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0卷5期
2015, 30(5): 657-664.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01
摘要:
分析不同大麦品种籽粒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含量差异, 有利于大麦功能食品开发。本文采用甲醇溶液浸提法提取25个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品种籽粒黄酮类化合物,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含量。结果表明, 25个籽粒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籽粒含有儿茶素、杨梅素、山柰酚和槲皮素 4种已知黄酮醇和18种未知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 儿茶素和滞留时间为4.65,5.48和6.17 min的黄酮类化合物为共同成分, 义乌红壳四棱(ZJ259)籽粒的黄酮类化合物较多(17种)。紫色或紫黑色大麦品种籽粒含有儿茶素、杨梅素和山柰酚等6种黄酮类化合物共同成分, 与其他颜色的籽粒相比有较多共同成分。籽粒颜色可作为大麦黄酮类化合物的辅助选择标记。25个大麦品种籽粒总黄酮质量分数在143.50~952.74 g/g之间, 其中'临海六棱自落芒'(ZJ119)的最高。临海六棱自落芒(ZJ119)等10个材料籽粒有高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或者总黄酮, 可用于提取大麦籽粒黄酮类化合物, 也可作为专用育种亲本。
分析不同大麦品种籽粒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含量差异, 有利于大麦功能食品开发。本文采用甲醇溶液浸提法提取25个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品种籽粒黄酮类化合物,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含量。结果表明, 25个籽粒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籽粒含有儿茶素、杨梅素、山柰酚和槲皮素 4种已知黄酮醇和18种未知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 儿茶素和滞留时间为4.65,5.48和6.17 min的黄酮类化合物为共同成分, 义乌红壳四棱(ZJ259)籽粒的黄酮类化合物较多(17种)。紫色或紫黑色大麦品种籽粒含有儿茶素、杨梅素和山柰酚等6种黄酮类化合物共同成分, 与其他颜色的籽粒相比有较多共同成分。籽粒颜色可作为大麦黄酮类化合物的辅助选择标记。25个大麦品种籽粒总黄酮质量分数在143.50~952.74 g/g之间, 其中'临海六棱自落芒'(ZJ119)的最高。临海六棱自落芒(ZJ119)等10个材料籽粒有高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或者总黄酮, 可用于提取大麦籽粒黄酮类化合物, 也可作为专用育种亲本。
2015, 30(5): 665-670.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02
摘要:
为揭示生产中栽培的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病能力, 本文采用中国标准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C4~C9, 对近年来云南省培育的水稻主栽品种和省区试材102份以及300份野生稻渗入系进行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参鉴的402份种质材料中, 筛选得到271份材料对小种HEN11表现出抗性, 159份材料对小种SCYC-6表现出抗性, 249份材料对小种YN7表现出抗性, 270份材料对小种YN11表现出抗性, 35份材料对FUJ表现出抗性, 111份材料对YN24表现出抗性;其中7份地方品种、12份野生稻材料对云南的优势小种都表现抗性。
为揭示生产中栽培的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病能力, 本文采用中国标准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C4~C9, 对近年来云南省培育的水稻主栽品种和省区试材102份以及300份野生稻渗入系进行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参鉴的402份种质材料中, 筛选得到271份材料对小种HEN11表现出抗性, 159份材料对小种SCYC-6表现出抗性, 249份材料对小种YN7表现出抗性, 270份材料对小种YN11表现出抗性, 35份材料对FUJ表现出抗性, 111份材料对YN24表现出抗性;其中7份地方品种、12份野生稻材料对云南的优势小种都表现抗性。
2015, 30(5): 671-675.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03
摘要: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25 nm粒径胶体金颗粒, 在pH 8.5的条件下与21 g/mL兔抗莴苣丛枝植原体(LeWB)免疫膜蛋白(Imp)多克隆抗体形成稳定的胶体金蛋白复合物, 将兔抗莴苣丛枝植原体免疫膜蛋白IgG与羊抗兔IgG分别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线(T)和质控线(C), 组装成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表明:该试纸条除可以检测莴苣丛枝植原体外, 还能检测与其具有相同免疫膜蛋白特性且隶属16SrII-A亚组的其他植原体株系, 如菊苣丛枝植原体(ChWB)、扁豆花变绿植原体(LeVP)、蕹菜丛枝植原体(WSWB)、银胶菊花变绿植原体(PaVP)等。试纸条可特异检测16SrII-A亚组植原体株系, 对莴苣丛枝植原体阳性材料的检测灵敏度为稀释100倍。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25 nm粒径胶体金颗粒, 在pH 8.5的条件下与21 g/mL兔抗莴苣丛枝植原体(LeWB)免疫膜蛋白(Imp)多克隆抗体形成稳定的胶体金蛋白复合物, 将兔抗莴苣丛枝植原体免疫膜蛋白IgG与羊抗兔IgG分别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线(T)和质控线(C), 组装成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表明:该试纸条除可以检测莴苣丛枝植原体外, 还能检测与其具有相同免疫膜蛋白特性且隶属16SrII-A亚组的其他植原体株系, 如菊苣丛枝植原体(ChWB)、扁豆花变绿植原体(LeVP)、蕹菜丛枝植原体(WSWB)、银胶菊花变绿植原体(PaVP)等。试纸条可特异检测16SrII-A亚组植原体株系, 对莴苣丛枝植原体阳性材料的检测灵敏度为稀释100倍。
2015, 30(5): 676-680.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04
摘要:
在室内研究了不同饲养代数对番石榴实蝇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继代饲养番石榴实蝇, 第1代和第15代卵历期、1~3龄幼虫历期、蛹的历期间无明显差异(卵历期:F =1.04, P 0.05;1龄幼虫历期:F =0.65, P 0.05;2龄幼虫历期:F =0.83, P 0.05;3龄幼虫历期:F =0.58, P 0.05;蛹历期:F =0.36, P 0.05)。继代饲养到第15代时, 番石榴实蝇成虫交配前期增加(F =5.15, P 0.01), 成虫第1次交配到第1次产卵时间间隔也表现为随着继代饲养代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F =2.12, P 0.05), 产卵前期时间逐渐增加(F =2.88, P 0.01)。由此可见, 室内继代饲养番石榴实蝇, 其发育历期随继代饲养代数的增加而延长。
