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2卷1期
2017, 32(1): 1-10.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01
摘要:
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是中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原,造成小麦重大产量和经济损失。于20112012小麦生长季研究了北京地区禾谷胞囊线虫2龄幼虫的田间种群动态及侵染致病特征。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长季内有2个2龄幼虫的孵化高峰。第1个小高峰出现在11月下旬,每100 mL土壤中最多可检测到105条2龄幼虫。而主要的孵化高峰出现在翌年春季的3月下旬4月上旬,每100 mL土壤中最高可检测到295条2龄幼虫。秋季孵化的2龄幼虫能够侵染小麦并安全越冬,但春季孵化的2龄幼虫侵染更为严重,4月中旬平均每株小麦根系内可检测到230条幼虫。尽管禾谷胞囊线虫在1个生长季内可以侵染2次,但却只能发育形成1代成虫,至5月中旬平均每株小麦根系上雌虫数量可达287头。为了明确秋季侵染小麦的2龄幼虫来源,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检测了当季新形成胞囊的孵化和侵染潜力。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保存100d的胞囊相比保存50d的胞囊能孵化出更多的2龄幼虫(P0.05),而在室温保存50和100d的胞囊均不能孵化出2龄幼虫。此外,经过4℃预处理的胞囊在小麦越冬期即可孵化2龄幼虫并造成侵染,而室温保存的胞囊不具有侵染能力。说明了低温诱导对于禾谷胞囊线虫北京种群的孵化是必要的,而秋季小麦根系侵染可能是残留在土壤中2年以上的胞囊所致。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禾谷胞囊线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认识。
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是中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原,造成小麦重大产量和经济损失。于20112012小麦生长季研究了北京地区禾谷胞囊线虫2龄幼虫的田间种群动态及侵染致病特征。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长季内有2个2龄幼虫的孵化高峰。第1个小高峰出现在11月下旬,每100 mL土壤中最多可检测到105条2龄幼虫。而主要的孵化高峰出现在翌年春季的3月下旬4月上旬,每100 mL土壤中最高可检测到295条2龄幼虫。秋季孵化的2龄幼虫能够侵染小麦并安全越冬,但春季孵化的2龄幼虫侵染更为严重,4月中旬平均每株小麦根系内可检测到230条幼虫。尽管禾谷胞囊线虫在1个生长季内可以侵染2次,但却只能发育形成1代成虫,至5月中旬平均每株小麦根系上雌虫数量可达287头。为了明确秋季侵染小麦的2龄幼虫来源,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检测了当季新形成胞囊的孵化和侵染潜力。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保存100d的胞囊相比保存50d的胞囊能孵化出更多的2龄幼虫(P0.05),而在室温保存50和100d的胞囊均不能孵化出2龄幼虫。此外,经过4℃预处理的胞囊在小麦越冬期即可孵化2龄幼虫并造成侵染,而室温保存的胞囊不具有侵染能力。说明了低温诱导对于禾谷胞囊线虫北京种群的孵化是必要的,而秋季小麦根系侵染可能是残留在土壤中2年以上的胞囊所致。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禾谷胞囊线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认识。
2017, 32(1): 11-16.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02
摘要:
本研究记述了云南省针蓟马亚科10属15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纪录种马樱丹星针蓟马(Astrothrips lantana Bhatti),1个云南新纪录种微领针蓟马(Helionothrips parvus Bhatti)。本研究编制了15种针蓟马成虫检索表,并描述中国新纪录种的形态鉴别特征。
本研究记述了云南省针蓟马亚科10属15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纪录种马樱丹星针蓟马(Astrothrips lantana Bhatti),1个云南新纪录种微领针蓟马(Helionothrips parvus Bhatti)。本研究编制了15种针蓟马成虫检索表,并描述中国新纪录种的形态鉴别特征。
2017, 32(1): 17-26.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03
摘要:
为了解元阳梯田传统水稻品种月亮谷的根系内生及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本研究以现代品种楚粳27为对照,分别在云南省元阳县和建水县开展种植试验。结果显示:通过菌落分离,共得到202个菌株,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研究,可分离到11个种和8个属;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元阳县种植的水稻根系内生细菌的相似水平比建水县的低0.202,但其丰富度更高,差异更大;从0.890的相似水平划分,建水县种植的水稻根际土壤细菌聚为一类,较单一,表明元阳县水稻生长的微生物多样性较丰富。比较两个水稻品种在两个地点的根系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的相对分离频率发现: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为优势属和共有属,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是两个品种在两个地点种植的共有种,两个地点种植的月亮谷,其根系和根际土壤中均能分离到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研究初步表明月亮谷在两个不同生态环境种植其根系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的差异,从土壤微生态的角度阐述了月亮谷能够在哈尼梯田持续种植的原因。
为了解元阳梯田传统水稻品种月亮谷的根系内生及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本研究以现代品种楚粳27为对照,分别在云南省元阳县和建水县开展种植试验。结果显示:通过菌落分离,共得到202个菌株,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研究,可分离到11个种和8个属;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元阳县种植的水稻根系内生细菌的相似水平比建水县的低0.202,但其丰富度更高,差异更大;从0.890的相似水平划分,建水县种植的水稻根际土壤细菌聚为一类,较单一,表明元阳县水稻生长的微生物多样性较丰富。比较两个水稻品种在两个地点的根系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的相对分离频率发现: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为优势属和共有属,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是两个品种在两个地点种植的共有种,两个地点种植的月亮谷,其根系和根际土壤中均能分离到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研究初步表明月亮谷在两个不同生态环境种植其根系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的差异,从土壤微生态的角度阐述了月亮谷能够在哈尼梯田持续种植的原因。
2017, 32(1): 27-35.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04
摘要:
