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8卷3期
2003, 18(3): 221-224,227.
摘要:
通过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生菜产量、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变化,生菜食用部位硝酸盐含量和氮磷肥料利用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生菜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施可促进生菜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氮磷肥料利用率,降低食用部位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从而降低氮,磷淋失和环境污染风险,提高商品蔬菜品质。
通过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生菜产量、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变化,生菜食用部位硝酸盐含量和氮磷肥料利用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生菜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施可促进生菜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氮磷肥料利用率,降低食用部位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从而降低氮,磷淋失和环境污染风险,提高商品蔬菜品质。
2003, 18(3): 225-227.
摘要:
基于目前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功能不强的现况,设计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文中阐述了控制策略和分阶段自动控制温、湿度的方法。给出了硬件电路组成图和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简便、工作稳定、功能强,具有推广价值。
基于目前人工气候箱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功能不强的现况,设计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文中阐述了控制策略和分阶段自动控制温、湿度的方法。给出了硬件电路组成图和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简便、工作稳定、功能强,具有推广价值。
2003, 18(3): 228-233.
摘要:
应用真菌核糖体基因ITS区段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br assicae)rDNA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到的目的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上。对重组克隆进行测序和碱基编码结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ITS1区长141bp,5 8S区长160bp,ITS2区长187bp,rDNA总长为488bp.根据此序列设计一对根肿病菌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前引物:5'AGG TGA ACC TGC GGA AGG AT 3'和后引物:5'TTC AGC GGG TAA TCC TAC CT 3')),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分离自十字花科蔬菜(白菜、青菜、甘蓝、芥蓝、花椰菜等)根肿病菌全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性扩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对引物能从十字花科根肿病菌全基因组DNA中扩增到约500bp长度的分子片段,而对照菌株和健康对照则无扩增产物。该实验结果对有效追踪根肿病菌在田间的发生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手段。
应用真菌核糖体基因ITS区段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br assicae)rDNA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到的目的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上。对重组克隆进行测序和碱基编码结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ITS1区长141bp,5 8S区长160bp,ITS2区长187bp,rDNA总长为488bp.根据此序列设计一对根肿病菌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前引物:5'AGG TGA ACC TGC GGA AGG AT 3'和后引物:5'TTC AGC GGG TAA TCC TAC CT 3')),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分离自十字花科蔬菜(白菜、青菜、甘蓝、芥蓝、花椰菜等)根肿病菌全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性扩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对引物能从十字花科根肿病菌全基因组DNA中扩增到约500bp长度的分子片段,而对照菌株和健康对照则无扩增产物。该实验结果对有效追踪根肿病菌在田间的发生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手段。
2003, 18(3): 239-245,252.
摘要:
2000~2001年鉴定了近300份水稻品种(包括云南省主栽品种、近等基因系材料、基因聚合品种等育种材料)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其中对测试的白叶枯病菌系表现抗病的有51个,占供试品种的17%,云南省主栽品种如合系等粳稻品种及籼型杂交稻高度感病,说明云南省主栽品种多数对白叶枯病系表现感病,近等基因系材料抗感表现不一,基因聚合品种高抗白叶枯病。
2000~2001年鉴定了近300份水稻品种(包括云南省主栽品种、近等基因系材料、基因聚合品种等育种材料)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其中对测试的白叶枯病菌系表现抗病的有51个,占供试品种的17%,云南省主栽品种如合系等粳稻品种及籼型杂交稻高度感病,说明云南省主栽品种多数对白叶枯病系表现感病,近等基因系材料抗感表现不一,基因聚合品种高抗白叶枯病。
2003, 18(3): 246-248.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二双斑唇瓢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捕食作用,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二双斑唇瓢虫捕食朝鲜球坚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头二双斑唇瓢虫成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最佳寻找密度为3265头,其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二双斑唇瓢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捕食作用,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二双斑唇瓢虫捕食朝鲜球坚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头二双斑唇瓢虫成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最佳寻找密度为3265头,其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2003, 18(3): 249-252.
摘要:
在田间自然情况下,评价了7类9种杀虫剂(分属氨基甲酸酯类、氯烟酰类、昆虫生长调节剂、沙蚕毒素、阿维菌素、植物源农药与有机磷)对潜蝇姬小蜂田间种群数量和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两次施用爱福丁、甲胺磷、天王星、康复多与巴丹后,潜蝇姬小蜂的种群数量和寄生率均有明显的下降,且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而灭蝇胺与印楝在施用后,对田间种群数量影响较小,寄生率(%)比对照和其它处理有大幅度的上升。
在田间自然情况下,评价了7类9种杀虫剂(分属氨基甲酸酯类、氯烟酰类、昆虫生长调节剂、沙蚕毒素、阿维菌素、植物源农药与有机磷)对潜蝇姬小蜂田间种群数量和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两次施用爱福丁、甲胺磷、天王星、康复多与巴丹后,潜蝇姬小蜂的种群数量和寄生率均有明显的下降,且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而灭蝇胺与印楝在施用后,对田间种群数量影响较小,寄生率(%)比对照和其它处理有大幅度的上升。
2003, 18(3): 253-255.
