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核心期刊
  •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社会科学学报
  •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最受欢迎期刊”

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研究

李宝礼, 孙政

李宝礼, 孙政. 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5, 19(2): 76−83. DOI: 10.12371/j.ynau(s).202411015
引用本文: 李宝礼, 孙政. 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5, 19(2): 76−83. DOI: 10.12371/j.ynau(s).202411015
LI Baoli, SUN Zheng. Study 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J].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5, 19(2): 76-83. DOI: 10.12371/j.ynau(s).202411015
Citation: LI Baoli, SUN Zheng. Study 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J].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5, 19(2): 76-83. DOI: 10.12371/j.ynau(s).202411015

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市场导向驱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与政策优化”(23BJY080);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土地制度与环境污染研究”(2024AH03006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宝礼(1984— ),男,安徽滁州人,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城市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 F 840.66

Study 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 摘要:

    基于2010—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本文构建农业保险和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上探究农业保险和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测度以及Tobit面板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征,探讨其协调发展关系。研究结果显示:2010—2022年长三角地区的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上海及部分城市的耦合协调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而安徽省则相对落后;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勉强协调发展,并呈现出农业现代化发展优于农业保险的发展特征,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两大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受到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科技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等多重影响。基于此,政府应当积极推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明确农业保险的功能定位,完善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以促进两者的优质协调发展。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41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from 2010 to 2022, 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oretically explore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n this basi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entropy metho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easure and Tobit panel mode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showed a fluctuating growth trend from 2010 to 2022.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Shanghai and some cities were higher than the regional average level, while Anhui Province wa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two systems developed from mild imbalance to barely coordination, and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as superi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became the key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system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wo systems was influenced by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local governmen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clarify the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improv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农业生产高投入、农业产出受气候影响波动大的特征[1]。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对接的背景下,农业保险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和相关企业所承担的风险[2]。并且农业保险能够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关键的“造血”作用[3]。在“十四五”规划中突出了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保险的关键地位,并且为促进二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因此,研究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协调机制,有利于优化农业保险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遭遇了诸多挑战,包括外部环境变幻莫测、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等[4]。而农业保险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上述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尚不成熟,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5]。目前学术文献中关于两者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1)农业现代化对农业保险的影响。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新兴农业合作模式的出现给农业保险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6]。迫使让农业保险的相关政策与种类进行优化,并且要求更高的精准投保。(2)农业保险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保险是一道重要的安全防线[7]。同时,农业保险对于推进乡村振兴起着重要作用,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此外,农业保险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分散农业风险、保障农民收入等 [910]。(3)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作用。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而农业保险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相应保障,彼此之间建立了一种互促机制[11]。在实证研究领域,部分学者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背景,分析该区域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保险的协调发展正逐步从濒临协调向勉强协调转变,与理想的优质协调相比,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12]

    鉴于此,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从宏观角度出发,实证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但这些研究多聚焦于西部等边远地区,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13]。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做出进一步探讨:(1)根据现有研究理论,分析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机理,并探讨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原因;(2)根据长三角地域的具体背景,构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耦合协调测度;(3)在其测度的基础上,采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因素。

    根据现有文献所述,“耦合”指的是两种不同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一种相互促进的正向影响[14]。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它旨在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和组织管理手段,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优化。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实则是一种制度安排。它旨在通过集体的力量,为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类损失提供有效的经济补偿。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体现了社会互助的精神,也为农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15]。因此,农业保险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农业现代化激发了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并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同时,农业保险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分散和降低风险的保障,确保了农业现代化的稳定发展。

    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农业产业链的延长,使得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16]。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正逐步引导农业发展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更加高效的现代型转变[17]。但在转型过程中农业生产者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这也将促使保险公司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保险服务。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对农业保险提出了新的保障需求[18]。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有着强烈的认同,为农业保险的推广打下基础。

    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生产与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为农户在意外事件发生时提供及时的经济补偿,助力他们迅速恢复生产,减少损失[19]。这种稳定性增强了农户长期投资的信心,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农业保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他们面临的风险,使他们更愿意采用环保的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协同强化了农业保险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了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进行了大量资金投入,成功扩大了三大粮食作物保险的实施范围。其次,地方政府建立了财政支持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这种机制减轻了农户的风险负担,增强农户引进先进设备的信心,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20]。同时,地方政府还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21]

