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8卷3期
2013, 28(3): 293-297.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01
摘要:
为了明确球孢白僵菌对玉米象的毒力,为玉米象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浸渍法生物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b10716菌株在30,27,24,21,18,15℃下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Coleoptera:Curculionidae)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在30,27,24,21,18,15℃条件下,接种Bb10716菌株1.76108~1.76103孢子/mL孢子悬浮液后第12天时玉米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220.21)%~(61.112.47)%,(3.330.26)%~(96.672.45)%,(6.670.23)%~(98.760.45)%,(6.670.23)%~(98.860.65)%,(0~56.671.54)%,(0~46.672.45)%。在30,27,24,21,18,15℃下,菌株Bb10716对玉米象成虫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是Y=1.716+0.442X(R2=0.93),Y=0.81+0.74X(R2=0.92),Y=0.73+0.84X(R2=0.87),Y=0.48+1.26X(R2=0.84),Y=1.15+0.38X(R2=0.86)和Y=1.32+0.50X(R2=0.94),对玉米象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是2.68107,4.49105,1.20105,1.70105,9.16107,8.33107孢子/mL。用1.72108孢子/mL孢子悬浮液接种处理后,对玉米象成虫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8.10.25),(6.50.36),(7.50.54),(7.10.54),(7.80.48),(11.61.12)d。由此表明,球孢白僵菌Bb10716菌株对玉米象成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在21,24,27℃下毒力最高,Bb10716菌株可作为玉米象成虫生物制剂开发用菌株。
为了明确球孢白僵菌对玉米象的毒力,为玉米象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浸渍法生物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b10716菌株在30,27,24,21,18,15℃下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Coleoptera:Curculionidae)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在30,27,24,21,18,15℃条件下,接种Bb10716菌株1.76108~1.76103孢子/mL孢子悬浮液后第12天时玉米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220.21)%~(61.112.47)%,(3.330.26)%~(96.672.45)%,(6.670.23)%~(98.760.45)%,(6.670.23)%~(98.860.65)%,(0~56.671.54)%,(0~46.672.45)%。在30,27,24,21,18,15℃下,菌株Bb10716对玉米象成虫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是Y=1.716+0.442X(R2=0.93),Y=0.81+0.74X(R2=0.92),Y=0.73+0.84X(R2=0.87),Y=0.48+1.26X(R2=0.84),Y=1.15+0.38X(R2=0.86)和Y=1.32+0.50X(R2=0.94),对玉米象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是2.68107,4.49105,1.20105,1.70105,9.16107,8.33107孢子/mL。用1.72108孢子/mL孢子悬浮液接种处理后,对玉米象成虫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8.10.25),(6.50.36),(7.50.54),(7.10.54),(7.80.48),(11.61.12)d。由此表明,球孢白僵菌Bb10716菌株对玉米象成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在21,24,27℃下毒力最高,Bb10716菌株可作为玉米象成虫生物制剂开发用菌株。
2013, 28(3): 298-302.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02
摘要:
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在云南各烟区普遍发生,且症状表型不一,TEV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给烟草病毒病防治带来困难。病毒的准确检测是病害防控的前提。本文应用多重RT-PCR检测云南烟草病毒病样品,发现TEV与其他病毒存在3种复合侵染类型,分别为TEV/TVBMV,TEV/TMV和TEV/TVBMV/PVY。其中,TEV单独侵染只占检测样品数目的 19.05%,而TEV/TVBMV复合侵染发生较为普遍,占检测样品数目的 52.38%。初步分析了这3种复合侵染类型在云南烟草产区的分布,其中最主要的复合侵染类型TEV/TVBMV在文山、楚雄、昭通和昆明4个州市不同烟区分布广泛。该试验结果为云南TEV的监控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在云南各烟区普遍发生,且症状表型不一,TEV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给烟草病毒病防治带来困难。病毒的准确检测是病害防控的前提。本文应用多重RT-PCR检测云南烟草病毒病样品,发现TEV与其他病毒存在3种复合侵染类型,分别为TEV/TVBMV,TEV/TMV和TEV/TVBMV/PVY。其中,TEV单独侵染只占检测样品数目的 19.05%,而TEV/TVBMV复合侵染发生较为普遍,占检测样品数目的 52.38%。初步分析了这3种复合侵染类型在云南烟草产区的分布,其中最主要的复合侵染类型TEV/TVBMV在文山、楚雄、昭通和昆明4个州市不同烟区分布广泛。该试验结果为云南TEV的监控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3, 28(3): 303-305.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03
