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2卷6期
2007, 22(6): 783-785.
摘要:
为了更深入了解冬小麦矮源开95016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在2004年度研究的基础上(开95016为隐性矮秆基因控制),2005~2006年对开95016的矮秆遗传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开95016与7个高秆亲本豫麦2号、郑麦9023、豫麦18、周麦17、小冰麦、豫麦49、周麦13的杂交F2代分离表明,开95016株高受2对以上矮秆基因控制,对各组合回交世代BC1和BC2的株高分离结果进行x2检验,BC1的矮秆株数与半矮秆株数之比为3:1,BC2的半矮秆株数与高秆株数之比1:3。因此,开95016的矮秆性状受2对主效隐性矮秆基因控制。
为了更深入了解冬小麦矮源开95016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在2004年度研究的基础上(开95016为隐性矮秆基因控制),2005~2006年对开95016的矮秆遗传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开95016与7个高秆亲本豫麦2号、郑麦9023、豫麦18、周麦17、小冰麦、豫麦49、周麦13的杂交F2代分离表明,开95016株高受2对以上矮秆基因控制,对各组合回交世代BC1和BC2的株高分离结果进行x2检验,BC1的矮秆株数与半矮秆株数之比为3:1,BC2的半矮秆株数与高秆株数之比1:3。因此,开95016的矮秆性状受2对主效隐性矮秆基因控制。
2007, 22(6): 786-790.
摘要:
以花椰菜二倍体小花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0.03%~0.1%)秋水仙素,在不同的处理时间(24~72 h)条件下进行诱导。试验表明,在0.05%浓度,48 h条件下诱导效果最好。本试验首次鉴定出了二倍体花椰菜染色体数目为2n=2=18,诱导出的同源四倍体花椰菜的色体数目为2n=4=36。四倍体与二倍体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有明显差异。
以花椰菜二倍体小花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0.03%~0.1%)秋水仙素,在不同的处理时间(24~72 h)条件下进行诱导。试验表明,在0.05%浓度,48 h条件下诱导效果最好。本试验首次鉴定出了二倍体花椰菜染色体数目为2n=2=18,诱导出的同源四倍体花椰菜的色体数目为2n=4=36。四倍体与二倍体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有明显差异。
2007, 22(6): 791-794.
摘要:
通过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的物质代谢及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发现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大花蕾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低于小、中花蕾时期,而保持系可溶性糖的含量则保持一直升高的态势;不育系小花蕾蛋白质的含量较中、大花蕾时期高,而保持系花蕾蛋白质的含量一直升高;不育系脯氨酸含量略有下降,而保持系花器中游离脯氨酸迅速积累,含量明显高于不育系;POD活性是不育系明显高于保持系,且呈持续增强趋势,保持系逐渐减弱。
通过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的物质代谢及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发现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大花蕾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低于小、中花蕾时期,而保持系可溶性糖的含量则保持一直升高的态势;不育系小花蕾蛋白质的含量较中、大花蕾时期高,而保持系花蕾蛋白质的含量一直升高;不育系脯氨酸含量略有下降,而保持系花器中游离脯氨酸迅速积累,含量明显高于不育系;POD活性是不育系明显高于保持系,且呈持续增强趋势,保持系逐渐减弱。
2007, 22(6): 795-798.
摘要:
对刺齿贯众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孢子体的诱导进行了试验、观察和分析,研究了培养基和植物激素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成熟孢子在1/2 MS蔗糖浓度为1%培养基上59 d萌发90%以上,且有利于原叶体的形成。原叶体在1/2 MS+Kt0.5 mg/L培养基上60 d增殖速率可达1:11。试管苗在1/2 MS+IBA2.0 mg/L的培养基上长势较好,根系粗壮且发达。该物种组培和快繁的成功,为它离体保存和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对刺齿贯众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孢子体的诱导进行了试验、观察和分析,研究了培养基和植物激素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成熟孢子在1/2 MS蔗糖浓度为1%培养基上59 d萌发90%以上,且有利于原叶体的形成。原叶体在1/2 MS+Kt0.5 mg/L培养基上60 d增殖速率可达1:11。试管苗在1/2 MS+IBA2.0 mg/L的培养基上长势较好,根系粗壮且发达。该物种组培和快繁的成功,为它离体保存和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2007, 22(6): 799-801.