    科技发展显著影响农业保险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了农业保险的理赔流程,增强了农户对保险的信任。另一方面,科技改善了农业风险管理,通过信息化系统提升管理能力,并优化保险业务流程[22]。此外,科技进步也促进了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如气象指数保险等,丰富产品种类,并通过大数据提高监管效率[23]

    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进步产生着深刻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使他们理解农业保险在保障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从而推动农业保险的普及和农业保险市场的扩大 [24]。另一方面,教育水平的提升让农户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使他们在农业生产中更加注重环保措施的实施,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5]

    本文参考已有研究的做法[26-28],构建农业保险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见表1所示。主要数据来源于《上海保险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相关统计年鉴,涉及长三角地区的41个城市。

    表  1  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属性 指标权重
    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百万元 0.197
    农业保险赔付支出/百万元 0.231
    农业保险密度/(元/人) 0.144
    农业保险效率
    农业保险深度/% 0.180
    赔付率/% 0.083
    农业保险可持续增长水平 农业保险收入年增长率/% 0.036
    农业保险支出年增长率/% 0.129
    农业现代化 农业资本投入 农业人均机械总动力/kW 0.064
    农药、化肥施用量/万t 0.012
    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0.078
    农业产出水平 农业劳动生产率/(元/人) 0.072
    粮食产量/万t 0.140
    肉类产量/万t 0.127
    农村社会现代化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0.073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0.075
    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 0.080
    城镇化率/% 0.066
    农业持续发展能力 对生活污水处理率/% 0.067
    对生活垃圾处理率/% 0.078
    农村绿化率/% 0.06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参考现有研究 [29],构建耦合度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如式(1)~(3)所示。

    $$ C=2\sqrt{{U}_{1}\times {U}_{2}}/\left({U}_{1}+{U}_{2}\right) $$ (1)
    $$ D=\sqrt{C\times T} $$ (2)
    $$ T={\text{α}}{U}_{1}+{\text{β}}{U}_{2} $$ (3)

    式(1)~(3)中:$ C $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 D $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 T $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指数;$ {U}_{1} $$ {U}_{2} $ 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 {\text{α}} $$ {\text{β}} $分别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的贡献发展系数,并且将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按照数值大小进行划分(表2)。

    表  2  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
    耦合区间 耦合等级 含义 耦合区间 耦合等级 含义
    0<C≤0.31低水平耦合0.5<C≤0.83磨合耦合
    0.3<C≤0.52拮抗耦合0.88<C≤1.04高水平耦合
    协调发展区间协调阶段含义协调发展区间协调阶段含义
    0<D≤0.11极度失调0.5<D≤0.66勉强协调
    0.1<D≤0.22高度失调0.6<D≤0.77初级协调
    0.2<D≤0.33中度失调0.7<D≤0.88中级协调
    0.3<D≤0.44轻度失调0.8<D≤0.99良好协调
    0.4<D≤0.55濒临失调0.9<D≤110优质协调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本文在此通过构建面板 Tobit 模型对影响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保险协调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具体模型设如式(4)~(5)所示。

    $$ {Y}_{it}=\left\{\begin{aligned} &{\gamma }_{0}+\sum _{i=1}^{n}{\gamma }_{i}{X}_{it}+\mu ,\;\;0\le Y\le 1\\ &0,\;\;{\mathrm{otherwise}}\end{aligned}\right. $$ (4)

    式(4)中:$ {Y}_{it} $$ i $ 地区 $ t $ 年的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 {X}_{it} $$ i $ 地区 $ t $ 年的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 \mu $表示随机扰动项。为了进一步得到更为准确的分析结果,选择随机效应 Tobit 模型进行评估。细化后的模型式(5)如下:

    $$ {Y}_{it}=\gamma_0+\gamma_1 GOV_{it} +\gamma_2 TECH_{it} +\gamma_3 EDU_{it} +\mu_{it} $$ (5)

    式(5)中:解释变量$ GOV_{it} $$ i $地区 $ t $年的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水平用长三角地区各地方财政支出表示;$ TECH_{it} $$ i $地区$ t $年的科技发展水平以长三角地区各地方科技投入表示;$ EDU_{it} $$ i $地区 $ t $年的教育水平采用长三角地区各地方教育投入表示。

