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4卷2期
显示方式: |
1999, 14(2): 123-127.
摘要:
报道三七根腐病复合侵染中病原细菌的研究结果。病菌从根部侵入,引起根腐,叶片褪绿变黄或青枯,病菌随病残体、土壤和种苗传播。病菌在金氏B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灰白色,略凸起,边缘整齐,半透明,湿润光滑,不产生荧光色素,菌体杆状,直或稍弯,革兰氏染色阴性,具1~6根极生鞭毛。积聚羟基丁酸盐颗粒,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呈阳性,烟草过敏反应,马铃薯软腐阴性,人工接种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相似,发病率达90%以上。经鉴定,该菌为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sp.)。
报道三七根腐病复合侵染中病原细菌的研究结果。病菌从根部侵入,引起根腐,叶片褪绿变黄或青枯,病菌随病残体、土壤和种苗传播。病菌在金氏B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灰白色,略凸起,边缘整齐,半透明,湿润光滑,不产生荧光色素,菌体杆状,直或稍弯,革兰氏染色阴性,具1~6根极生鞭毛。积聚羟基丁酸盐颗粒,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呈阳性,烟草过敏反应,马铃薯软腐阴性,人工接种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相似,发病率达90%以上。经鉴定,该菌为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sp.)。
1999, 14(2): 127-127.
摘要:
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isi(Blanchard) 是近年来云南省花卉满天星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害虫钻入叶片内使叶绿素和叶肉细胞受害,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植物发育明显受影响,使叶片枯死,直接影响到满天星花卉的产量和质量。
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isi(Blanchard) 是近年来云南省花卉满天星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害虫钻入叶片内使叶绿素和叶肉细胞受害,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植物发育明显受影响,使叶片枯死,直接影响到满天星花卉的产量和质量。
1999, 14(2): 128-131.
摘要:
1996~1997年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1~2年生地栽红掌发生了严重的茎基腐病,致使根、茎、叶柄变褐,叶片黄化,叶柄脱落,植株枯死。从病组织和土壤基质中分别分离到40和33个分离物,经鉴定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光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为红掌茎基腐的致病菌。
1996~1997年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1~2年生地栽红掌发生了严重的茎基腐病,致使根、茎、叶柄变褐,叶片黄化,叶柄脱落,植株枯死。从病组织和土壤基质中分别分离到40和33个分离物,经鉴定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光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为红掌茎基腐的致病菌。
1999, 14(2): 132-135.
摘要:
茶茸毒蛾是云南省茶园上九十年代以来发生的重要害虫之一,它是一种能对茶园造成毁灭性灾害的新害虫。本文对茶茸毒蛾进行了形态特征研究,包括从卵、幼虫、蛹、成虫各个发育时态的形态特征;成虫的头、胸、腹、腿、翅脉的特征,特别是外生殖器的结构和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并附了特征图。
茶茸毒蛾是云南省茶园上九十年代以来发生的重要害虫之一,它是一种能对茶园造成毁灭性灾害的新害虫。本文对茶茸毒蛾进行了形态特征研究,包括从卵、幼虫、蛹、成虫各个发育时态的形态特征;成虫的头、胸、腹、腿、翅脉的特征,特别是外生殖器的结构和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并附了特征图。
1999, 14(2): 136-140.
摘要:
对云南省中部、中北部八十年代育成品种或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品种的稻谷产量与各农艺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产量与全生育期、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株型、草重、谷重、生物产量、稻米品质呈显着至极显着的正相关,与剑叶角度呈显着的负相关。此外还观察了4个云南地方品种和7个日本品种的产量与农艺性状,日本品种矮杆、多穗、株型较好,云南地方品种高杆、大穗、株型较差,两类品种叶穗瘟都较重,不能直接用于生产。
对云南省中部、中北部八十年代育成品种或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品种的稻谷产量与各农艺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产量与全生育期、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株型、草重、谷重、生物产量、稻米品质呈显着至极显着的正相关,与剑叶角度呈显着的负相关。此外还观察了4个云南地方品种和7个日本品种的产量与农艺性状,日本品种矮杆、多穗、株型较好,云南地方品种高杆、大穗、株型较差,两类品种叶穗瘟都较重,不能直接用于生产。
1999, 14(2): 141-147.