摘要:
枯草芽孢杆菌B9601-Y2是一个具有防治植物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专利菌株。本文采用Sau3A I部分酶切的DNA、粘粒载体pLARF-5和PackageneDNA包装系统,构建了该菌株基因组文库。文库总量为11 000个克隆,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14.77 kb,按99.99%的概率计算,文库覆盖了基因组4.2次。这为该菌株防治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枯草芽孢杆菌B9601-Y2是一个具有防治植物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专利菌株。本文采用Sau3A I部分酶切的DNA、粘粒载体pLARF-5和PackageneDNA包装系统,构建了该菌株基因组文库。文库总量为11 000个克隆,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14.77 kb,按99.99%的概率计算,文库覆盖了基因组4.2次。这为该菌株防治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2007, 22(6): 802-807.
摘要:
哀牢山分布着目前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为摸清该地的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现状,采用碱离解-锥虫兰染色法和湿筛法,对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colonization level)、孢子密度(Spore density)、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频度(species frequency)及AMF的结构类型进行了研究。从5个样点不同植物的根围土壤中分离到了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8种AM真菌。该地AMF侵染率为23.0%~89.0%;孢子密度为每100 g土壤27~42个;物种丰富度为2~6;在受侵染的植物中,82%的植物的AMF结构类型为Arum型,而Paris型只占18%;球囊霉属(Glomus)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的AM真菌是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丛枝菌根真菌类群。
哀牢山分布着目前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为摸清该地的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现状,采用碱离解-锥虫兰染色法和湿筛法,对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colonization level)、孢子密度(Spore density)、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频度(species frequency)及AMF的结构类型进行了研究。从5个样点不同植物的根围土壤中分离到了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8种AM真菌。该地AMF侵染率为23.0%~89.0%;孢子密度为每100 g土壤27~42个;物种丰富度为2~6;在受侵染的植物中,82%的植物的AMF结构类型为Arum型,而Paris型只占18%;球囊霉属(Glomus)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的AM真菌是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丛枝菌根真菌类群。
2007, 22(6): 813-816.
摘要:
采用采自云南省不同地点、不同生理小种的24株烟草野火病菌对24个不同烟草品种及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差异显著,根据接种后不同烟草品种的形成的病斑直径,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高抗、中抗、中感、高感。辽烟15,G28对于烟草野火病菌0,1号生理小种均表现为高感,而云南省大面积栽培的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等对于两个生理小种均表现为中感,而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均表现为高抗,可以作为烟草野火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采用采自云南省不同地点、不同生理小种的24株烟草野火病菌对24个不同烟草品种及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差异显著,根据接种后不同烟草品种的形成的病斑直径,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高抗、中抗、中感、高感。辽烟15,G28对于烟草野火病菌0,1号生理小种均表现为高感,而云南省大面积栽培的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等对于两个生理小种均表现为中感,而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均表现为高抗,可以作为烟草野火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2007, 22(6): 817-823.
摘要:
罗宾根螨(Rhizoglyphus robini Clapareda)为危害球根作物之主要根螨种类之一。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几类常用的杀虫农药对罗宾根螨的杀伤情况,结果表明:所有杀虫螨剂中乐果效果最好,三氯杀螨醇次之,尼索朗杀成螨效果最差,而杀菌剂多菌灵与代森铵显然杀螨效果也很不好。根据农药性质及杀虫效果的不同,从中选出10种,对罗宾根螨进行毒力测定。对罗宾根螨成虫的毒力测定试验可知,乐果各稀释倍数下,效果最好。尼索朗,长丰各稀释倍数效果明显最差。
罗宾根螨(Rhizoglyphus robini Clapareda)为危害球根作物之主要根螨种类之一。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几类常用的杀虫农药对罗宾根螨的杀伤情况,结果表明:所有杀虫螨剂中乐果效果最好,三氯杀螨醇次之,尼索朗杀成螨效果最差,而杀菌剂多菌灵与代森铵显然杀螨效果也很不好。根据农药性质及杀虫效果的不同,从中选出10种,对罗宾根螨进行毒力测定。对罗宾根螨成虫的毒力测定试验可知,乐果各稀释倍数下,效果最好。尼索朗,长丰各稀释倍数效果明显最差。
2007, 22(6): 824-828.
