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search Summary about th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gnition: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Statistics of CNKI Literature
-
摘要: 专业认知对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提升、专业情感培养、专业态度形成以及职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是高校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CNKI为数据来源库,收集2005—2019年有关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的文献共208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的数量、来源、作者、关键词和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到当前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包括专业认知的作用、影响因素、培养和提升对策以及新生的专业认知等。同时,发现研究热度不高,缺乏高等教育领域的关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学科集中化程度高;虽然作者合作率较高,且形成了少量分布零散的高产合作群体,但是没有产生团队合作的积极效应;研究方法单一,以调查法为主。证明了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研究的现状与专业认知的价值和作用是不匹配的现实困境。Abstract: Professional cognition has an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effect,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emotion,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students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colleg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Using CNKI as a data source database, a total of 208 articles about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gnition from 2005 to 2019 were collected. With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literature from perspective of quantity, source, authors, keyword, and theme. The paper reveals that the hot topics of current research mainly includ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unctions, training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professional cogni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freshmen.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enthusiasm is not high and lacks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research are insufficient, and the degree of centralization of disciplines is high. Although there is the high rate of author cooperation and a small number of scattered highly productive cooperative groups, it does not produce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eamwork. The research method is simple and mainly consists of investigation. It proves that a real dilemma is that the status quo of professional cognition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value and role of professional cognition.
-
Keywords:
- college students /
- professional cognition /
- SATI /
- ROST CM6 /
- Ucinet /
- measurement statistical analysis
-
学生的专业认知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对将来从事具体职业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有较清晰的整体认知[1]。专业认知是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改革、人才培养的基础[2], 专业认知教育是高校专业教育当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石。因此,对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纵观近年来的高校人才培养实践,学者和教师更多是从课程体系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供给方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从教育的需求方即学生的角度进行切入性探索的相对较少,鲜有关注到学生的专业认知现状,由此来看,对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当前对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的研究热度不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不足,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没有产生团队合作的积极效应,研究方法单一,存在着专业认知研究的现状与专业认知的作用是不相符的现实困境。文章试图通过对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揭示当前研究的现状和热点,指出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不仅可以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有益启示和参考,还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水平、推动学科和专业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数据来源与分析工具