    图1可以看出,2010—2022年间,长三角地区的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上升态势和高水平耦合,这一显著趋势不仅体现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作用的日益增强,还标志着在协调发展道路上实现了持续性的提升。尽管整体趋势积极向好,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波动,这些波动往往源自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量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速度均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长三角区域内,不同省市之间的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差异显著,各具特色。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省市,如上海市,其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自2010年起便持续上升,至2021年已达到高水平耦合。江苏省虽然初期耦合度略低于上海市,但经过一段时期的波动调整,至2022年也成功攀升至1的高水平耦合,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3年的短暂下降,并未撼动其整体向上的发展趋势。浙江省的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同样在波动中稳步上升,从2010年的0.72的磨合耦合增长至2022年的0.91的高水平耦合,尽管期间经历了2013年和2016年的小幅下降,但整体趋势依然向上,反映了浙江省在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取得的良好成绩。而安徽省,其耦合度同样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良好态势,从2010年的0.88稳步增长至2022年的0.99,这一显著变化展现出安徽省的相关政策对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支持。

    图  1  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

    图2可以看出,2010—2022年间,长三角地区的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这显著表明了两者之间协调性的增强。这一积极变化是因为长三角地区作为传统的农区,拥有充足的社会资源,为现代农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方面,2010年作为观察期的起点,其耦合协调度集中于轻度失调与勉强协调两个方面,这为后续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基准。而到了2017年,这一指标显著提高,这是因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拓展农业产业链。至2022年,耦合协调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展示了长三角地区在农业保险和农业现代化领域取得一定成效。另一方面,上海市凭借其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和较早实施的农业保险政策,其耦合协调度在2022年已经达到良好协调。江苏省也紧随其后,在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方面的积极投入和发展同样为其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达到勉强协调。相比之下,浙江省和安徽省的耦合协调度都处于濒临失调,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压力增大,长期发展可能造成两系统脱耦有关。此外,2010—2017年间,长三角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实现了逐步的提升。该阶段的政策着重于增加农业保险的种类和覆盖范围,实施设施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试点,拓宽森林保险的保费补贴范围,支持渔业互助保险的发展,并逐步构建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农业重大灾害风险分散体系。2017—2022年间,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升。在这一时期,政府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基础完备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还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增强了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推动了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图  2  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

    表3给出了运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并且通过全因素分析中的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加强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其中,两者的概率值均为0.000,这说明所采用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且回归分析的结果呈现出稳健性。

    表  3  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解释变量 全因素回归 稳健性回归
    系数 标准误 系数 标准误
    $ \mathrm{}{GOV}_{it} $ 0.0476*** 0.009 0.0471*** 0.009
    $ {TECH}_{it} $ 0.0076** 0.003 0.0061* 0.003
    $ {EDU}_{it} $ 0.0162* 0.008 0.0202** 0.008
    常数项 0.9202*** 0.059 0.9979*** 0.056
    对数似然(Log likelihood) 998.06 1041.87
    概率值(Prob>=chibar2 0.000 0.000
    注:* p<0.1,** p<0.05,*** p<0.01,下同。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在上述分析中,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GOV)对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和提升保障水平,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中央财政的投入显著增加了粮食作物保险的范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风险保护。同时,政府投资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提升了生产效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其风险管理能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科技发展水平(TECH)对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回归结果与前文的分析相反。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统一数据标准的缺失,使得新场景应用的推广面临政府与监管认可的难题,增加了实际操作中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与传统农村文化的冲突,以及工业文明的影响,可能对农业现代化产生阻碍。

    教育水平(EDU)对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影响,这与预期相反。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有限,限制了农业保险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农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也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的协调发展。同时,教育水平的提升虽然提高了人们的整体素质,但并未有效转化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动力。

    为了考察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否存在空间异质性,本文做如下处理,一是将样本分为长三角城市群与非长三角城市群;二是分别对长三角城市群中不同省份的样本进行独立回归,结果见表4所示。根据表4结果,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政府支出呈正向影响且显著。在非长三角城市群中,尽管系数也为正,但不显著。这表示政府支出在不同地区的效应可能因经济结构、财政状况等差异而有所区别。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政府支出可能更多地用于支持区域一体化和产业升级,从而对协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科技水平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而在非长三角城市群中,系数为负且不显著。这说明在某些地区,科技水平的提升可能尚未转化为经济或社会福利的提升,这可能是由于创新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至于教育水平,在长三角城市群和非长三角城市群中,系数为负向且显著。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教育水平可能未能有效转化为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动力,这可能与教育质量和教育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有关。