摘要:
以云南栽培的3个马铃薯品种(合作88、大西洋以及转心乌)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以及不同的外源激素(6-BA,CCC)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8%蔗糖为基本培养基,在全黑暗条件下,加入CCC比加入BA更有利于诱导结薯。大西洋最适宜的诱导试管苗结薯的培养组合为:CCC 300 mg/L+20℃;合作88为:CCC 500 mg/L+20℃;转心乌则为:CCC 300 mg/L+25℃。
以云南栽培的3个马铃薯品种(合作88、大西洋以及转心乌)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以及不同的外源激素(6-BA,CCC)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8%蔗糖为基本培养基,在全黑暗条件下,加入CCC比加入BA更有利于诱导结薯。大西洋最适宜的诱导试管苗结薯的培养组合为:CCC 300 mg/L+20℃;合作88为:CCC 500 mg/L+20℃;转心乌则为:CCC 300 mg/L+25℃。
2007, 22(6): 829-832.
摘要:
通过还原糖对3,5-二硝基水杨酸的还原产物的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还原产物在500 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但最佳的工作波长确定为540 nm。同时找出了显色反应时间及显色剂的最佳用量。并对烟草中水溶性总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批量连续测定烟样中还原糖、水溶性总糖(进行酸水解)、淀粉的快速方法。同时对多个烟样进行了测定,与伯川法测定结果比较,其相对误差在5%以内。
通过还原糖对3,5-二硝基水杨酸的还原产物的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还原产物在500 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但最佳的工作波长确定为540 nm。同时找出了显色反应时间及显色剂的最佳用量。并对烟草中水溶性总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批量连续测定烟样中还原糖、水溶性总糖(进行酸水解)、淀粉的快速方法。同时对多个烟样进行了测定,与伯川法测定结果比较,其相对误差在5%以内。
2007, 22(6): 834-833.
摘要:
探索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绿原酸和芸香苷的试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沸程60~90℃石油醚抽提,用磷酸二氢钾和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可以较好地分离测定烤烟叶中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该法不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4~0.9986)和重复性(相对偏差小于3.11%),而且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平均回收率可达到97.99%和97.29%。对国内外烤烟叶分析的结果表明,湖南郴州、巴西和赞比亚烟叶中绿原酸含量较高;美国烟叶中的芸香苷含量较低;南非烤烟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的比值最低。
探索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绿原酸和芸香苷的试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沸程60~90℃石油醚抽提,用磷酸二氢钾和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可以较好地分离测定烤烟叶中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该法不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4~0.9986)和重复性(相对偏差小于3.11%),而且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平均回收率可达到97.99%和97.29%。对国内外烤烟叶分析的结果表明,湖南郴州、巴西和赞比亚烟叶中绿原酸含量较高;美国烟叶中的芸香苷含量较低;南非烤烟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的比值最低。
2007, 22(6): 839-838.
摘要:
选用20 kg杜滇玉、杜滇昆、杜滇陆、约长撒和杜长大杂交猪各20头,在饲养和屠宰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杜滇玉、杜滇昆、杜滇陆、约长撒和杜长大的肌肉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和品尝鉴定试验,研究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对云南本地主要杂交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杜长大和约长撒背最长肌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杂交组合,杜滇陆背最长肌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杂交组合;与其它杂交组合相比,杜长大的大理石纹评分显著地低;杜滇陆和约长撒的剪切力值显著高于杜滇玉、杜滇昆和杜长大;与杜滇玉、杜滇昆、约长撒和杜长大相比,杜滇陆失水率显著降低;杜滇玉、杜滇昆和杜滇陆的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约长撒和杜长大;与杜长大相比,杜滇昆、杜滇玉和杜滇陆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下降,杜滇昆和杜滇陆肌纤维密度显著提高,杜滇玉、杜滇昆和杜滇陆间差异不显著;杜滇陆的香气、滋味、嫩度及多汁性得分高于其他杂交组合,但5个杂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杜滇陆为冷却肉生产的最佳杂交组合。
选用20 kg杜滇玉、杜滇昆、杜滇陆、约长撒和杜长大杂交猪各20头,在饲养和屠宰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杜滇玉、杜滇昆、杜滇陆、约长撒和杜长大的肌肉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和品尝鉴定试验,研究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对云南本地主要杂交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杜长大和约长撒背最长肌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杂交组合,杜滇陆背最长肌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杂交组合;与其它杂交组合相比,杜长大的大理石纹评分显著地低;杜滇陆和约长撒的剪切力值显著高于杜滇玉、杜滇昆和杜长大;与杜滇玉、杜滇昆、约长撒和杜长大相比,杜滇陆失水率显著降低;杜滇玉、杜滇昆和杜滇陆的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约长撒和杜长大;与杜长大相比,杜滇昆、杜滇玉和杜滇陆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下降,杜滇昆和杜滇陆肌纤维密度显著提高,杜滇玉、杜滇昆和杜滇陆间差异不显著;杜滇陆的香气、滋味、嫩度及多汁性得分高于其他杂交组合,但5个杂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杜滇陆为冷却肉生产的最佳杂交组合。
2007, 22(6): 843-846.