在室内研究了不同饲养代数对番石榴实蝇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继代饲养番石榴实蝇, 第1代和第15代卵历期、1~3龄幼虫历期、蛹的历期间无明显差异(卵历期:F =1.04, P 0.05;1龄幼虫历期:F =0.65, P 0.05;2龄幼虫历期:F =0.83, P 0.05;3龄幼虫历期:F =0.58, P 0.05;蛹历期:F =0.36, P 0.05)。继代饲养到第15代时, 番石榴实蝇成虫交配前期增加(F =5.15, P 0.01), 成虫第1次交配到第1次产卵时间间隔也表现为随着继代饲养代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F =2.12, P 0.05), 产卵前期时间逐渐增加(F =2.88, P 0.01)。由此可见, 室内继代饲养番石榴实蝇, 其发育历期随继代饲养代数的增加而延长。
2015, 30(5): 681-685.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05
摘要:
试验研究了白刺头鹅膏、土黄鹅膏、隐花青鹅膏, 红黄鹅膏和格纹鹅膏甲醇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土黄鹅膏毒素粗提液对桑褐斑病菌(Septogloeum mori)、茶叶轮斑病菌(Pestalotia theae)、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菌丝生长抑制EC50分别为3.246 6103, 23.747 1103,16.207 6103 mg/L, 白刺头鹅膏毒素粗提液的EC50分别为18.303 0103,14.595 7103, 24.495 7103 mg/L。可见,土黄鹅膏和白刺头鹅膏毒素粗提液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红黄鹅膏、隐花青鹅膏、格纹鹅膏毒素粗提液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在24.86%以下, 抑制效果不明显。
试验研究了白刺头鹅膏、土黄鹅膏、隐花青鹅膏, 红黄鹅膏和格纹鹅膏甲醇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土黄鹅膏毒素粗提液对桑褐斑病菌(Septogloeum mori)、茶叶轮斑病菌(Pestalotia theae)、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菌丝生长抑制EC50分别为3.246 6103, 23.747 1103,16.207 6103 mg/L, 白刺头鹅膏毒素粗提液的EC50分别为18.303 0103,14.595 7103, 24.495 7103 mg/L。可见,土黄鹅膏和白刺头鹅膏毒素粗提液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红黄鹅膏、隐花青鹅膏、格纹鹅膏毒素粗提液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在24.86%以下, 抑制效果不明显。
2015, 30(5): 686-691.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06
摘要:
多数肿瘤细胞都表现出染色体的不稳定。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微管是否正确结合与染色体的稳定性有重要关系。Ndc80复合体由Ndc80, Nuf2, Spc24和Spc25组成, 它们在动粒微管的结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代表真菌、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共16种生物的Ndc80基因的分子进化情况。结果表明:从真菌到脊椎动物, Ndc80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变化都比较小, 大部分生物有以TGA作为终止密码子的倾向, Ndc80基因外显子有从少到多的过程, 最后趋于有17个外显子;哺乳动物间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 全长都比较保守。研究结果提示Ndc80是一个较为保守的基因, 在动粒微管的连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的稳定表达对染色体的稳定性和抑制肿瘤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多数肿瘤细胞都表现出染色体的不稳定。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微管是否正确结合与染色体的稳定性有重要关系。Ndc80复合体由Ndc80, Nuf2, Spc24和Spc25组成, 它们在动粒微管的结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代表真菌、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共16种生物的Ndc80基因的分子进化情况。结果表明:从真菌到脊椎动物, Ndc80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变化都比较小, 大部分生物有以TGA作为终止密码子的倾向, Ndc80基因外显子有从少到多的过程, 最后趋于有17个外显子;哺乳动物间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 全长都比较保守。研究结果提示Ndc80是一个较为保守的基因, 在动粒微管的连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的稳定表达对染色体的稳定性和抑制肿瘤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2015, 30(5): 692-697.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07
摘要:
为研究昆明地区半翅目蝽次目昆虫多样性, 20072011年对蝽次目(Pentatomomorpha)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共采集标本1 559头, 隶属于11科65属, 共87种;其中, 蝽科(Pentatomidae)和缘蝽科(Coreidae)昆虫种类和数量最多, 分别有29种604头和27种613头;优势种也以两科昆虫为主, 分别有8种和5种;龟蝽科(Plataspidae)和网蝽科(Tingidae)种类最少, 仅各1种。采用Shannon-Wiener 指数和G-F 指数对蝽次目昆虫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蝽科昆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 其次是缘蝽科, 两科昆虫优势度明显, 种群结构相对稳定;龟蝽科和网蝽科, 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最低, 种群结构相对不稳定。