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Hartig)Deighton]是引起三七圆斑病的病原菌。但是,槭菌刺孢的生长发育还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本文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诱导出大量的分生孢子,采用十字交叉法和悬滴法从碳源、氮源、酸碱度及生长温度等方面对槭菌刺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槭菌刺孢的菌丝在10种不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固体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而最适液体培养基是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该菌能利用多种单糖、多糖和醇类作为碳源,最易利用的碳源是麦芽糖;对有机氮源的利用能力明显高于无机氮源,其中,最易利用的氮源是酵母膏。槭菌刺孢的菌丝在4~28℃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0℃,高于30℃时不生长,其中,培养基中酸碱度值在pH 4~13时,槭菌刺孢能生长,最适的值为pH 6.5。此外,发现光照能明显促进槭菌刺孢菌丝生长。槭菌刺孢的分生孢子在4~32℃、pH 3~12、相对湿度75%~100%条件下能萌发,其中,最适温度为18℃、最适酸碱度为pH 6,而且,湿度越大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越高,0.5%蛋白胨溶液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同菌丝的生长条件一样,光照能促进孢子萌发。槭菌刺孢的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都是55℃。说明槭菌刺孢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在低温下生长。
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Hartig)Deighton]是引起三七圆斑病的病原菌。但是,槭菌刺孢的生长发育还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本文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诱导出大量的分生孢子,采用十字交叉法和悬滴法从碳源、氮源、酸碱度及生长温度等方面对槭菌刺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槭菌刺孢的菌丝在10种不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固体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而最适液体培养基是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该菌能利用多种单糖、多糖和醇类作为碳源,最易利用的碳源是麦芽糖;对有机氮源的利用能力明显高于无机氮源,其中,最易利用的氮源是酵母膏。槭菌刺孢的菌丝在4~28℃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0℃,高于30℃时不生长,其中,培养基中酸碱度值在pH 4~13时,槭菌刺孢能生长,最适的值为pH 6.5。此外,发现光照能明显促进槭菌刺孢菌丝生长。槭菌刺孢的分生孢子在4~32℃、pH 3~12、相对湿度75%~100%条件下能萌发,其中,最适温度为18℃、最适酸碱度为pH 6,而且,湿度越大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越高,0.5%蛋白胨溶液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同菌丝的生长条件一样,光照能促进孢子萌发。槭菌刺孢的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都是55℃。说明槭菌刺孢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在低温下生长。
2017, 32(1): 36-43.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05
摘要:
在温室内盆栽烟草上研究了胡瓜钝绥螨和斯氏钝绥螨对烟草上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胡瓜钝绥螨和斯氏钝绥螨能有效控制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数量,以250、500和1 000株-1密度释放斯氏钝绥螨后,烟粉虱若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7.34%、98.82%和97.96%,防治效果分别为99.65%、99.91%和99.80%;烟粉虱成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6.50%、92.05%和96.72%,防治效果分别为99.55%、99.85%和100%。以250、500、1 000株-1密度释放斯氏钝绥螨后,烟粉虱若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7.34%、98.82%和97.96%,烟粉虱成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6.50%、92.05%和96.72%,防治效果分别为100%、99.86%和99.82%。综合上述结果,在250、500和1 000株-1的释放密度下,斯氏钝绥螨对烟粉虱若虫或成虫的防治效果略高于胡瓜钝绥螨,但二者间无明显差异。在温室内以250株-1的释放密度释放胡瓜钝绥螨或斯氏钝绥螨就可有效控制烟粉虱种群。
在温室内盆栽烟草上研究了胡瓜钝绥螨和斯氏钝绥螨对烟草上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胡瓜钝绥螨和斯氏钝绥螨能有效控制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数量,以250、500和1 000株-1密度释放斯氏钝绥螨后,烟粉虱若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7.34%、98.82%和97.96%,防治效果分别为99.65%、99.91%和99.80%;烟粉虱成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6.50%、92.05%和96.72%,防治效果分别为99.55%、99.85%和100%。以250、500、1 000株-1密度释放斯氏钝绥螨后,烟粉虱若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7.34%、98.82%和97.96%,烟粉虱成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6.50%、92.05%和96.72%,防治效果分别为100%、99.86%和99.82%。综合上述结果,在250、500和1 000株-1的释放密度下,斯氏钝绥螨对烟粉虱若虫或成虫的防治效果略高于胡瓜钝绥螨,但二者间无明显差异。在温室内以250株-1的释放密度释放胡瓜钝绥螨或斯氏钝绥螨就可有效控制烟粉虱种群。
2017, 32(1): 44-51.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06
摘要:
以马铃薯与玉米间作体系中的马铃薯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间作马铃薯覆盖不同地膜对土壤温湿度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和马铃薯生长前期的土壤温度,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P0.01)。在与玉米间作条件下,白色地膜覆盖马铃薯对水分的保持效果最好,马铃薯增产效果最佳,其次是黑色地膜覆盖。在马铃薯出苗期至块茎形成期间覆膜处理的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以后,白色地膜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在马铃薯与玉米间作体系中马铃薯用白色地膜覆盖,其增产效果优于黑色地膜和降解地膜。
以马铃薯与玉米间作体系中的马铃薯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间作马铃薯覆盖不同地膜对土壤温湿度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和马铃薯生长前期的土壤温度,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P0.01)。在与玉米间作条件下,白色地膜覆盖马铃薯对水分的保持效果最好,马铃薯增产效果最佳,其次是黑色地膜覆盖。在马铃薯出苗期至块茎形成期间覆膜处理的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以后,白色地膜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在马铃薯与玉米间作体系中马铃薯用白色地膜覆盖,其增产效果优于黑色地膜和降解地膜。
2017, 32(1): 52-56.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07
