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桂慎,贾文涛,柳晓蕾.土地整理过程中农田景观生态工程建设[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1):114.
|
[2] |
[2] 胡廷兰,杨志峰.农用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5):275.
|
[3] |
[3] 郑凌志.土地整理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J].矿产资源开发,2003,5(2):27.
|
[4] |
[4] 陈路扬,刘为军,杜国平.新时期土地整理问题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03.
|
[5] |
[5] 张正峰,赵伟.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8):281.
|
[6] |
[6] 刘能胜,毛羽飞,龙振华,等.中国土地整理的特点与未来展望[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5):21.
|
[7] |
[7] 鲍海君,吴次芳,叶艳妹.土地整理中田块设计和3S技术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1):169.
|
[8] |
[8] 禹旋.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J].科学之友,2012(1):128.
|
[9] |
[9] 王建勋,郑粉莉,江忠善,等.WEPP模型坡面版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适用性评价:以坡长因子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2):50.
|
[10] |
[10] 余长洪,李就好,陈凯,等.砖红壤区WEPP模型土壤参数的率定[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4):177.
|
[11] |
[11] 刘世梁,王聪,张希来,等.土地整理中不同梯田空间配置的水土保持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4):59.
|
[12] |
[12] 时文卿,熊涛,王平.基于模糊线性规划的土地整理优化模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6.
|
[13] |
[13] 郭子安.黄土区机修梯田施工工程设计优化方法初探[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47(7):46.
|
[14] |
[14] 范玉芳,罗友进,魏朝富.西南丘陵山区坡耕地水平梯田工程设计分析[J].山地学报,2010,28(5):560.
|
[15] |
[15] 师桂琴.原州区后期扶持移民黄堡村水平梯田建设技术要求[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5):39.
|
[16] |
[16] 马良瑞,梅再美.梯田断面设计与优化研究[J].贵州科学,2012,30(2):45.
|
[17] |
[17] 雷廷武,张晴雯,姚春梅,等.WEPP模型中细沟可蚀性参数估计方法误差的理论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9.
|
[18] |
[18] 缪驰远,何丙辉,陈晓燕.水蚀模型USLE与WEPP在紫色土水蚀预测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3.
|
[19] |
[19] 严冬春,文安邦,张忠启,等.坡面版WEPP模型在川中丘陵区的应用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5):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