摘要:
研究了骨调素基因对大河乌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河乌猪初产活仔数、二产活仔数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初产活仔数的基因型189/171/166/150与基因型189/171/150之间差异显著,二产活仔数的基因型166/150与基因型189/171,189/166之间差异显著;而初产的总产仔数、乳头数、初生仔重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骨调素基因型189/171/166/150和基因型166/150是有利基因型,骨调素可能是影响大河乌猪繁殖性状的侯选基因,可以作为提高大河乌猪初产活仔数和二产活仔数的遗传标记。
研究了骨调素基因对大河乌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河乌猪初产活仔数、二产活仔数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初产活仔数的基因型189/171/166/150与基因型189/171/150之间差异显著,二产活仔数的基因型166/150与基因型189/171,189/166之间差异显著;而初产的总产仔数、乳头数、初生仔重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骨调素基因型189/171/166/150和基因型166/150是有利基因型,骨调素可能是影响大河乌猪繁殖性状的侯选基因,可以作为提高大河乌猪初产活仔数和二产活仔数的遗传标记。
2007, 22(6): 847-850.
摘要:
采用手握法采集健康成年的长白公猪猪精子,室温离心后,采用液氮熏蒸法细管冷冻猪精子。以精子活力为判定指标,比较了平衡时间和甘油浓度对猪精子冷冻的影响。结果表明:(1)Ⅱ组精子冷冻复苏后精子活力(35.835.38)%要高于其他组(P<0.05);(2)Ⅰ组和Ⅱ组冷冻复苏精子的活力[(29.754.38)%,(28.408.55)%]要高于其他组(P<0.05),由此得出最佳平衡时间和甘油浓度。
采用手握法采集健康成年的长白公猪猪精子,室温离心后,采用液氮熏蒸法细管冷冻猪精子。以精子活力为判定指标,比较了平衡时间和甘油浓度对猪精子冷冻的影响。结果表明:(1)Ⅱ组精子冷冻复苏后精子活力(35.835.38)%要高于其他组(P<0.05);(2)Ⅰ组和Ⅱ组冷冻复苏精子的活力[(29.754.38)%,(28.408.55)%]要高于其他组(P<0.05),由此得出最佳平衡时间和甘油浓度。
2007, 22(6): 851-856.
摘要:
选用20 kg杜滇玉、杜滇昆、杜滇陆、约长撒和杜长大杂交猪各20头,饲喂含0.4%的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的日粮,进行120 d的饲养试验。饲养结束后进行屠宰和胴体品质分析试验,研究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对云南本地主要杂交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杜长大相比较,其他4个杂交组合的日增重显著降低,料重比显著增加,杜长大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与杜滇玉和杜滇昆相比,杜滇陆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有提高和降低的趋势,料重比有所降低,但3个品系间无明显差异;杜长大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其它4个杂交组合,背膘厚度显著降低,其它4个杂交组合眼肌面积和背膘厚无明显差异。
选用20 kg杜滇玉、杜滇昆、杜滇陆、约长撒和杜长大杂交猪各20头,饲喂含0.4%的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的日粮,进行120 d的饲养试验。饲养结束后进行屠宰和胴体品质分析试验,研究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对云南本地主要杂交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杜长大相比较,其他4个杂交组合的日增重显著降低,料重比显著增加,杜长大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与杜滇玉和杜滇昆相比,杜滇陆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有提高和降低的趋势,料重比有所降低,但3个品系间无明显差异;杜长大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其它4个杂交组合,背膘厚度显著降低,其它4个杂交组合眼肌面积和背膘厚无明显差异。
2007, 22(6): 866-869.