摘要:
为选择对烟蚜控制效果较好而对异色瓢虫毒性较小的植物源杀虫剂,测定了虫菊素苦参碱、百部川楝苦参碱、苦参碱、鱼藤酮等4种常见植物源杀虫剂对烟蚜的田间药效及其对异色瓢虫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百部川楝苦参碱对烟蚜控制效果最好,接近化学杀虫剂对照吡虫啉,除虫菊素苦参碱和鱼藤酮防效次之。另外,除虫菊素苦参碱和苦参碱对异色瓢虫成虫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分别为12.82~15.39和5.57~13.48。4种植物源杀虫剂中除虫菊素苦参碱对烟蚜和异色瓢虫的选择性较高,适宜在烟蚜防治中与异色瓢虫交替组合使用。
为选择对烟蚜控制效果较好而对异色瓢虫毒性较小的植物源杀虫剂,测定了虫菊素苦参碱、百部川楝苦参碱、苦参碱、鱼藤酮等4种常见植物源杀虫剂对烟蚜的田间药效及其对异色瓢虫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百部川楝苦参碱对烟蚜控制效果最好,接近化学杀虫剂对照吡虫啉,除虫菊素苦参碱和鱼藤酮防效次之。另外,除虫菊素苦参碱和苦参碱对异色瓢虫成虫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分别为12.82~15.39和5.57~13.48。4种植物源杀虫剂中除虫菊素苦参碱对烟蚜和异色瓢虫的选择性较高,适宜在烟蚜防治中与异色瓢虫交替组合使用。
2013, 28(3): 306-309.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04
摘要:
为明确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的捕食能力,在室内初步研究异色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的捕食功能,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对异色瓢虫捕食绣线菊蚜的作用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II模型,其瞬时攻击率为1.65,处置时间为0.004。通过Hassell和Valley的干扰效应模型,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增加会导致种内干扰影响,干扰参数为0.86,其对绣线菊蚜的寻找效应随蚜虫密度上升而下降,最佳寻找密度为68.68头。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有很强捕食能力,室内试验成虫24h最大捕食量为144头。
为明确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的捕食能力,在室内初步研究异色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的捕食功能,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对异色瓢虫捕食绣线菊蚜的作用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II模型,其瞬时攻击率为1.65,处置时间为0.004。通过Hassell和Valley的干扰效应模型,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增加会导致种内干扰影响,干扰参数为0.86,其对绣线菊蚜的寻找效应随蚜虫密度上升而下降,最佳寻找密度为68.68头。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有很强捕食能力,室内试验成虫24h最大捕食量为144头。
2013, 28(3): 310-316.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05
摘要:
根据植原体编码蛋白转运系统SecY亚基以及抗原膜蛋白amp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并采用PCR对采自云南文山的苦楝丛枝感病植株总DNA进行扩增、产物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扩增的SecY亚基DNA片段长1 354 bp,编码一个包含414个氨基酸的SecY蛋白,序列同源性显示该片段与Ca.Phytoplas-ma asteris(16SRI组)中的株系最高,达94%~99%;构建16SRI组内基于secY序列的系统进化树,认为该株系为secY(I)-O亚组。扩增的免疫膜蛋白DNA片段长1 176 bp,编码1个包含233个氨基酸的免疫膜蛋白(Amp)。蛋白结构预测显示secY亚基蛋白是一个有9个跨膜区的整合跨膜蛋白,而Amp蛋白是一类两端具有明显跨膜区,且N-端有多肽切割位点的Ⅲ型膜蛋白。
根据植原体编码蛋白转运系统SecY亚基以及抗原膜蛋白amp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并采用PCR对采自云南文山的苦楝丛枝感病植株总DNA进行扩增、产物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扩增的SecY亚基DNA片段长1 354 bp,编码一个包含414个氨基酸的SecY蛋白,序列同源性显示该片段与Ca.Phytoplas-ma asteris(16SRI组)中的株系最高,达94%~99%;构建16SRI组内基于secY序列的系统进化树,认为该株系为secY(I)-O亚组。扩增的免疫膜蛋白DNA片段长1 176 bp,编码1个包含233个氨基酸的免疫膜蛋白(Amp)。蛋白结构预测显示secY亚基蛋白是一个有9个跨膜区的整合跨膜蛋白,而Amp蛋白是一类两端具有明显跨膜区,且N-端有多肽切割位点的Ⅲ型膜蛋白。
2013, 28(3): 317-321.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06
摘要:
为探讨滇南小耳猪胰岛细胞对恒河猴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将滇南小耳猪胰岛细胞均按照90 000 IEQ/kg猴体重移植给糖尿病猴(n=6),检测移植后猪C肽水平和猴C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分析不同时间糖耐量实验的反应程度及对受体猴血生化、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5只猴移植成功,移植成功率83.33%;移植后第4周猴血糖水平开始下降,第6周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持续到22周;外源性胰岛素用量与血糖水平变化呈正比,在第6~22周时开始几乎脱离外源性胰岛素的治疗。移植前后对肝肾功能无影响。表明滇南小耳猪胰岛细胞对非人类灵长类恒河猴糖尿病有治疗作用;移植失败仅为移植物失活,对猴重要器官结构和功能无明显损害。
