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陈润羊

陈润羊. 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 12(2): 8-14. doi: 10.3969/j.issn.1004-390X(s).2018.02.002
引用本文: 陈润羊. 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 12(2): 8-14. doi: 10.3969/j.issn.1004-390X(s).2018.02.002
CHEN Runyang.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J].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8, 12(2): 8-14. doi: 10.3969/j.issn.1004-390X(s).2018.02.002
Citation: CHEN Runyang.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J].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8, 12(2): 8-14. doi: 10.3969/j.issn.1004-390X(s).2018.02.002

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doi: 10.3969/j.issn.1004-390X(s).2018.02.002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XJY0028);兰州财经大学丝绸之路经济研究院重点项目(JYYZ2015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润羊(1979-),男,甘肃秦安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经济与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E-mail:chenrunyang@163.com

  • 中图分类号: F320.1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 摘要: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难点。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实践和国外经验借鉴三个层面展开,大部分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存在问题和误区、政策建议和制度创新等现实问题方面,少数研究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模式和相关机制等理论问题。总体上,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研究及分析深度亟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努力建构立足于丰厚中国大地上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理论体系,将是我国乡村建设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和丰富。
  • [1] 黄娟. 五大发展理念: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J].求实,2016(12):78. DOI:10.3969/j.issn.1007-8487.2016.12.011.
    [2] 王文龙.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整合及其制度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15(12):53. DOI:10.3969/j.issn.1009-2382.2015.12.011.
    [3] 刘彦随,周扬.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2):97. DOI:10.13254/j.jare.2015.0092.
    [4] 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J].理论月刊,2013(9):165.DOI:10.3969/j.issn.1004-0544.2013.09.040.
    [5] 王旭烽,任重. 美丽乡村建设的深生态内涵:以安吉县报福镇为范例[J].浙江学刊,2013(1):220. DOI:10.3969/j.issn.1003-420X.2013.01.033.
    [6] 郑杭生,张本效."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深刻内涵:浙江临安"美丽乡村"农村生态建设实践的社会学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3(6):79.
    [7] 姚瑞平.绿色生态引领美丽乡村治理模式[J].唯实,2015(1):54. DOI:10.3969/j.issn.1004-1605.2015.01.016.
    [8] 陈润羊.四川丹棱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 城乡建设,2015(12):62. DOI:10.3969/j.issn.1002-8455.2015.12.031.
    [9] 关锐捷.美丽乡村建设应注重"五生"实现"五美"[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4):22.
    [10] 李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J].中国农村经济,2016(10):21.
    [11] 陈润羊. 西部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推进的重点领域[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7):823. DOI:10.3969/j.issn.1005-8141.2016.07.011.
    [12] 郑向群,陈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设计[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2):106.DOI:10.13254/j.jare.2015.0080.
    [13] 池泽新,黄敏,赵海婷.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以江西省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1):84.
    [14] 黄磊,邵超峰,孙宗晟,等."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1):292.
    [15] 陈锦泉,郑金贵.生态文明视角下晋江市的美丽乡村建设问题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8):187.
    [16] 沈费伟,肖泽干.浙江省美丽乡村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45. DOI:10.13300/j.cnki.hnwkxb.2017.02.001.
    [17] 靳诚,陆玉麒.县域单元美丽乡村建设类型划分与生态廊道构建: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11):1819. DOI:10.11870/cjlyzyyhj201511003.
    [18] 和沁.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9):187. DOI:10.3969/j.issn.1006-2912.2013.09.032.
    [19] 周琼,曾玉荣.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20.
    [20] 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7.
    [21] 黄薇,史亚军.北京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J].农学学报,2015(5):118.
    [22] 何得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探讨[J]. 理论导刊,2014(8):78. DOI:10.3969/j.issn.1002-7408.2014.08.021.
    [23] 金波.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构建农村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J]. 贵州社会科学,2016(1):163.
    [24] 鲁先锋,芮雯艳. 土地增减挂钩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机制的构建[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87.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16.05.13.
    [25] 李永安. 美丽乡村建设须破解"梁漱溟之惑"[J]. 宁夏社会科学,2017(2):41.
    [26] 叶云,王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异化"的表现、缘由与修正路径:以湖北M村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2016(9):72. DOI:10.3969/j.issn.1003-8477.2016.09.012.
    [27] 王文龙.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反思及其政策调整建议:以日韩乡村建设为参照[J].农业经济问题,2016(10):83. DOI:10.13246/j.cnki.iae.2016.10.009.
    [28] 韩喜平,孙贺.美丽乡村建设的定位、误区及推进思路[J]. 经济纵横,2016(1):87. DOI:10.16528/j.cnki.22-1054/f.201601087.
    [29] 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1):1.
    [30] 于法稳,李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14(9):222.
    [31] 陈润羊. 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21. DOI:10.13322/j.cnki.fjsk.2016.04.004.
    [32] 吕忠梅.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环境法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
    [33] 王习明.美丽乡村建设之国际经验:以二战以来美、法、日、韩和印度克拉拉邦为例[J].长白学刊,2014(5):105.
    [34] 黄经南,陈舒怡,王存颂,等. 从"光辉城市"到"美丽乡村":荷兰Bijlmermeer住区兴衰对我国新农村规划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7(1):116.
    [35] 陈秋红,于法稳.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进展综述[J].学习与实践,2014(6):107.
    [36] 陈润羊.新农村模式分类述评及对西部新农村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启示[J].开发研究,2011(6):41. DOI:10.13483/j.cnki.kfyj.2011.06.004.
    [37] 陈润羊.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的策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4):18.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4.004.
    [38] 陈润羊.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1-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206
  • HTML全文浏览量:  504
  • PDF下载量:  63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9-12
  • 修回日期:  2017-11-19
  • 刊出日期:  2018-04-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