昆明地区蝽次目昆虫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较高, 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为研究昆明地区半翅目蝽次目昆虫多样性, 20072011年对蝽次目(Pentatomomorpha)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共采集标本1 559头, 隶属于11科65属, 共87种;其中, 蝽科(Pentatomidae)和缘蝽科(Coreidae)昆虫种类和数量最多, 分别有29种604头和27种613头;优势种也以两科昆虫为主, 分别有8种和5种;龟蝽科(Plataspidae)和网蝽科(Tingidae)种类最少, 仅各1种。采用Shannon-Wiener 指数和G-F 指数对蝽次目昆虫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蝽科昆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 其次是缘蝽科, 两科昆虫优势度明显, 种群结构相对稳定;龟蝽科和网蝽科, 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最低, 种群结构相对不稳定。昆明地区蝽次目昆虫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较高, 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2015, 30(5): 698-705.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08
摘要:
CRISP2作为弱精子症发生的重要候选基因, 为深入研究CRISP2与精子活力的关系及其在体内的调节与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本研究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不育和可育公猪为试验动物, 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CRISP2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 不育和可育公猪序列无差异, 提交GenBank数据库, 获得登录号为KP780059。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该基因编码244个氨基酸, 蛋白分子量为27.05 ku, 等电点为6.76。蛋白质结构分析得出, CRISP2存在2个保守域, 无跨膜结构, 存在信号肽及1个亮氨酸富集的核输出信号, N端、C端均疏水;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分泌到细胞周质的概率为94.1%。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猪与牛、绵羊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时, 利用荧光定量PCR法确定了CRISP2 mRNA在BMI不育及可育公猪1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 发现其在睾丸中特异表达, CRISP2基因在不育公猪睾丸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可育公猪, 两组之间的表达量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表明CRISP2表达的减少可能导致精子活力下降。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猪CRISP2基因在精子发生方面的作用奠定研究基础。
CRISP2作为弱精子症发生的重要候选基因, 为深入研究CRISP2与精子活力的关系及其在体内的调节与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本研究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不育和可育公猪为试验动物, 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CRISP2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 不育和可育公猪序列无差异, 提交GenBank数据库, 获得登录号为KP780059。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该基因编码244个氨基酸, 蛋白分子量为27.05 ku, 等电点为6.76。蛋白质结构分析得出, CRISP2存在2个保守域, 无跨膜结构, 存在信号肽及1个亮氨酸富集的核输出信号, N端、C端均疏水;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分泌到细胞周质的概率为94.1%。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猪与牛、绵羊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时, 利用荧光定量PCR法确定了CRISP2 mRNA在BMI不育及可育公猪1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 发现其在睾丸中特异表达, CRISP2基因在不育公猪睾丸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可育公猪, 两组之间的表达量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表明CRISP2表达的减少可能导致精子活力下降。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猪CRISP2基因在精子发生方面的作用奠定研究基础。
2015, 30(5): 706-709.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09
摘要:
采用PCR-RFLP方法对369头大白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基因G3695A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4个生长性状的关联。结果显示:大白猪IGFBP3基因G3695A位点的杂合度(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88 5和0.396 2, G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GG基因型达30 kg,100 kg体重日龄显著短于AA和GA基因型(P0.01);30~100 kg日增重最大(P0.01);GA基因型100 kg体重背膘最薄, 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基因型(P0.01)。IGFBP3基因G3695A位点与大白猪的生长速度和背膘厚存在显著关联, 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采用PCR-RFLP方法对369头大白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基因G3695A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4个生长性状的关联。结果显示:大白猪IGFBP3基因G3695A位点的杂合度(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88 5和0.396 2, G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GG基因型达30 kg,100 kg体重日龄显著短于AA和GA基因型(P0.01);30~100 kg日增重最大(P0.01);GA基因型100 kg体重背膘最薄, 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基因型(P0.01)。IGFBP3基因G3695A位点与大白猪的生长速度和背膘厚存在显著关联, 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2015, 30(5): 710-721.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10
