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for-one Rural Tourism in Poverty Area: Development of Logical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
摘要: 贫困地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盲目追求“全”的发展困境,研究以乡村产业空间“域”为切入点,揭示了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逻辑包含四个维度和九大策略。(2)基于I-RMP分析视角,提出了产业空间域、产业融合域、要素保障域和产业管理域等的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的整体分析框架。(3)研究以全国贫困县福建省屏南县为例进行验证,提出屏南县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整体构想。研究结果既丰富了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又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提供了路径借鉴。Abstract: Facing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rural tourism in poverty areas after years of blindly pursuing the “all” of all-for-one tourism, the study starts from the “area”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all-for-one rural tourism in poverty areas. The result shows: (1)The development logic of all-for-one rural tourism in poverty areas contains 4 dimensions and 9 strategies; (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RMP analysis, the author establishes integral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all-for-one rural tourism, including industry space, industry convergence, element security, and industry management.(3) In the case study of the national poor county: Pingnan county,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integral scheme for all-for-one rural tourism in Pingnan county, not only enriching the theories of rural tourism, but hoping to offer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path of all-for-one rural tourism in poverty area.
-
表 1 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逻辑
全域化战
略维度发展目标 发展策略 发展主要内容 产业管
理域政府主导下的资源整合和市场监管 机制创新 构建以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系,编制顶层设计方案 综合监管 建立综合监管体系,保障乡村旅游产业的可
持续发展整合营销 打造全域乡村旅游总体形象,并根据产业特
色形成品牌体系产业空
间域乡村产业集聚下的空间结构优化 空间整合 通过政府报告和实施方案等,从顶层设计上
明确乡村旅游产业的地位及其空间结构布局产业融
合域旅游化视角下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
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产业融合 通过与相关产业融合,构建产业链条,并形
成全域化的乡村旅游产品精品打造 打造以产业为导向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要素保
障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乡村旅游全域
化提供人口、土地、资金等的要素保
障,引导各利益主体共享共建配套完善 通过PPP\BOT等项目开发模式,补齐乡村旅游
主要旅游线路上的公共服务体系短板,特别是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短板政策支撑 通过成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和制定乡村旅游产
业发展扶持政策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当地
居民共享共建人才保障 内培外引,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表 2 屏南县乡镇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表
乡镇 五级 四级 三级 高等级旅游资源数量 甘棠乡 漈下村、天湖湿地 小梨洋村、龙漈仙宫、甘国宝故居、甘国宝文化节 6 棠口乡 漈头村、棠口村 百祥桥、千乘桥、漈头村牌坊群、平讲戏 6 双溪镇 白水洋鸳鸯溪 双溪古镇、宁德世界地质公
园文化旅游节、刘公岩、太
堡楼、鸳鸯湖文庙、城隍庙、后峭村、屏南双溪元宵灯会、安泰艺术城、北村村、双溪铁枝 13 熙岭乡 龙潭村 九峰寺、四坪村、前塘村、杖头木偶戏、六千尺天然矿泉水、龙潭老酒、四平戏 8 岭下乡 上楼水松林 开源村、广利桥、广福桥、岭下村 5 寿山乡 天星山森林公园(龙井桥景区) 寿山村、百祥桥、乱弹戏、红棺秘密、降龙村、摩尼教文化 7 长桥镇 仙山牧场、万安桥 长桥村、柏源村、天宝寺、鹫峰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7 屏城乡 前汾溪村、陆地村、后珑村、厦地村、村头村 5 黛溪乡 北墘村 康里村、忠洋村、天星山森林公园(鸡公山)、北墘黄酒文化节 5 路下乡 芳院村、风电基地、九仙寺 3 资料来源:根据调研整理所得。 表 3 屏南县乡村旅游2016—2019年统计数据
年份 旅游人数/万人次 增长比率/% 旅游收入/亿元 增长比率/% 2016 195.60 20.7 10.48 31.5 2017 251.76 28.7 14.63 39.6 2018 305.00 21.2 18.30 25.1 2019 365.39 19.8 23.28 27.2 数据来源:根据屏南县文体和旅游局提供数据整理所得。 -