摘要:
干燥无阳光直射的室内,测定了6种不同部位蜡封处理对华南10号木薯短段(15.0 cm)种茎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d的贮藏期中,木薯种茎相对含水率表现为全封 封两端 封中部 封顶端 封基端 不封,所有蜡封种茎处理均与不封达到极显著差异,而平均每天失水速率表现为不封(2.75%) 封基端(2.38%) 封顶端(2.06%) 封中部(1.94%) 封两端(1.87%) 全封(1.29%),蜡封处理能有效提高种茎的相对含水率及降低其失水速率,且贮藏时间越长,保水效果越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全封与封两端之间、封顶端与封基端之间的相对含水率差值越来越大,而封两端、封中部与封顶端之间的相对含水率差值比较稳定。综合考虑保水效果、省工省蜡和方便操作等因素,建议在木薯生产中采用封两端或封顶端的蜡封处理技术。
干燥无阳光直射的室内,测定了6种不同部位蜡封处理对华南10号木薯短段(15.0 cm)种茎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d的贮藏期中,木薯种茎相对含水率表现为全封 封两端 封中部 封顶端 封基端 不封,所有蜡封种茎处理均与不封达到极显著差异,而平均每天失水速率表现为不封(2.75%) 封基端(2.38%) 封顶端(2.06%) 封中部(1.94%) 封两端(1.87%) 全封(1.29%),蜡封处理能有效提高种茎的相对含水率及降低其失水速率,且贮藏时间越长,保水效果越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全封与封两端之间、封顶端与封基端之间的相对含水率差值越来越大,而封两端、封中部与封顶端之间的相对含水率差值比较稳定。综合考虑保水效果、省工省蜡和方便操作等因素,建议在木薯生产中采用封两端或封顶端的蜡封处理技术。
2017, 32(1): 57-62.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08
摘要:
本研究在开顶式气候室,研究了CO2加富和常规含量下(1 000和380 mol/mol)以及不同钾素水平(150、300、600 mg/kg)下,黄瓜各生育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CO2加富短期内(1~24 d)极显著提高了黄瓜光合作用,而加富后期(27 d)所有钾素水平的黄瓜均出现了光合下调/适应现象,其中150 mg/kg和300 mg/kg钾素水平的黄瓜叶片光合速率较大;(2)过高钾素(600 mg/kg)会抑制苗期(加富2 d)黄瓜光合作用,CO2加富后期(27 d)则无显著影响,且增加钾素供应对缓解光合适应无影响;(3)CO2加富前期,黄瓜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后期常规钾素水平(150 mg/kg)黄瓜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有增加的趋势;加富前期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后期则无显著相关关系;(4)CO2加富显著增加了黄瓜植株干重,高CO2含量条件下增加钾素水平可继续增加生物量,但在自然CO2含量下增加钾素水平黄瓜生物量则无显著变化。
本研究在开顶式气候室,研究了CO2加富和常规含量下(1 000和380 mol/mol)以及不同钾素水平(150、300、600 mg/kg)下,黄瓜各生育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CO2加富短期内(1~24 d)极显著提高了黄瓜光合作用,而加富后期(27 d)所有钾素水平的黄瓜均出现了光合下调/适应现象,其中150 mg/kg和300 mg/kg钾素水平的黄瓜叶片光合速率较大;(2)过高钾素(600 mg/kg)会抑制苗期(加富2 d)黄瓜光合作用,CO2加富后期(27 d)则无显著影响,且增加钾素供应对缓解光合适应无影响;(3)CO2加富前期,黄瓜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后期常规钾素水平(150 mg/kg)黄瓜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有增加的趋势;加富前期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后期则无显著相关关系;(4)CO2加富显著增加了黄瓜植株干重,高CO2含量条件下增加钾素水平可继续增加生物量,但在自然CO2含量下增加钾素水平黄瓜生物量则无显著变化。
2017, 32(1): 63-69.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09
摘要:
LRWD1基因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GenBank下载猪及近缘物种的LRWD1 mRNA序列作为参考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LRWD1基因。对蛋白质序列进行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多物种系统进化树。研究获得了BMI LRWD1 1 944 bp的编码区序列(GenBank登录号:KU705639,对应的氨基酸登录号:AOC89057),编码647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Mw)为71.40 kD,等电点(pI)为7.52。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RWD1蛋白质存在2个保守结构域,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序列;N末端和C末端均疏水;有6类功能活性位点,位于细胞质的概率是70.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MI与狗、大熊猫的亲缘关系最近。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LRWD1基因在猪精子发生方面的作用及功能奠定基础。
LRWD1基因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GenBank下载猪及近缘物种的LRWD1 mRNA序列作为参考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LRWD1基因。对蛋白质序列进行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多物种系统进化树。研究获得了BMI LRWD1 1 944 bp的编码区序列(GenBank登录号:KU705639,对应的氨基酸登录号:AOC89057),编码647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Mw)为71.40 kD,等电点(pI)为7.52。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RWD1蛋白质存在2个保守结构域,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序列;N末端和C末端均疏水;有6类功能活性位点,位于细胞质的概率是70.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MI与狗、大熊猫的亲缘关系最近。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LRWD1基因在猪精子发生方面的作用及功能奠定基础。
2017, 32(1): 70-77.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10
摘要:
大围山微型鸡、云龙矮脚鸡和拉伯高脚鸡是近年在云南发现的地方鸡遗传资源,具有优良的种质特性,为了阐明其群体遗传背景,采用mtDNA D-loop区序列为遗传标记,对采自3个地方鸡的共257个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大围山微型鸡、云龙矮脚鸡和拉伯高脚鸡的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0830.018、0.8510.029和0.7840.039;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014 670.000 45、0.013 420.000 80、0.011 660.001 55;群体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140.003、0.0140.003、0.0120.003。中介网络分析显示:本研究检测的257个样品分布在A、B、C、D、E、F和G等7个世系中,其中大围山微型鸡包含A、B、C、D、E、F和G等7个世系,B、D世系为其主要世系;云龙矮脚鸡包含A、B、C、E、F和G等6个世系,E世系为其主要世系;拉伯高脚鸡包含A、B、E和G等4个世系,G世系为其主要世系。AMOVA分析表明:3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分别为0.120 84、0.239 46、0.263 68(P0.01),群体内遗传变异占80.61%,群体间变异为19.39%(P0.01)。本研究结果揭示3个地方鸡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都含有多个母系血统,支持家鸡多个母系起源的观点,但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