摘要:
蜜蜂的蜂王和工蜂是两种不同的表型, 这是基于基因的差异表达, 而不是遗传物质的多态性。本研究以雌性东方蜜蜂为材料,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东方蜜蜂蜂王和工蜂的基因差异表达的文库。挑选插入片段大于200 bp的33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 蜂王消减文库176个, 工蜂消减文库154个。测序后蜂王消减文库获得161条ESTs序列, 工蜂消减文库获得142条ESTs序列。获得的序列采用DNAstar seqMan软件进行载体、接头和低质量序列去除后进行ESTs分析, 蜂王消减文库获得110个contings, 工蜂消减文库获得81个contings, 蜂王和工蜂文库均有部分重叠的ESTs序列。在NCBI上进行在线BLASTx和tBLASTn 同源比较, 发现在蜂王的ESTs中有62个已知ESTs, 3个未知ESTs, 工蜂的ESTs中有49个已知ESTs, 8个未知ESTs。通过基因本体论进行功能分析, 大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为酶类和结合蛋白, 主要参与基因的转录、翻译和新陈代谢过程。雌性东方蜜蜂差减文库的构建, 为进一步研究蜜蜂级型分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蜜蜂的蜂王和工蜂是两种不同的表型, 这是基于基因的差异表达, 而不是遗传物质的多态性。本研究以雌性东方蜜蜂为材料,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东方蜜蜂蜂王和工蜂的基因差异表达的文库。挑选插入片段大于200 bp的33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 蜂王消减文库176个, 工蜂消减文库154个。测序后蜂王消减文库获得161条ESTs序列, 工蜂消减文库获得142条ESTs序列。获得的序列采用DNAstar seqMan软件进行载体、接头和低质量序列去除后进行ESTs分析, 蜂王消减文库获得110个contings, 工蜂消减文库获得81个contings, 蜂王和工蜂文库均有部分重叠的ESTs序列。在NCBI上进行在线BLASTx和tBLASTn 同源比较, 发现在蜂王的ESTs中有62个已知ESTs, 3个未知ESTs, 工蜂的ESTs中有49个已知ESTs, 8个未知ESTs。通过基因本体论进行功能分析, 大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为酶类和结合蛋白, 主要参与基因的转录、翻译和新陈代谢过程。雌性东方蜜蜂差减文库的构建, 为进一步研究蜜蜂级型分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2015, 30(5): 722-731.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11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贵烟2号、贵烟14号、WA-2, FG-2, AH1002, 贵烟5号、贵烟13号、贵烟8号、CZ-1和K326(CK)共10个品种(系)在兴义烟区的生长及品质特征。结果显示:各品种(系)的主要生育期基本相同;植物学特征表现明显, 田间长势均强, 整齐度都好;贵烟8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偏高, 贵烟14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偏低;贵烟2号和CZ-1的赤星病抗性最好, 贵烟2号和贵烟8号的白粉病抗性最差;贵烟2号在产量、均价、产值、级指、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和外观质量方面均表现最优, WA-2次之, FG-2和CZ-1再次之, 且均明显优于CK。贵烟2号在本试点区域的适应性和抗病性最好, 经济效益和外观品质最高, 发展潜力最大, WA-2, FG-2, CZ-1等3个品系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但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贵烟2号、贵烟14号、WA-2, FG-2, AH1002, 贵烟5号、贵烟13号、贵烟8号、CZ-1和K326(CK)共10个品种(系)在兴义烟区的生长及品质特征。结果显示:各品种(系)的主要生育期基本相同;植物学特征表现明显, 田间长势均强, 整齐度都好;贵烟8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偏高, 贵烟14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偏低;贵烟2号和CZ-1的赤星病抗性最好, 贵烟2号和贵烟8号的白粉病抗性最差;贵烟2号在产量、均价、产值、级指、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和外观质量方面均表现最优, WA-2次之, FG-2和CZ-1再次之, 且均明显优于CK。贵烟2号在本试点区域的适应性和抗病性最好, 经济效益和外观品质最高, 发展潜力最大, WA-2, FG-2, CZ-1等3个品系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但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2015, 30(5): 732-738.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12
摘要:
为探讨降膜蒸发器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萃取浓缩工艺中的应用, 通过黏度检测、致香成分分析、感官评吸和冷凝水检测等来比较双效沸腾式外循环蒸发器和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的浓缩效果。结果表明:双效沸腾式外循环蒸发器浓缩温度高, 浓缩时间长, 浓缩浸膏的黏度较高, 流动性差, 涂布时致香成分不易保留, 冷凝水的各项水质污染物指标均较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冷凝水高;而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能实现较低温度下的浓缩, 且浓缩时间短, 浓缩浸膏黏度较低, 流动性好, 涂布时渗透性好, 致香成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综合来看, 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的浓缩效果优于双效沸腾式外循环蒸发器。
