) 100(34.97) 18.138 0.000**
    赞同 45(47.87) 141(73.44) 186(65.03)
    您的子女跟您的联系密切 不赞同 35(37.23) 24(12.50) 59(20.63) 23.578 0.000**
    赞同 59(62.77) 168(87.50) 227(79.37)
    您所在的农村(社区)能够
    提供一些生活照顾、休闲娱乐活动等养老服务
    不赞同 72(76.60) 115(59.90) 187(65.38) 7.776 0.005**
    赞同 22(23.40) 77(40.10) 99(34.62)
    您对当前所在村(社区)所
    提供养老服务项目的评价
    不满意 75(79.79) 101(52.60) 176(61.54) 19.701 0.000**
    满意 19(20.21) 91(47.40) 110(38.46)
    需求性因素 您的身体状况 很健康,生活
    完全自理
    67(71.28) 118(61.46) 185(64.69) 8.138 0.043*
    无大病,生活
    基本自理
    18(19.15) 47(24.48) 65(22.73)
    患病,生活
    部分自理
    7(7.45) 27(14.06) 34(11.89)
    长年患病,需
    有人长期照料
    2(2.13) 0(0.00) 2(0.70)
    您觉得自己做许多
    事力不从心
    总是 3(3.19) 2(1.04) 5(1.75) 21.417 0.000**
    经常 11(11.70) 24(12.50) 35(12.24)
    偶尔 25(26.60) 93(48.44) 118(41.26)
    很少 46(48.94) 47(24.48) 93(32.52)
    从不 9(9.57) 26(13.54) 35(12.24)
    需求性因素 您觉得自己
    精神十足
    总是 17(18.09) 46(23.96) 63(22.03) 15.805 0.003**
    经常 60(63.83) 86(44.79) 146(51.05)
    偶尔 9(9.57) 50(26.04) 59(20.63)
    很少 8(8.51) 9(4.69) 17(5.94)
    从不 0(0.00) 1(0.52) 1(0.35)
    您觉得现在是自己
    最快乐的时光
    不赞同 49(52.13) 57(29.69) 106(37.06) 13.623 0.000**
    赞同 45(47.87) 135(70.31) 180(62.94)
    是否失能 16(17.02) 13(6.77) 29(10.14) 7.277 0.007**
    78(82.98) 179(93.23) 257(89.86)
    您能够经常
    到处走动
    不赞同 37(39.36) 33(17.19) 70(24.48) 16.786 0.000**
    赞同 57(60.64) 159(82.81) 216(75.52)
    需求性因素 您需要子女( 其他亲人) 多关心和陪伴您 不需要 52(55.32) 25(13.02) 77(26.92) 57.386 0.000**
    需要 42(44.68) 167(86.98) 209(73.08)
    您需要经济或生活或医疗上的帮助 不需要 46(48.94) 22(11.46) 68(23.78) 48.908 0.000**
    需要 48(51.06) 170(88.54) 218(76.22)
    注:* p<0.05, ** p<0.01,下同。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的Logistic分析