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作为数据来源库,将“专业认知”“专业认知教育”设置为主题词于2019年12月31日进行检索操作,匹配方式为精确,检索有关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的研究文献,并剔除通知、启事、新闻稿等,最终得到208篇文献样本。
在数据处理上,运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etrics)、词频分析软件ROST CM6(Rost Content Mining 6)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NET work)进行文献的计量统计分析。SATI是国内学者常用的文献计量统计工具之一,主要有四大功能:题录格式转换、字段信息抽取、词条频数统计和知识矩阵构建。ROST CM6是由武汉大学沈阳教授团队研发的一款可以辅助人文社会科学数字化研究的平台,能够实现文本分词、词频统计、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等一系列文本分析。Ucinet是加州大学欧文(Irvine)分校的Linton Freeman学者团队开发的一款比较受欢迎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能进行个人网络分析、网络密度分析、网络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等,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
二、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 文献量分析
发文数量可以反映该研究领域的宏观状态,通过文献年代分布,能够从侧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揭示其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3]。图1为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研究的文献量年代分布图。发现直接有关专业认知的研究起源于2005年,即罗萍等学者提出了护理专业认知的概念[4]。虽然时间跨越15年,但是论文总量只有208篇,年均约14篇,表明该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少。2005—2013年总体呈递增趋势,2010年后开始出现明显增长,2012年后年发文量均稳定在15篇以上,2013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为27篇。分析原因可知,国务院在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高等教育制度日渐重视通识教育,以专业教育为重的传统反而也被强化,因此,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也被体现出来,具体表现在国家、高校、考生、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要求[5],在此背景下,专业认知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其基础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例如学者毛芳才在2012年提出的专业认知的概念[1]随后就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为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4—2019年间出现波动递增,2017年是一个顶峰,为28篇,2018年后又有一定程度的回升。文献量数据反映出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相关的研究十分薄弱,研究热度不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认知的研究现状与专业认知的作用是不符的。
(二) 文献来源分析
1. 文献来源类型分析
在208篇文献中,194篇为期刊论文,7篇为硕士学位论文,6篇为会议论文,1篇为辑刊论文。对文献的期刊来源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相关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哪些学科领域,便于研究者明确后期研究的领域和方向[6]。期刊论文约占所统计文献总量的93.3%,分布在152种期刊上,由此计算出期刊的均载文量约为1.28篇,反映了文献来源广泛且分布零散的特点。研究将这些期刊文献分为医学护理类、教育类、其他类,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其他类和医学护理类的期刊上,这两类期刊的总载文量为142篇,占期刊文献总量的73.2%;其他类期刊的载文量最多,占期刊文献总量的40.7%,但是均载文量最低;医学护理类期刊载文量约占期刊文献总量的32.5%,反映出医学和护理为该研究领域关注度较高的学科领域,说明该领域研究的广度不足;教育类期刊的载文量最少,占期刊文献总量的26.8%,其中高等教育研究类期刊为仅为12种,载文18篇,仅占期刊文献总量的9.28%。专业认知是心理学在教育学领域的应用,教育类特别是高等教育类期刊理应是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研究的主战场,但由数据分析可知,在教育学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学领域,专业认知的研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专业认同”主题相关研究的重视程度形成明显对比,启示相关学者应该关注于提升专业认知研究的重视程度。
表 1 文献来源类型分布期刊
类别期刊种
数/种载文量/
篇平均载文
量/篇占期刊文献
总量比率/%医学护理 39 63 1.62 32.5 教育类 35 52 1.49 26.8 其他类 79 79 1.01 40.7 2. 高载文期刊来源