摘要:
1993~1997年在云南不同自然条件下进行不同比例的硝态氮、铵态氮试验。试验分5个处理:NO3--N100%,NO3--N75%+NH4+-N25%,NO3--N50%+NH4+-N50%,NO3--N25%+NH4+-N75%,NH4+-N100%.试验结果表明NO3--50%+NH4+-N50%的配比适合云南的气候和土壤。此配比的烟叶香气质、香气量、烟叶含钾量均显着优于其它配比。本试验系统研究了K+,NH4+,NO3-在土壤中的迁移与根系吸收和在叶片中变化积累的相关规律,揭示了NO3--N50%+NH4+-N50%烟叶香气味最好和含钾量高的主要原因。
1993~1997年在云南不同自然条件下进行不同比例的硝态氮、铵态氮试验。试验分5个处理:NO3--N100%,NO3--N75%+NH4+-N25%,NO3--N50%+NH4+-N50%,NO3--N25%+NH4+-N75%,NH4+-N100%.试验结果表明NO3--50%+NH4+-N50%的配比适合云南的气候和土壤。此配比的烟叶香气质、香气量、烟叶含钾量均显着优于其它配比。本试验系统研究了K+,NH4+,NO3-在土壤中的迁移与根系吸收和在叶片中变化积累的相关规律,揭示了NO3--N50%+NH4+-N50%烟叶香气味最好和含钾量高的主要原因。
1999, 14(2): 148-152.
摘要:
通过施Ca2+对烤烟产量、质量、产值及其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烤烟施Ca2+能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改善其植物学性状,增加色素含量,提高烟株的光合强度和蒸腾强度,使烟叶增产、增质、增收。同时,还分析了Ca2+与其它离子的相互关系对提高云烟品质的重要性。
通过施Ca2+对烤烟产量、质量、产值及其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烤烟施Ca2+能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改善其植物学性状,增加色素含量,提高烟株的光合强度和蒸腾强度,使烟叶增产、增质、增收。同时,还分析了Ca2+与其它离子的相互关系对提高云烟品质的重要性。
1999, 14(2): 153-157.
摘要:
对红壤中施入甘蔗渣、煤炭灰、大田营养土及三者混合物后烤烟的植物学性状、产量、质量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甘蔗渣的处理比其它处理的烟株在生长早期发棵快、植株健壮,烟叶的产量较高,达2550.3kg/hm2,比对照增产6.32%,烟株抗花叶病能力增强,烟叶糖分、施木克值、糖碱比高,烟碱含量降低,并且施入甘蔗渣能增加土壤中速效K,速效P,交换性Ca,Mg等养分的含量;煤炭灰处理和大田营养土处理对烟株的生长、烟叶的产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提高烟株对花叶病的抵抗力,增加土壤速效K,速效P,交换性Ca,Mg的含量和提高土壤pH值;混合材料处理的效果次于甘蔗渣处理。
对红壤中施入甘蔗渣、煤炭灰、大田营养土及三者混合物后烤烟的植物学性状、产量、质量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甘蔗渣的处理比其它处理的烟株在生长早期发棵快、植株健壮,烟叶的产量较高,达2550.3kg/hm2,比对照增产6.32%,烟株抗花叶病能力增强,烟叶糖分、施木克值、糖碱比高,烟碱含量降低,并且施入甘蔗渣能增加土壤中速效K,速效P,交换性Ca,Mg等养分的含量;煤炭灰处理和大田营养土处理对烟株的生长、烟叶的产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提高烟株对花叶病的抵抗力,增加土壤速效K,速效P,交换性Ca,Mg的含量和提高土壤pH值;混合材料处理的效果次于甘蔗渣处理。
1999, 14(2): 158-161.
摘要:
香石竹斑驳病毒在供试的5科13种植物中,能侵染3科5种植物,在苋色藜、昆诺阿藜、菠菜、千日红上产生枯斑,系统侵染中国石竹,中国石竹是最理想的繁殖寄主。该病毒的钝化温度为80℃,稀释限点为10-5~10-6,体外存活期为60d.电镜观察纯化病毒是直径为28nm的球状粒子,观察病叶超薄切片,可看到在木质部导管中存在呈晶状排列或散生的病毒粒子,在细胞质中病毒则排列在鞘状膜的结构中。
香石竹斑驳病毒在供试的5科13种植物中,能侵染3科5种植物,在苋色藜、昆诺阿藜、菠菜、千日红上产生枯斑,系统侵染中国石竹,中国石竹是最理想的繁殖寄主。该病毒的钝化温度为80℃,稀释限点为10-5~10-6,体外存活期为60d.电镜观察纯化病毒是直径为28nm的球状粒子,观察病叶超薄切片,可看到在木质部导管中存在呈晶状排列或散生的病毒粒子,在细胞质中病毒则排列在鞘状膜的结构中。
1999, 14(2): 162-166.