    表  4  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异质性分析
    解释变量 是否属于长三角城市群 按省市划分
    长三角城市群 非长三角城市群 上海 安徽 江苏 浙江
    Ln$ {GOV}_{it} $ 0.0621*** 0.0103 0.0994 0.0079 0.0052*** 0.0104***
    4.8375 1.1382 (−0.6650 0.5323 0.6035 1.2174
    Ln$ {TECH}_{it} $ 0.0092 0.0063 0.1071 0.0112*** 0.0124 0.0296***
    1.6286 (−1.6313 (−1.5863 (−3.1989 (−1.5082 5.9362
    Ln$ {EDU}_{it} $ 0.0543*** 0.0300*** 0.3075** 0.0519*** 0.0173 0.0171***
    (−4.5044 (−3.5109 2.3062 4.2878 (−1.3594 (−2.6802
    常数项 0.7995*** 1.0598*** 4.9346* 0.7698*** 1.6006*** 0.0869
    (−10.8837 (−14.5666 (−1.6836 (−9.6560 (−18.0866 (−1.2259
    样本量 337 195 13 208 169 14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按省市划分中,在政府支出方面,江苏、浙江两省呈正向影响且显著,而上海、安徽省呈正向影响但不显著。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上海市财政补贴范围交叉,弱化了资金使用效果。一些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足,不利于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能。而安徽省财政自给能力较弱,对上级政府补助有依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政府在推动农业保险和农业现代化方面的财政能力。在科技发展水平方面,上海、安徽、江苏三个省市呈负向影响,而且安徽省显著;浙江省呈正向影响且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浙江省注重科技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为定位,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而其他三个省市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到实际可能具有一定困难,并且在相关政策执行力度和效率上存在差异,制约了科技对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在教育水平方面,上海市和安徽省呈正向影响且显著;江苏省和浙江省呈负向影响且浙江省显著。这是因为上海市高校众多,为农业领域培养大量技术人才;安徽省是农业大省,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吸引农业技术人才;江苏省和浙江省的教育水平虽然较高,但可能存在教育内容与农业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导致教育水平提升并未有效转化为农业保险和农业现代化所需的实用技能。

    耦合度显著提升。研究周期内,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普遍增强,表明两者间相互作用与协同效应日益显著。协调性需进一步优化。尽管整体耦合度呈上升趋势,但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度在部分城市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并呈现不均衡分布。

    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对该地区的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然而,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未能促进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反而对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长三角城市群,政府支出对协调发展有显著积极影响,而在非长三角城市群,这种影响不显著。两个城市群的科技发展水平显示均不显著,教育水平在两个城市群中呈显著负向影响。省市异质性表明,江苏、浙江的政府支出呈显著正向影响;上海、安徽影响不显著。科技发展水平方面,上海、安徽、江苏呈负向影响,安徽显著;浙江则正向显著。教育水平上,上海和安徽正向显著;江苏和浙江负向显著。

    基于上述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及决策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和保费补贴力度,并优化农业保险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流程。同时,还需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及增强农民对风险管理和保险保障的认知。

    首先要确保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并提升相关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其次,鼓励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加强合作,推动农业科技的研发与应用,以科技的力量驱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此过程中,应在农业投入、产出等多个维度上实现平衡与协调,确保农业发展的长远利益。此外,还应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受益者。

    一方面,相关部门通过设立专项工作组或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两者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的紧密衔接。同时,鼓励保险公司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应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探索开发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型保险产品。此外,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农业保险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政府和监管机构需建立统一数据标准,促进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共享,提升数据一致性和可用性。并且,政府应加强农业科技宣传,提升农民科技认知水平,结合农村文化创新推广方式,实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同时,政府还应推动工业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利用工业技术提升农业水平,鼓励工业企业参与农业项目,形成工农互促的发展格局。

    政府应增加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提高办学质量和师资力量,开展农业保险和现代化教育培训,提升农民技能水平。同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吸引劳动力回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和收入水平,支撑农业现代化。此外,应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现代化农业人才。

