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6卷S1期
显示方式: |
2011, 26(S1): 1-5.
摘要:
概述了同异理论诞生的学术背景,描述了作物育种中的同异现象,提出了同异理论的概念,叙述了同异理论的学术框架与研究内容,指出了同异理论在作物育种中的学术地位与作用,并简要介绍了同异理论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前景。
概述了同异理论诞生的学术背景,描述了作物育种中的同异现象,提出了同异理论的概念,叙述了同异理论的学术框架与研究内容,指出了同异理论在作物育种中的学术地位与作用,并简要介绍了同异理论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前景。
2011, 26(S1): 6-10.
摘要:
目的: 筛选CO2超临界萃取北五味子中木子素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各工艺参数对木子素得率的影响。方法: 以萃取物得率和萃取物中木子素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选CO2超临界萃取的木子素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CO2超临界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时间均对木子素提取率有较大影响,以压力30MPa,温度4090,萃取时间90min,得膏率为17.9%,总木脂素得率为86%。结论: CO2超临界萃取可用于北五味子中的有效成分五味子素的提取,且工艺条件简单、稳定、可行。
目的: 筛选CO2超临界萃取北五味子中木子素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各工艺参数对木子素得率的影响。方法: 以萃取物得率和萃取物中木子素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选CO2超临界萃取的木子素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CO2超临界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时间均对木子素提取率有较大影响,以压力30MPa,温度4090,萃取时间90min,得膏率为17.9%,总木脂素得率为86%。结论: CO2超临界萃取可用于北五味子中的有效成分五味子素的提取,且工艺条件简单、稳定、可行。
2011, 26(S1): 11-16,34.
摘要:
目的: 研究稻草(RS)添补百脉根(LC)体外发酵的pH及甲烷产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体外批次培养48h,研究RS分别添补0%,10%,20%,30%,40%,50%,60%,70%,80%,90%与100%的LC(LC0,LC10,LC20,LC30,LC40,LCSO,LC60,LC70,LC80,LC90与LC100)在3,6,12,24,36与48h的瘤胃pH与甲烷产量。结果: 3-48 h各组的pH为6. 64-6.99,甲烷产量0.038-1.313mmol。24h前甲烷产量随LC在混合发酵基质中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多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4-48h则随LC在混合发酵基质中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反自动物RS基础日粮与LC组合可以降低体外批次发酵的甲烷产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添补。
目的: 研究稻草(RS)添补百脉根(LC)体外发酵的pH及甲烷产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体外批次培养48h,研究RS分别添补0%,10%,20%,30%,40%,50%,60%,70%,80%,90%与100%的LC(LC0,LC10,LC20,LC30,LC40,LCSO,LC60,LC70,LC80,LC90与LC100)在3,6,12,24,36与48h的瘤胃pH与甲烷产量。结果: 3-48 h各组的pH为6. 64-6.99,甲烷产量0.038-1.313mmol。24h前甲烷产量随LC在混合发酵基质中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多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4-48h则随LC在混合发酵基质中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反自动物RS基础日粮与LC组合可以降低体外批次发酵的甲烷产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添补。
2011, 26(S1): 17-21.
摘要:
目的: 探索我国最新专利技术-双行交错稀植(SHJC)种植方式玉米增产的生理生态相关机理,为我国玉米及其他作物高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新思路;方法: 利用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比较三种种植方式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农艺性状激光合特性,借助于国外进口的光合仪、荧光仪等设备,探索双行交错稀植玉米生育特征和增产机理;结果: SHJC玉米与相同密度的不交错种植方式玉米相比较前者具有明显的生理生态优势,且地下根数量多,重量明显增加。结论: 双行交错稀植种植方式改变了株间的根系的生长环境,干物质积累高;光和日变化方面,双行交错种植方式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且上升为最大光合速率(Pn)的时间早,且其玉米群体各层的相对光强均小于其它种植方式,可充分利用强光、产量高。
目的: 探索我国最新专利技术-双行交错稀植(SHJC)种植方式玉米增产的生理生态相关机理,为我国玉米及其他作物高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新思路;方法: 利用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比较三种种植方式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农艺性状激光合特性,借助于国外进口的光合仪、荧光仪等设备,探索双行交错稀植玉米生育特征和增产机理;结果: SHJC玉米与相同密度的不交错种植方式玉米相比较前者具有明显的生理生态优势,且地下根数量多,重量明显增加。结论: 双行交错稀植种植方式改变了株间的根系的生长环境,干物质积累高;光和日变化方面,双行交错种植方式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且上升为最大光合速率(Pn)的时间早,且其玉米群体各层的相对光强均小于其它种植方式,可充分利用强光、产量高。
2011, 26(S1): 22-26.
