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ven by Modernity, the Tourism Spatial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ake Chengkan Village,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
摘要: 传统村落是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的聚合体。发展乡村旅游是助推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借鉴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三维度,剖析呈坎村旅游空间的生产逻辑。基于以上三维空间生产主体差异化诉求,诊断呈坎村乡村旅游空间生产的阻滞因子及其成因,即政府、企业和居民是空间实践的主体,三者空间表征具有不同的价值诉求,空间布局、特色定位及利益分配等表征空间问题凸显;结合呈坎村当地实际,从三生空间接续生产、科学编制规划以实施空间建设、文旅空间融合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增加就业机会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四个方面给出呈坎村乡村旅游空间生产优化对策措施。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a combination of material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ces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his paper introduced Lefebvre ’s space production theory, and analyzed the production logic of Chengkan Village ’s tourism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practice, space represent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space by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in-depth interview and other methods. Based on the above three dimensional space production subject differentiation demands, the paper diagnosed the blocking factors of rural tourism space production in Chengkan Village and their causes. That is,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residents were the main body of space practice, the three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had different value demands, and the problems of spatial layout, characteristic positioning and benefit distribution were prominent.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reality of Chengkan Village, the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space production in Chengkan Village were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Sansheng space, scientific planning to implement space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space to improve tourist satisfaction and increas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villagers ’ sense of happiness.
-
Key words:
- traditional villages /
- space production /
- rural tourism
-
表 1 旅游者旅游空间生产调研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维度 指标 旅游整体形象 T1旅游前目的地期待程度 T2旅游后对于目的地满意程度 T3旅游地整体与其旅游地的区别程度 旅游者对旅游空间基础设施的感知 T4旅游休憩地设置 T5消防与医疗设置 T6社会治安 旅游者对旅游空间旅游景点的感知 T7主题与特色 T8传统村落风光 T9传统建筑 T10传统民俗 T11自然的乡村风光 T12村落特产 T13餐饮特色 旅游者对旅游空间产品与服务的感知 T14娱乐设施 T15服务水平 T16导游解说 旅游者对于旅游空间环境的感知 T17卫生环境 T18生态环境 T19周边环境 表 2 受访者资料
编号 性别 年龄/岁 职业 R1 男 30 白领 R2 男 23 职员 R3 女 19 学生 M1 男 22 个体经营者 M2 女 36 自由职业 Y1 男 38 旅游行业人员 表 3 呈坎村表征空间访谈问题
对象 问题 游客 1. 您对这次来呈坎村的游览经历感受如何? 2. 您觉得景区目前的建设成果怎么样? 3. 您在游览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经历? 4. 您对景区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居民 1. 您在呈坎居住多久了?对呈坎景区的印象是怎样的? 2. 您觉得景区的建设和您的关系大不大? 3. 您有没有参与景区的建设? 4. 景区的发展有没有给您的生活带来明显变化? 5. 您对景区的建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旅游行业从业者 1. 您觉得目前呈坎的发展形势怎么样? 2. 您觉得呈坎现阶段的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3. 您认为后续呈坎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表 4 旅游者对旅游空间感知因素描述性统计
维度 指标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旅游者对旅游整体形象感知 T1旅游前目的地期待程度 1 5 3.32 T2旅游后对于目的地满意程度 3 5 4.02 T3旅游地整体与其他旅游地区别度 2 5 3.98 旅游者对旅游空间基础设施感知 T4旅游休憩地设置 1 5 3.23 T5消防与医疗设置 3 5 4.09 T6社会治安 2 5 3.89 旅游者对旅游空间旅游景点的感知 T7主题与特色 1 5 2.87 T8传统村落风光 3 5 4.28 T9传统建筑 2 5 4.09 T10传统民俗 3 5 4.36 T11自然的乡村风光 3 5 4.12 T12村落特产 3 5 3.89 T13餐饮特色 2 5 3.72 旅游者对旅游空间产品与服务的感知 T14娱乐设施 1 5 2.89 T15服务水平 2 5 3.66 T16导游解说 1 5 2.67 旅游者对于旅游空间环境的感知 T17卫生环境 2 5 3.26 T18生态环境 1 5 2.89 T19周边环境 2 5 3.17 -
[1] 谢引引.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乡村旅游地聚落空间变迁研究: 以高淳国际慢城大山村为例[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9. [2] 吉民民. 却藏寺村: 文化旅游背景下海东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更新策略研究[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3] 叶超, 柴彦威, 张小林. “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J]. 经济地理, 2011, 31(3): 409. DOI: 10.15957/j.cnki.jjdl.2011.03.010. [4] 唐明贵, 黎洪, 胡静.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建构与实现路径: 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J]. 企业经济, 2022, 41(7): 115. DOI: 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22.07.012. [5] 吕金桥. 民族旅游社区空间生产研究: 以西安回坊为例[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9. [6] 郭文. 新时代旅游空间生产的日常生活转向[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7(4): 78. DOI: 10.3969/j.issn.1000-5315.2020.04.011. [7] 孙九霞, 周一.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 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J]. 地理学报, 2014, 69(10): 1575. DOI: 10.11821/dlxb201410015. [8] 朱运海.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乡村旅游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襄阳五山茶坛和堰河茶文化旅游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8(6): 61. DOI: 10.3969/j.issn.1003-7853.2018.06.016. [9] 谢峰. 运河遗产景观旅游空间生产评价及优化: 以无锡南长街为例[D]. 扬州: 扬州大学, 2020. [10] 魏冀明. 旅游型传统村落的空间生产: 以福建省永春县岵山盆地为例[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11] 黄秀波, 孙九霞.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迷思: 主体诉求与空间正义[J]. 旅游论坛, 2017(2): 18. DOI: 10.15962/j.cnki.201702015. [12] 叶兴庆. 迈向2035年的中国乡村: 愿景、挑战与策略[J]. 管理世界, 2021, 37(4): 98. DOI: 10.3969/j.issn.1002-5502.2021.04.009. [13] 曹伟, 连冠一. 以山为本 以水为魂 呈坎双贤里 民居甲徽州: 江南风水第一村的呈坎村[J]. 中外建筑, 2019(11): 12. [14] 薛芮, 余吉安. 基于地方品牌建构的乡村文化旅游活化路径[J]. 经济地理, 2022, 42(6): 198. DOI: 10.15957/j.cnki.jjdl.2022.06.020. [15] 孔翔, 卓方勇. 文化景观对建构地方集体记忆的影响: 以徽州呈坎古村为例[J]. 地理科学, 2017, 37(1): 110. DOI: 10.13249/j.cnki.sgs.2017.01.013. [16] 陈丹丹.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研究[J]. 山西建筑, 2014, 40(34): 3. DOI: 10.3969/j.issn.1009-6825.2014.34.002. [17] 方彬. 古村落发展如何实现多元主体共建共享: 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保护与开发调查[J]. 社会治理, 2020(3):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