为探讨滇南小耳猪胰岛细胞对恒河猴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将滇南小耳猪胰岛细胞均按照90 000 IEQ/kg猴体重移植给糖尿病猴(n=6),检测移植后猪C肽水平和猴C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分析不同时间糖耐量实验的反应程度及对受体猴血生化、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5只猴移植成功,移植成功率83.33%;移植后第4周猴血糖水平开始下降,第6周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持续到22周;外源性胰岛素用量与血糖水平变化呈正比,在第6~22周时开始几乎脱离外源性胰岛素的治疗。移植前后对肝肾功能无影响。表明滇南小耳猪胰岛细胞对非人类灵长类恒河猴糖尿病有治疗作用;移植失败仅为移植物失活,对猴重要器官结构和功能无明显损害。
2013, 28(3): 322-328.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07
摘要:
为揭示槟榔江水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46头槟榔江水牛公牛和40头槟榔江水牛母牛的不同月龄体重与10项体尺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观测指标之间存在不同水平的相关关系。第1主成分反映了槟榔江水牛外貌、体型结构的整体信息,公牛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0月龄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7.5%,41.7%,54.9%,54.0%和67.0%,而母牛相应月龄的第1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4.6%,48.3%,55.1%.53.1%,37.7%。不同月龄阶段的公、母牛第1主成分主要表现为体重因子,而其他主成分则为不同的体尺指标因子,反映了该水牛不同月龄阶段体躯各部位的生长强度和发育状况。本研究结果揭示体重因子是槟榔江水牛公、母牛生长发育性状的重要变异来源;从6~30月龄间,公、母牛的体重都有较大的生长潜力;但各部位在不同月龄体尺增长的侧重点不同。从6~30月龄,槟榔江水牛生长发育总的趋势为体躯生长比四肢生长强烈,表现为体躯逐渐加长、加深和加宽,四肢相对变短、变粗。本研究可为阐明槟榔江水牛体型外貌特征及其生长发育规律提供依据。
为揭示槟榔江水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46头槟榔江水牛公牛和40头槟榔江水牛母牛的不同月龄体重与10项体尺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观测指标之间存在不同水平的相关关系。第1主成分反映了槟榔江水牛外貌、体型结构的整体信息,公牛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0月龄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7.5%,41.7%,54.9%,54.0%和67.0%,而母牛相应月龄的第1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4.6%,48.3%,55.1%.53.1%,37.7%。不同月龄阶段的公、母牛第1主成分主要表现为体重因子,而其他主成分则为不同的体尺指标因子,反映了该水牛不同月龄阶段体躯各部位的生长强度和发育状况。本研究结果揭示体重因子是槟榔江水牛公、母牛生长发育性状的重要变异来源;从6~30月龄间,公、母牛的体重都有较大的生长潜力;但各部位在不同月龄体尺增长的侧重点不同。从6~30月龄,槟榔江水牛生长发育总的趋势为体躯生长比四肢生长强烈,表现为体躯逐渐加长、加深和加宽,四肢相对变短、变粗。本研究可为阐明槟榔江水牛体型外貌特征及其生长发育规律提供依据。
2013, 28(3): 340-345.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10
摘要:
以高丹草和紫花苜蓿为原料,按不同的质量比例(5∶5,6∶4,7∶3,8∶2)混合青贮,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添加5%CaCO3和不添加5%CaCO3的试验处理,共8个处理,分别对应A,B,C,D,E,F,G,H表示;青贮30 d后,对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青贮30 d后,青贮饲料的酸度以C处理(7∶3)最低,pH值为4.43,且不同处理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B组(6∶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40.02%,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以D处理(8∶2)含量最高,为44.64%,其次为C处理(7∶3),A处理(5∶5)含量最低,不同处理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粗蛋白含量以A处理(5∶5)最高达20.54%,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粗灰分、矿物质测定结果表明,G处理(7∶3+5%CaCO3)灰分、矿物质(钙、磷)含量最高,极显著地高于未添加CaCO3组(P<0.01);粗脂肪以G处理(7∶3+5%CaCO3)含量最高,且不同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高丹草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的最适宜比例为C处理(7∶3),添加5%CaCO3后不仅对青贮品质无不良影响,而且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矿物质。
以高丹草和紫花苜蓿为原料,按不同的质量比例(5∶5,6∶4,7∶3,8∶2)混合青贮,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添加5%CaCO3和不添加5%CaCO3的试验处理,共8个处理,分别对应A,B,C,D,E,F,G,H表示;青贮30 d后,对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青贮30 d后,青贮饲料的酸度以C处理(7∶3)最低,pH值为4.43,且不同处理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B组(6∶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40.02%,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以D处理(8∶2)含量最高,为44.64%,其次为C处理(7∶3),A处理(5∶5)含量最低,不同处理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粗蛋白含量以A处理(5∶5)最高达20.54%,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粗灰分、矿物质测定结果表明,G处理(7∶3+5%CaCO3)灰分、矿物质(钙、磷)含量最高,极显著地高于未添加CaCO3组(P<0.01);粗脂肪以G处理(7∶3+5%CaCO3)含量最高,且不同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高丹草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的最适宜比例为C处理(7∶3),添加5%CaCO3后不仅对青贮品质无不良影响,而且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矿物质。