为探讨降膜蒸发器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萃取浓缩工艺中的应用, 通过黏度检测、致香成分分析、感官评吸和冷凝水检测等来比较双效沸腾式外循环蒸发器和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的浓缩效果。结果表明:双效沸腾式外循环蒸发器浓缩温度高, 浓缩时间长, 浓缩浸膏的黏度较高, 流动性差, 涂布时致香成分不易保留, 冷凝水的各项水质污染物指标均较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冷凝水高;而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能实现较低温度下的浓缩, 且浓缩时间短, 浓缩浸膏黏度较低, 流动性好, 涂布时渗透性好, 致香成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综合来看, 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的浓缩效果优于双效沸腾式外循环蒸发器。
2015, 30(5): 739-746.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13
摘要:
为评价低温膨胀技术可行性, 以干冰(CO2)膨胀烟丝为对照, 对比分析了低温膨胀烟丝的理化特性及感官特性, 系统研究了低温膨胀烟丝工艺处理对膨胀烟丝理化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干冰(CO2)膨胀烟丝相比, 低温膨胀烟丝与卷烟主料烟丝掺配均匀性好, 整丝率提高了23.27%, 碎丝率下降了33.96%;膨胀前后烟丝化学成分基本不变, 协调性改善明显, 致香成分损失较少, 与清甜香风格特征卷烟产品适配性较好。低温膨胀技术是一种适用于清甜香产品风格特征全配方膨胀和部分配方膨胀技术, 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为评价低温膨胀技术可行性, 以干冰(CO2)膨胀烟丝为对照, 对比分析了低温膨胀烟丝的理化特性及感官特性, 系统研究了低温膨胀烟丝工艺处理对膨胀烟丝理化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干冰(CO2)膨胀烟丝相比, 低温膨胀烟丝与卷烟主料烟丝掺配均匀性好, 整丝率提高了23.27%, 碎丝率下降了33.96%;膨胀前后烟丝化学成分基本不变, 协调性改善明显, 致香成分损失较少, 与清甜香风格特征卷烟产品适配性较好。低温膨胀技术是一种适用于清甜香产品风格特征全配方膨胀和部分配方膨胀技术, 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2015, 30(5): 747-754.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14
摘要: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 分离其不育系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是深入探究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以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1和野生对照植株WT为研究材料, 选取新鲜叶片经冷冻匀浆、差速离心分离叶绿体和线粒体、DNase I降解核DNA、蛋白酶K裂解线粒体和叶绿体、酚氯仿异戊醇去除蛋白质和用乙醇沉淀叶绿体DNA(cpDNA)和线粒体DNA(mtDNA), 结果如下:(1)叶绿体提取液中叶绿体数量的平均值为1 500个/mL, 而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发现提取液中线粒体结构完整、含量较多;(2)叶片取材量为4 g时, CMS1(WT)的cpDNA平均产率为0.41(0.47)g/g, 而mtDNA的平均产率为1.15(0.83)g/g;改进叶片取材量为10 g时, 两种苜蓿材料的cpDNA和mtDNA的平均产率升高至2.17 g/g和2.22 g/g, 并且纯度好(cpDNA和mtDNA的OD260/OD280均保持在2.0左右);延长蛋白酶K消化处理时间(2 h,4 h和6 h)可以提高紫花苜蓿cpDNA和mtDNA的产率, 其中消化4 h的mtDNA质量浓度最高(59.9 ng/L), 而cpDNA浓度则在孵育6 h后达到最高值24.3 ng/L;(3)紫花苜蓿CMS1和WT的mtDNA和cp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发现, 细胞质基因组条带清晰, 无拖尾现象, 进一步表明采用以上方法提取的紫花苜蓿mtDNA和cpDNA符合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标准和要求。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 分离其不育系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是深入探究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以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1和野生对照植株WT为研究材料, 选取新鲜叶片经冷冻匀浆、差速离心分离叶绿体和线粒体、DNase I降解核DNA、蛋白酶K裂解线粒体和叶绿体、酚氯仿异戊醇去除蛋白质和用乙醇沉淀叶绿体DNA(cpDNA)和线粒体DNA(mtDNA), 结果如下:(1)叶绿体提取液中叶绿体数量的平均值为1 500个/mL, 而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发现提取液中线粒体结构完整、含量较多;(2)叶片取材量为4 g时, CMS1(WT)的cpDNA平均产率为0.41(0.47)g/g, 而mtDNA的平均产率为1.15(0.83)g/g;改进叶片取材量为10 g时, 两种苜蓿材料的cpDNA和mtDNA的平均产率升高至2.17 g/g和2.22 g/g, 并且纯度好(cpDNA和mtDNA的OD260/OD280均保持在2.0左右);延长蛋白酶K消化处理时间(2 h,4 h和6 h)可以提高紫花苜蓿cpDNA和mtDNA的产率, 其中消化4 h的mtDNA质量浓度最高(59.9 ng/L), 而cpDNA浓度则在孵育6 h后达到最高值24.3 ng/L;(3)紫花苜蓿CMS1和WT的mtDNA和cp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发现, 细胞质基因组条带清晰, 无拖尾现象, 进一步表明采用以上方法提取的紫花苜蓿mtDNA和cpDNA符合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标准和要求。
2015, 30(5): 755-759.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15
摘要:
通过入户调查方法, 对青藏高原东缘甘肃省天祝县3种家畜生产模式村的草畜构成、草地承载力及草畜生产相关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 为牧区牧户生产经营模式的调整提供实践依据。结果表明:芨芨滩主要为芨芨草地和针茅草地, 代乾和维芨滩为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 草地生产力为代乾 维芨滩 芨芨滩。3种生产模式的人工草地面积普遍偏低, 高养殖规模牧户的家畜数量偏多, 草地承载力高;芨芨滩所有草地公用, 维芨滩13%牧户和代乾25%的牧户实行联户经营模式。芨芨滩家畜饲养种类单一, 维芨滩和芨芨滩过牧严重, 天然草原优良牧草和可食性牧草比例减少, 植被稀疏, 毒杂草危害较为严重, 代乾草地保护较好。采取围栏封育、补播改良、治虫灭鼠, 人工草地建植等综合措施, 提高研究区草畜系统生产力。