将载文3篇及以上的期刊作为高载文量期刊,如表2所示。高载文量期刊总共8种,共载文39篇,约占期刊文献总量的20.1%,均载文量约4.88篇。从期刊类型上来看,8种高载文量期刊中,医学护理类为5种,教育类为3种,与前文分析相符合,高载文量期刊主要集中在医学护理学科领域,印证了专业认知相关研究广度不足的特点。以2019年为期刊状态标准年,将期刊分为核心期刊(包括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和2019—2020年版CSSCI来源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种级别。由表2可知,核心期刊只有1种。期刊的层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研究的学术水平和价值。以上分析表明,专业认知相关的研究在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上存在不足。
表 2 高载文量期刊分布期刊名称 载文篇数 期刊类型 期刊级别 教育教学论坛 10 教育类 普通期刊 卫生职业教育 8 医学护理类 普通期刊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6 医学护理类 普通期刊 中华全科医学 3 医学护理类 普通期刊 医学信息学杂志 3 医学护理类 普通期刊 陕西教育(高教版) 3 教育类 普通期刊 科教文汇 3 教育类 普通期刊 护理研究 3 医学护理类 中文核心 (三) 文献作者分析
1. 高产作者分析
根据普莱斯定律,高产作者最少的发文量应该为最高产作者发文数量的平方根的0.749倍[7]。最高产作者发文为5篇,计算得出高产作者的发文量应该为
$\sqrt{5} \times 0.749\thickapprox1.68$ ,所以发文量应该在2篇及以上。经统计,发文量为2篇及以上的高产作者有24人。本文进一步对高产作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由于高产作者的数量较多,故只统计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情况,如表3所示。5位高产作者分别属于两个合作群体,以张丽丽为代表的研究群体来自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夏桦为代表的研究群体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说明高产作者分布非常集中,这些群体力量通过合作,从成果数量上来讲,贡献较为突出。通过知网查找他们的研究方向,发现这些高产作者的研究集中于医学、护理学,没有较为明显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学科背景,但是部分作者有一定的专业认知教育教学经验,说明目前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的相关研究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依托不明显,没有受到专业领域的重视,而在医学和护理学等具体学科领域的集中化程度较高。
表 3 高产作者分布(部分)作者 作者所属机构 发文数/篇 研究领域 张丽丽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 临床医学 孟羽俊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 临床医学 任建立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 临床医学 夏 桦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4 护理学 周云仙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3 护理学 2. 作者合著分析
分析作者合著情况,对进一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体、把握该领域研究现状和预测发展前景具有指导意义[8]。统计表明,独立作者署名的文章为77篇,约占文献总量的37.02%,2人署名的文章为42篇,约占文献总量的20.2%,3人及以上署名的文章为89篇,约占文献总量的42.78%。由此可见,在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的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现象较为频繁,合作率较高。
对高产作者的合作情况进行计量分析,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高产作者共24人中,20人有过合作关系,形成了8组合作群体,说明高产作者的合作较为频繁。最大的合作群体有3人,数量为4个,他们的内部合作较为紧密,形成了少数以他们为代表的高产作者合作群体,不过这些群体的规模非常小。可以看出图谱中的合作群体之间无“聚集点”,反映出这些群体之间没有较紧密的合作关系,分布很零散。就整体而言,高产作者合作群体呈现集中又相对分散的特点,缺乏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长此以往,不利于高校学生专业认知领域研究的发展。
3. 高被引论文作者分析
文献被引频次是评价文献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其学术价值越大[9]。高频被引用的文献可以说是该领域学术认可度较高的文章,说明该文献具备了较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底蕴。以本研究的文献统计操作时间为准,由于篇幅有限,只统计单篇文献被引次数超过15的论文的第一作者情况,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基本上与前文分析符合,高被引文献的作者大多来自医学、护理学研究领域,但是也有部分作者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背景和经验,如致力于教育研究的学者蔡笑就有两篇高被引论文,说明立足于教育学这个核心专业领域而进行的研究,学术认可度较高,学术价值较大。一般来说,研究力量的集中化,有利于合作研究,更容易形成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但发现该研究领域高被引论文作者大多来自非高产作者合作群体,说明在该研究领域,虽然作者合作率较高,并形成了少数高产作者合作群体,但是并没有产生团队合作的积极效应。
表 4 高被引论文作者分析作者 单篇被引数/次 发文年份 研究方向 载文期刊 罗 萍 67 2005 护理学 中国护理管理 毛芳才 32 2012 思政与国防教育 高教论坛 董超群 28 2008 护理学 医学与社会 张 菊 27 2015 护理学 中华护理教育 宋健飞 25 2014 高校思政教育 扬州大学学报 范文燕 24 2014 医学 中国卫生事业 蔡 笑 22 2009 教育研究、艺术设计 职业时空 方 花 21 2007 护理学 现代临床护理 蔡 笑 18 2008 教育研究、艺术设计 辽宁高职学报 陈咏淑 17 2006 旅游开发与规划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汪育文 16 2010 学生教育管理 文教资料 孙翔洲 15 2013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与职业 (四) 文献主题分析