2013, 28(3): 353-359.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12
摘要:
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烟叶氨基酸、质体色素和多酚等成分与评吸质量的关系,并为卷烟产品的科学配方提供相关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18个烟叶样品的氨基酸、质体色素和多酚等成分和评吸指标进行了分析,建立回归模型,通过模型从诸多成分中找出对烟叶评吸质量起主要作用的相关因子。通过本研究建立的相关性模型分析发现,烟叶氨基酸、质体色素和多酚中各成分与评吸指标呈正相关的有水解蛋氨酸、游离蛋氨酸、游离脯氨酸、水解胱氨酸、游离精氨酸、水解酪氨酸、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绿原酸;与评吸指标呈负相关的有水解天门冬氨酸、水解谷氨酸、水解苏氨酸、游离缬氨酸、游离谷氨酸、莨菪亭、类胡萝卜素、水解氨和咖啡酸。结果进一步说明烟叶氨基酸、质体色素和多酚与烟叶品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证明利用烟叶中氨基酸、质体色素和多酚含量来判别烟叶质量的方法是可行的。
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烟叶氨基酸、质体色素和多酚等成分与评吸质量的关系,并为卷烟产品的科学配方提供相关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18个烟叶样品的氨基酸、质体色素和多酚等成分和评吸指标进行了分析,建立回归模型,通过模型从诸多成分中找出对烟叶评吸质量起主要作用的相关因子。通过本研究建立的相关性模型分析发现,烟叶氨基酸、质体色素和多酚中各成分与评吸指标呈正相关的有水解蛋氨酸、游离蛋氨酸、游离脯氨酸、水解胱氨酸、游离精氨酸、水解酪氨酸、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绿原酸;与评吸指标呈负相关的有水解天门冬氨酸、水解谷氨酸、水解苏氨酸、游离缬氨酸、游离谷氨酸、莨菪亭、类胡萝卜素、水解氨和咖啡酸。结果进一步说明烟叶氨基酸、质体色素和多酚与烟叶品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证明利用烟叶中氨基酸、质体色素和多酚含量来判别烟叶质量的方法是可行的。
2013, 28(3): 360-365.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13
摘要:
为分析昭通不同产地烤烟物理特性的区域特征,应用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昭通烟区225个烟叶样品的12种物理特性指标,并对参试烟区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1)上部叶样品可分为三大类。第1类包括巧家、昭阳、鲁甸3个产地,第2类包括彝良、威信、大关、镇雄4个产地,第3类为永善县。(2)中部叶样品可分为两大类。第1类包括巧家、永善、昭阳、鲁甸、镇雄5个产地,第2类包括彝良、威信、大关3个产地。(3)下部叶样品可分为三大类。第1类包括巧家、昭阳、鲁甸3个产地,第2类包括镇雄、彝良、威信3个产地,第3类包括大关、永善2个产地。昭通地区各产地烟叶物理特性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强,各产地烟叶物理特性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为分析昭通不同产地烤烟物理特性的区域特征,应用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昭通烟区225个烟叶样品的12种物理特性指标,并对参试烟区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1)上部叶样品可分为三大类。第1类包括巧家、昭阳、鲁甸3个产地,第2类包括彝良、威信、大关、镇雄4个产地,第3类为永善县。(2)中部叶样品可分为两大类。第1类包括巧家、永善、昭阳、鲁甸、镇雄5个产地,第2类包括彝良、威信、大关3个产地。(3)下部叶样品可分为三大类。第1类包括巧家、昭阳、鲁甸3个产地,第2类包括镇雄、彝良、威信3个产地,第3类包括大关、永善2个产地。昭通地区各产地烟叶物理特性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强,各产地烟叶物理特性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2013, 28(3): 366-371.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14
摘要:
2012年,从62个烟叶样品中分离出218株菌株,从中筛选出一株能利以烟碱作为碳氮源和能源的11L140内生细菌。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11L140鉴定为巴氏微杆菌(Microbacterium barkeri)。菌株11L140最适温度为30℃,最适酸碱度为pH 7.0,最适培养转速为180 r/min。菌株11L140在供试烟碱试验浓度下均可生长,菌落数随着烟碱浓度升高明显降低的趋势,并均在48h时达到最大值。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碱浓度后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供试烟碱试验浓度下,菌株11L140均表现出明显的降碱功能。在54h内,降碱效率随时间增长而增长。菌株11L140在烟碱浓度为1和2的培养基中培养54h后,降解烟碱的效率高达98.76%和89.52%。菌株11L140的各项研究均表明,此菌株在烟草工业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是中国关于巴氏微杆菌具备烟碱降解功能的首次报道。
2012年,从62个烟叶样品中分离出218株菌株,从中筛选出一株能利以烟碱作为碳氮源和能源的11L140内生细菌。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11L140鉴定为巴氏微杆菌(Microbacterium barkeri)。菌株11L140最适温度为30℃,最适酸碱度为pH 7.0,最适培养转速为180 r/min。菌株11L140在供试烟碱试验浓度下均可生长,菌落数随着烟碱浓度升高明显降低的趋势,并均在48h时达到最大值。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碱浓度后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供试烟碱试验浓度下,菌株11L140均表现出明显的降碱功能。在54h内,降碱效率随时间增长而增长。菌株11L140在烟碱浓度为1和2的培养基中培养54h后,降解烟碱的效率高达98.76%和89.52%。菌株11L140的各项研究均表明,此菌株在烟草工业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是中国关于巴氏微杆菌具备烟碱降解功能的首次报道。