通过入户调查方法, 对青藏高原东缘甘肃省天祝县3种家畜生产模式村的草畜构成、草地承载力及草畜生产相关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 为牧区牧户生产经营模式的调整提供实践依据。结果表明:芨芨滩主要为芨芨草地和针茅草地, 代乾和维芨滩为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 草地生产力为代乾 维芨滩 芨芨滩。3种生产模式的人工草地面积普遍偏低, 高养殖规模牧户的家畜数量偏多, 草地承载力高;芨芨滩所有草地公用, 维芨滩13%牧户和代乾25%的牧户实行联户经营模式。芨芨滩家畜饲养种类单一, 维芨滩和芨芨滩过牧严重, 天然草原优良牧草和可食性牧草比例减少, 植被稀疏, 毒杂草危害较为严重, 代乾草地保护较好。采取围栏封育、补播改良、治虫灭鼠, 人工草地建植等综合措施, 提高研究区草畜系统生产力。
2015, 30(5): 760-765.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16
摘要:
本研究采用微生物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从云南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根、茎和叶中分离得到41株内生菌, 鉴定结果表明:根、茎和叶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 只有Bacillus oceanisediminis, Bacillus beringensis 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三种菌株同时存在于根部和叶部。本研究丰富了内生菌资源, 为石斛属药用植物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本研究采用微生物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从云南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根、茎和叶中分离得到41株内生菌, 鉴定结果表明:根、茎和叶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 只有Bacillus oceanisediminis, Bacillus beringensis 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三种菌株同时存在于根部和叶部。本研究丰富了内生菌资源, 为石斛属药用植物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2015, 30(5): 766-770.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17
摘要:
为分析滇重楼种子后熟期间种子内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种子层积温度, 利用常规生理生化测定方法, 对滇重楼种子后熟过程中的贮藏物质含量、酶活性进行动态测定。结果显示:在层积过程中, 随层积时间的延长, 贮藏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质量分数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CAT, SOD活性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POD活性则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该结果为解释滇重楼种子后熟发育机理和种子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分析滇重楼种子后熟期间种子内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种子层积温度, 利用常规生理生化测定方法, 对滇重楼种子后熟过程中的贮藏物质含量、酶活性进行动态测定。结果显示:在层积过程中, 随层积时间的延长, 贮藏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质量分数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CAT, SOD活性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POD活性则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该结果为解释滇重楼种子后熟发育机理和种子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5, 30(5): 771-776.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18
摘要:
以采自云南、贵州、四川13个不同地域滇重楼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 在同一种质资源圃条件下, 对其叶片碳氮代谢关键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个滇重楼地理种源叶片碳氮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种源间差异显著, 但各指标变化规律不一致。滇西北种源碳代谢能力较强;云龙种源碳代谢最为旺盛, 氮代谢处于中等水平;永善种源氮代谢较为旺盛, 碳代谢处于中等水平。从碳氮代谢平衡角度考虑, 云龙种源和永善种源为较优滇重楼种源。叶片碳代谢有随着纬度增加、温度和年降水降低而增加的趋势。
以采自云南、贵州、四川13个不同地域滇重楼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 在同一种质资源圃条件下, 对其叶片碳氮代谢关键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个滇重楼地理种源叶片碳氮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种源间差异显著, 但各指标变化规律不一致。滇西北种源碳代谢能力较强;云龙种源碳代谢最为旺盛, 氮代谢处于中等水平;永善种源氮代谢较为旺盛, 碳代谢处于中等水平。从碳氮代谢平衡角度考虑, 云龙种源和永善种源为较优滇重楼种源。叶片碳代谢有随着纬度增加、温度和年降水降低而增加的趋势。
2015, 30(5): 777-783.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19
摘要:
忍冬(Lonicera japonica)的花蕾和初开的花又名金银花, 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与忍冬花形态相似, 其初开花蕾常被用来替代金银花入药, 但两者的药效有很大区别。本研究利用MaxEnt和ArcGIS软件对忍冬和灰毡毛忍冬的适生区进行生态位模拟(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结果表明, 忍冬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中及华南地区, 灰毡毛忍冬的适生区相对较窄, 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对环境变量进行刀切法(Jackknife test)表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和极端最低温对两个物种的分布影响最大, 年平均温度、等温性、最湿季平均温度等环境变量对忍冬的分布影响最小。通过对忍冬和灰毡毛忍冬的潜在适生区的研究, 对该种的引种栽培及中药市场的规范化提供基础性的指导作用。