大围山微型鸡、云龙矮脚鸡和拉伯高脚鸡是近年在云南发现的地方鸡遗传资源,具有优良的种质特性,为了阐明其群体遗传背景,采用mtDNA D-loop区序列为遗传标记,对采自3个地方鸡的共257个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大围山微型鸡、云龙矮脚鸡和拉伯高脚鸡的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0830.018、0.8510.029和0.7840.039;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014 670.000 45、0.013 420.000 80、0.011 660.001 55;群体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140.003、0.0140.003、0.0120.003。中介网络分析显示:本研究检测的257个样品分布在A、B、C、D、E、F和G等7个世系中,其中大围山微型鸡包含A、B、C、D、E、F和G等7个世系,B、D世系为其主要世系;云龙矮脚鸡包含A、B、C、E、F和G等6个世系,E世系为其主要世系;拉伯高脚鸡包含A、B、E和G等4个世系,G世系为其主要世系。AMOVA分析表明:3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分别为0.120 84、0.239 46、0.263 68(P0.01),群体内遗传变异占80.61%,群体间变异为19.39%(P0.01)。本研究结果揭示3个地方鸡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都含有多个母系血统,支持家鸡多个母系起源的观点,但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
2017, 32(1): 78-82.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11
摘要:
以月季资源月月粉、大马士革蔷薇和百叶蔷薇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比较分析了其盛开期花瓣和雄蕊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及同一材料的花瓣和雄蕊香味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别明显。月月粉的主要香气物质是芳香烃、萜烯类,其中,1,3,5-三甲氧基苯是其特征香味成分;大马士革和百叶蔷薇的主要香味成分组成基本一致,花瓣主要成分是2-苯乙醇,相对含量约占69%,二者微量香气差别成分是榄香醇、甲基丁香酚、香叶酯;丁香酚在3种材料的雄蕊中均存在,且是大马士革和百叶蔷薇的主要成分,而在花瓣中不含有。此研究结果为从这些月季资源中克隆相应的关键酶基因奠定基础,同时为重要花香物质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以月季资源月月粉、大马士革蔷薇和百叶蔷薇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比较分析了其盛开期花瓣和雄蕊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及同一材料的花瓣和雄蕊香味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别明显。月月粉的主要香气物质是芳香烃、萜烯类,其中,1,3,5-三甲氧基苯是其特征香味成分;大马士革和百叶蔷薇的主要香味成分组成基本一致,花瓣主要成分是2-苯乙醇,相对含量约占69%,二者微量香气差别成分是榄香醇、甲基丁香酚、香叶酯;丁香酚在3种材料的雄蕊中均存在,且是大马士革和百叶蔷薇的主要成分,而在花瓣中不含有。此研究结果为从这些月季资源中克隆相应的关键酶基因奠定基础,同时为重要花香物质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2017, 32(1): 83-88.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12
摘要:
为了克服杜鹃花属植物杂交授粉前障碍,以南京地区栽培的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满山红(R. mariesii)及马银花(R. ovatum)为母本,云锦杜鹃(R. fortunei)、猴头杜鹃(R. simiarum)、大白杜鹃(R. decorum)及马缨杜鹃(R. delavayi)花粉为父本,探讨延迟授粉、NAA涂抹柱头、花粉培养液涂抹柱头、食盐水涂抹柱头、正己烷涂抹柱头和加热花粉6种授粉方法对杂交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组合适宜的杂交授粉方法不同,在所配置的8个杂交组合中,延迟授粉显著提高了其中6个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是克服杜鹃亚属间远缘杂交障碍的有效方法;食盐水、花粉培养液涂抹柱头及加热花粉也提高部分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0.1% NAA处理仅对映山红猴头杜鹃、映山红马缨杜鹃及马银花猴头杜鹃3个杂交组合有效;而正己烷处理则对大部分组合的结实有抑制作用。
为了克服杜鹃花属植物杂交授粉前障碍,以南京地区栽培的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满山红(R. mariesii)及马银花(R. ovatum)为母本,云锦杜鹃(R. fortunei)、猴头杜鹃(R. simiarum)、大白杜鹃(R. decorum)及马缨杜鹃(R. delavayi)花粉为父本,探讨延迟授粉、NAA涂抹柱头、花粉培养液涂抹柱头、食盐水涂抹柱头、正己烷涂抹柱头和加热花粉6种授粉方法对杂交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组合适宜的杂交授粉方法不同,在所配置的8个杂交组合中,延迟授粉显著提高了其中6个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是克服杜鹃亚属间远缘杂交障碍的有效方法;食盐水、花粉培养液涂抹柱头及加热花粉也提高部分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0.1% NAA处理仅对映山红猴头杜鹃、映山红马缨杜鹃及马银花猴头杜鹃3个杂交组合有效;而正己烷处理则对大部分组合的结实有抑制作用。
2017, 32(1): 89-94.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13
摘要:
生根困难一直是影响山月桂应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山月桂奥运圣火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珍珠岩对其腋芽萌发、组培苗的增殖、伸长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合茎段腋芽萌发的培养基为WPM+1.0 mg/L 2-ip,萌发率可达72.5%;组培苗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WPM+1.0 mg/L 2-ip+0.05 mg/L NAA,增殖系数可达5.42,平均苗高达3.42 cm;最适合的生根培养基为:1/2 WPM+1.0 mg/L IBA+0.1 mg/L NAA+珍珠岩,生根率80.03%。将已经生根的组培苗炼苗后移栽到泥炭土和珍珠岩(1:1,体积比)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在60%左右。
生根困难一直是影响山月桂应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山月桂奥运圣火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珍珠岩对其腋芽萌发、组培苗的增殖、伸长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合茎段腋芽萌发的培养基为WPM+1.0 mg/L 2-ip,萌发率可达72.5%;组培苗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WPM+1.0 mg/L 2-ip+0.05 mg/L NAA,增殖系数可达5.42,平均苗高达3.42 cm;最适合的生根培养基为:1/2 WPM+1.0 mg/L IBA+0.1 mg/L NAA+珍珠岩,生根率80.03%。将已经生根的组培苗炼苗后移栽到泥炭土和珍珠岩(1:1,体积比)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在60%左右。