摘要:
320只3周龄半番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2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含8%杂粕的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饲喂含14%,16%,18%杂粕(菜粕+棉粕)并添加0.18 g/kg溢多酶P8306的日粮。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观测对各组半番鸭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饲养效益的影响,以此确定杂粕的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3~8周半番鸭成活率、增重、料肉比、养分利用率及饲养效益,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Ⅰ组、Ⅱ和Ⅲ组每千克增重成本分别比对照组节省0元、0.085元和0.008元;杂粕的最适添加量为16%。
320只3周龄半番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2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含8%杂粕的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饲喂含14%,16%,18%杂粕(菜粕+棉粕)并添加0.18 g/kg溢多酶P8306的日粮。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观测对各组半番鸭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饲养效益的影响,以此确定杂粕的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3~8周半番鸭成活率、增重、料肉比、养分利用率及饲养效益,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Ⅰ组、Ⅱ和Ⅲ组每千克增重成本分别比对照组节省0元、0.085元和0.008元;杂粕的最适添加量为16%。
2007, 22(6): 870-876.
摘要:
为建立东北地区碱性水域对虾移殖驯化技术体系,以虾塘半咸水添加碱性湖泊水为试验用水,进行凡纳滨对虾生长试验,研究碱性水域对虾生长与碱度、盐度、离子系数、pH,K+,Ca2+,Mg2+浓度、Ca2++Mg2+总浓度、Ca2+/Mg2+及Na+/K+等10种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碱度为5.41~38.78 mmol/L的碱性水环境中,体长为10~20 mm的驯化幼虾饲养15 d的平均体长生长速度为1.21~0.52 mm/d,总体存活率75.7%。不同水环境下幼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体长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P<0.01)。体长生长速度与水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存在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其简单相关性都受到其它因子或因子组合的正效应影响。体长生长速度与碱度、pH,离子系数、K+浓度、Ca2+/Mg2+及N2+/K+的相关性不明显;同盐度、Ca2+,Mg2+浓度及Ca2++Mg2+总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很可能成为影响因子。提高盐度、Ca2+,Mg2+浓度及Ca2++Mg2+总浓度和驯化水平,将有利于碱性水域幼虾的存活与生长。
为建立东北地区碱性水域对虾移殖驯化技术体系,以虾塘半咸水添加碱性湖泊水为试验用水,进行凡纳滨对虾生长试验,研究碱性水域对虾生长与碱度、盐度、离子系数、pH,K+,Ca2+,Mg2+浓度、Ca2++Mg2+总浓度、Ca2+/Mg2+及Na+/K+等10种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碱度为5.41~38.78 mmol/L的碱性水环境中,体长为10~20 mm的驯化幼虾饲养15 d的平均体长生长速度为1.21~0.52 mm/d,总体存活率75.7%。不同水环境下幼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体长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P<0.01)。体长生长速度与水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存在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其简单相关性都受到其它因子或因子组合的正效应影响。体长生长速度与碱度、pH,离子系数、K+浓度、Ca2+/Mg2+及N2+/K+的相关性不明显;同盐度、Ca2+,Mg2+浓度及Ca2++Mg2+总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很可能成为影响因子。提高盐度、Ca2+,Mg2+浓度及Ca2++Mg2+总浓度和驯化水平,将有利于碱性水域幼虾的存活与生长。
2007, 22(6): 877-880.
摘要:
试验采用Agilent HP1100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饲喂不同磺胺二甲嘧啶含量(100 mg/kg,300 mg/kg,500mg/kg)饲料的猪体组织(肝脏、肾脏、肌肉)和血浆中磺胺二甲嘧啶含量进行了检测。试验表明:饲料中磺胺二甲嘧啶添加量与组织和血浆中残留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在组织和血浆中的残留量也随即增加,在同一浓度的磺胺二甲嘧啶添加剂中,在猪组织和血浆中的残留量分布为:血浆肝脏肾脏肌肉。
试验采用Agilent HP1100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饲喂不同磺胺二甲嘧啶含量(100 mg/kg,300 mg/kg,500mg/kg)饲料的猪体组织(肝脏、肾脏、肌肉)和血浆中磺胺二甲嘧啶含量进行了检测。试验表明:饲料中磺胺二甲嘧啶添加量与组织和血浆中残留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在组织和血浆中的残留量也随即增加,在同一浓度的磺胺二甲嘧啶添加剂中,在猪组织和血浆中的残留量分布为:血浆肝脏肾脏肌肉。
2007, 22(6): 881-886.