摘要:
在室内用氯氰菊酯、敌敌畏分别对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innaeus)]进行了毒力测定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敌敌畏乳油对甘蓝蚜的LC50分别为4.1137,116.4861g/mL,10%氯氰菊酯和80%敌敌畏乳油分别稀释成1500~3000倍液和1500倍液对甘蓝蚜的室内防治效果较好,其药后第1~5d的防效分别为75.3%~87.4%和76.7%~86.6%.
在室内用氯氰菊酯、敌敌畏分别对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innaeus)]进行了毒力测定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敌敌畏乳油对甘蓝蚜的LC50分别为4.1137,116.4861g/mL,10%氯氰菊酯和80%敌敌畏乳油分别稀释成1500~3000倍液和1500倍液对甘蓝蚜的室内防治效果较好,其药后第1~5d的防效分别为75.3%~87.4%和76.7%~86.6%.
2003, 18(3): 256-258,269.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两种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在小麦蚕豆间作的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的氮吸收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小麦、蚕豆对氮的最大需求高峰分别在开花期和拔节期。与单作相比,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明显的氮养分吸收优势。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两种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在小麦蚕豆间作的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的氮吸收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小麦、蚕豆对氮的最大需求高峰分别在开花期和拔节期。与单作相比,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明显的氮养分吸收优势。
2003, 18(3): 259-263.
摘要:
在被测定的紫茎泽兰的3种提取物中,A-1的拒食活性最强,24h选择拒食作用的拒食中浓度(AFC50)为964 6mg/L,完全拒食作用的AFC50为1011 1mg/L;其次是P-1(24h选择拒食作用的AFC50为1909 5mg/L,完全拒食作用的AFC50为8250 7mg/L)和紫-2(24h选择拒食作用的AFC50为4296 4mg/L,完全拒食作用的AFC50为3904 6mg/L).
在被测定的紫茎泽兰的3种提取物中,A-1的拒食活性最强,24h选择拒食作用的拒食中浓度(AFC50)为964 6mg/L,完全拒食作用的AFC50为1011 1mg/L;其次是P-1(24h选择拒食作用的AFC50为1909 5mg/L,完全拒食作用的AFC50为8250 7mg/L)和紫-2(24h选择拒食作用的AFC50为4296 4mg/L,完全拒食作用的AFC50为3904 6mg/L).
2003, 18(3): 264-269.
摘要:
采用双列杂交Griffing4设计对烤烟红花大金元、K326等6个常用亲本的株高、叶数、叶长、叶宽、叶面积和茎围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试亲本的6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除叶数达显著水平外,其余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差异除茎围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采用双列杂交Griffing4设计对烤烟红花大金元、K326等6个常用亲本的株高、叶数、叶长、叶宽、叶面积和茎围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试亲本的6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除叶数达显著水平外,其余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差异除茎围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2003, 18(3): 270-272.
摘要:
应用RAPD标记鉴定番茄杂交种子纯度,从160条随机引物上筛选出BS273引物,能在杂交一代父母本中各自产生特异的RAPD标记,并且父母本的特异标记能在杂交一代中同时表现,从而利用一个引物便可将杂交一代及其父本、母本三者清楚地区分开,同时也能鉴别其它混杂种子。结果表明:利用RAPD标记技术鉴定番茄杂交种子纯度有着快速和准确的优势,对于杂交种子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RAPD标记鉴定番茄杂交种子纯度,从160条随机引物上筛选出BS273引物,能在杂交一代父母本中各自产生特异的RAPD标记,并且父母本的特异标记能在杂交一代中同时表现,从而利用一个引物便可将杂交一代及其父本、母本三者清楚地区分开,同时也能鉴别其它混杂种子。结果表明:利用RAPD标记技术鉴定番茄杂交种子纯度有着快速和准确的优势,对于杂交种子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3, 18(3): 273-276,280.