2017, 32(1): 95-100.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14
摘要:
本研究通过ITS2条形码对云南白及本地种的分布情况初步了解,并对药用白及和云南本地种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滇东南、滇东北、滇西北、滇西的材料,进行DNA提取、PCR、测序,MEGA 5.1软件进行序列比对、NJ系统聚类树构建,并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表明:药用白及和本地种ITS2序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NJ树上分别聚为两类。ITS2可以区分药用白及和本地种,且可以作为初步分析药用白及真伪的潜在条形码。
本研究通过ITS2条形码对云南白及本地种的分布情况初步了解,并对药用白及和云南本地种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滇东南、滇东北、滇西北、滇西的材料,进行DNA提取、PCR、测序,MEGA 5.1软件进行序列比对、NJ系统聚类树构建,并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表明:药用白及和本地种ITS2序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NJ树上分别聚为两类。ITS2可以区分药用白及和本地种,且可以作为初步分析药用白及真伪的潜在条形码。
2017, 32(1): 101-105.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15
摘要:
本研究以不同产地的8个姜黄种质为试验材料,比较姜黄种质在福建泉州地区的生长特征、根状茎特征、产量和姜黄素含量的变化,评价不同姜黄种质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效成分。结果表明,GY01的姜黄根状茎产量达最大值为35 kg/m2,总姜黄素含量为1.996 mg/g;GJHX的姜黄根状茎产量为32.7 kg/m2,姜黄素含量达最大值为3.838 mg/g。GY02、GJHP和GY04综合表现一般,仅适用于某些地区试种。GY01和GJHX综合表现较好,根状茎产量和总姜黄素含量均较高,可以在福建泉州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本研究以不同产地的8个姜黄种质为试验材料,比较姜黄种质在福建泉州地区的生长特征、根状茎特征、产量和姜黄素含量的变化,评价不同姜黄种质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效成分。结果表明,GY01的姜黄根状茎产量达最大值为35 kg/m2,总姜黄素含量为1.996 mg/g;GJHX的姜黄根状茎产量为32.7 kg/m2,姜黄素含量达最大值为3.838 mg/g。GY02、GJHP和GY04综合表现一般,仅适用于某些地区试种。GY01和GJHX综合表现较好,根状茎产量和总姜黄素含量均较高,可以在福建泉州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2017, 32(1): 106-112.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16
摘要:
普遍观点认为,玛咖适合种植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区域,但仅凭经验判断未免有些片面。本研究引入加权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克服了概率论分析方法的不足,运用综合测度的大小更全面、更合理地对对策进行排序。综合测度表明:种植在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的玛咖,其综合测度均在0.600 0以上;种植在海拔3 000 m以下地区的玛咖,其综合测度值均在0.600 0以下;这一结果与多年种植玛咖的经验相吻合。加权灰色局势决策理论成功运用于玛咖选地,填补了以往仅仅从生产实践判断玛咖适合种植的海拔高度的空缺。
普遍观点认为,玛咖适合种植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区域,但仅凭经验判断未免有些片面。本研究引入加权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克服了概率论分析方法的不足,运用综合测度的大小更全面、更合理地对对策进行排序。综合测度表明:种植在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的玛咖,其综合测度均在0.600 0以上;种植在海拔3 000 m以下地区的玛咖,其综合测度值均在0.600 0以下;这一结果与多年种植玛咖的经验相吻合。加权灰色局势决策理论成功运用于玛咖选地,填补了以往仅仅从生产实践判断玛咖适合种植的海拔高度的空缺。
2017, 32(1): 113-119.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17
摘要:
探索在特有人工基质苗床上生产优质三七种苗的最适氮、磷肥使用量。分别将25种氮、磷配比的化肥在三七种苗分阶段进行施用,在最后1次施肥后15 d对三七种苗的存苗率、锈裂指数、皂苷含量及其他农艺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和检测,并通过DPS数据分析氮、磷肥施用对三七种苗生长的影响,得出基质苗床上最佳的氮、磷肥施用量。当纯氮用量在10~15 kg/667m2、纯P2O5用量在15~25 kg/667 m2时三七种苗质量较高,表现为各项农艺性状表现最优良,尤其在块根生物量方面,同时具有较少的锈裂口和较高的块根皂苷含量。如果氮、磷施用量过多会降低三七种苗质量,氮肥对种苗质量的影响远大于磷肥,并且增加磷肥用量不能缓解氮使用过量对三七种苗的影响。氮肥的用量显著影响三七种苗的质量,在种苗生产管理中要严格控制氮肥用量。
探索在特有人工基质苗床上生产优质三七种苗的最适氮、磷肥使用量。分别将25种氮、磷配比的化肥在三七种苗分阶段进行施用,在最后1次施肥后15 d对三七种苗的存苗率、锈裂指数、皂苷含量及其他农艺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和检测,并通过DPS数据分析氮、磷肥施用对三七种苗生长的影响,得出基质苗床上最佳的氮、磷肥施用量。当纯氮用量在10~15 kg/667m2、纯P2O5用量在15~25 kg/667 m2时三七种苗质量较高,表现为各项农艺性状表现最优良,尤其在块根生物量方面,同时具有较少的锈裂口和较高的块根皂苷含量。如果氮、磷施用量过多会降低三七种苗质量,氮肥对种苗质量的影响远大于磷肥,并且增加磷肥用量不能缓解氮使用过量对三七种苗的影响。氮肥的用量显著影响三七种苗的质量,在种苗生产管理中要严格控制氮肥用量。
2017, 32(1): 120-124.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18
摘要:
本文以钝齿铁线莲的根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条件(光培养或暗培养)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添加了2.0 mg/L BA、0.5 mg/L NAA的MS+B5培养基,其不定芽诱导率高达78.5%,每个外植体平均产生8.9不定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附加有BA 2.0 mg/L和1.0 mg/L NAA改良MS培养基,增殖倍数为1.9,高度可达7.9 cm,随后转接到附加有1.0 mg/L IBA,0.5 mg/L NAA和20 g/L蔗糖的改良MS培养基中,生根率达69.4%。当试管苗根形成完整根系时,把生根的试管苗移栽到装有轻型基质[V(珍珠岩:V(蛭石):V(腐殖土)=4:1:1]的无纺布容器中,植株成活率达到93.5%。该根尖再生体系为铁线莲大规模无性繁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文以钝齿铁线莲的根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条件(光培养或暗培养)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添加了2.0 mg/L BA、0.5 mg/L NAA的MS+B5培养基,其不定芽诱导率高达78.5%,每个外植体平均产生8.9不定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附加有BA 2.0 mg/L和1.0 mg/L NAA改良MS培养基,增殖倍数为1.9,高度可达7.9 cm,随后转接到附加有1.0 mg/L IBA,0.5 mg/L NAA和20 g/L蔗糖的改良MS培养基中,生根率达69.4%。当试管苗根形成完整根系时,把生根的试管苗移栽到装有轻型基质[V(珍珠岩:V(蛭石):V(腐殖土)=4:1:1]的无纺布容器中,植株成活率达到93.5%。该根尖再生体系为铁线莲大规模无性繁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17, 32(1): 125-133.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19
