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ntifying and Analyzing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n A Five-year Plan for A City’ s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
摘要: 以某市“某五年规划”为依据,抓住规划内容及某市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问题,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取了7类共30个直接或间接影响规划实施的社会经济因素。采用TN法及DEMATEL法确定影响规划实施的综合影响度、中心度、原因度、被影响度,有针对性地把握规划实施的切入点、重点和难点,使规划实施的具体工作能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地展开。DEMATEL方法是一种运用图论及矩阵转换进行系统因素分析的方法,应用DEMATEL法,可以测度影响某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某五年规划”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以扩展研究某市“某五年规划”实施的系统分析,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实施效果预测与分析,具有较好的定量化依据。Abstract: Taking a five-year plan in a city as the basis, the paper grasped its planning content and the bottleneck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city’ s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formulating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of index, a total of thirty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seven categories which exert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 on the plan implementation had been extracted in the paper. TN method and DEMATEL method were employed in this paper to identify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degree, centre degree, cause degree and affected degree that can influence the plan implementation. Thu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focal point and the difficult point of the plans could be purposefully grasped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which will make the whole plan be carried out in a well-targeted manner with the key points highlighted and the top and secondary priority clearly drawn a distinction. DEMATEL method was a method for system factor analysis using graph theory and matrix tools. This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measure the main influential factor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five-year plan in a city that affects its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 this paper could be further extended to study the system analysis of the five-year plan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its implementation effect, as well as the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its implementation effect, this paper provided a sound quantitative basis.
-
Keywords:
- agriculture /
- rural economy /
- a five-year plan /
- TN method /
- DEMATEL method
-
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前提下制定的。2018年国务院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对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很多研究者针对影响农业与农村经济,从土地流转、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村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农村经济管理、农业信息化、农村人口老龄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意见。但这些都是定性研究的成果。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任何的决策不能只依赖于定性的研究范围内,扎实地推进统计学与系统论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某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定量优化依据。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规划系统是以农村居民为主体,由农村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因素耦合而成。可以这样定义:规划系统是由不同属性的若干组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能够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整体。目前某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既迎来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体现为:农民就业、增收困难,破解“三农”问题还面临许多制度性、机制性、政策性障碍;城乡差别比较突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差距较大;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等需要进一步加强;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不高,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产业链短,转化增值能力低,缺乏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的支撑;资金短缺、农业科技人才匮乏、信息闭塞、服务脱节等。本文将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某市“某五年规划”及数据,提取7类共30个直接或间接影响规划实施的社会经济因素,采用TN法及DEMATEL法[1],确定影响规划实施的综合影响度、中心度、原因度、被影响度,有针对性地把握规划实施的切入点、重点和难点,使规划实施的具体工作能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地展开。DEMATEL方法是一种运用图论及矩阵转换进行系统因素分析的方法,应用DEMATEL法,可以测度影响某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某五年规划”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以期在政策上、经济效益上、社会效益上给出定量化依据,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一、 数学模型及实施步骤
(一) TN法概述
TN法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路径来进行。TN法的基本步骤一般分为三步(图1):(1)在特定领域提出问题后,针对目标在相关人员中集思广益、收集有关内部、外部信息,确定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对策。(2)运用ISM法、DEMATEL法以及认知构造图分析,针对第一步的结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重要因素及权重与相应对策。TN法第二步的最大特点是评价所用的数据,所使用的方法也不拘泥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运筹学等方法。(3)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协调分析、评价对策效果的DEMATEL法和费用有效度分析。
(二) DEMATEL法及其实施步骤
DEMATEL法是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和知识,主要使用图论理论,通过构造图的矩阵演算来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的一种方法。对于要素关系不确定的系统,DEMATEL法的优势更为显著。DEMATEL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直接关系的有无以及关系的强弱度。假定系统S={a,b,c,d},其中各要素的关系如图2所示。