摘要: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魔芋间作条件下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动态、经济产量和氮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和生物学产量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间作玉米氮素养分吸收量比相应单作提高12%~50%,生物学产量提高10%~26%;而魔芋的吸氮量比相应单作降低9%~37%,生物学产量降低18%~39%。间作系统的氮养分竞争比率表明,玉米为优势种,竞争能力强于魔芋。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魔芋间作条件下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动态、经济产量和氮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和生物学产量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间作玉米氮素养分吸收量比相应单作提高12%~50%,生物学产量提高10%~26%;而魔芋的吸氮量比相应单作降低9%~37%,生物学产量降低18%~39%。间作系统的氮养分竞争比率表明,玉米为优势种,竞争能力强于魔芋。
2007, 22(6): 887-892.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水稻品种黄壳糯与合系41间作条件下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间作黄壳糯的根深指数显著高于单作,较单作提高49%。合系41第1行的根深指数显著高于第2行和第3行,分别比第2行和第3行高了26.7%和24.9%,且第2行和第3行之间的根深指数无显著差异。间作黄壳糯产量较单作黄壳糯呈增加趋势,但未达显著差异。合系41第1行的产量显著低于第2行、第3行及合系41单作的产量,分别低了23.7%,24.6%和24.6%,但合系41间作第2行、间作第3行与合系41单作之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本试验应用Sufer软件绘制的根系分布图表明:合系41第1行表层根密度较小,下层根密度较大,根系总量显著减少;单作黄壳糯根系呈两边伸展,而间作黄壳糯根系则深层次分布较多。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水稻品种黄壳糯与合系41间作条件下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间作黄壳糯的根深指数显著高于单作,较单作提高49%。合系41第1行的根深指数显著高于第2行和第3行,分别比第2行和第3行高了26.7%和24.9%,且第2行和第3行之间的根深指数无显著差异。间作黄壳糯产量较单作黄壳糯呈增加趋势,但未达显著差异。合系41第1行的产量显著低于第2行、第3行及合系41单作的产量,分别低了23.7%,24.6%和24.6%,但合系41间作第2行、间作第3行与合系41单作之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本试验应用Sufer软件绘制的根系分布图表明:合系41第1行表层根密度较小,下层根密度较大,根系总量显著减少;单作黄壳糯根系呈两边伸展,而间作黄壳糯根系则深层次分布较多。
2007, 22(6): 893-897.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环境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在小麦干物质累积和产量上较单作具有明显优势。在常规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生物量较单作小麦高30.6%,产量较单作增加了12.8%。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小麦茎、叶、穗氮含量和小麦穗钾含量均表现出间作第1行间作第3行单作,但收获时间作小麦茎叶钾含量呈低于单作趋势。小麦氮、钾养分累积量为间作第1行单作间作第3行。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环境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在小麦干物质累积和产量上较单作具有明显优势。在常规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生物量较单作小麦高30.6%,产量较单作增加了12.8%。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小麦茎、叶、穗氮含量和小麦穗钾含量均表现出间作第1行间作第3行单作,但收获时间作小麦茎叶钾含量呈低于单作趋势。小麦氮、钾养分累积量为间作第1行单作间作第3行。
2007, 22(6): 898-904.
摘要:
以ATCC14994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射线与亚硝基胍相结合进行多次诱变育种,获得一株核酸酶P1高产菌株HEP2312。通过正交试验对该突变株的产酶发酵条件进了优化,经优化的发酵产酶条件为:蔗糖5%,酵母膏0.3%,蛋白0.3%,K2HPO40.8%,KH2PO40.8%,MgSO40.2%,ZnSO40.2%,培养基起始pH 6.0,接种量1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20 r/m in,发酵时间48 h。在优化条件下,HEP2312的产酶水平达1 508 U/mL。
以ATCC14994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射线与亚硝基胍相结合进行多次诱变育种,获得一株核酸酶P1高产菌株HEP2312。通过正交试验对该突变株的产酶发酵条件进了优化,经优化的发酵产酶条件为:蔗糖5%,酵母膏0.3%,蛋白0.3%,K2HPO40.8%,KH2PO40.8%,MgSO40.2%,ZnSO40.2%,培养基起始pH 6.0,接种量1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20 r/m in,发酵时间48 h。在优化条件下,HEP2312的产酶水平达1 508 U/mL。
2007, 22(6): 905-911.