文献主题分析是文献计量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是直接反映文献主题内容和研究核心的自然词汇,通过对关键词(特别是高频关键词)的词频分析能够有效地理清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10]。
1. 高频关键词分析
在208篇文献中共有423个关键词,词频总数为779次,平均每篇文献约有3.7个关键词。由于文献样本容量较小,本文将词频数为4及以上的关键词定为高频关键词,统计得出共有26个高频关键词(表5),约占关键词总数的6.15%,词频数合计为311次,约占词频总数的39.92%。
表 5 高频关键词分布关键词 频数/次 关键词 频数/次 专业认知 138 学生 6 专业认知度 16 高职 6 专业认知教育 14 认知 6 新生 13 职业规划 5 大学生 10 本科 5 本科生 8 就业意向 5 护理专业 8 对策 5 调查 8 大学新生 4 旅游管理专业 7 必要性 4 护生 7 人才培养 4 旅游管理 7 高校 4 调查分析 7 临床医学 4 影响因素 6 高职生 4 主题词“专业认知”是出现频次最高的,为138次;其次是“专业认知度”;然后为“专业认知教育”“新生”“大学生”“本科生”“护理专业”“调查”等。从表5可知,专业认知的研究方法比较倾向于量化方法,以调查法为主,反映专业认知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一些研究者在研究中,将“专业认知”理解成“专业认知度”,其实质也是在探讨高校学生专业认知这个核心主题;新生的专业认知研究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关注,这与各院校均注重新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密切相关,入学时的专业认知教育是新生的必修课之一;而“大学生”“本科生”“本科”“高职”“高职生”等高频词的出现,说明研究对象以本科生、高职专科生为主;“护理专业”“护生”“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临床医学”等高频词的出现,说明研究不仅较集中于医学护理学科领域,还对旅游管理学科领域较为关注,印证了学科集中化程度较高、研究广度有限的研究特点;此外,专业认知的影响因素、提升对策、必要性、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对就业与职业的影响等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成为该领域内的热点。
2.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根据表5将高频关键词构建成一个26×26的共现矩阵,通过Ucinet的NetDraw工具生成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共现网络分析将关键词视为节点,节点越大表示该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越高,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越多,重要程度越高;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连线越多,说明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共现次数越多,它们之间的关系越强,反之则表示没有共同出现过。从图3可看出,“专业认知”的节点最大,周围连线最密集,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最强,属于核心关键词,这与高频关键词统计结果相符合;围绕在“专业认知”周围的“专业认知度”“专业认知教育”“本科生”“调查”“高职”“新生”“护理专业”等关键词,节点也相对较大,与其他关键词的连线相对较紧密,属于重要关键词,是专业认知研究的重要热点。该图谱能基本反映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也能通过这些关键词表征出当前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相关研究的热点主题。
3. 热点主题分析
根据以上文献主题的分析,在二次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专业认知相关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新生的专业认知、专业认知的价值和作用、专业认知的影响因素、专业认知培养和提升的对策等四大方面,如表6所示。以下重点对这些热点主题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表 6 热点主题归纳热点主题 关键词 新生的专业认知 新生、大学新生 专业认知的价值和作用 必要性、人才培养、职
业规划、就业意向专业认知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专业认知培养和
提升的对策对策、专业认知教育 (1)新生的专业认知。新生的专业认知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新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11],是新生专业学习发展和职业目标规划的基础,正确、积极的专业认知有利于提升新生学习的内驱力和针对性。新生专业认知教育的缺失,容易造成学生专业心理不稳定,盲目跟风转专业,导致学风建设陷入困境,造成学校教育质量下降,教育资源严重浪费[12]。因此,必须在大一入学阶段加强新生专业认知的引导和教育,对于此,不仅要设置并完善新生专业介绍课、专业导论课,还要开展专业讲座、实习和班会、发放专业概况书册[13]等一系列的新生专业认知活动,从而激发新生的专业认同,启发新生的专业意识,筑牢新生的专业思想。
(2)专业认知的价值和作用。第一,专业认知是决定专业学习努力程度、方向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14],专业认知与专业学习互为影响,专业认知会影响专业课程学习效果,专业课程学习又反过来影响专业认知,二者可能相互促进,也可能陷入恶性循环[15],所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专业认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第二,专业认知对就业选择和职业意愿起着基础性作用,专业认知能力和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职业目标的清晰度和就业时的态度;同时,正确的专业认知是形成积极的专业情感和专业态度的基础,进而影响到其专业意识、职业表现[16]、职业态度以及从业风貌等,从而对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第三,在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同频共振、同向共驱的教育背景下,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和水平是开展专业教育的基础,是培养高级专业性人才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17],契合了高等教育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3)专业认知的影响因素。