摘要:
为综合评价大理州植烟土壤肥力状况,根据植烟面积采集9个红塔基地单元县具有代表性的基础土壤样品,以土壤pH、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10个指标建立肥力指标体系,结合相关性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Fuzzy)对各基地单元植烟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全州红塔基地主要植烟土壤pH、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适宜,有机质含量丰富,交换性镁、水溶性氯含量整体偏高,交换性钙和有效硫含量远高于烤烟适宜生长范围上限,土壤有效硼则含量普遍不足;各区域土壤养分指标均存在中等程度的变异,其中,交换性钙、有效硫和水溶性氯变异范围较大;(2)全州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0.58,变幅为0.15~0.95,平均变异系数28.2%,土壤肥力状况良好,其中漾濞、南涧、永平和云龙4县土壤肥力达到Ⅰ级,巍山和弥渡为Ⅱ级,宾川和祥云为Ⅲ级,大理市为Ⅳ级(土壤IFI值仅为0.36),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3)各县(市)土壤样本分布频率结果表明:宾川县和大理市的低肥力土壤存在比例较大,分别为34.1%和51.1%,其余县(市)土壤多集中在中高肥力等级。
为综合评价大理州植烟土壤肥力状况,根据植烟面积采集9个红塔基地单元县具有代表性的基础土壤样品,以土壤pH、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10个指标建立肥力指标体系,结合相关性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Fuzzy)对各基地单元植烟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全州红塔基地主要植烟土壤pH、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适宜,有机质含量丰富,交换性镁、水溶性氯含量整体偏高,交换性钙和有效硫含量远高于烤烟适宜生长范围上限,土壤有效硼则含量普遍不足;各区域土壤养分指标均存在中等程度的变异,其中,交换性钙、有效硫和水溶性氯变异范围较大;(2)全州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0.58,变幅为0.15~0.95,平均变异系数28.2%,土壤肥力状况良好,其中漾濞、南涧、永平和云龙4县土壤肥力达到Ⅰ级,巍山和弥渡为Ⅱ级,宾川和祥云为Ⅲ级,大理市为Ⅳ级(土壤IFI值仅为0.36),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3)各县(市)土壤样本分布频率结果表明:宾川县和大理市的低肥力土壤存在比例较大,分别为34.1%和51.1%,其余县(市)土壤多集中在中高肥力等级。
2017, 32(1): 134-139.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20
摘要:
为探明浏阳烟区土壤pH和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并为土壤pH和有机质合理管控提供参考,以浏阳市2000年和2014年耕地土壤pH和有机质为研究对象,利用半方差函数及克里格插值等方法,对县域土壤pH和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和丰缺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4年间土壤pH提高了0.30,增幅为5.57%,土壤有机质下降了2.89 g/kg,降幅为8.89%;14年来土壤有机质和pH块金效应增加,说明土壤有机质和pH空间结构减弱,随机变异性增强;土壤pH适宜等级的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29.07%,低等级的面积比2000年减少了28.59%;有机质含量适宜等级的面积比2000年减少了8.39%,高等级的耕地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8.15%。由此可见,浏阳烟区植烟土壤酸碱度变得更适宜烤烟生产,而有机质含量两极分化严重,变得不利于烤烟生产,因此在生产上应继续坚持施用生石灰的调节土壤pH,同时针对不同区域有机质的变化做好有机物料投入工作。
为探明浏阳烟区土壤pH和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并为土壤pH和有机质合理管控提供参考,以浏阳市2000年和2014年耕地土壤pH和有机质为研究对象,利用半方差函数及克里格插值等方法,对县域土壤pH和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和丰缺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4年间土壤pH提高了0.30,增幅为5.57%,土壤有机质下降了2.89 g/kg,降幅为8.89%;14年来土壤有机质和pH块金效应增加,说明土壤有机质和pH空间结构减弱,随机变异性增强;土壤pH适宜等级的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29.07%,低等级的面积比2000年减少了28.59%;有机质含量适宜等级的面积比2000年减少了8.39%,高等级的耕地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8.15%。由此可见,浏阳烟区植烟土壤酸碱度变得更适宜烤烟生产,而有机质含量两极分化严重,变得不利于烤烟生产,因此在生产上应继续坚持施用生石灰的调节土壤pH,同时针对不同区域有机质的变化做好有机物料投入工作。
2017, 32(1): 140-145.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21
摘要:
以云南省晋宁县5年的设施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化学分析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设施菜地各土层(0~10 cm, 10~20 cm和 20~30 cm)的土壤养分、理化性质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探讨限制设施蔬菜产量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表明:(1)大棚菜地土壤养分含量呈明显的上高下低型垂直分布,其中0~10 cm土层养分含量大量积累,设施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2)供试土壤pH与作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39,r=0.462**),EC与作物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n=39,r=-0.448**),故土壤pH、EC是限制该区域设施蔬菜产量的主导因子;(3)氮肥投入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n=39,r=-0.759**),与土壤EC呈极显著正相关(n=39,r=0.802**),表明氮肥投入量的增加,加速了设施蔬菜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的进程。因此,为缓解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保证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建议该区域减少化肥(尤其是氮肥)投入量,增施有机肥。本研究可为设施蔬菜生产的养分管理及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以云南省晋宁县5年的设施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化学分析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设施菜地各土层(0~10 cm, 10~20 cm和 20~30 cm)的土壤养分、理化性质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探讨限制设施蔬菜产量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表明:(1)大棚菜地土壤养分含量呈明显的上高下低型垂直分布,其中0~10 cm土层养分含量大量积累,设施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2)供试土壤pH与作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39,r=0.462**),EC与作物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n=39,r=-0.448**),故土壤pH、EC是限制该区域设施蔬菜产量的主导因子;(3)氮肥投入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n=39,r=-0.759**),与土壤EC呈极显著正相关(n=39,r=0.802**),表明氮肥投入量的增加,加速了设施蔬菜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的进程。