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ZHANG Bin, ZENG Wenqing, SHAN La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Population-Economy-Society in Gansu Province under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J].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2, 16(4): 1-8. DOI: 10.12371/j.ynau(s).202202001 |
[1] |
廖彩荣, 陈美球.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 16(6): 795. DO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17.06.14.
|
[2] |
刘彦随.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地理学报, 2018, 73(4): 637. DOI: 10.11821/dlxb201804004.
|
[3] |
四川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智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 农村经济, 2018(1): 11.
|
[4] |
何仁伟.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 地理研究, 2018, 37(11): 2127. DOI: 10.11821/dlyj201811001.
|
[5] |
叶敬忠. 乡村振兴战略: 历史沿循、总体布局与路径省思[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 64.
|
[6] |
周立, 李彦岩, 王彩虹, 等.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9(3): 16. DOI: 10.14100/j.cnki.65-1039/g4.20180108.001.
|
[7] |
贺雪峰. 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下的乡村振兴[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5): 1.
|
[8] |
左停, 刘文婧, 李博. 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 21. DOI: 10.13300/j.cnki.hnwkxb.2019.05.003.
|
[9] |
汪三贵, 冯紫曦.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5): 8. DOI: 10.19714/j.cnki.1671-7465.2019.0066.
|
[10] |
徐虹, 王彩彩. 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精准扶贫的再思考[J]. 农村经济, 2018(3): 11.
|
[11] |
王景新, 刘会柏. 精英俘获视域下云南精准扶贫探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 4(3): 20.
|
[12] |
闫周府, 吴方卫. 从二元分割走向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经济学家, 2019(6): 90. DOI: 10.16158/j.cnki.51-1312/f.2019.06.010.
|
[13] |
贾晋, 李雪峰, 申云. 乡村振兴战略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 财经科学, 2018(11): 70.
|
[14] |
韦家华, 连漪.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8(9): 82. DOI: 10.19851/j.cnki.cn11-1010/f.2018.09.021.
|
[15] |
李婷婷, 龙花楼. 基于“人口—土地—产业”视角的乡村转型发展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15, 35(10): 149. DOI: 10.15957/j.cnki.jjdl.2015.10.021.
|
[16] |
马历, 唐宏, 尹奇, 等. 四川农村人口土地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及时空演变[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25(1): 136. DOI: 10.13930/j.cnki.cjea.160595.
|
[17] |
张帅, 李涛, 杨晓霞. 人口—土地—产业视角下丘陵山区乡村空心化研究: 以奉节县12个调研村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2): 15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30036.
|
[18] |
方方.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农村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耦合格局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30(3): 14. DOI: 10.3969/j.issn.1007-7103.2019.03.008.
|
[19] |
龙花楼, 邹健, 李婷婷, 等. 乡村转型发展特征评价及地域类型划分: 以“苏南—陕北”样带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 31(3): 495.
|
[20] |
郑 家 琪 , 杨 同 毅 . 乡 村 振 兴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构 建 [ J ] . 农 村 经 济 与 科 技 , 2 0 1 8 , 2 9 ( 1 7 ) : 3 8 . D O I :
3969/j. issn. 1007-7103.2018. 17.013.
|
[21] |
吴新静, 李铜山.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 2019(6): 61. DOI: 10.13660/j.cnki.42-1112/c.015106.
|
[22] |
周荷欣, 毛若愚. 四川省乡村人口—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空间差异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31(9): 18. DOI: 10.3969/j.issn.1007-7103.2020.09.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