  • 图  1   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

    图  2   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

    表  1   长三角地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属性 指标权重
    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百万元 0.197
    农业保险赔付支出/百万元 0.231
    农业保险密度/(元/人) 0.144
    农业保险效率
    农业保险深度/% 0.180
    赔付率/% 0.083
    农业保险可持续增长水平 农业保险收入年增长率/% 0.036
    农业保险支出年增长率/% 0.129
    农业现代化 农业资本投入 农业人均机械总动力/kW 0.064
    农药、化肥施用量/万t 0.012
    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0.078
    农业产出水平 农业劳动生产率/(元/人) 0.072
    粮食产量/万t 0.140
    肉类产量/万t 0.127
    农村社会现代化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0.073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0.075
    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 0.080
    城镇化率/% 0.066
    农业持续发展能力 对生活污水处理率/% 0.067
    对生活垃圾处理率/% 0.078
    农村绿化率/% 0.068
    下载: 导出CSV

    表  2   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

    耦合区间 耦合等级 含义 耦合区间 耦合等级 含义
    0<C≤0.31低水平耦合0.5<C≤0.83磨合耦合
    0.3<C≤0.52拮抗耦合0.88<C≤1.04高水平耦合
    协调发展区间协调阶段含义协调发展区间协调阶段含义
    0<D≤0.11极度失调0.5<D≤0.66勉强协调
    0.1<D≤0.22高度失调0.6<D≤0.77初级协调
    0.2<D≤0.33中度失调0.7<D≤0.88中级协调
    0.3<D≤0.44轻度失调0.8<D≤0.99良好协调
    0.4<D≤0.55濒临失调0.9<D≤110优质协调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解释变量 全因素回归 稳健性回归
    系数 标准误 系数 标准误
    $ \mathrm{}{GOV}_{it} $ 0.0476*** 0.009 0.0471*** 0.009
    $ {TECH}_{it} $ 0.0076** 0.003 0.0061* 0.003
    $ {EDU}_{it} $ 0.0162* 0.008 0.0202** 0.008
    常数项 0.9202*** 0.059 0.9979*** 0.056
    对数似然(Log likelihood) 998.06 1041.87
    概率值(Prob>=chibar2 0.000 0.000
    注:* p<0.1,** p<0.05,*** p<0.01,下同。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异质性分析

    解释变量 是否属于长三角城市群 按省市划分
    长三角城市群 非长三角城市群 上海 安徽 江苏 浙江
    Ln$ {GOV}_{it} $ 0.0621*** 0.0103 0.0994 0.0079 0.0052*** 0.0104***
    4.8375 1.1382 (−0.6650 0.5323 0.6035 1.2174
    Ln$ {TECH}_{it} $ 0.0092 0.0063 0.1071 0.0112*** 0.0124 0.0296***
    1.6286 (−1.6313 (−1.5863 (−3.1989 (−1.5082 5.9362
    Ln$ {EDU}_{it} $ 0.0543*** 0.0300*** 0.3075** 0.0519*** 0.0173 0.0171***
    (−4.5044 (−3.5109 2.3062 4.2878 (−1.3594 (−2.6802
    常数项 0.7995*** 1.0598*** 4.9346* 0.7698*** 1.6006*** 0.0869
    (−10.8837 (−14.5666 (−1.6836 (−9.6560 (−18.0866 (−1.2259
    样本量 337 195 13 208 169 142
    下载: 导出CSV
  • [1] 王恒, 方兰. 中国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及驱动力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3, 32(4): 868. DOI: 10.11870/cjlyzyyhj202304017.
    [2] 韩鹏云.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及优化策略[J]. 现代经济探讨, 2021(6): 111. DOI: 10.13891/j.cnki.mer.2021.06.014.
    [3] 张燕媛, 袁斌, 陈超. 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风险与农业保险[J]. 江西社会科学, 2016, 36(2): 38.
    [4] 宋洪远, 江帆, 张益. 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改革的成就和经验[J]. 中国农村经济, 2023(3): 2. DOI: 10.20077/j.cnki.11-1262/f.2023.03.001.
    [5] 董波. 保险助力农业现代化[J]. 中国金融, 2017(23): 39.
    [6] 韩昕儒, 杨巧妮. 农业经营主体管理能力提升: 实践逻辑与思路对策[J]. 世界农业, 2024(10): 20. DOI: 10.13856/j.cn11-1097/s.2024.10.002.
    [7] 叶前林, 何伦志. 美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做法及启示[J]. 经济纵横, 2014(4): 105. DOI: 10.16528/j.cnki.22-1054/f.2014.04.015.
    [8]

    FU L S, QIN T, LI G Q, et al.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Facilitating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Factor Allocation[J]. Sustainability, 2024(16): 6223.

