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9卷1期
2014, 29(1): 1-5.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01
摘要:
大麦叶色突变体在光合作用机理、基因功能鉴定和激素生理等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利用0.5%EMS诱变裸大麦品种北青7号干种子,通过自交繁殖分离到M4代黄条纹、淡绿和黄化3种叶色突变体植株。突变体与亲本材料的性状比对分析表明,3种叶色突变体带有矮秆、节间缩短2种突变性状,其中,黄条纹和黄化2种突变体还带有穗长缩短突变。3种叶色突变体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Chla质量分数下降比Chlb的更快,其中,以黄化突变体中叶绿素质量分数最低、Chla质量分数下降最快。3种叶色突变体在4个时间点的光合效率都显著低于亲本光合效率,其中,黄化突变体光合效率在4个时间点最低。黄条纹突变体光合效率的提高和减弱比亲本的慢,淡绿和黄化2种突变体的提高和减弱比亲本的快。3种叶色突变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光合特性,可能涉及不同的基因突变,在光合作用机理等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大麦叶色突变体在光合作用机理、基因功能鉴定和激素生理等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利用0.5%EMS诱变裸大麦品种北青7号干种子,通过自交繁殖分离到M4代黄条纹、淡绿和黄化3种叶色突变体植株。突变体与亲本材料的性状比对分析表明,3种叶色突变体带有矮秆、节间缩短2种突变性状,其中,黄条纹和黄化2种突变体还带有穗长缩短突变。3种叶色突变体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Chla质量分数下降比Chlb的更快,其中,以黄化突变体中叶绿素质量分数最低、Chla质量分数下降最快。3种叶色突变体在4个时间点的光合效率都显著低于亲本光合效率,其中,黄化突变体光合效率在4个时间点最低。黄条纹突变体光合效率的提高和减弱比亲本的慢,淡绿和黄化2种突变体的提高和减弱比亲本的快。3种叶色突变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光合特性,可能涉及不同的基因突变,在光合作用机理等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4, 29(1): 6-10.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02
摘要:
以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在可育温度(10℃)下和不育温度(26℃)下三核期花蕾为材料,以可育温度下的cDNA为驱动子,通过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不育温度下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文库,其插入片段长度分布在200~1 000 bp左右,并随机挑选97个阳性菌落测序,得到20个表达序列标签(EST),包括与ATP合酶亚基、Rubp羧化酶小亚基同源的EST等,为进一步获得育性转换相关基因和揭示K121S的育性转换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以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在可育温度(10℃)下和不育温度(26℃)下三核期花蕾为材料,以可育温度下的cDNA为驱动子,通过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不育温度下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文库,其插入片段长度分布在200~1 000 bp左右,并随机挑选97个阳性菌落测序,得到20个表达序列标签(EST),包括与ATP合酶亚基、Rubp羧化酶小亚基同源的EST等,为进一步获得育性转换相关基因和揭示K121S的育性转换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2014, 29(1): 11-15.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03
摘要:
研究对不同栽培模式(净栽和混栽)下采集的113份感染小麦条锈病的新鲜叶片,从罹病叶片中直接提取罹病组织的DNA,利用我国及云南省的5个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条中29,条中31,条中23和水源类型)特异的分子标记对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分子检测,明确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栽条件下主要小种特异标记的检出率比净栽的低,净栽田块的优势小种特异标记为条中32和条中29,出现频率分别为81.5%和78.5%,而混栽田块的优势小种特异标记为条中29和水源类型,出现频率分别为41.7%和18.8%;混栽田块中41.7%的叶片中含有2个以上小种特异标记,58.3%的叶片中含有1个小种特异标记,而净栽田块中75.0%的叶片中含有2个以上小种特异标记,25.0%的叶片中含有1个小种特异标记。表明小麦品种混栽能有效地减少单个叶片中的小种数,并显著降低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的出现频率,前者可能是减少病害严重度的重要原因,而后者则可能对病害的流行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对不同栽培模式(净栽和混栽)下采集的113份感染小麦条锈病的新鲜叶片,从罹病叶片中直接提取罹病组织的DNA,利用我国及云南省的5个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条中29,条中31,条中23和水源类型)特异的分子标记对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分子检测,明确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栽条件下主要小种特异标记的检出率比净栽的低,净栽田块的优势小种特异标记为条中32和条中29,出现频率分别为81.5%和78.5%,而混栽田块的优势小种特异标记为条中29和水源类型,出现频率分别为41.7%和18.8%;混栽田块中41.7%的叶片中含有2个以上小种特异标记,58.3%的叶片中含有1个小种特异标记,而净栽田块中75.0%的叶片中含有2个以上小种特异标记,25.0%的叶片中含有1个小种特异标记。表明小麦品种混栽能有效地减少单个叶片中的小种数,并显著降低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的出现频率,前者可能是减少病害严重度的重要原因,而后者则可能对病害的流行产生重要影响。
2014, 29(1): 16-21.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04
摘要:
为探索田间废弃鲜烟叶的处理途径,实现烤烟田间清洁生产,研究了采用微生物菌组合对携带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叶病残体进行发酵处理的技术。该技术的处理效果用ELISA检测、枯斑检测和烟苗浇根试验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含有TMV的废弃鲜烟叶发酵处理中,添加“乳酸菌+光合细菌+放线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菌组合,不仅能够有效地降解或破坏烟叶病残体中的TMV,抑制TMV的侵染活性,还对烟株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对田间废弃鲜烟叶处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探索田间废弃鲜烟叶的处理途径,实现烤烟田间清洁生产,研究了采用微生物菌组合对携带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叶病残体进行发酵处理的技术。该技术的处理效果用ELISA检测、枯斑检测和烟苗浇根试验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含有TMV的废弃鲜烟叶发酵处理中,添加“乳酸菌+光合细菌+放线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菌组合,不仅能够有效地降解或破坏烟叶病残体中的TMV,抑制TMV的侵染活性,还对烟株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对田间废弃鲜烟叶处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4, 29(1): 22-26.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05
摘要:
辣椒叶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为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确定种,在我国烟草上的危害呈上升趋势,了解ChiVMV侵染烟草品种的症状和品种的抗性有利于病害防治。本文通过塑料大棚内摩擦接种,分析了21个烟草品种的症状特征和对ChiVMV的抗性。ChiVMV侵染烟草的典型症状为褪绿黄化、花叶、疱斑和叶缘下卷。按照国家标准GB/T 23224—2008,依据接种ChiVMV后14 d的平均病情指数,各品种对ChiVMV的抗性分别为:MD609,巴斯玛1号和云烟97为感病,MSK326,MS云烟87,MS云烟85,红花大金元等18个供试品种为高感。云南省烟草主栽品种缺乏对ChiVMV的抗性,ChiVMV的危害需要引起重视。
辣椒叶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为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确定种,在我国烟草上的危害呈上升趋势,了解ChiVMV侵染烟草品种的症状和品种的抗性有利于病害防治。本文通过塑料大棚内摩擦接种,分析了21个烟草品种的症状特征和对ChiVMV的抗性。ChiVMV侵染烟草的典型症状为褪绿黄化、花叶、疱斑和叶缘下卷。按照国家标准GB/T 23224—2008,依据接种ChiVMV后14 d的平均病情指数,各品种对ChiVMV的抗性分别为:MD609,巴斯玛1号和云烟97为感病,MSK326,MS云烟87,MS云烟85,红花大金元等18个供试品种为高感。云南省烟草主栽品种缺乏对ChiVMV的抗性,ChiVMV的危害需要引起重视。
2014, 29(1): 27-31.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06
摘要:
自2010年云南省昆明市周边及丽江市蓝莓商业化种植区发生了一种蓝莓新病害,典型症状为茎干和枝条枯萎死亡,发病早期部分枝条和叶片枯萎但不脱落,韧皮或木质部横切面呈轻棕黄色或灰黑色变色。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及分子鉴定等方法对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各种植区采集病样 15 份,分离获得来自蓝莓病株茎干、枝等器官的15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致病性试验证实,均为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利用ITSI-5.8S-ITS4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其序列分析结果与B.dothidea的同源性为 99%~100%,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该病原菌在蓝莓果树上的危害在云南省内尚属首次报道。
自2010年云南省昆明市周边及丽江市蓝莓商业化种植区发生了一种蓝莓新病害,典型症状为茎干和枝条枯萎死亡,发病早期部分枝条和叶片枯萎但不脱落,韧皮或木质部横切面呈轻棕黄色或灰黑色变色。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及分子鉴定等方法对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各种植区采集病样 15 份,分离获得来自蓝莓病株茎干、枝等器官的15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致病性试验证实,均为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利用ITSI-5.8S-ITS4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其序列分析结果与B.dothidea的同源性为 99%~100%,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该病原菌在蓝莓果树上的危害在云南省内尚属首次报道。
2014, 29(1): 32-36.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07
摘要:
叶绿素含量是反映植物抗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研究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玉米杂交种用于生产,本研究选用7个玉米杂交种,在遮雨棚中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控制浇水,研究水分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叶绿素含量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干旱处理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分别为5.464 mg/L,7.853 mg/L和2.286,均高于苗期干旱处理(分别为2.373 mg/L,4.769 mg/L和0.990)。在不同干旱处理进程中,苗期干旱有利于叶绿素b含量的提高,而在花期干旱中,随着干旱处理时间以及玉米的逐渐成熟,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在不同杂交种间,无论是苗期干旱处理,还是花期干旱处理,长城706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苗期干旱处理下,其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为8.831,3.705,12.533 mg/L,花期干旱处理下,三者分别为12.608,4.277,16.881 mg/L;长城799,农单5号、北玉16号、海禾1号次之;而路单8号和会单4号的叶绿素含量最低。而叶绿素a/b在苗期干旱处理、花期干旱处理进程中,以及在不同品种间均无明显变化。由于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不同玉米品种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因此,从干旱处理中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可以看出,长城706的抗旱性最强,长城799,农单5号、北玉16号、海禾1号的抗旱性较强,而路单8号和会单4号的抗旱性较差。叶绿素含量可以作为筛选玉米品种抗旱性的指标之一。