    自变量    比较组 参照组 OR
    模型Ⅰ 模型Ⅱ 模型Ⅲ
    倾向性
    因素
    性别 1.679 1.935 2.181 *
    婚姻状况 已婚 单身 0.155 ** 0.157 ** 0.196 *
    退休前职业 务农 50.329** 25.971* 23.473*
    非务农 33.592** 17.326* 9.634
    您觉得养老应该靠自己/老伴吗 赞同 不赞同 2.373** 1.674 1.269
    您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 赞同 不赞同 5.738** 3.676** 3.286*
    使能
    因素
    居住情况 与配偶同住 独居 0.427 0.656
    与子(孙)女同住 0.869 1.405
    与他人合住:住互
    助站、幸福院等
    0.510 0.835
    如果您生病了子女就会照顾您 赞同 不赞同 1.850 2.396
    只要您需要子女就会尽力给您
    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
    赞同 不赞同 1.595 1.006
    您的子女不会给您增加任何负担 赞同 不赞同 1.123 1.101
    您的子女跟您的联系密切 赞同 不赞同 1.892 1.135
    您所在的农村(社区)能够提供一些
    生活照顾、休闲娱乐活动等养老服务
    赞同 不赞同 1.167 0.945
    您对当前所在村(社区)所提供
    养老服务项目的评价
    满意 不满意 1.724 1.297
    您的身体状况 无大病,生活基本自理 很健康,生活
    完全自理
    0.699
    患病,生活部分自理 2.597
    长年患病,需有人长期照料 0.000
    您觉得自己做许多事力不从心 经常 总是 0.679
    偶尔 0.628
    很少 0.144
    从不 0.400
    需求
    因素
    您觉得自己精神十足 经常 总是 0.847
    偶尔 1.752
    很少 0.517
    从不 181889099.3
    您觉得现在是自己最快乐的时光 赞同 不赞同 1.208
    是否失能 2.227
    您能够经常到处走动 赞同 不赞同 1.479
    您需要子女( 其他亲人)
    多关心和陪伴您
    需要 不需要 2.997 *
    您需要经济或生活或医疗上的帮助 需要 不需要 2.730 *
    下载: 导出CSV
  • [1] 国家统计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R/OL]. (2021 − 05 − 11)http://www.gov.cn/guoqing/2021-05/13/content_5606149.htm.
    [2] 渠恩杰, 裴婷婷.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与养老模式探究[J]. 生产力研究, 2022(6): 68. DOI: 10.19374/j.cnki.14-1145/f.2022.06.012.
    [3] 舒奋. 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 新中国70年农村养老方式变迁[J]. 浙江社会科学, 2019(6): 83. DOI: 10.14167/j.zjss.2019.06.009.
    [4] 赵庚, 赵萌. 我国智慧养老服务的空间差异性研究[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2(5): 117. DOI: 10.3969/j.issn.1674-6627.2022.05.014.
    [5] 乐媛媛.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社会化养老主体责任反思与重构[J]. 农业经济, 2022(8): 75. DOI: 10.3969/j.issn.1001-6139.2022.08.029.
    [6] 杨光媚, 章如意, 韦慧燕, 等. 基于Andersen模型的河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 39(5): 367.
    [7]

    HE J. Construction of a Diversified Integrated Platform Based on Home Care Services[J]. 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19, 7(6): 161. DOI: 10.4236/jss.2019.76013.

    [8] 朱佩媛, 雷方, 乔彬, 等. 2019年成都市金牛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3, 39(1): 84.
    [9] 陈娜, 邓敏. 基于Anderson模型的我国失能老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21, 38(1): 96. DOI: 10.3969/j.issn.1002-3674.2021.01.025.
    [10] 崔文婕, 刘德浩. 海南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安德森行为模型的实证研究[J]. 新东方, 2022(3): 42.
    [11] 刘春光, 代震, 崔丽伟, 等. 老龄化背景下山东省农村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行为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 39(5): 362.
    [12] 张良文, 曾雁冰, 方亚, 等. 基于Andersen行为模型的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卫生统计, 2017, 34(5): 721.
    [13]

    ANDERSEN R M. National health surveys and the behavioral model of health services use[J]. Med Care, 2008, 46(7): 647.

    [14] 刘军. 供需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应对策略: 以重庆市开州区为例[J]. 重庆行政, 2022, 23(6): 53.
  • 期刊类型引用(3)

    1. 沈惠柔,肖扬岚,许一涵,尤添革,吴爱迪,陈中柱,谢候展,郑艺婧,宁静. 福建省数字经济效率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海峡科学. 2024(03): 167-175 . 百度学术
    2. 王晗,周健. 低碳经济模式下新疆“人口-产业-资源”格局的时空特征分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2): 136-145 . 百度学术
    3. 周雨娴. 电商发展与流通创新耦合协调关系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成渝经济圈的考察. 商业经济研究. 2023(21): 189-19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4)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75
  • HTML全文浏览量:  340
  • PDF下载量:  23
  • 被引次数: 7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7-08
  • 修回日期:  2023-08-07
  • 录用日期:  2023-08-0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9-26
  • 刊出日期:  2024-02-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