    [9] 周稳海, 赵桂玲, 尹成远. 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 基于河北省面板数据和动态差分GMM 模型[J]. 保险研究, 2015(5): 60. DOI: 10.13497/j.cnki.is.2015.05.007.
    [10]

    SMITH V H, GLUEBER J 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here have we been and where are we going?[J]. Applied 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Policy, 2012, 34(3): 363. DOI: 10.1093/aepp/pps029.

    [11] 曹卫芳. 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机制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 2013(3): 106. DOI: 10.16304/j.cnki.11-3952/f.2013.03.002.
    [12] 张启文, 王思怡, 刘畅. 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保险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4, 33(3): 646. DOI: 10.11870/cjlyzyyhj202403017.
    [13] 黄静, 余国新, 胡殿毅.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保险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以新疆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9, 40(2): 197. DOI: 10.13872/j.1000-0275.2019.0004.
    [14] 陈建录, 李瀑菲. 高职院校提高校企合作水平的路径探析: 基于耦合理论的视角[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22(3): 106. DOI: 10.13763/j.cnki.jhebnu.ese.2020.03.015.
    [15] 刘玮, 孙丽兵, 庹国柱. 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农业技术经济, 2022(6): 4. DOI: 10.13246/j.cnki.jae.20210930.001.
    [16] 苏艺.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基点、内涵阐释与着力重点[J]. 农村经济, 2024(5): 1.
    [17] 公茂刚, 王如梦, 王学真.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6(4): 5. DOI: 10.3969/j.issn.1672-0040.2020.04.001.
    [18] 芦千文.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国际比较、中国色与道路选择[J]. 世界农业, 2024(10): 5. DOI: 10.13856/j.cn11-1097/s.2024.10.001.
    [19] 王菲. 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J]. 上海保险, 2024(6): 57.
    [20] 刘慧侠, 闫永生, 付志颖. 西部地区农业保险扶贫机制模式创新及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3(5): 146. DOI: 10.16152/j.cnki.xdxbsk.2023-05-014.
    [21] 袁成, 高圣烨, 李凌宇. 农村普惠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与未来路径[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26(4): 1.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24.04.001.
    [22] 李瑾, 郭美荣. 互联网环境下农业服务业的创新发展[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2): 11. DOI: 10.7671/j.issn.1672-0202.2018.02.002.
    [23] 郑军, 支金鑫. 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创新: 美国经验与启示[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8(1): 114. DOI: 10.15958/j.cnki.gdxbshb.2020.01.12.
    [24] 易福金, 燕菲儿, 杨柳.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演进: 兼论中国农业保险研究进展[J]. 保险研究, 2024(3): 3. DOI: 10.13497/j.cnki.is.2024.03.001.
    [25] 马蕾, 贾艳芳. “双碳”目标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生态系统影响因素研究[J/OL].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2[2024-10-3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558.C.20240927.1517.002.html.
    [26] 钟丽娜, 李松柏. 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 39(1): 57. DOI: 10.13872/j.1000-0275.2017.0098.
    [27] 林正雨, 李晓, 何鹏. 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3): 319.
    [28] 吕开宇, 李春肖, 张崇尚.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的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分析: 来自2008—2013年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J]. 农业技术经济, 2016(3): 4. DOI: 10.13246/j.cnki.jae.2016.03.001.
    [29] 夏四友, 文琦, 赵媛, 等. 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效率的时空演变[J]. 经济地理, 2017, 37(10): 173. DOI: 10.15957/j.cnki.jjdl.2017.10.022.
图(2)  /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8
  • HTML全文浏览量:  82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11-14
  • 修回日期:  2024-12-09
  • 录用日期:  2024-12-0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12-12
  • 刊出日期:  2025-04-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