摘要: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度对松黑腐皮壳子囊孢子萌发的快慢有影响,以25℃为好,但5~30℃范围内,60h最终萌发率均可达80%以上;相对湿度必须达100%,孢子才能萌发;pH值3~8孢子都可以萌发,以pH为5萌发率最高;全光照与持续黑暗的萌发率相近。分生孢子,在各种实验条件下无一萌发。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度对松黑腐皮壳子囊孢子萌发的快慢有影响,以25℃为好,但5~30℃范围内,60h最终萌发率均可达80%以上;相对湿度必须达100%,孢子才能萌发;pH值3~8孢子都可以萌发,以pH为5萌发率最高;全光照与持续黑暗的萌发率相近。分生孢子,在各种实验条件下无一萌发。
1999, 14(2): 167-170.
摘要:
用15mm筛孔粉碎后加入2.5%尿素和5.0%Ca(OH)2复合化学处理剂并压成直径为32mm的大麦秸颗粒替代产奶量为29.2kg/头d泌乳牛日粮中的东北羊草,并补加适量微量元素。大麦秸经复合化学处理后,细胞壁含量下降了7.44个百分点,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倍,体外有机物消化率从44.80%提高到64.60%,已高出东北羊草和玉米青贮的水平。泌乳牛对复合化学处理大麦秸颗粒和东北羊草的采食量分别为3.95kg/头d和3.84kg/头d,无显着差异(P0.05).饲喂处理大麦秸颗粒组泌乳牛的产奶量在整个试验期内比饲喂东北羊草的对照组高1.24kg/头d,但无显着差异,而试验第2个月泌乳牛的产奶量试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2.21kg/头d(P0.05).试验组泌乳牛的乳脂率和乳糖含量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但乳蛋白含量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用15mm筛孔粉碎后加入2.5%尿素和5.0%Ca(OH)2复合化学处理剂并压成直径为32mm的大麦秸颗粒替代产奶量为29.2kg/头d泌乳牛日粮中的东北羊草,并补加适量微量元素。大麦秸经复合化学处理后,细胞壁含量下降了7.44个百分点,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倍,体外有机物消化率从44.80%提高到64.60%,已高出东北羊草和玉米青贮的水平。泌乳牛对复合化学处理大麦秸颗粒和东北羊草的采食量分别为3.95kg/头d和3.84kg/头d,无显着差异(P0.05).饲喂处理大麦秸颗粒组泌乳牛的产奶量在整个试验期内比饲喂东北羊草的对照组高1.24kg/头d,但无显着差异,而试验第2个月泌乳牛的产奶量试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2.21kg/头d(P0.05).试验组泌乳牛的乳脂率和乳糖含量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但乳蛋白含量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1999, 14(2): 171-175.
摘要:
岩土介质的强度参数特别是C,互相关性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C,互相关性和分布检验方法后,通过随机空间正交变换将具有互相关性的C,变换得到独立随机变量,基于Mohr-Coulumb准则,详尽分析了C,互相关性对准则可靠度的敏感度。并得出一些对工程可靠度设计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岩土介质的强度参数特别是C,互相关性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C,互相关性和分布检验方法后,通过随机空间正交变换将具有互相关性的C,变换得到独立随机变量,基于Mohr-Coulumb准则,详尽分析了C,互相关性对准则可靠度的敏感度。并得出一些对工程可靠度设计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1999, 14(2): 176-179.
摘要:
采用植物激素ELISA测定试剂盒,对比测定了烟草感染丛枝症的病株与健株体内细胞分裂素(iPA和ZR)与生长素(IA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长素含量在整个发病期间健株都较高于病株,细胞分裂素含量在发病初期明显高于健株,随后呈下降趋势并趋于稳定,C/A值在病程中相对处于较高水平。
采用植物激素ELISA测定试剂盒,对比测定了烟草感染丛枝症的病株与健株体内细胞分裂素(iPA和ZR)与生长素(IA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长素含量在整个发病期间健株都较高于病株,细胞分裂素含量在发病初期明显高于健株,随后呈下降趋势并趋于稳定,C/A值在病程中相对处于较高水平。
1999, 14(2): 180-184.