(2)将作成的有向图内容表示成矩阵形式,如图3所示,称为直接影响矩阵,记为Xd,直接影响阵中的元素即为相应要素之间关系的强弱。
(3)为分析要素之间的间接影响关系,需要求综合影响矩阵T,见图4。
(4)考察T中元素
${t_{ij}}$ ,计算出每个元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以及中心度与原因度。${t_{ij}}$ 表示元素$i$ 对元素$j$ 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及间接影响的程度,或元素$j$ 从元素$i$ 受到的综合影响的程度。$T$ 的每行元素之和为该行对应元素对所有其他元素的综合影响值,称为影响度。$T$ 的每列元素之和为该列对应元素受其他各元素的综合影响值,称为被影响度。每个元素的影响度与被影响度之和称为该元素的中心度,表示该元素在系统中的位置,所起作用大小。影响度与被影响度之差称为该元素的原因度。原因度大于0表明该元素对其他要素影响大,称为原因要素;原因度小于0表明该元素受其他要素影响大,称为结果要素。二、 基于DEMATEL法的影响因素辨识
影响因素选择:根据某市“某五年规划”内容和提供的大量数据制定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人文环境、科技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内部环境,包括资源要素和主体要素。某市“某五年规划”内容中提取出7类共30个因素,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某五年规划”系统的实施及整体功能的发挥,见表1。
表 1 “某五年规划”的内容中提取的7类共30个因素序号 类名称 影响因素 1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人文环境(4个)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F1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F2 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量 F3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建设状况 F4 2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科技环境(7个) 农业科研资金投入量 F5 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投入量 F6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管理水平 F7 农业科研人员的数量与质量状况 F8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数量与质量状况 F9 农业科技成果扩散的路径 F10 对采用农业新技术风险的化解能力 F11 3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政治、法律环境(3个) 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法律体系的健全程度 F12 地方性法规的健全程度 F13 中央、地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F14 4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经济环境因素(5个) 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F15 农民的比较收入 F16 农业市场化程度 F17 农业生产规模 F18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 F19 5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教育环境因素(3个)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状况 F20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 F21 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状况 F22 6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资源要素方面的因素(4个) 自然资源状况 F23 农户农业生产资金投入量 F2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合理性 F25 农业机械化水平 F26 7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主体要素方面的因素(4个) 参与农业生产的农户比重 F27 涉农企业的绩效水平 F29 涉农企业的绩效水平 F29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绩效 F30 应用DEMATEL方法,首先建立30个因素之间的直接影响矩阵,是依据相关专家分析的结果并通过因素之间的两两分析判断而建立的。如果某因素Fi对因素Fj有直接影响,则相应的第
$i$ 行第$j$ 列元素为1;如果没有直接影响关系,则相应的元素为0。直接影响矩阵实际上描述了一个因素对其他因素所有可能的直接影响关系(具体直接影响矩阵是31行30列矩阵,比较庞大,在这里不予赘述)。通过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直接影响矩阵,计算出每个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被影响度,利用DEMATEL方法计算得到的因素间综合影响矩阵及中心度、原因度。综合影响矩阵中的行和即为每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度。而列的和表示该因素的被影响度;行和与列和之差称为该因素的原因度,表示该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因果逻辑关系程度;行和与列和之和称为该因素的中心度,表示该因素在系统中的重要性程度。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因素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从而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可列为综合影响矩阵,该矩阵是31行33列的矩阵,在这里不予赘述。原因度与中心度见表2。表 2 原因度与中心度因素代号 原因度 中心度 因素代号 原因度 中心度 因素代号 原因度 中心度 F1 0.863 0 2.880 4 F11 −0.549 8 1.008 2 F21 −0.150 1 0.929 3 F2 0.496 8 1.990 6 F12 0.974 9 1.357 5 F22 −0.531 5 1.289 5 F3 0.569 7 1.758 7 F13 0.258 6 0.641 0 F23 0.292 4 0.292 4 F4 0.005 5 1.093 9 F14 −0.230 2 0.747 0 F24 −0.538 1 1.644 1 F5 0.288 0 1.078 6 F15 0.969 4 2.907 4 F25 −0.297 2 2.208 0 F6 0.592 9 1.383 5 F16 −0.240 1 1.550 1 F26 −0.671 7 1.305 1 F7 −0.054 3 2.821 9 F17 −0.529 8 1.746 0 F27 −0.710 9 1.344 1 F8 0.206 0 0.996 6 F18 −0.930 0 1.855 6 F28 0.237 9 3.136 5 F9 0.228 1 1.018 5 F19 −0.450 0 1.841 6 F29 0.091 2 1.787 8 F10 −0.034 2 1.360 2 F20 −0.114 4 0.893 6 F30 −0.042 6 1.921 6 表2中看到从系统原因度的角度分析:原因度第一的指标为F12(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法律体系的健全程度),对应的原因度为0.974 9,说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相关法律保障的外部环境要求迫切;第二为F15(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对应的原因度为0.969 4,说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水平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第三位的是F1(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对应的原因度为0.863,说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优质的社会化服务。以上指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系统中的被影响因素主要有:F18(农业生产规模),对应的原因度为−0.93;F27(参与农业生产的农户比重),对应的原因度为−0.710 9;F26(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应的原因度为−0.671 7。因素间综合影响矩阵及中心度、原因度。综合影响矩阵中的行和即为每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度。而列的和表示该因素的被影响度;行和与列和之差称为该因素的原因度,表示该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因果逻辑关系程度;行和与列和之和称为该因素的中心度,表示该因素在系统中的重要性程度。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因素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从而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可列为综合影响矩阵,该矩阵是31行33列的矩阵,在这里不予赘述。原因度与中心度见表2。
