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LI Lizhen, XU Di, WU Yanlin, ZHAO Xijing, WANG Yanru, LI Yali.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in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s: A Case Study of Kunming Songhuaba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Zone[J].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3, 17(4): 157-161. DOI: 10.12371/j.ynau(s).202302007 |
[1] |
李梓田.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衡阳市生态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
|
[2] |
孙非寒, 叶崇凉.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温州乡村文化创意空间营造研究[J]. 新西部, 2020(5): 42.
|
[3] |
周懋.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富民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双庄村为例[D]. 扬州: 扬州大学, 2019.
|
[4] |
肖陪.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石林撒尼刺绣传承与发展研究[D].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5] |
王龙. 易地扶贫搬迁新型社区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 以贵州海坪千户彝寨为例[D]. 贵阳: 贵州大学, 2019.
|
[6] |
尹小刀.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下的行业机会[J]. 财富时代, 2021(7): 29.
|
[7] |
彭飞. 以冲刺精神状态攻克最后堡垒 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目标任务[N]. 十堰日报, 2018 − 10 − 23(01).
|
[8] |
周颖.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县域空间协同规划探索与实践: 以上饶市铅山县为例[D].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19.
|
[9] |
卜一川. 农文旅融合推动云南乡村振兴的研究[D].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22.
|
[10] |
郑凯. 生活圈视角下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空间评价与配置优化研究: 以安徽省寿县为例[D]. 合肥: 安徽建筑大学, 2020.
|
[11] |
刘玥, 王江萍, 任亚鹏. 双视角下农村基础设施配置评价: 基于武汉市21个村庄的调查数据[J]. 西南大学学报, 2021(6): 77. DOI: 10.13718/j.cnki.xsxb.2021.06.013.
|
[12] |
廖嗨烽, 王凤忠, 高雷. 中国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路径的研究评述及展望[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1(11): 115.
|
[13] |
刘合光, 樊琴琴, 韩旭东. 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 农村工作通讯, 2022(6): 52. DOI: 10.3969/j.issn.0546-9503.2022.06.035.
|
[14] |
张宁川. 昆明市主城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现状研究[A]. 云南省水利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 2016.
|
[15] |
杨洪福, 陈静敏. 昆明市生态补偿机制及对策研究[J]. 世界环境, 2022(1): 60.
|
[16] |
肖迎, 周观琪. 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
|
[17] |
王毅. 牛栏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 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项目(嵩明段)为例[D].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20
|
[18] |
李孝英. 九寨沟生态旅游的推行策略研究[J]. 旅游纵览, 2015(4): 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