2013, 28(3): 372-375.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15
摘要:
为了调控目的基因仅在雄蕊中表达,本研究采用SDS法提取玉米叶片总DNA,根据雄蕊特异表达启动子的相关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一特异片段,并连接至pMD18-T Vector上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1 179 bp,与相关序列存在5个碱基的差异,同源性达99.57%,且该片段含有该片段含有2个TATA-box,1个启动序列元件、2个CAAT-box,1个Quantitative-element,8个GTGA-box,1个TACPyAT-box,1个POLLEN1以及3个pollen-box等相关元件,已具备了该启动子所必需的所有调控元件,从而为后期雄蕊特异表达的植物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为了调控目的基因仅在雄蕊中表达,本研究采用SDS法提取玉米叶片总DNA,根据雄蕊特异表达启动子的相关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一特异片段,并连接至pMD18-T Vector上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1 179 bp,与相关序列存在5个碱基的差异,同源性达99.57%,且该片段含有该片段含有2个TATA-box,1个启动序列元件、2个CAAT-box,1个Quantitative-element,8个GTGA-box,1个TACPyAT-box,1个POLLEN1以及3个pollen-box等相关元件,已具备了该启动子所必需的所有调控元件,从而为后期雄蕊特异表达的植物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2013, 28(3): 376-379.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16
摘要:
以重瓣红花石榴为供试材料,采用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设计,对SRAP反应体系中的Taq DNA聚合酶,Mg2+,dNTPs,引物、模板DNA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反应体系为:dNTP 0.12 mmol/L,Mg2+2.0 mmol/L,引物0.48mol/L,Taq酶1.0 u,模板DNA 40 ng,总反应体积为25L。利用优化后体系随机抽取4份石榴材料进行验证,均能扩增出稳定条带。本研究为SRAP标记技术在石榴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重瓣红花石榴为供试材料,采用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设计,对SRAP反应体系中的Taq DNA聚合酶,Mg2+,dNTPs,引物、模板DNA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反应体系为:dNTP 0.12 mmol/L,Mg2+2.0 mmol/L,引物0.48mol/L,Taq酶1.0 u,模板DNA 40 ng,总反应体积为25L。利用优化后体系随机抽取4份石榴材料进行验证,均能扩增出稳定条带。本研究为SRAP标记技术在石榴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3, 28(3): 380-385.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17
摘要: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45S rDNA在10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染色体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古老月季品种的45S rDNA杂交位点数与染色体倍性变化基本一致,中国古老月季的起源可能比较简单:二倍体的月月红、月月粉和绿萼均有2个45S rDNA杂交位点,三倍体的湖中月、青莲学士和春水绿波有3个45S rDNA杂交位点,四倍体品种除大富贵有3个杂交位点外其他都有4个45S rDNA杂交位点;(2)中国古老月季品种之间在45S rDNA杂交信号的强弱上存在差异,说明中国古老月季品种之间在染色体结构及45S rDNA拷贝数上存在多样性。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45S rDNA在10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染色体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古老月季品种的45S rDNA杂交位点数与染色体倍性变化基本一致,中国古老月季的起源可能比较简单:二倍体的月月红、月月粉和绿萼均有2个45S rDNA杂交位点,三倍体的湖中月、青莲学士和春水绿波有3个45S rDNA杂交位点,四倍体品种除大富贵有3个杂交位点外其他都有4个45S rDNA杂交位点;(2)中国古老月季品种之间在45S rDNA杂交信号的强弱上存在差异,说明中国古老月季品种之间在染色体结构及45S rDNA拷贝数上存在多样性。
2013, 28(3): 392-399.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19
摘要:
采用人工湿地模拟实验研究了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4种挺水植物,比较它们的最长根长、根体积、株高、生物量等生长特性以及氮磷含量、氮磷积累量和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从植物适应性和生存力来看,梭鱼草、芦苇和香蒲明显优于黑三棱;不同植物的最长根长和根体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芦苇的最长根长最长,梭鱼草具有最大的根体积;芦苇和香蒲株高变化较大,分别增加了137.04 cm和120.78 cm;香蒲的生物量有显著增加,收割时的生物量约为栽种时的5倍;4种湿地植物的地上/地下部分的氮磷含量和积累量有显著差异(P<0.05),芦苇和黑三棱的氮磷主要积累在地上部分(茎和叶),香蒲和梭鱼草的氮磷主要积累在地下部分(根);各植物和空白对照对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各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显著优于无植物空白(P<0.05),但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