摘要:
来自云南省22个县市的烟草丛枝症标本均检测到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稳定RNA,大小相当于800bp左右的DNA;病株的根、茎、叶、花和枯叶中含有此RNA,种子中未检测到此RNA;此RNA的最大吸收峰为269nm;能被蛇毒磷酸二酯酶I消化,不具有类病毒结构特征,推测可能是病毒的基因组分;支持莫笑晗等对此RNA的结构推测,即可能是有广泛内部配对、具有类似发叉结构的线性长度为1.61kb的单链RNA。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低分子量RNA目前发现的超稳定RNA。
来自云南省22个县市的烟草丛枝症标本均检测到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稳定RNA,大小相当于800bp左右的DNA;病株的根、茎、叶、花和枯叶中含有此RNA,种子中未检测到此RNA;此RNA的最大吸收峰为269nm;能被蛇毒磷酸二酯酶I消化,不具有类病毒结构特征,推测可能是病毒的基因组分;支持莫笑晗等对此RNA的结构推测,即可能是有广泛内部配对、具有类似发叉结构的线性长度为1.61kb的单链RNA。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低分子量RNA目前发现的超稳定RNA。
1999, 14(2): 185-187.
摘要:
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病株的粗汁液、PEG沉淀物、粗提纯物、酚处理物、总核酸均具有致病性。
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病株的粗汁液、PEG沉淀物、粗提纯物、酚处理物、总核酸均具有致病性。
1999, 14(2): 188-193.
摘要:
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四环素治疗无效,可经汁液摩擦和蚜虫传染,病程表现为潜伏期、过敏反应期、缩顶期和丛枝期等4个阶段,细胞内产生质膜体和细胞质泡囊等膜系统畸形病变,病株总核酸中存在特殊的超稳定低分子量RNA,Nested-PCR在病株总核酸中(引物:R16mR1/R16mF2,R16R2/R16F2)未检测到植原体16sRNA基因。说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和烟草丛枝病是不同的病害,病原不是植原体,该病表现出病毒侵染的特征,可能由病毒或类似于病毒的病原引起。依据病害的症状和侵染特征,建议将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称呼为烟草簇矮病(Tobacco bushy dwarf)。
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四环素治疗无效,可经汁液摩擦和蚜虫传染,病程表现为潜伏期、过敏反应期、缩顶期和丛枝期等4个阶段,细胞内产生质膜体和细胞质泡囊等膜系统畸形病变,病株总核酸中存在特殊的超稳定低分子量RNA,Nested-PCR在病株总核酸中(引物:R16mR1/R16mF2,R16R2/R16F2)未检测到植原体16sRNA基因。说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和烟草丛枝病是不同的病害,病原不是植原体,该病表现出病毒侵染的特征,可能由病毒或类似于病毒的病原引起。依据病害的症状和侵染特征,建议将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称呼为烟草簇矮病(Tobacco bushy dwarf)。
1999, 14(2): 194-198.
摘要:
感染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病苗的细胞切片中观察到类似于旁壁体的质膜体,旁壁体是类病毒侵染植物形成的特征病变结构,但多次双向电泳实验均未检测到类病毒分子,质膜体的形成可能和莫笑晗等发现的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稳定RNA有密切关系,但线性开环结构和失活温度说明其不具有类病毒核酸特征。
感染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病苗的细胞切片中观察到类似于旁壁体的质膜体,旁壁体是类病毒侵染植物形成的特征病变结构,但多次双向电泳实验均未检测到类病毒分子,质膜体的形成可能和莫笑晗等发现的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稳定RNA有密切关系,但线性开环结构和失活温度说明其不具有类病毒核酸特征。
1999, 14(2): 199-205.