因此,为缓解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保证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建议该区域减少化肥(尤其是氮肥)投入量,增施有机肥。本研究可为设施蔬菜生产的养分管理及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17, 32(1): 146-152.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22
摘要:
为了解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土壤理化特征,在昆明宜良尖山,于2012年旱季的2月中旬取7块样地的28个土样(每块样地2个样点,每样点分0~20和20~40 cm土壤层各取一个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结果显示:0~20与20~40 cm样层中,(1)土壤含水量、容重分别为8.2%~10.2%、1.19~1.46 g/cm3与8.9%~13.6%、1.45~1.68 g/cm3;(2)pH值和有机质分别为4.0~4.5、28.0~44.6 g/kg与4.1~4.9、5.9~19.6 g/kg;(3)总氮、磷、钾分别为1.0~1.8 g/kg、0.15~0.39 g/kg、5.0~23.7 g/kg与0.3~1.1 g/kg、0.15~0.36 g/kg、5.2~24.8 g/kg;(4)有效氮、磷、钾分别仅为80.0~125.0 mg/kg、0.57~3.18 mg/kg、67.5~130.5 mg/kg与23.0~69.0 mg/kg、0.00~0.54 mg/kg、67.0~128.5 mg/kg。土壤理化特性随样地生境和土壤样层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的变化。有效氮、磷、钾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0.01)。尖山林区云南松林下土壤偏干、偏酸、黏重、低磷少氮,偏干和低磷也许是天然更新云南松蹲苗和幼树期生长缓慢的重要成因构成。
为了解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土壤理化特征,在昆明宜良尖山,于2012年旱季的2月中旬取7块样地的28个土样(每块样地2个样点,每样点分0~20和20~40 cm土壤层各取一个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结果显示:0~20与20~40 cm样层中,(1)土壤含水量、容重分别为8.2%~10.2%、1.19~1.46 g/cm3与8.9%~13.6%、1.45~1.68 g/cm3;(2)pH值和有机质分别为4.0~4.5、28.0~44.6 g/kg与4.1~4.9、5.9~19.6 g/kg;(3)总氮、磷、钾分别为1.0~1.8 g/kg、0.15~0.39 g/kg、5.0~23.7 g/kg与0.3~1.1 g/kg、0.15~0.36 g/kg、5.2~24.8 g/kg;(4)有效氮、磷、钾分别仅为80.0~125.0 mg/kg、0.57~3.18 mg/kg、67.5~130.5 mg/kg与23.0~69.0 mg/kg、0.00~0.54 mg/kg、67.0~128.5 mg/kg。土壤理化特性随样地生境和土壤样层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的变化。有效氮、磷、钾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0.01)。尖山林区云南松林下土壤偏干、偏酸、黏重、低磷少氮,偏干和低磷也许是天然更新云南松蹲苗和幼树期生长缓慢的重要成因构成。
2017, 32(1): 153-160.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23
摘要:
为探索污染土壤边生产边修复技术的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植物修复的方法,将超富集重金属的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和农作物玉米/蚕豆间作在污染的土壤中,研究了土荆芥和蚕豆、玉米间作对植物吸收积累Pb、Cd和Zn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使土荆芥生物量提高了134%~217%,玉米生物量提高了100%~124%,蚕豆生物量提高了1.7%~5.6%。间作后土荆芥体内Pb含量增加了10%~85%,Cd含量增加了21%~134%,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增加了11%~19%,土荆芥的Pb、Zn转运系数都增加,Cd转运系数降低;与土荆芥间作后,玉米Pb含量降低了17%~33%,Zn含量降低了10%~34%,蚕豆Pb含量降低了27%~35%,Zn含量降低了5%~34%,根际土壤有效态Pb、Cd和Zn含量降低了2.5%~22.7%,玉米、蚕豆的Pb、Cd和Zn的转运系数均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土荆芥和蚕豆、玉米间作促进了土荆芥对土壤中Pb、Cd和Zn的吸收和积累,同时抑制了作物体对重金属的吸收。
为探索污染土壤边生产边修复技术的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植物修复的方法,将超富集重金属的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和农作物玉米/蚕豆间作在污染的土壤中,研究了土荆芥和蚕豆、玉米间作对植物吸收积累Pb、Cd和Zn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使土荆芥生物量提高了134%~217%,玉米生物量提高了100%~124%,蚕豆生物量提高了1.7%~5.6%。间作后土荆芥体内Pb含量增加了10%~85%,Cd含量增加了21%~134%,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增加了11%~19%,土荆芥的Pb、Zn转运系数都增加,Cd转运系数降低;与土荆芥间作后,玉米Pb含量降低了17%~33%,Zn含量降低了10%~34%,蚕豆Pb含量降低了27%~35%,Zn含量降低了5%~34%,根际土壤有效态Pb、Cd和Zn含量降低了2.5%~22.7%,玉米、蚕豆的Pb、Cd和Zn的转运系数均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土荆芥和蚕豆、玉米间作促进了土荆芥对土壤中Pb、Cd和Zn的吸收和积累,同时抑制了作物体对重金属的吸收。
2017, 32(1): 161-169.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24
摘要:
三七是中国最常用大宗药材之一,但因其适宜生境狭窄,忌连作性很强,可流转土地紧张,已致其连作障碍十分严重。水旱轮作使土壤系统在不同季节间干湿交替变换,能有效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土地复种指数,在水(稻)旱(蔬菜、玉米)轮作中已被证实能有效减轻连作障碍。本文综述了水旱轮作下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包括土壤结构、矿物元素、有机质、次生盐渍化和酸化、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化感自毒物质的改善性变化,及其对病虫害和杂草的抑制作用。通过潜势分析认为水旱轮作能有效减轻三七连作障碍,但还需要合理安排茬口,并多施有机肥和绿肥以提升土壤肥力。
三七是中国最常用大宗药材之一,但因其适宜生境狭窄,忌连作性很强,可流转土地紧张,已致其连作障碍十分严重。水旱轮作使土壤系统在不同季节间干湿交替变换,能有效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土地复种指数,在水(稻)旱(蔬菜、玉米)轮作中已被证实能有效减轻连作障碍。本文综述了水旱轮作下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包括土壤结构、矿物元素、有机质、次生盐渍化和酸化、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化感自毒物质的改善性变化,及其对病虫害和杂草的抑制作用。通过潜势分析认为水旱轮作能有效减轻三七连作障碍,但还需要合理安排茬口,并多施有机肥和绿肥以提升土壤肥力。