摘要:
4种类型的椰子纤维分别与不同来源和用量的碳酸钙混合后被作为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材料以决定它们是否可以替代泥炭土成为新型的蘑菇覆土材料。研究表明:椰子纤维可以替代泥炭土作为双孢蘑菇栽培的新型覆土材料,椰子纤维覆土的双孢蘑菇产量与泥炭土的基本一致;用椰子纤维覆土的双孢蘑菇产量和净洁度不受碳酸钙的来源和用量(10%或20%)的影响。
4种类型的椰子纤维分别与不同来源和用量的碳酸钙混合后被作为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材料以决定它们是否可以替代泥炭土成为新型的蘑菇覆土材料。研究表明:椰子纤维可以替代泥炭土作为双孢蘑菇栽培的新型覆土材料,椰子纤维覆土的双孢蘑菇产量与泥炭土的基本一致;用椰子纤维覆土的双孢蘑菇产量和净洁度不受碳酸钙的来源和用量(10%或20%)的影响。
2003, 18(3): 277-280.
摘要:
对枳、富民枳与枳橙进行了RAPD分析。17个引物对3个材料PCR扩增得52条谱带,从相似系数、多态性比较和聚类结果看:各材料之间具有不同的遗传距离,供试材料聚为2个类群(富民枳和枳橙聚为一群,枳单独聚为一类)。从分类(亲缘)关系看:作者认为富民枳与枳橙的亲缘关系更近,而与枳的关系较远。
对枳、富民枳与枳橙进行了RAPD分析。17个引物对3个材料PCR扩增得52条谱带,从相似系数、多态性比较和聚类结果看:各材料之间具有不同的遗传距离,供试材料聚为2个类群(富民枳和枳橙聚为一群,枳单独聚为一类)。从分类(亲缘)关系看:作者认为富民枳与枳橙的亲缘关系更近,而与枳的关系较远。
2003, 18(3): 281-285.
摘要:
经缺磷处理后,温州蜜柑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荧光(Fm),光化学效率(Fv/Fm),光量子产量(Y)和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而初始荧光(Fo)上升。净光合速率(Pn)和光呼吸速率(Pr)均下降。但Pr/Pn比值升高。表明缺磷处理后,温州蜜柑更易发生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经缺磷处理后,温州蜜柑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荧光(Fm),光化学效率(Fv/Fm),光量子产量(Y)和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而初始荧光(Fo)上升。净光合速率(Pn)和光呼吸速率(Pr)均下降。但Pr/Pn比值升高。表明缺磷处理后,温州蜜柑更易发生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2003, 18(3): 286-288,293.
摘要:
对绿色木霉X-13株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的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所得粗酶液活性最高。
对绿色木霉X-13株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的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所得粗酶液活性最高。
2003, 18(3): 289-293.
摘要:
选择1日龄尼克红蛋公雏26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试验期42d。
选择1日龄尼克红蛋公雏26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试验期42d。
2003, 18(3): 294-297.
摘要:
针对我国有72%地区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2/3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不足的现状,研制强化硒香肠。通过采用天然色素着色方法取代亚硝酸盐的发色,并在该香肠中添加有机富硒粉,制成无硝富硒香肠。经感官评定,具有较好的感官指标;人体试验表明无硝富硒香肠具有一定的补硒效果。这将对广大缺硒地区的人群提供一条方便和安全的补硒途径。
针对我国有72%地区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2/3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不足的现状,研制强化硒香肠。通过采用天然色素着色方法取代亚硝酸盐的发色,并在该香肠中添加有机富硒粉,制成无硝富硒香肠。经感官评定,具有较好的感官指标;人体试验表明无硝富硒香肠具有一定的补硒效果。这将对广大缺硒地区的人群提供一条方便和安全的补硒途径。
2003, 18(3): 298-301.
摘要:
阐述了土壤水、土壤水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并进行土壤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土壤水资源调控模型,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相当有益的。
阐述了土壤水、土壤水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并进行土壤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土壤水资源调控模型,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相当有益的。
2003, 18(3): 302-303,311.
摘要:
溢洪道控制段是控制水流下泄的关键部位。因此,溢洪道控制堰的体型设计,要求尽量增大其流量系数,以提高溢洪道的泄流能力,保证枢纽工程安全。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溢洪道控制堰体型作出修改,从而改善大海波水库的泄洪能力。
溢洪道控制段是控制水流下泄的关键部位。因此,溢洪道控制堰的体型设计,要求尽量增大其流量系数,以提高溢洪道的泄流能力,保证枢纽工程安全。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溢洪道控制堰体型作出修改,从而改善大海波水库的泄洪能力。
2003, 18(3): 304-308.