摘要:
就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生牛奶卫生检验数据的优势和细节进行了阐述。在2006年全年的观测期内,选择贮罐生牛奶的好氧细菌总数(total aerobic bacterial count,TABC)作为评价生牛奶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首先,将原始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学整理,获取的初步信息包括时间序列图,柱状图,以及每个月数据的平均值,方差,中位数和变动范围等。其次,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 s多重比较对各个月数据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分析前数据经幂转换(幂指数为0.45)以满足正态分布的统计学要求。结果显示,在1~3月,4~5月,6~9月,10月,11~12月这5个时间段内,各组数据内部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因此将数据分别合并以便寻求更大范围内的规律。最后,引入质量分析和控制图来评估各阶段生牛奶TABC的水平和稳定性,并对异常原因进行判定。在因果关系鱼骨图的帮助下,质量发生异常的相关因素可以从人员,物料,设备,操作,检验和环境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在TABC不得高于200 000 cfu/mL的限制下,只有在实施乳品安全计划的10月份,生牛奶卫生质量高,生产稳定。而其他时期都不同程度出现质量波动不稳定以致失控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利用统计控制手段帮助查找原因,修正错误,改善条件,稳定生产。本研究结果表明恰当的统计学方法有助于检验者和管理者把握TABC数据的变化趋势,防患于未然,而不仅仅是做一个产品质量指标合格与否的判断。
就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生牛奶卫生检验数据的优势和细节进行了阐述。在2006年全年的观测期内,选择贮罐生牛奶的好氧细菌总数(total aerobic bacterial count,TABC)作为评价生牛奶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首先,将原始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学整理,获取的初步信息包括时间序列图,柱状图,以及每个月数据的平均值,方差,中位数和变动范围等。其次,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 s多重比较对各个月数据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分析前数据经幂转换(幂指数为0.45)以满足正态分布的统计学要求。结果显示,在1~3月,4~5月,6~9月,10月,11~12月这5个时间段内,各组数据内部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因此将数据分别合并以便寻求更大范围内的规律。最后,引入质量分析和控制图来评估各阶段生牛奶TABC的水平和稳定性,并对异常原因进行判定。在因果关系鱼骨图的帮助下,质量发生异常的相关因素可以从人员,物料,设备,操作,检验和环境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在TABC不得高于200 000 cfu/mL的限制下,只有在实施乳品安全计划的10月份,生牛奶卫生质量高,生产稳定。而其他时期都不同程度出现质量波动不稳定以致失控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利用统计控制手段帮助查找原因,修正错误,改善条件,稳定生产。本研究结果表明恰当的统计学方法有助于检验者和管理者把握TABC数据的变化趋势,防患于未然,而不仅仅是做一个产品质量指标合格与否的判断。
2007, 22(6): 912-916.
摘要:
介绍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讨论了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及其迁移能力与土壤pH值、有机质、机械组成和作物根际环境有关。土壤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在空间的分布、迁移能力影响着其生物的有效性及环境安全。
介绍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讨论了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及其迁移能力与土壤pH值、有机质、机械组成和作物根际环境有关。土壤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在空间的分布、迁移能力影响着其生物的有效性及环境安全。
2007, 22(6): 917-920.
摘要:
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和所需的精度要求,结合水力学所涉及的各类不同因素及水流运动变化特点,为寻求各型水面曲线的简捷计算方法,在此引用级数的概念,研究棱柱体明渠恒定渐变流水面曲线的解,通过对已建成的十几个中小型水利工程实例和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工程设计进行水面曲线简化计算的研究后,认为棱柱体明渠水面曲线级数解是适宜于中小型水利工程精度要求、且计算方法简便快捷求解水面曲线解的又一种途径。
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和所需的精度要求,结合水力学所涉及的各类不同因素及水流运动变化特点,为寻求各型水面曲线的简捷计算方法,在此引用级数的概念,研究棱柱体明渠恒定渐变流水面曲线的解,通过对已建成的十几个中小型水利工程实例和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工程设计进行水面曲线简化计算的研究后,认为棱柱体明渠水面曲线级数解是适宜于中小型水利工程精度要求、且计算方法简便快捷求解水面曲线解的又一种途径。
2007, 22(6): 921-925.