忍冬(Lonicera japonica)的花蕾和初开的花又名金银花, 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与忍冬花形态相似, 其初开花蕾常被用来替代金银花入药, 但两者的药效有很大区别。本研究利用MaxEnt和ArcGIS软件对忍冬和灰毡毛忍冬的适生区进行生态位模拟(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结果表明, 忍冬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中及华南地区, 灰毡毛忍冬的适生区相对较窄, 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对环境变量进行刀切法(Jackknife test)表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和极端最低温对两个物种的分布影响最大, 年平均温度、等温性、最湿季平均温度等环境变量对忍冬的分布影响最小。通过对忍冬和灰毡毛忍冬的潜在适生区的研究, 对该种的引种栽培及中药市场的规范化提供基础性的指导作用。
2015, 30(5): 784-789.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20
摘要:
微生物参与的后发酵是云南普洱茶特殊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以晒青毛茶为材料, 在普洱茶发酵中, 添加了几种外源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外源酵母, 并探讨其对云南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源酶的添加在发酵第8天时水溶性总糖的含量增加到3.28%, 比对照组高19.4%;在发酵第8天时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到1.52%, 比对照组高49.0%;外源酵母的添加在发酵第8天时茶多酚总量降至20.05%, 比对照组低28.6%, 可明显促进茶多酚的转化。本研究表明, 外源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外源酵母的添加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成分变化影响显著。
微生物参与的后发酵是云南普洱茶特殊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以晒青毛茶为材料, 在普洱茶发酵中, 添加了几种外源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外源酵母, 并探讨其对云南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源酶的添加在发酵第8天时水溶性总糖的含量增加到3.28%, 比对照组高19.4%;在发酵第8天时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到1.52%, 比对照组高49.0%;外源酵母的添加在发酵第8天时茶多酚总量降至20.05%, 比对照组低28.6%, 可明显促进茶多酚的转化。本研究表明, 外源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外源酵母的添加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成分变化影响显著。
2015, 30(5): 790-798.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21
摘要:
利用19822000年AVHRR-PathFinder植被指数数据、20012008年SPOT-Vegetation植被指数数据, 验证了两个遥感产品具有较好的延续性, 可以用于时间序列植被特征分析。利用合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数据集, 分析得出了从1982年至2008年青藏高原地区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性。结果表明:(1)时间序列上, 该地区NDVI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均未超过0.4, 表明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低;NDVI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四季的变化表现秋季NDVI值缓慢上升, 其他季节变化趋势不明显。(2)该地区NDVI空间格局分析发现NDVI变化率最高达到0.024/27 a, 最低在-0.025/27 a;整体趋势呈现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递减;季节的空间格局分析发现大部分区域在春、夏和秋季上升, 而冬季下降, 春夏秋3个季节NDVI的变化区域比冬季更广泛, 冬季的植被覆盖变化除西藏东南的少部分地区以及云南西北部的少部分地区有明显变化外, 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变化基本不明显。
利用19822000年AVHRR-PathFinder植被指数数据、20012008年SPOT-Vegetation植被指数数据, 验证了两个遥感产品具有较好的延续性, 可以用于时间序列植被特征分析。利用合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数据集, 分析得出了从1982年至2008年青藏高原地区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性。结果表明:(1)时间序列上, 该地区NDVI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均未超过0.4, 表明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低;NDVI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四季的变化表现秋季NDVI值缓慢上升, 其他季节变化趋势不明显。(2)该地区NDVI空间格局分析发现NDVI变化率最高达到0.024/27 a, 最低在-0.025/27 a;整体趋势呈现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递减;季节的空间格局分析发现大部分区域在春、夏和秋季上升, 而冬季下降, 春夏秋3个季节NDVI的变化区域比冬季更广泛, 冬季的植被覆盖变化除西藏东南的少部分地区以及云南西北部的少部分地区有明显变化外, 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变化基本不明显。
2015, 30(5): 799-803.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22
摘要:
以废烟末为主要堆肥原料, 以鸡粪为辅料, 用沼液调节物料水分, 在添加腐熟剂的基础上, 设置100%废烟末(处理1)、97.5%废烟末+2.5%鸡粪(处理2)、95%废烟末+5%鸡粪(处理3)、90%废烟末+10%鸡粪(处理4)、85%废烟末+15%鸡粪(处理5)5个处理, 研究了不同比例鸡粪与废烟末混合堆肥体系中温度、pH、C/N比、水溶性NH4+-N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鸡粪比例对废烟末堆肥腐熟进程及堆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添加腐熟剂和沼液的基础上, 各处理分别在2, 2, 3, 4, 5 d进入高温分解阶段(50 ℃), 各处理高温持续时间分别为7, 7, 6, 5, 4 d。堆肥结束后, 各处理NH4+-N质量分数分别为232.6, 213.2, 151.0, 149.6, 200.6 mg/kg, C/N比分别为24.0, 20.2, 10.9, 14.8, 14.6。在废烟末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鸡粪加快了堆肥物料水溶性NH4+-N和C/N比的降低,促进了堆肥腐熟进程。此外, 添加一定比例鸡粪, 显著增加了烟末废弃物堆肥的氮、磷、钾养分含量, 改善堆肥产品的品质。