高校学生专业认知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情况、父母职业、学校环境和条件、教学情况、课程设置、专业社会认可度、就业前景等。如陈水映通过调查发现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专业诱导会影响学生的深层次专业认知[18];董超群等认为护生专业认知的发展是受社会环境、群体影响、学校教育、临床环境的共同相互作用[19]。另一方面是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学生个人的主体因素,包含性别、性格、年龄、年级、学习能力、发展需求、个人兴趣、就业前景的认知等[20]。张丽丽等认为学生的专业认知受本身经验、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个人需求、性格和心理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21];梅淑元提出影响学生专业认知的因素包括个人的未来规划、阅读与专业相关的经典著作、去图书馆的频率、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和科研项目、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为高考报的第一志愿专业、学校认同感等[22]。
(4)专业认知培养和提升的对策。针对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的培养和提升,应该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入手。从学校层面来讲,第一,加强招生和专业宣传,使新生在志愿填报时能够充分认识专业的内涵、培养方案、就业方向、发展前景等,减少盲目性[23],从而让更多的新生能够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读,为其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做铺垫;第二,实施四个举措来完善课程建设:将专业认知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设置专业介绍课和专业导论课、开设专业认知课程、设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第三,开展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是实现感性初层次认知向理性深层次认知转变的核心环节,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是通识教育课程学习向专业性的学科课程学习转变的桥梁与重要过度[24],通过专业认知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以形成正确的学业认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及职业规划[25];第四,实施专业认知教育,专业认知教育是指以直接培养学生专业认知为核心目标的专业教育内容之一,对于此,不仅要开展专业实验室和企业参观、毕业校友访谈、专家专业介绍等专业认知教育活动[26],更要建立融合课堂内外且针对低、中、高年级不同教育阶段的渐进式专业认知教育体系[27]。从学生层面来讲,学生需要在全面了解专业的基础上,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成绩,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28],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专业活动[29],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抓住提升专业认知的机会。
三、 结论
文章以CNKI作为数据来源库,借助计量统计工具,从文献量、文献来源、文献作者、文献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计量统计分析,展示了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研究的现状,有助于让相关研究者把握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发展趋势,了解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包括:专业认知的影响因素、价值和作用、培养和提升的对策以及新生的专业认知等,以便更好地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
从文献计量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相关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总体的研究热度不高,不仅文献数量非常少,而且研究缺乏教育学特别是高等教育学领域应有的关注;第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表现为载文期刊多为权威性较低的普通期刊,总体的研究质量不佳,同时,研究较集中于护理、医学、旅游管理等学科领域,学科集中化现象比较明显;第三,虽然研究作者合作率较高,也形成了少量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的高产作者合作群体,但是没有产生团队合作的积极效应;第四,研究方法单一,根据文献主题的分析,研究者们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主的量化方法,质性研究以及质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较多的应用。