摘要: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甘蔗生产中鳞翅目害虫(大螟、二点螟等)和同翅目害虫(甘蔗绵蚜等)的危害已成为其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甘蔗组织培养和离体再生等技术体系比较成熟,十分有利于基因工程改良,利用基因枪转化和农杆菌介导法等已经建立了多种甘蔗受体系统与转化系统,成功获得甘蔗转基因植株。综述了甘蔗转基因技术、抗虫基因以及甘蔗抗虫转基因研究进展。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甘蔗生产中鳞翅目害虫(大螟、二点螟等)和同翅目害虫(甘蔗绵蚜等)的危害已成为其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甘蔗组织培养和离体再生等技术体系比较成熟,十分有利于基因工程改良,利用基因枪转化和农杆菌介导法等已经建立了多种甘蔗受体系统与转化系统,成功获得甘蔗转基因植株。综述了甘蔗转基因技术、抗虫基因以及甘蔗抗虫转基因研究进展。
2007, 22(6): 926-930.
摘要:
讨论了一般保种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叙述了分子标记辅助保种的一些情况。得出我国现阶段和今后在畜禽资源保护方面要用以群体遗传学为基础的保种方法与以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分子遗传标记辅助保种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这样既能达到保存畜禽遗传资源的所有基因的目的,又能保持或提高其生产水平。
讨论了一般保种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叙述了分子标记辅助保种的一些情况。得出我国现阶段和今后在畜禽资源保护方面要用以群体遗传学为基础的保种方法与以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分子遗传标记辅助保种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这样既能达到保存畜禽遗传资源的所有基因的目的,又能保持或提高其生产水平。
2007, 22(6): 931-934.
摘要:
报道了酪蝇的饲养方法,并在室内27℃恒温条件下对比研究了火腿、人工饲料和奶酪3种食料对酪蝇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及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火腿是最适食料,人工饲料次之,奶酪最不适宜。饲养酪蝇时,使其老熟幼虫在软棉布中化蛹,便于蛹的收集。
报道了酪蝇的饲养方法,并在室内27℃恒温条件下对比研究了火腿、人工饲料和奶酪3种食料对酪蝇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及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火腿是最适食料,人工饲料次之,奶酪最不适宜。饲养酪蝇时,使其老熟幼虫在软棉布中化蛹,便于蛹的收集。
2007, 22(6): 935-938.
摘要:
近几年云南蔗区甘蔗花叶病大发生流行,主要原因是存在复杂性病毒病原;田间多个主栽品种高度感病;气候异常、高温少雨天气较突出以及植期多样化、引种频繁、长期连作、宿根栽培和无性繁殖等不良气候和不适栽培条件。文中提出云南省今后甘蔗抗病育种目标和甘蔗花叶病的控制对策。
近几年云南蔗区甘蔗花叶病大发生流行,主要原因是存在复杂性病毒病原;田间多个主栽品种高度感病;气候异常、高温少雨天气较突出以及植期多样化、引种频繁、长期连作、宿根栽培和无性繁殖等不良气候和不适栽培条件。文中提出云南省今后甘蔗抗病育种目标和甘蔗花叶病的控制对策。
2007, 22(6): 939-941.
摘要:
用浸渍法测定灰葡萄孢菌的固体和液体发酵粗提物对烟蚜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液体和固体的发酵产物对烟蚜都有杀虫活性,且固体发酵产物的触杀活性大于液体发酵产物,30 h后的LC50分别为0.4836 mg/mL和3.8036 mg/mL。
用浸渍法测定灰葡萄孢菌的固体和液体发酵粗提物对烟蚜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液体和固体的发酵产物对烟蚜都有杀虫活性,且固体发酵产物的触杀活性大于液体发酵产物,30 h后的LC50分别为0.4836 mg/mL和3.8036 mg/mL。
2007, 22(6): 942-944.
摘要:
测定了坡柳种子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米象的触杀作用。结果表明,坡柳种子对米象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其中氯仿提取物的触杀作用最强,处理2 d,7 d,14 d后的LC50值分别为408.13 mg/kg,146.02 mg/kg,78.87 mg/kg,3种提取物对米象的触杀毒力顺序为:氯仿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
测定了坡柳种子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米象的触杀作用。结果表明,坡柳种子对米象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其中氯仿提取物的触杀作用最强,处理2 d,7 d,14 d后的LC50值分别为408.13 mg/kg,146.02 mg/kg,78.87 mg/kg,3种提取物对米象的触杀毒力顺序为:氯仿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