采用人工湿地模拟实验研究了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4种挺水植物,比较它们的最长根长、根体积、株高、生物量等生长特性以及氮磷含量、氮磷积累量和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从植物适应性和生存力来看,梭鱼草、芦苇和香蒲明显优于黑三棱;不同植物的最长根长和根体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芦苇的最长根长最长,梭鱼草具有最大的根体积;芦苇和香蒲株高变化较大,分别增加了137.04 cm和120.78 cm;香蒲的生物量有显著增加,收割时的生物量约为栽种时的5倍;4种湿地植物的地上/地下部分的氮磷含量和积累量有显著差异(P<0.05),芦苇和黑三棱的氮磷主要积累在地上部分(茎和叶),香蒲和梭鱼草的氮磷主要积累在地下部分(根);各植物和空白对照对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各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显著优于无植物空白(P<0.05),但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
2013, 28(3): 400-404.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20
摘要:
为了减轻烟农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烟草的育苗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将意大利产SPL410剪草机作为借用件设计了设施大棚内漂浮育苗用的JY-Y-1.5烟苗电动剪叶机,介绍了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研究设计了纵向和横向运动、剪叶高度调整的关键结构。试验结果表明:JY-Y-1.5烟苗电动剪叶机生产能力达到900盘/h;纵向和横向运动机构运动可靠,工作宽度可调,适用范围广;剪叶高度控制精准,误差控制在6 mm范围内。整机具有性能稳定可靠、使用维护简单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为了减轻烟农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烟草的育苗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将意大利产SPL410剪草机作为借用件设计了设施大棚内漂浮育苗用的JY-Y-1.5烟苗电动剪叶机,介绍了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研究设计了纵向和横向运动、剪叶高度调整的关键结构。试验结果表明:JY-Y-1.5烟苗电动剪叶机生产能力达到900盘/h;纵向和横向运动机构运动可靠,工作宽度可调,适用范围广;剪叶高度控制精准,误差控制在6 mm范围内。整机具有性能稳定可靠、使用维护简单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2013, 28(3): 405-410.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21
摘要:
通过无土栽培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铅、锌重金属离子单一作用和复合作用胁迫下对早熟禾和狗牙根的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锌胁迫对早熟禾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有低促高抑的作用规律,但狗牙根未受明显影响。(2)单一铅胁迫对两种植物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规律,且不同重金属离子浓度间有显著差异。(3)有265 mg/L Zn2+参与下,Pb2+,Zn2+复合胁迫对两种植物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起抑制作用,且随着Pb2+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加。可见,铅锌交互作用时,一定浓度的锌增加了重金属铅对早熟禾和狗牙根的毒害作用。
通过无土栽培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铅、锌重金属离子单一作用和复合作用胁迫下对早熟禾和狗牙根的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锌胁迫对早熟禾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有低促高抑的作用规律,但狗牙根未受明显影响。(2)单一铅胁迫对两种植物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规律,且不同重金属离子浓度间有显著差异。(3)有265 mg/L Zn2+参与下,Pb2+,Zn2+复合胁迫对两种植物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起抑制作用,且随着Pb2+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加。可见,铅锌交互作用时,一定浓度的锌增加了重金属铅对早熟禾和狗牙根的毒害作用。
2013, 28(3): 411-415.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22
摘要:
现已报道玉米圆斑病菌有5个生理小种,分别为0号(CCR0)、1号(CCR1)、2号(CCR2)、3号(CCR3)和4号(CCR4)。CCR0菌株不侵染玉米,但可侵染杂草;CCR1菌株具有寄主专化性,可分泌专化性毒素HC-toxin;CCR2菌株毒性普遍较低;CCR3除可侵染玉米外,还可危害水稻,分泌水稻专化性毒素BZR-cotoxin;CCR4对含有B73遗传背景的自交系致病。CCR2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而CCR3主要在冷凉的山区,CCR1和CCR4分布有限,近年来未见CCR0。我国已报道3个小种,分别为CCR1,CCR2和CCR3;CCR1和CCR2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而西南地区以CCR3为主。一般认为CCR2是CCR1,CCR3的共同祖先,CCR2和CCR4亲缘关系较近,均可能从CCR0进化而来。