以上四个方面的局限性,集中说明了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研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证明了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的研究现状与专业认知的作用及价值是不匹配的现实困境。若要促进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相关研究的发展,就必须要破除这个现实困境,对此,文章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首先,提升各高校、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学者和教师对专业认知研究的重视程度,应该将专业认知融入教育质量建设工程、教学改革项目、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次,积极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相关研究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研究水平,争取创造质量更高的学术成果,与此同时,鼓励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关注专业认知,打破学科集中化的现状,促进跨学科的交流;再次,各研究合作群体之间应该要加强合作,整合现有研究基础,寻找新热点,开拓新思路,加快深层次研究的突破,实现团队合作效应的最大增值;最后,优化研究方法体系,不仅要借助新方法和先进的研究工具,推动量化方法的深入应用,还要关注于质性研究,使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得到有机结合、相互补充。
-
表 1 文献来源类型分布
期刊
类别期刊种
数/种载文量/
篇平均载文
量/篇占期刊文献
总量比率/%医学护理 39 63 1.62 32.5 教育类 35 52 1.49 26.8 其他类 79 79 1.01 40.7 表 2 高载文量期刊分布
期刊名称 载文篇数 期刊类型 期刊级别 教育教学论坛 10 教育类 普通期刊 卫生职业教育 8 医学护理类 普通期刊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6 医学护理类 普通期刊 中华全科医学 3 医学护理类 普通期刊 医学信息学杂志 3 医学护理类 普通期刊 陕西教育(高教版) 3 教育类 普通期刊 科教文汇 3 教育类 普通期刊 护理研究 3 医学护理类 中文核心 表 3 高产作者分布(部分)
作者 作者所属机构 发文数/篇 研究领域 张丽丽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 临床医学 孟羽俊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 临床医学 任建立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 临床医学 夏 桦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4 护理学 周云仙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3 护理学 表 4 高被引论文作者分析
作者 单篇被引数/次 发文年份 研究方向 载文期刊 罗 萍 67 2005 护理学 中国护理管理 毛芳才 32 2012 思政与国防教育 高教论坛 董超群 28 2008 护理学 医学与社会 张 菊 27 2015 护理学 中华护理教育 宋健飞 25 2014 高校思政教育 扬州大学学报 范文燕 24 2014 医学 中国卫生事业 蔡 笑 22 2009 教育研究、艺术设计 职业时空 方 花 21 2007 护理学 现代临床护理 蔡 笑 18 2008 教育研究、艺术设计 辽宁高职学报 陈咏淑 17 2006 旅游开发与规划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汪育文 16 2010 学生教育管理 文教资料 孙翔洲 15 2013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与职业 表 5 高频关键词分布
关键词 频数/次 关键词 频数/次 专业认知 138 学生 6 专业认知度 16 高职 6 专业认知教育 14 认知 6 新生 13 职业规划 5 大学生 10 本科 5 本科生 8 就业意向 5 护理专业 8 对策 5 调查 8 大学新生 4 旅游管理专业 7 必要性 4 护生 7 人才培养 4 旅游管理 7 高校 4 调查分析 7 临床医学 4 影响因素 6 高职生 4 表 6 热点主题归纳
热点主题 关键词 新生的专业认知 新生、大学新生 专业认知的价值和作用 必要性、人才培养、职
业规划、就业意向专业认知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专业认知培养和
提升的对策对策、专业认知教育 -
[1] 毛芳才. 提升大学生专业认知能力的途径探究[J]. 高教论坛, 2012(9): 82. DOI: 10.3969/j.issn.1671-9719.2012.09.024. [2] 钟金宏, 王红叶, 郭奥琪. “互联网+”时代信管专业认知调查与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8, 41(1): 29. DOI: 10.3969/j.issn.1672-8874.2018.01.006. [3] 秦琴琴, 乜勇. 基于词频分析和可视化共词网络图的国内创客研究热点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6, 26(1): 113. DOI: 10.3969/j.issn.1009-8097.2016.01.017. [4] 罗萍, 孙玉梅, 张进瑜, 等. 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 2005(3): 35.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05.03.016. [5] 宋建飞. 高校大学生专业认知教育探讨: 基于大学新生专业认知度的问卷调查[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4, 18(6): 94. DOI: 10.19411/j.cnki.1007-8606.2014.06.023. [6] 胡德华, 种乐熹. 国内外学科馆员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与比较[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6): 36. DOI: 10.14064/j.cnki.issn1005-8214.2015.06.014. [7] 姚雪, 徐川平, 李杰, 等. 基于普赖斯定律和二八定律及在线投稿系统构建某科技期刊核心作者用户库[J]. 编辑学报, 2017, 29(1): 64. DOI: 10.16811/j.cnki.1001-4314.2017.01.021. [8] 丁志健, 王焕景.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现状评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5(6): 53. DOI: 10.16384/j.cnki.lwas.2015.06.013. [9] 丁佐奇, 郑晓南, 吴晓明. 科技论文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4): 467. [10] 阳广元. 国内机构知识库研究文献计量统计分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10): 49. DOI: 10.14064/j.cnki.issn1005-8214.2015.10.016. [11] 汪育文. 大学新生专业认知教育亟待加强[J]. 