叶绿素含量是反映植物抗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研究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玉米杂交种用于生产,本研究选用7个玉米杂交种,在遮雨棚中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控制浇水,研究水分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叶绿素含量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干旱处理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分别为5.464 mg/L,7.853 mg/L和2.286,均高于苗期干旱处理(分别为2.373 mg/L,4.769 mg/L和0.990)。在不同干旱处理进程中,苗期干旱有利于叶绿素b含量的提高,而在花期干旱中,随着干旱处理时间以及玉米的逐渐成熟,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在不同杂交种间,无论是苗期干旱处理,还是花期干旱处理,长城706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苗期干旱处理下,其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为8.831,3.705,12.533 mg/L,花期干旱处理下,三者分别为12.608,4.277,16.881 mg/L;长城799,农单5号、北玉16号、海禾1号次之;而路单8号和会单4号的叶绿素含量最低。而叶绿素a/b在苗期干旱处理、花期干旱处理进程中,以及在不同品种间均无明显变化。由于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不同玉米品种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因此,从干旱处理中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可以看出,长城706的抗旱性最强,长城799,农单5号、北玉16号、海禾1号的抗旱性较强,而路单8号和会单4号的抗旱性较差。叶绿素含量可以作为筛选玉米品种抗旱性的指标之一。
2014, 29(1): 37-42.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08
摘要:
以栽培型和野生型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4,8,12,16 d和复水处理下4,8 d百脉根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各指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但POD的活性明显仍低于对照(P<0.05);从MDA含量变化来看,复水后细胞膜受到的伤害仍然没有修复。干旱胁迫处理下,栽培型和野生型材料的生理生化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说明来自湿润环境中的野生百脉根的耐旱性相对较差。
以栽培型和野生型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4,8,12,16 d和复水处理下4,8 d百脉根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各指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但POD的活性明显仍低于对照(P<0.05);从MDA含量变化来看,复水后细胞膜受到的伤害仍然没有修复。干旱胁迫处理下,栽培型和野生型材料的生理生化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说明来自湿润环境中的野生百脉根的耐旱性相对较差。
2014, 29(1): 43-47.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09
摘要: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等光合参数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将7个甘蔗光合性状指标用2个因子表示,累加方差贡献率达到87.6%。因子l主要是反映Fv/Fo,Pn,Fv/Fm,Gs,Tr对甘蔗品种抗旱性起支配作用;因子2中,Ci,WUE对甘蔗品种抗旱性起主导作用。甘蔗参试品种的因子分析结果与农艺性状基本一致,表明利用因子分析甘蔗光合性状指标是可行的。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等光合参数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将7个甘蔗光合性状指标用2个因子表示,累加方差贡献率达到87.6%。因子l主要是反映Fv/Fo,Pn,Fv/Fm,Gs,Tr对甘蔗品种抗旱性起支配作用;因子2中,Ci,WUE对甘蔗品种抗旱性起主导作用。甘蔗参试品种的因子分析结果与农艺性状基本一致,表明利用因子分析甘蔗光合性状指标是可行的。
2014, 29(1): 48-53.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10
摘要:
通过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和相关资料分析法对1981年、1991年和2012年四爪陆龟(Testudo horsfieldi)种群功能形体特征及异速生长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3个年份内四爪陆龟背甲长宽变异程度总体表现为雌性大于雄性且雌龟壳高具有高的变异系数,表明雌龟背甲长宽和壳高均具有较高的生态可塑性。3个年份间雌龟背甲长宽的比值均小于雄龟,雌龟在形体上表现出向宽、扁且圆变化的趋势。对四爪陆龟种群背甲长与体重,背甲长、背甲宽、壳高与腹甲长均呈幂函数正相关异速生长关系。研究表明,随时间梯度增加,四爪陆龟功能形体特征有显著差异,但生长模式依旧表现为低速异速生长。