摘要:
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病程表现为潜伏、过敏反应、缩顶、丛枝等4个阶段,以过敏反应导致叶片严重坏死和枯死为前期特征,以腋芽丛生而表现为黄化丛枝症为后期特征,苗期感染形成僵苗症,大田期感染表现丛枝症;汁液摩擦接种11科32种植物发现其只侵染烟属植物,通过机械传染(嫁接、汁液) 和介体传染(菟丝子、蚜虫、烟盲蝽、叶蝉) 等方式传播,该病害与文献记载的烟草丛枝、丛顶和丛蔟类病害有明显区别,可能是未见记载的病害。在云南烟草丛枝症病株的老叶和带毒蚜虫中抽提到直径约22~24nm的球状病毒,回接烟草发病,病株检测到和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低分子量RNA,说明该病毒和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有密切的关系,且与SBMV,VTMV,TRSV,ArMV,CarMV,CMV,BCMV,TNV等8种病毒无血清学关系,综合各项研究和文献检索结果,作者推测该病毒可能是未见记载的病毒,建议称为烟草簇矮病毒(Tobaco bushy dwarf virus)。
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病程表现为潜伏、过敏反应、缩顶、丛枝等4个阶段,以过敏反应导致叶片严重坏死和枯死为前期特征,以腋芽丛生而表现为黄化丛枝症为后期特征,苗期感染形成僵苗症,大田期感染表现丛枝症;汁液摩擦接种11科32种植物发现其只侵染烟属植物,通过机械传染(嫁接、汁液) 和介体传染(菟丝子、蚜虫、烟盲蝽、叶蝉) 等方式传播,该病害与文献记载的烟草丛枝、丛顶和丛蔟类病害有明显区别,可能是未见记载的病害。在云南烟草丛枝症病株的老叶和带毒蚜虫中抽提到直径约22~24nm的球状病毒,回接烟草发病,病株检测到和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低分子量RNA,说明该病毒和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有密切的关系,且与SBMV,VTMV,TRSV,ArMV,CarMV,CMV,BCMV,TNV等8种病毒无血清学关系,综合各项研究和文献检索结果,作者推测该病毒可能是未见记载的病毒,建议称为烟草簇矮病毒(Tobaco bushy dwarf virus)。
1999, 14(2): 206-210.
摘要:
简要评述了植物之间生化他感概念、存在的普遍性、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简要评述了植物之间生化他感概念、存在的普遍性、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999, 14(2): 211-214.
摘要:
农村沼气能源是农村能源的主要组成,而农村能源又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期的高效而稳定的持续性发展。本文从沼气作农村能源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出发,论述了对农村经济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作用效果及其发展前景。说明农村能源和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整体协调的,二者相互促进,效果一致。
农村沼气能源是农村能源的主要组成,而农村能源又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期的高效而稳定的持续性发展。本文从沼气作农村能源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出发,论述了对农村经济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作用效果及其发展前景。说明农村能源和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整体协调的,二者相互促进,效果一致。
1999, 14(2): 215-218.
摘要:
介绍国内外农作物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农作物种子包衣的一般类型。
介绍国内外农作物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农作物种子包衣的一般类型。
1999, 14(2): 219-222.
摘要:
从冰核活性细菌与作物霜冻的关系,冰核活性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防霜技术3个方面阐述了冰核活性细菌的研究进展。
从冰核活性细菌与作物霜冻的关系,冰核活性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防霜技术3个方面阐述了冰核活性细菌的研究进展。
1999, 14(2): 223-228.
摘要:
综述了对引起大麻病害的真菌、线虫、寄生植物、细菌、病毒等生物病原及养分不足和污染物等非生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对引起大麻病害的真菌、线虫、寄生植物、细菌、病毒等生物病原及养分不足和污染物等非生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1999, 14(2): 229-232.
摘要:
对近十几年来我国采用双列杂交及配合力分析对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自交系以及杂交种的选育,对产量、抗病性、花粉组织培养,含甜量、含淀粉量、含油量、含赖氨酸量等诸多性状进行的报道做综述。
对近十几年来我国采用双列杂交及配合力分析对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自交系以及杂交种的选育,对产量、抗病性、花粉组织培养,含甜量、含淀粉量、含油量、含赖氨酸量等诸多性状进行的报道做综述。
1999, 14(2): 233-237.
摘要:
简要介绍一些测绘新技术,探讨了这些新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笔者认为,这些测绘新技术不仅充实了水利工程测量科学理论,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准确性、提高了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效率,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带来效益奠定了基础。
简要介绍一些测绘新技术,探讨了这些新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笔者认为,这些测绘新技术不仅充实了水利工程测量科学理论,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准确性、提高了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效率,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带来效益奠定了基础。
1999, 14(2): 238-240.
摘要:
介绍GPS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一些应用方法及实例,阐述GPS新技术的优越性。
介绍GPS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一些应用方法及实例,阐述GPS新技术的优越性。
1999, 14(2): 241-244.
摘要: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1次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结合云南农业大学的办学实践,针对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就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1次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结合云南农业大学的办学实践,针对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就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