从系统的中心度角度分析,中心度较高的指标有:F28(农民的文化素质与科技能力),对应的中心度为3.136 5;F7(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管理水平),对应的中心度为2.821 9;F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合理性),对应的中心度为2.208。
以上因素均是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根据DEMATEL方法辨识的结果[2],以上主要关键因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关系,如图5所示。
三、 某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更多,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发展机遇研判准,把困难挑战分析透,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脱贫攻坚,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深化改革,积极主动扩大开放,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符合预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
根据上述的党中央、国务院精神,本研究影响某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某五年规划”实施的9个主要影响因素中提取前4个重点进行分析。
(一) 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法律体系的健全程度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各种农业政策的指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3]。近年来国家和某省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有益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某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保障了粮食安全。前些年,由于税收和各种负担大幅度增加,农民的种粮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不少农民不愿承包土地,对土地的投入也较少,粮食安全出现严重隐患,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益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如免去农业税和种粮补贴、购机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一部分原来放弃农业生产而从事其他职业的农民也重新回到了乡村,近年来某市粮食产量稳步上升。
(2)促进改善生态环境,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加快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结构日趋优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和补贴方式调整,使被扭曲的粮食价格得以修正,较为真实的市场价格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从而促进了粮食种植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中,某市农民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压缩一般粮食生产,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生产。
(3)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现金收入创最高水平。激励农民加大农业投入,增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各项农业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业比较效益大幅提高,激励了农民对农业生产加大投入,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4]。
(4)2020年年初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爆发,给国民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目前国内基本控制,但国外还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民的身体健康也遇到空前的威胁。农民要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国家要加大投入防疫的药品开发和保障农民健康。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有过十几次大型疫情发生,每次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病毒越来越快速变异,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在“十四五”规划中,要投入专项资金,专用在防疫上,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二) 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区域经济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一个地区总体经济水平除农业经济外,主要表现在工业和服务业上。如果整体经济水平好,第一,政府将有更多的财政支出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农业补贴上,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直接谋福利;第二,政府可以广泛地开展各种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以及技能水平,以增强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接受、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农民对各种信息的捕捉、分析和运用能力,增加农民外出务工的能力并促进农民增收;第三,如果一个地区整体经济水平高,第二、第三产业必然相对发达,不仅可以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物质帮助和智力支持,更能增加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机会,降低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成本,使农民生产、务工两不误,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转化就是现在叫作农民工。农民工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城市的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的生力军[5]。某市因地域的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出国劳务。在过去这个收入没纳入农民的平均收入里,造成了农民收入过低的现象。后来算作农民收入,农民的平均收入提前十年进入小康社会水平,由此某市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农民工的收入纳入农民的平均收入里,也是“十四五”规划中重点思考的问题。
(三)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其中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一定的规律整合起来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当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健全某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认真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将会对开拓农村生产资料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实际上是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组织。这种组织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前景,而且也是农民迫切需要的,对连接农民与市场、农业与非农业、农村与城市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四) 农业生产规模
(1)为了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在一定的地面和空间内只能种植数量有限的作物,既不宜移动,也不能高度密集;在时间上,各种生物生长有各自的季节、时令和周期,生长的各个阶段有比较严格的间隔和时限,不但不能随便改变这些过程,还必须适应和服从这些过程。