通过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和相关资料分析法对1981年、1991年和2012年四爪陆龟(Testudo horsfieldi)种群功能形体特征及异速生长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3个年份内四爪陆龟背甲长宽变异程度总体表现为雌性大于雄性且雌龟壳高具有高的变异系数,表明雌龟背甲长宽和壳高均具有较高的生态可塑性。3个年份间雌龟背甲长宽的比值均小于雄龟,雌龟在形体上表现出向宽、扁且圆变化的趋势。对四爪陆龟种群背甲长与体重,背甲长、背甲宽、壳高与腹甲长均呈幂函数正相关异速生长关系。研究表明,随时间梯度增加,四爪陆龟功能形体特征有显著差异,但生长模式依旧表现为低速异速生长。
2014, 29(1): 54-57.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11
摘要:
为探讨家鸭出雏前后腿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表达规律,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原位杂交(ISH)技术,选取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日胚龄和7日龄共192个腿肌样本为研究对象。首次发现IGF-1 mRNA在两个品种不同胚龄和日龄腿肌中的表达量规律:两个品种鸭腿肌IGF-1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13日胚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IGF-1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周边腿肌肌肉组织。研究结果表明,IGF-1基因对鸭胚胎期腿肌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讨家鸭出雏前后腿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表达规律,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原位杂交(ISH)技术,选取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日胚龄和7日龄共192个腿肌样本为研究对象。首次发现IGF-1 mRNA在两个品种不同胚龄和日龄腿肌中的表达量规律:两个品种鸭腿肌IGF-1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13日胚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IGF-1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周边腿肌肌肉组织。研究结果表明,IGF-1基因对鸭胚胎期腿肌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2014, 29(1): 58-62.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12
摘要:
为建立一种检测成本低、操作简便的蓝舌病血清抗体监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群特异性的蓝舌病多克隆检测抗体和优化抗原固定技术,建立了蓝舌病多克隆抗体C-ELISA检测方法。通过对150份牛羊已知阴性血清的检测确定该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40%;对58份已知阳性血清样品同时进行中和实验和C-ELISA检测,检测结果经SPSS软件进行t检测统计分析,Sig.(双侧)=0.651,相关性0.912,相关性显著。对24个BTV血清型阳性血清,2份牛BVD阳性血清,2份羊口蹄疫阳性血清,2份羊痘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4个BTV血清型阳性血清为阳性,其他血清全部为阴性。对150份已知阴性血清和55份已知阳性血清用中和试验、美国VMRD 公司试剂盒和本方法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与中和试验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进口试剂盒符合率为96.7%。
为建立一种检测成本低、操作简便的蓝舌病血清抗体监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群特异性的蓝舌病多克隆检测抗体和优化抗原固定技术,建立了蓝舌病多克隆抗体C-ELISA检测方法。通过对150份牛羊已知阴性血清的检测确定该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40%;对58份已知阳性血清样品同时进行中和实验和C-ELISA检测,检测结果经SPSS软件进行t检测统计分析,Sig.(双侧)=0.651,相关性0.912,相关性显著。对24个BTV血清型阳性血清,2份牛BVD阳性血清,2份羊口蹄疫阳性血清,2份羊痘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4个BTV血清型阳性血清为阳性,其他血清全部为阴性。对150份已知阴性血清和55份已知阳性血清用中和试验、美国VMRD 公司试剂盒和本方法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与中和试验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进口试剂盒符合率为96.7%。
2014, 29(1): 63-70.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13
摘要:
为探讨四川省东方蜜蜂的遗传多样性,本文以线粒体DNA COⅠ~COⅡ区间基因片段为指标,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四川省9个地区共268种群东方蜜蜂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该线粒体DNA片段的碱基长度为761 bp,碱基组成为:A为40.4%,T为42.4%,C为10.8%,G为6.4%,表现出A+T偏倚性;(2)共发现36个置换突变和两个移码突变。其中,置换突变包括27个转换、8个颠换和第608位既包括转换又包括颠换的置换突变;第279,280位插入缺失突变的移码突变;(3)共发现单倍型38个,单倍型多样性为:0.903±0.01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 91±0.000 13;(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省东方蜜蜂无明显分化,与国内云南、重庆、甘肃、北京以及吉林等地亲缘关系较近,无明显遗传分化现象,与日本亲缘关系较近,与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亲缘关系较远。
