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伟超,陶和平,孔博,等.利用最佳地形特征空间进行地貌形态自动识别:以西南地区为例[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11):1376-1380.
|
[2] |
[2] 王穗,张建生,彭尔瑞,等. 云南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0,25(2):256-263.
|
[3] |
[3] 郭云周,涂仕华,刘建香,等.土壤侵蚀对坡耕地生产力影响的微区模拟试验[J].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5):1343-1346.
|
[4] |
[4] 姚敏,崔保山.哈尼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垂直特征[J]. 生态学报,2006,26(7):2115-2124.
|
[5] |
[5] 角媛梅,杨丽萍.哀牢山区哈尼梯田的分形特征[J]. 生态学报,2007,27(11):4583-4589.
|
[6] |
[6] 王金满,白中科,宿梅双. 山地丘陵区坡式梯田土地整治工程量快速测算方法[J]. 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78-83.
|
[7] |
[7] 蕉菊英,王万中,李靖.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条件下水平梯田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5(3):59-63.
|
[8] |
[8] 吴发启,张玉斌,宋娟丽,等.水平梯田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水土保持学报,2003,7(5):28-31.
|
[9] |
[9] 陈新军,刘青松,王明利,等.沂蒙山区土坎梯田田坎防护补偿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2013(1):19-21.
|
[10] |
[10] 陶运平,戴文斌.山西省集约利用土地的问题与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4):6-9.
|
[11] |
[11] 赵佳琪,陈英.分家析产对耕地田坎系数的影响:以河西走廊地区永昌县为例[J]. 资源科学,2012,34(8):1461-1468.
|
[12] |
[12] 刘军芳.土地开发整理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探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9):3-6.
|
[13] |
[13] 林勇刚,张孝成,王锐. 西南丘陵山区县域农用地整治潜力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0(2):15-23.
|
[14] |
[14] 王秀茹,真岛征夫,远藤泰造.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结构的调查报告[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4):106-115.
|
[15] |
[15] 张宝国,吴倩,陈桂英,等.关于低山丘陵区水平梯田断面优化设计的探讨[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7(2):31-33.
|
[16] |
[16] 杨利民,黄宇萍,刘专.湖南省耕地田坎分布地理特征研究[J]. 经济地理,2010,30(5):841-843.
|
[17] |
[17] 刘洪波,菅瑞卿,郑合英.黄丘一区水平梯田田坎侧坡的稳定性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2005(11):39-40.
|
[18] |
[18] 潘起来,牛晓君.土坎水平梯田最优断面设计[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22-24.
|
[19] |
[19] 肖碧林,陈印军,陈静.当前中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宏观形势与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8):299-302.
|
[20] |
[20] 胡业翠,郑新奇,徐劲原,等.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1-6.
|
[21] |
[21] 郝小亮,陈登,郭淑红.土地调查中田坎系数测算关键问题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26(4):81-85.
|
[22] |
[22] 杨利明,孙铁军,刘专,等.面向多对象的耕地田坎系数测算方法探讨[J]. 测绘科学,2009,34(5):36-38.
|
[23] |
[23] 陈亚伟,马亚琴,缐国敏,等.坡改梯工程中田块设计参数对土方工程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4,49(4):175-180.
|
[24] |
[24] 高霞,李光录,王新功,等.陕南秦巴山区PP织物袋梯田筑坎土压力分布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13,33(6):37-41.
|
[25] |
[25] 白振锋,李光录,李想,等.PP织物袋梯田筑坎稳定性试验与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4):157-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