以废烟末为主要堆肥原料, 以鸡粪为辅料, 用沼液调节物料水分, 在添加腐熟剂的基础上, 设置100%废烟末(处理1)、97.5%废烟末+2.5%鸡粪(处理2)、95%废烟末+5%鸡粪(处理3)、90%废烟末+10%鸡粪(处理4)、85%废烟末+15%鸡粪(处理5)5个处理, 研究了不同比例鸡粪与废烟末混合堆肥体系中温度、pH、C/N比、水溶性NH4+-N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鸡粪比例对废烟末堆肥腐熟进程及堆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添加腐熟剂和沼液的基础上, 各处理分别在2, 2, 3, 4, 5 d进入高温分解阶段(50 ℃), 各处理高温持续时间分别为7, 7, 6, 5, 4 d。堆肥结束后, 各处理NH4+-N质量分数分别为232.6, 213.2, 151.0, 149.6, 200.6 mg/kg, C/N比分别为24.0, 20.2, 10.9, 14.8, 14.6。在废烟末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鸡粪加快了堆肥物料水溶性NH4+-N和C/N比的降低,促进了堆肥腐熟进程。此外, 添加一定比例鸡粪, 显著增加了烟末废弃物堆肥的氮、磷、钾养分含量, 改善堆肥产品的品质。
2015, 30(5): 804-809.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23
摘要:
在保山烟区定位采集土壤样品124个,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区域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的描述性统计特征、空间变异和丰缺格局。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5 mg/kg和1.97 mg/kg, 均表现为中等程度的变异;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锌块金效应分别为46.58%和39.87%, 表现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 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 64.37%面积的土壤有效硼缺乏;有效锌含量中等, 40.58%面积土壤有效锌缺乏。
在保山烟区定位采集土壤样品124个,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区域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的描述性统计特征、空间变异和丰缺格局。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5 mg/kg和1.97 mg/kg, 均表现为中等程度的变异;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锌块金效应分别为46.58%和39.87%, 表现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 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 64.37%面积的土壤有效硼缺乏;有效锌含量中等, 40.58%面积土壤有效锌缺乏。
2015, 30(5): 810-821.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24
摘要:
生物固氮是国际生物学计划的重点研究内容, 也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命题。生物固氮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建立氮素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固氮微生物资源和生物固氮体系、生物固氮的分子机理、海洋生物固氮、固氮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4个方面综述了生物固氮的研究进展,其中着重介绍了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互作的分子机理。同时还分析了生物固氮的发展趋势, 概括了生物固氮的主要研究方向, 介绍了中国生物固氮研究概况, 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中国生物固氮推广和普及的策略和方法。
生物固氮是国际生物学计划的重点研究内容, 也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命题。生物固氮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建立氮素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固氮微生物资源和生物固氮体系、生物固氮的分子机理、海洋生物固氮、固氮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4个方面综述了生物固氮的研究进展,其中着重介绍了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互作的分子机理。同时还分析了生物固氮的发展趋势, 概括了生物固氮的主要研究方向, 介绍了中国生物固氮研究概况, 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中国生物固氮推广和普及的策略和方法。
2015, 30(5): 822-828.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5.05.025
摘要:
卷烟品质及安全性是烟草行业关注的热点, 木质素是烟草细胞壁的主要生物大分子物质之一, 参与卷烟的热裂解, 形成包括CO、苯酚、多环芳烃等小分子化合物, 对卷烟的品质及安全性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烟草木质素的结构、检测方法、含量的影响因素、对卷烟品质与安全性的影响及其调控与降解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表明烟草木质素是G-S型木质素, 其含量与地域、品种及部位相关;木质素与卷烟的感官质量及安全性密切相关;基因工程可以从源头调控烟草木质素的含量, 木质素的降解主要有酶法、微生物法及化学法。概述旨在为卷烟及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开发提供参考。
卷烟品质及安全性是烟草行业关注的热点, 木质素是烟草细胞壁的主要生物大分子物质之一, 参与卷烟的热裂解, 形成包括CO、苯酚、多环芳烃等小分子化合物, 对卷烟的品质及安全性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烟草木质素的结构、检测方法、含量的影响因素、对卷烟品质与安全性的影响及其调控与降解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表明烟草木质素是G-S型木质素, 其含量与地域、品种及部位相关;木质素与卷烟的感官质量及安全性密切相关;基因工程可以从源头调控烟草木质素的含量, 木质素的降解主要有酶法、微生物法及化学法。概述旨在为卷烟及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开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