为探讨四川省东方蜜蜂的遗传多样性,本文以线粒体DNA COⅠ~COⅡ区间基因片段为指标,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四川省9个地区共268种群东方蜜蜂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该线粒体DNA片段的碱基长度为761 bp,碱基组成为:A为40.4%,T为42.4%,C为10.8%,G为6.4%,表现出A+T偏倚性;(2)共发现36个置换突变和两个移码突变。其中,置换突变包括27个转换、8个颠换和第608位既包括转换又包括颠换的置换突变;第279,280位插入缺失突变的移码突变;(3)共发现单倍型38个,单倍型多样性为:0.903±0.01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 91±0.000 13;(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省东方蜜蜂无明显分化,与国内云南、重庆、甘肃、北京以及吉林等地亲缘关系较近,无明显遗传分化现象,与日本亲缘关系较近,与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亲缘关系较远。
2014, 29(1): 71-77.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14
摘要:
将贵州省天柱县、威宁县、开阳县的土壤同置于开阳县,以田间试验的方式,研究相同气候下不同植烟土壤生物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烟株移栽后30~75 d,天柱粉壤细菌数量表现为递增的态势,真菌、放线菌数量先增后减再增,过氧化氢活性先升后降再升,脲酶活性先升后降,磷酸酶活性持续低水平。威宁砂壤细菌、真菌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先增后减再增,过氧化氢活性先升后降,脲酶活性先平稳后降再升,磷酸酶活性先低水平后急剧上升。开阳壤黏土细菌、真菌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先增后减再增,过氧化氢活性持续高水平,脲酶活性先平稳后降再升,磷酸酶活性先降后升再降。威宁砂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碱解氮和有效钾含量最低。开阳壤黏土过氧化氢、脲酶及磷酸酶活性均最大,有效钾含量最高。初步研究表明,在烟株生长发育周期内,相同气候下,不同植烟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动态变化差异较大,进而影响其养分的转化。
将贵州省天柱县、威宁县、开阳县的土壤同置于开阳县,以田间试验的方式,研究相同气候下不同植烟土壤生物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烟株移栽后30~75 d,天柱粉壤细菌数量表现为递增的态势,真菌、放线菌数量先增后减再增,过氧化氢活性先升后降再升,脲酶活性先升后降,磷酸酶活性持续低水平。威宁砂壤细菌、真菌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先增后减再增,过氧化氢活性先升后降,脲酶活性先平稳后降再升,磷酸酶活性先低水平后急剧上升。开阳壤黏土细菌、真菌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先增后减再增,过氧化氢活性持续高水平,脲酶活性先平稳后降再升,磷酸酶活性先降后升再降。威宁砂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碱解氮和有效钾含量最低。开阳壤黏土过氧化氢、脲酶及磷酸酶活性均最大,有效钾含量最高。初步研究表明,在烟株生长发育周期内,相同气候下,不同植烟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动态变化差异较大,进而影响其养分的转化。
2014, 29(1): 78-83.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15
摘要:
为探明打叶时间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以湘烟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6种不同打叶时间处理烤烟的综合性状。结果表明:(1)烤烟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上等烟比例均受打叶时间影响极显著。(2)随着摘除脚叶时间的推迟,烤烟色素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多酚在采收上部叶时弃采一片顶叶情况下逐渐增高而在圆顶情况下打掉顶部一片叶时先降低后增高;烟碱质量分数在中部叶先减少后增加而在下部叶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摘除顶叶时间的推迟,烤烟色素、多酚和中上部叶烟碱质量分数逐渐降低;下部叶烟碱质量分数在打顶时摘除脚叶情况下逐渐降低而在打顶后5 d或10 d摘除脚叶时逐渐增高。综合分析认为,湖南省桂阳县以打顶时及时清除3片脚叶、圆顶时及时打掉顶部一片叶处理增产提质效果最好。
为探明打叶时间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以湘烟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6种不同打叶时间处理烤烟的综合性状。结果表明:(1)烤烟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上等烟比例均受打叶时间影响极显著。(2)随着摘除脚叶时间的推迟,烤烟色素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多酚在采收上部叶时弃采一片顶叶情况下逐渐增高而在圆顶情况下打掉顶部一片叶时先降低后增高;烟碱质量分数在中部叶先减少后增加而在下部叶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摘除顶叶时间的推迟,烤烟色素、多酚和中上部叶烟碱质量分数逐渐降低;下部叶烟碱质量分数在打顶时摘除脚叶情况下逐渐降低而在打顶后5 d或10 d摘除脚叶时逐渐增高。综合分析认为,湖南省桂阳县以打顶时及时清除3片脚叶、圆顶时及时打掉顶部一片叶处理增产提质效果最好。
2014, 29(1): 84-92.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16
摘要:
用分光光度法和扫描法分别研究了剪叶对云南烟区烤烟主要品种云87、红大和K326漂浮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形态建成的效应。结果表明:在漂浮苗的不同发育时期,剪叶均能提高K326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云87和K326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红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但对云87和红大的CAT活性、红大的POD活性以及云87和K326的SOD活性则起提高或降低作用;剪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改变3个品种漂浮苗主要抗氧化酶类活性随烟苗生长发育过程而变化的相关性特征,并对根系形态建成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性质和程度均产生不同影响,对云87影响最大,其次为K326,对红大影响最小。因此,剪叶对云南烟区云87、红大和K326漂浮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形态建成具体指标的促进效应因品种、烟苗发育时期和具体指标而异。