[1] 李佳, 成升魁, 钟林生. 顾客价值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人文地理, 2009, 24(5): 21.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09.05.017. [2] 林移刚, 杨文华. 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困境与破解研究: 基于生产要素视角[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4(2): 121. DOI: 10.13727/j.cnki.53-1191/c.2017.02.018. [3] 段会利. 结合日本经验论我国乡村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J]. 农业经济, 2017(9): 35. DOI: 10.3969/j.issn.1001-6139.2017.09.013. [4] 马潇. 基于法国经验的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 43(9): 86. DOI: 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0920. [5] 吴必虎. 区域旅游开发的昂谱(RMP)分析: 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C]// 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 1999: 11. [6] 谢思静. 基于RMP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以“不老村”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9(4): 94. DOI: 10.16202/j.cnki.tnrs.2019.04.029. [7] 阚越. 基于RMP分析的伊犁河谷赏花旅游线路产品开发[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1): 41. DOI: 10.3969/j.issn.1008-5432.2018.01.011. [8] 余谦, 王庆. “孔子舆黄冈”旅游开发的RMP分析[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9, 39(2): 46. DOI: 10.3969/j.issn.1003-8078.2019.02.10. [9] 崔树强, 朱佩娟, 吴小双. 基于RMP分析的湘南山区旅游扶贫开发研究: 以汝城县为例[J]. 湘南学院学报, 2018, 39(3): 1. DOI: 10.3969/j.issn.1672-8173.2018.03.001. [10] 余佳华, 黄润. 基于RMP分析的六安市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 2012, 28(6): 50. DOI: 10.3969/j.issn.1009-9735.2012.06.014. [11] 黄元豪, 赖启福, 林菲菲,等. 基于E-RMP视角的生态旅游规划提升研究: 以福建3个县的生态旅游规划为例[J]. 林业经济问题, 2018, 38(3): 39. DOI: 10.16832/j.cnki.1005-9709.2018.03.007. [12] 马波. 旅游场域的扩张: 边界与政策含义[J]. 旅游学刊, 2016, 31(9): 17.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6.09.008. [13] 厉新建, 张凌云, 崔莉. 全域旅游: 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 以北京为例[J]. 人文地理, 2013, 28(3): 130.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3.03.019. [14] 毛峰. 乡村全域旅游: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与径[J]. 农业经济, 2019(1): 46. DOI: 10.3969/j.issn.1001-6139.2019.01.016. [15] 鹿磊, 朱钊毅, 俞国庆. 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以南京桦墅村为例[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8(1): 29. DOI: 10.15903/j.cnki.jniit.2018.01.008. [16] 曹丽娟. 全域化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机制[J]. 农业经济, 2019(5): 30. DOI: 10.3969/j.issn.1001-6139.2019.05.011. [17] 刘焕庆, 吴健.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延边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东疆学刊, 2017, 34(1): 101. DOI: 10.19410/j.cnki.cn22-5016/c.2017.01.020. [18] 张辉, 岳燕祥. 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 旅游学刊, 2016, 31(9): 15.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6.09.007. [19] 罗伊玲, 周玲强, 刘亚彬. “全域化”生态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 以武义生态养生旅游与美丽乡村共建为例[J]. 生态经济, 2016, 32(2): 139. [20] 薛杨, 白雪洁. 区域会展产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以环渤海区域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1): 77. DOI: 10.13968/j.cnki.1009-9107.2012.01.021. [21] 刘斐, 蔡洁, 李晓静, 等.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及影响因素[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4): 142. DOI: 10.13968/j.cnki.1009-9107.2019.04.17. [22] 马聪玲. 积极推动多产融合, 激活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N]. 经济参考报, 2018-08-15(006). [23] 戎爱萍. 全域旅游背景下文旅产业发展探析[J]. 经济师, 2019(12): 159. DOI: 10.3969/j.issn.1004-4914.2019.12.079. [24] 刘少和. 全球化、经济社会转型与旅游转型升级[J]. 旅游学刊, 2009, 24(8):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