文教资料, 2010(12): 204. DOI: 10.3969/j.issn.1004-8359.2010.12.106. [12] 骆训栩. 高校新生专业认知教育研究[J]. 现代农业, 2014(5): 97. DOI: 10.14070/j.cnki.15-1098.2014.05.081. [13] 张世文, 马素敏, 宋晓梅, 等. 地环类本科大一新生专业认知度及其教学建议[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8(6): 68. DOI: 10.16871/j.cnki.kjwha.2018.06.029. [14] 孙翔洲, 陈铁军, 黄营满. 现代教育视阈下高校专业认知教育探析[J]. 教育与职业, 2013(8): 167. DOI: 10.13615/j.cnki.1004-3985.2013.08.066. [15] 李玲, 朱旭, 宁德斌. 专业认知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双螺旋教学模式”: 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 33(3): 104. DOI: 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31. [16] 蔡笑, 夏怡. 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状况调查与对策[J]. 辽宁高职学报, 2008, 10(12): 20. DOI: 10.3969/j.issn.1009-7600.2008.12.009. [17] 李成龙, 张文超, 徐倩倩, 等. 高校渐进式专业认知教育体系的构建[J]. 科技视界, 2018(30): 92.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0.038. [18] 陈水映. 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2(3): 74. DOI: 10.3969/j.issn.1671-6132.2013.03.021. [19] 董超群, 陈先华, 任海蓉, 等. 护理本科生专业认知研究进展[J]. 医学与社会, 2008(1): 58. DOI: 10.3870/j.issn.1006-5563.2008.01.023. [20] 白鸽, 蒋虹丽, 黄葭燕. 医科研究生专业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7): 105. DOI: 10.3969/j.issn.1002-1701.2011.07.056. [21] 张丽丽, 孟羽俊, 任建立.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新生专业认知与父母职业相关调查[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29): 7167. [22] 梅淑元. 农林经济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度及影响因素[J]. 黑龙江科学, 2019, 10(21): 162. DOI: 10.3969/j.issn.1674-8646.2019.21.077. [23] 胡德华, 种乐熹. 生物信息学专业新生专业认知度调查分析[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4, 35(5): 84. DOI: 10.3969/j.issn.1673-6036.2014.05.019. [24] 孙梦阳, 耿玉环, 刘志华. 旅游管理专业认知实习课程“1234”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 高教学刊, 2019(9): 51. [25] 宋瑞娟.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实习实践与成效[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52): 193. DOI: 10.3969/j.issn.1674-9324.2013.52.149. [26] 赵淑梅, 李海胜, 郭琼琼. 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开展专业认知教育的实践探索研究[J]. 电子世界, 2019(10): 66. DOI: 10.19353/j.cnki.dzsj.2019.10.029. [27] 杜玮, 连钠, 崔素萍, 等. 材料类专业大学生渐进式专业认知教育体系建设初探[J]. 高等理科教育, 2013(3): 74. DOI: 10.3969/j.issn.1000-4076.2013.03.013. [28] 陈志芳. 财经类院校本科专业认知度的调查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7, 15(5): 96. DOI: 10.13895/j.cnki.jimufe.2017.05.024. [29] 胡传东, 胡月.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知现状特点与对策: 以重庆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策划方向)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29): 221. DOI: 10.3969/j.issn.2095-3089.2015.29.250. -
期刊类型引用(6)
1. 韩三青,周强,方璟阳,刘津铭,夏琪. 安徽省某高校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01): 70-75 . 百度学术
2. 何卫仙,熊璐. 消费过程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认知研究——以南昌师范学院为例. 西部素质教育. 2024(07): 46-50 . 百度学术
3. 李俊健,雷君,杜欢. 基于隐喻抽取技术的高职体育师范专业认知特征探究——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当代体育科技. 2024(15): 179-182 . 百度学术
4. 李奎,王相元. 新中国七十年《三国演义》学术研究史探析——基于CNKI数据库的数理统计.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07): 14-23 . 百度学术
5. 段怡杰,李伟霞,胡金毅,颜豪帅,鲁银梭. 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生成逻辑与提升路径.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2(18): 11-18 . 百度学术
6. 杨燕,宋美英,李馥霞,李新新,吕慎金. 基于文献统计分析沂蒙黑山羊研究进展.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1(03): 57-6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