2017, 32(1): 170-173.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25
摘要:
报道产自武功山地区的8种江西省新记录植物,包括枝花流苏树(Chionanthus ramiflorus Roxburgh)、打铁树[Myrsine linearis(Loureiro)Poiret]、小花柳叶菜(Epilobium parviflorum Schreber)、鄂西前胡(Peucedanum henryi H.Wolff)、峨眉繁缕(Stellaria omeiensis C.Y.WuY.W.Tsui ex P.Ke)、湘南星(Arisaema hunanense Hand.-Mazt)、细叶日本薯蓣(Dioscorea japonica Thunb.var.oldhamii Uline ex R.Knuth)、华西俞藤[Yua thomsoni(Laws.)C. L. Li var. glaucescens(Diels Gilg)C. L. Li]。标本凭证均保存于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和中山大学标本室(SYS)。
报道产自武功山地区的8种江西省新记录植物,包括枝花流苏树(Chionanthus ramiflorus Roxburgh)、打铁树[Myrsine linearis(Loureiro)Poiret]、小花柳叶菜(Epilobium parviflorum Schreber)、鄂西前胡(Peucedanum henryi H.Wolff)、峨眉繁缕(Stellaria omeiensis C.Y.WuY.W.Tsui ex P.Ke)、湘南星(Arisaema hunanense Hand.-Mazt)、细叶日本薯蓣(Dioscorea japonica Thunb.var.oldhamii Uline ex R.Knuth)、华西俞藤[Yua thomsoni(Laws.)C. L. Li var. glaucescens(Diels Gilg)C. L. Li]。标本凭证均保存于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和中山大学标本室(SYS)。
2017, 32(1): 174-178.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26
摘要: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研究细茎石斛花挥发性化学成分,为细茎石斛花茶质控标准以及与其他石斛花区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己烷回流法从云南产细茎石斛花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了91个色谱峰,鉴定出72个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二十一烷(38.957%)、二十三烷(13.558%)、二十二烷(5.245%)、2-十七烷酮(2.072%)等。云南产细茎石斛花的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烷烃、烯烃、醇、酮、酸、酯、酚等,其中长链烷烃含量最多,该研究为对云南产细茎石斛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研究细茎石斛花挥发性化学成分,为细茎石斛花茶质控标准以及与其他石斛花区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己烷回流法从云南产细茎石斛花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了91个色谱峰,鉴定出72个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二十一烷(38.957%)、二十三烷(13.558%)、二十二烷(5.245%)、2-十七烷酮(2.072%)等。云南产细茎石斛花的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烷烃、烯烃、醇、酮、酸、酯、酚等,其中长链烷烃含量最多,该研究为对云南产细茎石斛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7, 32(1): 179-183.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27
摘要:
记述了在云南宾川葡萄栽培区采样鉴定的中国植物寄生线虫新纪录种2个:花烛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anthurii Baujard Germani,1985)和阿穆尔拟鞘线虫(Hemicriconemoedes amurensis Eroshenko Volkova,1986)。
记述了在云南宾川葡萄栽培区采样鉴定的中国植物寄生线虫新纪录种2个:花烛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anthurii Baujard Germani,1985)和阿穆尔拟鞘线虫(Hemicriconemoedes amurensis Eroshenko Volkova,1986)。
2017, 32(1): 184-190.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7.01.028
摘要:
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生态结构、美学价值、心理影响3个方面对绿地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总结云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云南农业大学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植物景观的提质改造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农业大学校园园林植物共有247种,隶属于87个科176个属,其中乔木129种,灌木57种,藤本19种,草本42种;(2)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学校师生对校园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协调性、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对校园景观整体满意度、安全依靠感和舒适愉悦感等指标的评分,得分分别为7.124,6.876,7.118,7.397,7.225;(3)构建了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包括1个目标,3个准则,12个指标,由专家打分后计算获得准则层各指标权重值为:生态结构0.539,美学质量0.297,心理影响0.164;(4)云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分值为75.21,属Ⅱ级。
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生态结构、美学价值、心理影响3个方面对绿地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总结云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云南农业大学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植物景观的提质改造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农业大学校园园林植物共有247种,隶属于87个科176个属,其中乔木129种,灌木57种,藤本19种,草本42种;(2)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学校师生对校园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协调性、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对校园景观整体满意度、安全依靠感和舒适愉悦感等指标的评分,得分分别为7.124,6.876,7.118,7.397,7.225;(3)构建了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包括1个目标,3个准则,12个指标,由专家打分后计算获得准则层各指标权重值为:生态结构0.539,美学质量0.297,心理影响0.164;(4)云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分值为75.21,属Ⅱ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