本研究可为云南烟区烤烟漂浮育苗中剪叶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用分光光度法和扫描法分别研究了剪叶对云南烟区烤烟主要品种云87、红大和K326漂浮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形态建成的效应。结果表明:在漂浮苗的不同发育时期,剪叶均能提高K326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云87和K326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红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但对云87和红大的CAT活性、红大的POD活性以及云87和K326的SOD活性则起提高或降低作用;剪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改变3个品种漂浮苗主要抗氧化酶类活性随烟苗生长发育过程而变化的相关性特征,并对根系形态建成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性质和程度均产生不同影响,对云87影响最大,其次为K326,对红大影响最小。因此,剪叶对云南烟区云87、红大和K326漂浮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形态建成具体指标的促进效应因品种、烟苗发育时期和具体指标而异。本研究可为云南烟区烤烟漂浮育苗中剪叶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014, 29(1): 93-99.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17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产区雪茄茄芯原料中性致香物质质量分数状况,为烟叶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C/MS对来自5个不同产区的雪茄茄芯原料进行中性致香物质质量分数测定。结果表明:中性致香物质质量分数地区性差异较大,总量变化范围为288~483 g/g,由高到低依次为浙江桐乡、菲律宾、印尼、四川乐山、巴西。分类比较表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质量分数较高的地区有浙江桐乡、菲律宾和印尼(109.01,80.27,74.88 g/g);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质量分数地区间变异明显,变化范围为20.92~44.02 g/g,质量分数较高的地区有浙江桐乡、印尼、菲律宾和巴西,分别为44.02,29.13,28.09,27.44 g/g;新植二烯质量分数较高的地区有浙江桐乡和印尼,质量分数在250 g/g以上;美拉德反应产物各地区质量分数均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类中性致香物质之间相关性较密切,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与新植二烯质量分数相关性最为密切,相关系数达到了0.98。中性致香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之间相关性不大。
为了探究不同产区雪茄茄芯原料中性致香物质质量分数状况,为烟叶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C/MS对来自5个不同产区的雪茄茄芯原料进行中性致香物质质量分数测定。结果表明:中性致香物质质量分数地区性差异较大,总量变化范围为288~483 g/g,由高到低依次为浙江桐乡、菲律宾、印尼、四川乐山、巴西。分类比较表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质量分数较高的地区有浙江桐乡、菲律宾和印尼(109.01,80.27,74.88 g/g);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质量分数地区间变异明显,变化范围为20.92~44.02 g/g,质量分数较高的地区有浙江桐乡、印尼、菲律宾和巴西,分别为44.02,29.13,28.09,27.44 g/g;新植二烯质量分数较高的地区有浙江桐乡和印尼,质量分数在250 g/g以上;美拉德反应产物各地区质量分数均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类中性致香物质之间相关性较密切,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与新植二烯质量分数相关性最为密切,相关系数达到了0.98。中性致香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之间相关性不大。
2014, 29(1): 100-105.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18
摘要:
为满足烟草穴盘漂浮育苗工厂化、机械化的需要,达到降低烟农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适时对漂浮育苗科学管理的目的,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烟苗剪叶机。该机具以1台单相异步电动机和3台步进电机为动力源,可一次完成剪叶、喷药消毒、行走和自动换行等多项作业;采用独特结构形式的钣金剪叶罩及刀具,使剪叶区形成合理的负压,实现可靠剪叶和碎叶回收。通过程控的3台步进电机实现横向的连续剪叶和纵向换行,实现剪叶过程的自动化。该机具可以达到平稳剪叶、剪叶高度可控可调以及效率高的目标,同时具有结构合理紧凑、池间转移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
为满足烟草穴盘漂浮育苗工厂化、机械化的需要,达到降低烟农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适时对漂浮育苗科学管理的目的,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烟苗剪叶机。该机具以1台单相异步电动机和3台步进电机为动力源,可一次完成剪叶、喷药消毒、行走和自动换行等多项作业;采用独特结构形式的钣金剪叶罩及刀具,使剪叶区形成合理的负压,实现可靠剪叶和碎叶回收。通过程控的3台步进电机实现横向的连续剪叶和纵向换行,实现剪叶过程的自动化。该机具可以达到平稳剪叶、剪叶高度可控可调以及效率高的目标,同时具有结构合理紧凑、池间转移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
2014, 29(1): 106-111.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19
摘要:
目前,专用的普洱茶发酵潮水设备还很少,结构工艺也不尽合理,限制了普洱茶加工生产机械化的进程。因此,加快对普洱茶潮水机械的研制并使其产业化生产,将对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传统普洱茶加工潮水过程劳动强度大、卫生程度差,效率低、潮水不均匀等问题,对原有潮水机械的设计原理、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改进设计出滚筒式潮水机械,克服了原先的皮带式输送潮水的缺点,并结合单片机、皮带秤、电动调速阀等元件,设计出一套自动控制的潮水系统,提高普洱茶潮水的效果。