现已报道玉米圆斑病菌有5个生理小种,分别为0号(CCR0)、1号(CCR1)、2号(CCR2)、3号(CCR3)和4号(CCR4)。CCR0菌株不侵染玉米,但可侵染杂草;CCR1菌株具有寄主专化性,可分泌专化性毒素HC-toxin;CCR2菌株毒性普遍较低;CCR3除可侵染玉米外,还可危害水稻,分泌水稻专化性毒素BZR-cotoxin;CCR4对含有B73遗传背景的自交系致病。CCR2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而CCR3主要在冷凉的山区,CCR1和CCR4分布有限,近年来未见CCR0。我国已报道3个小种,分别为CCR1,CCR2和CCR3;CCR1和CCR2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而西南地区以CCR3为主。一般认为CCR2是CCR1,CCR3的共同祖先,CCR2和CCR4亲缘关系较近,均可能从CCR0进化而来。
2013, 28(3): 416-423.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23
摘要:
种子吸水膨胀,胚重新恢复生长,胚根突破胚乳和种皮是种子萌发的一个连续性过程。激素作为一种信号小分子物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双重效应。本文阐述了6大类激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烟草属于光休眠种子类型,光是其萌发的必要条件,赤霉素(GA3)可代替光释放休眠的烟草种子。光和温度存在一定互作效应,非光条件下高温明显抑制烟草种子的萌发。在烟草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3个阶段受ABA调控;水分吸收后主要储藏在胚乳中,供给胚的发育和生长。GA3,乙烯(ETH)和油菜素内酯(BR)对烟草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而脱落酸起抑制作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主要表现为促进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在烟草种子萌发的信号途径中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下游基因GluI,它专一性的在胚乳帽中表达,主要功能为调控胚乳破裂,GA3,ETH,BR等可能促进Glu I的上调表达,而ABA下调Glu I的表达。今后可通过激素的互作效应,调节Glu I的表达水平,从而更好的调控烟草种子萌发。
种子吸水膨胀,胚重新恢复生长,胚根突破胚乳和种皮是种子萌发的一个连续性过程。激素作为一种信号小分子物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双重效应。本文阐述了6大类激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烟草属于光休眠种子类型,光是其萌发的必要条件,赤霉素(GA3)可代替光释放休眠的烟草种子。光和温度存在一定互作效应,非光条件下高温明显抑制烟草种子的萌发。在烟草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3个阶段受ABA调控;水分吸收后主要储藏在胚乳中,供给胚的发育和生长。GA3,乙烯(ETH)和油菜素内酯(BR)对烟草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而脱落酸起抑制作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主要表现为促进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在烟草种子萌发的信号途径中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下游基因GluI,它专一性的在胚乳帽中表达,主要功能为调控胚乳破裂,GA3,ETH,BR等可能促进Glu I的上调表达,而ABA下调Glu I的表达。今后可通过激素的互作效应,调节Glu I的表达水平,从而更好的调控烟草种子萌发。
2013, 28(3): 424-432.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24
摘要:
丝状真菌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自然界影响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并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丝状真菌对重金属离子的胞外沉淀作用、细胞壁结合作用,胞内重金属离子的排出作用、螯合作用、区室化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防护作用等方面,总结了丝状真菌耐受重金属的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丝状真菌耐受重金属机制的今后研究方向。
丝状真菌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自然界影响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并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丝状真菌对重金属离子的胞外沉淀作用、细胞壁结合作用,胞内重金属离子的排出作用、螯合作用、区室化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防护作用等方面,总结了丝状真菌耐受重金属的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丝状真菌耐受重金属机制的今后研究方向。
2013, 28(3): 432-445.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27
摘要:
蜜蜂蜂王卵巢小管的数量和受精囊的大小是反映其生殖潜能的重要指标,蜂王生殖潜能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蜂群群势发展的能力。因而,本研究就不同培育条件下蜜蜂蜂王卵巢小管数量和受精囊大小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对不同培育条件下的中华蜜蜂蜂王与意大利蜜蜂蜂王生殖潜能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饲养群里的中华蜜蜂工蜂幼虫在混合饲养群里培育成的蜂王Ⅰ、混合饲养群里的中华蜜蜂工蜂幼虫在意大利蜜蜂蜂群里培育成的蜂王Ⅱ、中华蜜蜂蜂王Ⅲ和意大利蜜蜂蜂王Ⅳ中,以蜂王Ⅲ的生殖潜能最小,蜂王Ⅳ的生殖潜能最大;蜂王Ⅱ比蜂王Ⅰ的生殖潜能大。
蜜蜂蜂王卵巢小管的数量和受精囊的大小是反映其生殖潜能的重要指标,蜂王生殖潜能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蜂群群势发展的能力。因而,本研究就不同培育条件下蜜蜂蜂王卵巢小管数量和受精囊大小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对不同培育条件下的中华蜜蜂蜂王与意大利蜜蜂蜂王生殖潜能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饲养群里的中华蜜蜂工蜂幼虫在混合饲养群里培育成的蜂王Ⅰ、混合饲养群里的中华蜜蜂工蜂幼虫在意大利蜜蜂蜂群里培育成的蜂王Ⅱ、中华蜜蜂蜂王Ⅲ和意大利蜜蜂蜂王Ⅳ中,以蜂王Ⅲ的生殖潜能最小,蜂王Ⅳ的生殖潜能最大;蜂王Ⅱ比蜂王Ⅰ的生殖潜能大。