摘要:
以郑单958为实验材料,比较3种种植方式高密度条件下,玉米冠层光截获能力。结果表明:SHJC玉米种植方式在高密度条件下(121 000株/hm2),可将大部分光截留在穗层及以上的高功能叶片层,在截留能力较高的穗层和穗下层,截留能力SHPXSHJCPX;相同密度下,SHJC的棒三叶面积高于SHPX的9.7%,叶层分布更均匀,为功能叶片提供了充足的光合能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双行交错种植方式,合理地解决了玉米群体数量与个体质量的矛盾,在增大了光合功能叶片叶面积的同时,提高了各个叶层的光截获能力,这为我国玉米高产条件下,继续增加种植密度,提出了新的思路。
以郑单958为实验材料,比较3种种植方式高密度条件下,玉米冠层光截获能力。结果表明:SHJC玉米种植方式在高密度条件下(121 000株/hm2),可将大部分光截留在穗层及以上的高功能叶片层,在截留能力较高的穗层和穗下层,截留能力SHPXSHJCPX;相同密度下,SHJC的棒三叶面积高于SHPX的9.7%,叶层分布更均匀,为功能叶片提供了充足的光合能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双行交错种植方式,合理地解决了玉米群体数量与个体质量的矛盾,在增大了光合功能叶片叶面积的同时,提高了各个叶层的光截获能力,这为我国玉米高产条件下,继续增加种植密度,提出了新的思路。
2011, 26(S1): 27-29.
摘要:
对乙女、舞美、达尔文、光辉、秦冠、乔纳金、新嘎拉、金冠、新红星等9个苹果品种盆栽的植株、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4个小果型品种以乙女表现最好,其他依次为达尔文、光辉、舞美;大果型品种以新红星最好,其他依次为新嘎拉、秦冠、乔纳金、金冠。同时,总结提出了盆栽苹果的配套技术。
对乙女、舞美、达尔文、光辉、秦冠、乔纳金、新嘎拉、金冠、新红星等9个苹果品种盆栽的植株、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4个小果型品种以乙女表现最好,其他依次为达尔文、光辉、舞美;大果型品种以新红星最好,其他依次为新嘎拉、秦冠、乔纳金、金冠。同时,总结提出了盆栽苹果的配套技术。
2011, 26(S1): 30-34.
摘要:
天然的红树林是生长在海边咸水区的,本研究在广泛调查天然红树林的基础上,选择部分红树植物进行淡水种植试验,首次在淡水区域成功营造了红树植物试验林,筛选出能在淡水种植的红树林树种。通过对土壤、水分等因子测试分析,总结出红树植物的适生条件。在居住区等淡水区域种植了红树植物,总结出一套技术。在淡水域营造红树林,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在滨海植物保育和利用方面也开拓了新的领域。
天然的红树林是生长在海边咸水区的,本研究在广泛调查天然红树林的基础上,选择部分红树植物进行淡水种植试验,首次在淡水区域成功营造了红树植物试验林,筛选出能在淡水种植的红树林树种。通过对土壤、水分等因子测试分析,总结出红树植物的适生条件。在居住区等淡水区域种植了红树植物,总结出一套技术。在淡水域营造红树林,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在滨海植物保育和利用方面也开拓了新的领域。
2011, 26(S1): 35-40.
摘要:
为探讨应用MODIS数据估算高寒牧区草原土壤温度的可行性,建立遥感反演试验区土壤温度反演的数学模型,利用2007-2010年4年的MODIS数据和HOBO气象站实测的土壤温度资料,对黄河源区3种典型草地土壤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MODIS-IST估算土壤温度是可行的,分白天和夜间分别建立模拟方程并对方程估算精度进行检验,夜间反演精度优于白天,夜间土壤温度估算平均误差为1.77 K(开氏温度),估算精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探讨应用MODIS数据估算高寒牧区草原土壤温度的可行性,建立遥感反演试验区土壤温度反演的数学模型,利用2007-2010年4年的MODIS数据和HOBO气象站实测的土壤温度资料,对黄河源区3种典型草地土壤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MODIS-IST估算土壤温度是可行的,分白天和夜间分别建立模拟方程并对方程估算精度进行检验,夜间反演精度优于白天,夜间土壤温度估算平均误差为1.77 K(开氏温度),估算精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1, 26(S1): 51-57,70.
摘要:
在介绍、分析江西气候及其对牧草、奶牛生产的影响的基础上较为详尽地介绍江西奶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并结合阅读《决定我国奶业发展方向的5个重要指标》一文的启示,就江西奶业快速发展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江西奶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在介绍、分析江西气候及其对牧草、奶牛生产的影响的基础上较为详尽地介绍江西奶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并结合阅读《决定我国奶业发展方向的5个重要指标》一文的启示,就江西奶业快速发展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江西奶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