目前,专用的普洱茶发酵潮水设备还很少,结构工艺也不尽合理,限制了普洱茶加工生产机械化的进程。因此,加快对普洱茶潮水机械的研制并使其产业化生产,将对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传统普洱茶加工潮水过程劳动强度大、卫生程度差,效率低、潮水不均匀等问题,对原有潮水机械的设计原理、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改进设计出滚筒式潮水机械,克服了原先的皮带式输送潮水的缺点,并结合单片机、皮带秤、电动调速阀等元件,设计出一套自动控制的潮水系统,提高普洱茶潮水的效果。
2014, 29(1): 112-116.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20
摘要:
在我国北方存在的大量日光温室在结构形式、生产规模、使用效能方面与用户要求日益不相称,经过对现有日光温室结构分析,提出一种适合在从哈尔滨到漠河地区设计施工的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通过建立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模型和受力模型,以软件形式核算优化温室相应结构参数。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经参数优化的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在屋面采光及骨架强度方面均满足要求。该日光温室结构具有实用性、经济性和创新性,对寒地日光温室施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适合在高寒地区推广。
在我国北方存在的大量日光温室在结构形式、生产规模、使用效能方面与用户要求日益不相称,经过对现有日光温室结构分析,提出一种适合在从哈尔滨到漠河地区设计施工的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通过建立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模型和受力模型,以软件形式核算优化温室相应结构参数。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经参数优化的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在屋面采光及骨架强度方面均满足要求。该日光温室结构具有实用性、经济性和创新性,对寒地日光温室施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适合在高寒地区推广。
2014, 29(1): 117-121.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21
摘要:
针对目前电源供电模块受功率大小影响的不足,提出了解决方案。设计出一种由三路DC/DC变换器并联组成的输出电流任意比例分配的电源供电模块。整个系统由DC/DC变换器、采样电路、控制电路、按键显示电路等模块组成。开关电源三路主回路都输入12 V DC,通过升压斩波电路,变换为20~30 V DC输出;主控制器为STC12C516S2单片机。主控制器和TL494以双闭环形式控制DC/DC变换电路,既能通过电压反馈控制稳定输出电压,又能通过电流反馈对输出电流任意分配比例控制。且该系统还有过流保护功能。
针对目前电源供电模块受功率大小影响的不足,提出了解决方案。设计出一种由三路DC/DC变换器并联组成的输出电流任意比例分配的电源供电模块。整个系统由DC/DC变换器、采样电路、控制电路、按键显示电路等模块组成。开关电源三路主回路都输入12 V DC,通过升压斩波电路,变换为20~30 V DC输出;主控制器为STC12C516S2单片机。主控制器和TL494以双闭环形式控制DC/DC变换电路,既能通过电压反馈控制稳定输出电压,又能通过电流反馈对输出电流任意分配比例控制。且该系统还有过流保护功能。
2014, 29(1): 122-125.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22
摘要:
工业机器人目前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操作人员的引导下可以完成许多示教内容,但机器人缺乏对外界信息变化的足够感知能力,不能对已改变的工作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而影响加工的精度和质量,因此,给机器人添加一套视觉系统,使机器人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对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通过介绍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研究开发了三自由度机器人,增加了一套视觉系统,实现了对物体的识别、跟踪以及一些其他的操作如:夹持、搬运等,并结合机器人控制卡,使得工业机器人能够很快地识别和跟踪目标物体,从而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工业机器人目前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操作人员的引导下可以完成许多示教内容,但机器人缺乏对外界信息变化的足够感知能力,不能对已改变的工作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而影响加工的精度和质量,因此,给机器人添加一套视觉系统,使机器人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对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通过介绍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研究开发了三自由度机器人,增加了一套视觉系统,实现了对物体的识别、跟踪以及一些其他的操作如:夹持、搬运等,并结合机器人控制卡,使得工业机器人能够很快地识别和跟踪目标物体,从而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014, 29(1): 126-130.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23
摘要:
为了测定滇西亚种树鼩血清部分肝功能生化数据,本研究采用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滇西亚种树鼩血清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SPSS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人的参考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滇西亚种树鼩雌雄间部分肝功能生化指标测定值中总蛋白、球蛋白、白/球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性显著(PP>0.05)。滇西亚种树鼩血清中的总蛋白、白蛋白、直接胆红素的测定值均在人的参考值范围内。树鼩血清部分肝功能生化指标分析测定,可为判断树鼩肝功能的生理状况和人类肝损伤疾病树鼩模型的开发与利用奠定血清生化学基础。