2013, 28(3): 433-437.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25
摘要:
为了研究从川滇无患子果皮中提取无患子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总皂苷的生物活性,本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用药膜法研究了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用MIC方法研究了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川滇无患子果皮中提取无患子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乙醇浓度为75%,提取时间为5h,料液比为1∶5,萃取时正丁醇用量为200 mL。杀虫活性方面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对杀灭甘蓝蚜、小菜蛾有一定活性,对杀灭甘蓝蚜有一定速效性。其中,无患子总皂苷浓度为5000 mg/L时对小菜蛾的致死率及化蛹抑制率有较明显的效果,无患子总皂苷浓度为10000 mg/L时对甘蓝蚜致死作用明显。在抗菌活性方面本研究发现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的抗菌作用不明显。
为了研究从川滇无患子果皮中提取无患子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总皂苷的生物活性,本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用药膜法研究了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用MIC方法研究了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川滇无患子果皮中提取无患子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乙醇浓度为75%,提取时间为5h,料液比为1∶5,萃取时正丁醇用量为200 mL。杀虫活性方面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对杀灭甘蓝蚜、小菜蛾有一定活性,对杀灭甘蓝蚜有一定速效性。其中,无患子总皂苷浓度为5000 mg/L时对小菜蛾的致死率及化蛹抑制率有较明显的效果,无患子总皂苷浓度为10000 mg/L时对甘蓝蚜致死作用明显。在抗菌活性方面本研究发现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物的抗菌作用不明显。
2013, 28(3): 438-431.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26
摘要:
甘蔗白叶病(SCWL)是一种易随种苗进行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检疫病害。近年从缅甸、菲律宾和法国等国引进的甘蔗品种/材料SCWL植原体阳性检出率高达78%,存在严重的引种安全隐患。本研究选择15个经巢式PCR检测确认带有SCWL植原体的引进甘蔗品种/材料进行温水(500.2)℃处理,采用巢式PCR检测SCWL植原体,研究温水处理对SCWL植原体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温水处理2h不能有效脱除SCWL植原体,脱除率仅为26.7%。因此,今后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深入开展甘蔗品种/材料交换工作中,要重点加强对SCWL植原体检疫检测,一旦发现带有SCWL植原体的品种/材料必须及时进行销毁处理,避免SC-WL植原体随引进品种/材料侵入我国境内扩散蔓延,确保我国蔗糖产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甘蔗白叶病(SCWL)是一种易随种苗进行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检疫病害。近年从缅甸、菲律宾和法国等国引进的甘蔗品种/材料SCWL植原体阳性检出率高达78%,存在严重的引种安全隐患。本研究选择15个经巢式PCR检测确认带有SCWL植原体的引进甘蔗品种/材料进行温水(500.2)℃处理,采用巢式PCR检测SCWL植原体,研究温水处理对SCWL植原体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温水处理2h不能有效脱除SCWL植原体,脱除率仅为26.7%。因此,今后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深入开展甘蔗品种/材料交换工作中,要重点加强对SCWL植原体检疫检测,一旦发现带有SCWL植原体的品种/材料必须及时进行销毁处理,避免SC-WL植原体随引进品种/材料侵入我国境内扩散蔓延,确保我国蔗糖产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2013, 28(3): 446-449.
doi: 10.3969/j.issn.1004-390X(n).2013.03.028
摘要:
云南有着深厚的酒文化底蕴。但是,由于酿造技术及工艺控制落后,严重制约着酒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液态法白酒酿造的发酵过程重要参数,温度,糖化率,酒精度等参数的检测,实现发酵温度数值的自动采集,同时结合数据库系统,实现发酵过程的控制。通过对发酵温度的自动控制,在相同的发酵时间内,发酵物发酵较为彻底,发酵物质的酒精度高于常规发酵方式。由于每次发酵过程都处于较为接近的发酵环境中,容易满足口感一致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了发酵过程的出酒率低下及不同批次间的发酵差异。当发酵物质的酒精度及还原糖占比达到预定要求时,中断发酵过程。由于避免了过度发酵,从而避免了有害物质的超标,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云南有着深厚的酒文化底蕴。但是,由于酿造技术及工艺控制落后,严重制约着酒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液态法白酒酿造的发酵过程重要参数,温度,糖化率,酒精度等参数的检测,实现发酵温度数值的自动采集,同时结合数据库系统,实现发酵过程的控制。通过对发酵温度的自动控制,在相同的发酵时间内,发酵物发酵较为彻底,发酵物质的酒精度高于常规发酵方式。由于每次发酵过程都处于较为接近的发酵环境中,容易满足口感一致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了发酵过程的出酒率低下及不同批次间的发酵差异。当发酵物质的酒精度及还原糖占比达到预定要求时,中断发酵过程。由于避免了过度发酵,从而避免了有害物质的超标,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