(2)农业生产的投入不可过少。农业生产的投入可概括为两大类:土地、劳动和资本。资本投入又可再分解为两个亚类:第一类为机械动力性质的资本投入品,如各类农用机械,其实质作用在于替代劳动;第二类资本投入属于农业生化性质,如化肥、农药、良种和农用薄膜等,其实质作用在于替代土地。土地、劳动和农业生化类资本投入都具有良好的可分性,唯有机械类资本投入具有一定的不可分性,对生产规模有直接的要求,但是在可以发展小型机械或出租机械服务的情况下,机械类资本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可分的。另外,我国在土地承包过程中,土地产权没有随之被承包到户,土地不能随意流转和交易[6]。正确认识农业的规模经济与经营规模,对于逐步完善家庭经营责任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四、 结束语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产业。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及影响其增长的各种因素,对发展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本文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取了7类共30个直接或间接影响规划实施的社会经济因素。采用DEMATEL法确定影响规划实施的综合影响度、中心度、原因度、被影响度,有针对性地把握规划实施的切入点、重点和难点,使规划实施的具体工作能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地展开。DEMATEL方法是一种运用图论及矩阵转换进行系统因素分析的方法,应用DEMATEL法,找出了影响某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某五年规划”实施的9个主要影响因素。其中4个重点分析了具体内涵。它们是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法律体系的健全程度、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农业生产规模。
(3)以本研究结果作为基础,进行某市“某五年规划”实施的系统分析、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实施效果预测与分析,对“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表 1 “某五年规划”的内容中提取的7类共30个因素
序号 类名称 影响因素 1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人文环境(4个)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F1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F2 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量 F3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建设状况 F4 2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科技环境(7个) 农业科研资金投入量 F5 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投入量 F6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管理水平 F7 农业科研人员的数量与质量状况 F8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数量与质量状况 F9 农业科技成果扩散的路径 F10 对采用农业新技术风险的化解能力 F11 3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政治、法律环境(3个) 农业经济发展相关法律体系的健全程度 F12 地方性法规的健全程度 F13 中央、地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F14 4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经济环境因素(5个) 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F15 农民的比较收入 F16 农业市场化程度 F17 农业生产规模 F18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 F19 5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教育环境因素(3个)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状况 F20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 F21 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状况 F22 6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资源要素方面的因素(4个) 自然资源状况 F23 农户农业生产资金投入量 F2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合理性 F25 农业机械化水平 F26 7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主体要素方面的因素(4个) 参与农业生产的农户比重 F27 涉农企业的绩效水平 F29 涉农企业的绩效水平 F29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绩效 F30 表 2 原因度与中心度
因素代号 原因度 中心度 因素代号 原因度 中心度 因素代号 原因度 中心度 F1 0.863 0 2.880 4 F11 −0.549 8 1.008 2 F21 −0.150 1 0.929 3 F2 0.496 8 1.990 6 F12 0.974 9 1.357 5 F22 −0.531 5 1.289 5 F3 0.569 7 1.758 7 F13 0.258 6 0.641 0 F23 0.292 4 0.292 4 F4 0.005 5 1.093 9 F14 −0.230 2 0.747 0 F24 −0.538 1 1.644 1 F5 0.288 0 1.078 6 F15 0.969 4 2.907 4 F25 −0.297 2 2.208 0 F6 0.592 9 1.383 5 F16 −0.240 1 1.550 1 F26 −0.671 7 1.305 1 F7 −0.054 3 2.821 9 F17 −0.529 8 1.746 0 F27 −0.710 9 1.344 1 F8 0.206 0 0.996 6 F18 −0.930 0 1.855 6 F28 0.237 9 3.136 5 F9 0.228 1 1.018 5 F19 −0.450 0 1.841 6 F29 0.091 2 1.787 8 F10 −0.034 2 1.360 2 F20 −0.114 4 0.893 6 F30 −0.042 6 1.921 6 -
[1] 杨印生. 经济系统定量分析法[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5-30. [2] 张康聪. 系统工程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20-150. [3] 张莉丽. 国外农业法律体系发展趋势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启示[J]. 农业经济, 2017(12): 17. DOI: CNKI:SUN:NYJJ.0.2017-12-006. [4] 高芸, 蒋和平.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综述[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3): 409. DOI: 10.13872/j.1000-0275.2016.0003. [5] 王莉, 杨印生, 刘子玉. 基于Binary Logistic 回归方法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分析[C]//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数理统计与管理(24). 北京: 北京报刊发行局, 2005: 347-350. [6] 李宁, 杨印生. 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品:客户关系链式绩效测度研究[J]. 情报科学, 2013, 31(7): 140. [7] 李银星, 杨印生, 李宁. 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及相对效率评价[C]//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数理统计与管理(24). 北京: 北京报刊发行局, 2005: 318-321. [8] 宋文夑, 南浩洙. 统计的质量管理[M]. 首尔: 永志文化社, 2002: 209-286. [9] 朴圣炫. 统计资料分析[M]. 首尔: 博英社, 1985: 209-228. [10] 朴圣炫, 李泰林. 应用统计[M]. 首尔: 韩国放送通信大学出版部, 1991: 129-198. [11] 杨印生, 马琨, 舒坤良. 基于DEA-SBM模型的主要玉米品种生产效率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8(6): 977. [12] 延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秘书处. 延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Z]. 2006: 1-30. [13] 谌爱群.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 13(6): 1. DOI: 10.3969/j.issn.1004-390X(s).2019.06.001. [14] 李文, 马海春. 农村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合肥市的对策措施[J]. 安徽农业通报, 2013(16): 6. DOI: CNKI:SUN:AHNB.0.2013-16-005. -
期刊类型引用(3)
1. 路传莉. 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与策略研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03): 232-235 . 百度学术
2. 马雪蓉. 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探索.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18): 34-36 . 百度学术
3. 王萍. 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探究. 山西农经. 2021(08): 43-4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