为了测定滇西亚种树鼩血清部分肝功能生化数据,本研究采用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滇西亚种树鼩血清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SPSS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人的参考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滇西亚种树鼩雌雄间部分肝功能生化指标测定值中总蛋白、球蛋白、白/球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性显著(PP>0.05)。滇西亚种树鼩血清中的总蛋白、白蛋白、直接胆红素的测定值均在人的参考值范围内。树鼩血清部分肝功能生化指标分析测定,可为判断树鼩肝功能的生理状况和人类肝损伤疾病树鼩模型的开发与利用奠定血清生化学基础。
2014, 29(1): 131-134.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24
摘要:
采用乙醇浸提法对飞扬草多酚进行提取,并开展了飞扬草多酚对羟基自由基抑制活性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乙醇体积分数、温度、时间、料液比对多酚提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了优化。确定出最佳参数为:50%乙醇,浸提温度60℃,时间2.5 h,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浸提,多酚质量分数可达31.331 mg/g。抗氧化性研究表明,飞扬草提取液能清除OH自由基,在多酚质量浓度为3.759 mg/mL时,清除率约为50%,说明清除能力较强,这为飞扬草药用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采用乙醇浸提法对飞扬草多酚进行提取,并开展了飞扬草多酚对羟基自由基抑制活性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乙醇体积分数、温度、时间、料液比对多酚提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了优化。确定出最佳参数为:50%乙醇,浸提温度60℃,时间2.5 h,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浸提,多酚质量分数可达31.331 mg/g。抗氧化性研究表明,飞扬草提取液能清除OH自由基,在多酚质量浓度为3.759 mg/mL时,清除率约为50%,说明清除能力较强,这为飞扬草药用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4, 29(1): 135-139.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25
摘要:
研究系统调查了云南省昆明、昭通、曲靖、丽江等4个市苹果主产区的苹果病害,并对病原进行了鉴定,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云南苹果常见病害共23种。其中,真菌病害16种,病毒及类病毒病害3种,生理性病害4种。与全国总体病害调查情况比较,云南腐烂病的发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与全国其他省份相似,是昭通危害生产的主要病害。苹果白粉病、病毒病和锈果病等为云南苹果常见病害。苹果锈病、灰斑病为云南首次报道的新分布。本文还讨论了病害对云南苹果产业的潜在影响和苹果病害的防控策略。
研究系统调查了云南省昆明、昭通、曲靖、丽江等4个市苹果主产区的苹果病害,并对病原进行了鉴定,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云南苹果常见病害共23种。其中,真菌病害16种,病毒及类病毒病害3种,生理性病害4种。与全国总体病害调查情况比较,云南腐烂病的发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与全国其他省份相似,是昭通危害生产的主要病害。苹果白粉病、病毒病和锈果病等为云南苹果常见病害。苹果锈病、灰斑病为云南首次报道的新分布。本文还讨论了病害对云南苹果产业的潜在影响和苹果病害的防控策略。
2014, 29(1): 140-143.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26
摘要:
为了鉴定大蓟中所含成分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本研究通过溶剂提取法进行提取,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大蓟提取物对供试的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50 mg/mL浓度石油醚提取物对石榴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最高,抑制率达100%,毒力测定EC50为5.1017 mg/mL。
为了鉴定大蓟中所含成分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本研究通过溶剂提取法进行提取,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大蓟提取物对供试的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50 mg/mL浓度石油醚提取物对石榴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最高,抑制率达100%,毒力测定EC50为5.1017 mg/mL。
2014, 29(1): 144-148.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4.01.027
摘要:
为探索植烟地的间作利用,试验开展了烤烟K326分别与4种芳香植物柠檬草(Cymbopogon citratus)、甜罗勒(Ocimum basilicum)、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和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间作的研究。采用160 cm烤烟行距中间间作芳香植物的种植模式与传统的110 cm烤烟行距种植模式比较,间作处理的烤烟在农艺性状(打顶株高、叶长、叶宽、茎围、有效叶数)和经济性状(单株产量、中上等烟叶比例)指标都优于单作对照;间作烟地的经济收入也高于单作对照。试验表明,该间作模式虽稍微减少了烤烟产量,却提高了植烟地的经济总产值,为提高植烟地的综合利用、增加烟农收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式。
为探索植烟地的间作利用,试验开展了烤烟K326分别与4种芳香植物柠檬草(Cymbopogon citratus)、甜罗勒(Ocimum basilicum)、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和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间作的研究。采用160 cm烤烟行距中间间作芳香植物的种植模式与传统的110 cm烤烟行距种植模式比较,间作处理的烤烟在农艺性状(打顶株高、叶长、叶宽、茎围、有效叶数)和经济性状(单株产量、中上等烟叶比例)指标都优于单作对照;间作烟地的经济收入也高于单作对照。试验表明,该间作模式虽稍微减少了烤烟产量,却提高了植烟地的经济总产值,为提高植烟地的综合利用、增加烟农收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