摘要:
随着蔬菜生产的发展,盲目追求产量的增加,大量施用无机氮肥,导致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急剧增加,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硝酸盐污染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蔬菜硝酸盐污染研究现状及其防治措施,旨在增强硝酸盐污染意识,并采取措施从生产上加以防治。
随着蔬菜生产的发展,盲目追求产量的增加,大量施用无机氮肥,导致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急剧增加,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硝酸盐污染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蔬菜硝酸盐污染研究现状及其防治措施,旨在增强硝酸盐污染意识,并采取措施从生产上加以防治。
2003, 18(3): 309-311.
摘要:
从161份病松树样本中分离、鉴定出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霍夫曼伞滑刃线虫(B.hof manni)和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B.hellenicus)3个种,其中后二者是中国新记录种,华山松和云南松分别是这两个种的世界新寄主记录。本试验以松材线虫(B.xylophilus)为对照,用伞滑刃属线虫rDNA相关引物对这4种伞滑刃线虫进行PCR扩增,进一步印证形态鉴定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霍夫曼伞滑刃线虫、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与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均扩增到约800bp的分子片段,为霍夫曼伞滑刃线虫和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的鉴定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提供了一定依据。
从161份病松树样本中分离、鉴定出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霍夫曼伞滑刃线虫(B.hof manni)和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B.hellenicus)3个种,其中后二者是中国新记录种,华山松和云南松分别是这两个种的世界新寄主记录。本试验以松材线虫(B.xylophilus)为对照,用伞滑刃属线虫rDNA相关引物对这4种伞滑刃线虫进行PCR扩增,进一步印证形态鉴定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霍夫曼伞滑刃线虫、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与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均扩增到约800bp的分子片段,为霍夫曼伞滑刃线虫和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的鉴定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提供了一定依据。
2003, 18(3): 312-314.
摘要:
项目组在1998~1999年进行了粘蝇卡不同黄色、置卡高度、置卡方式等对斑潜蝇成虫的诱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黄色粘蝇卡诱集斑潜蝇成虫效果为柠檬黄;桔黄色;桔红色;在蚕豆、菜豆上不同置卡高度诱集成虫量为卡底与作物等高;置卡于作物中部;置卡于作物底部;东南方向置卡诱虫效果比西北方向好,圆筒形诱虫量比方形增76~333头;在生菜上圆筒形的诱集量比方形卡高2头/卡,方形卡平置比竖置高16头/卡、比圆筒形高14头/卡。
项目组在1998~1999年进行了粘蝇卡不同黄色、置卡高度、置卡方式等对斑潜蝇成虫的诱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黄色粘蝇卡诱集斑潜蝇成虫效果为柠檬黄;桔黄色;桔红色;在蚕豆、菜豆上不同置卡高度诱集成虫量为卡底与作物等高;置卡于作物中部;置卡于作物底部;东南方向置卡诱虫效果比西北方向好,圆筒形诱虫量比方形增76~333头;在生菜上圆筒形的诱集量比方形卡高2头/卡,方形卡平置比竖置高16头/卡、比圆筒形高14头/卡。
2003, 18(3): 315-316.
摘要:
介绍一种利用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分离单孢的方法,每小时可准确分离50~60个单孢,污染少,简便易行。
介绍一种利用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分离单孢的方法,每小时可准确分离50~60个单孢,污染少,简便易行。
2003, 18(3): 317-319,326.
摘要:
首次报道在云南省泸西县、弥勒县发现的灯盏花[Erigen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根结线虫病。病害的典型症状:病植株地上部发黄、矮化,重病株枯死,根系上长有大小不等的根结,根结表面光滑、无须根。用形态学、生物化学方法和鉴别寄主试验比较鉴定,灯盏花根结线虫病的病原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id and White,1919)Chitwood,1949]1号小种。灯盏花是南方根结线虫的新记录寄主。文章讨论了灯盏花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趋势。
首次报道在云南省泸西县、弥勒县发现的灯盏花[Erigen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根结线虫病。病害的典型症状:病植株地上部发黄、矮化,重病株枯死,根系上长有大小不等的根结,根结表面光滑、无须根。用形态学、生物化学方法和鉴别寄主试验比较鉴定,灯盏花根结线虫病的病原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id and White,1919)Chitwood,1949]1号小种。灯盏花是南方根结线虫的新记录寄主。文章讨论了灯盏花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趋势。
2003, 18(3): 323-326.
摘要:
用灯盏花种子,采用培养基培养和溶液培养相结合的技术,在25℃的温度下进行发芽试验,幼苗经0.1%HgCl溶液灭菌3min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上培养20d,再转植于1/8倍霍格兰营养液中进行培养,不仅有利于生根,还有利于成苗,提高植株成活率,加快繁殖速度。
用灯盏花种子,采用培养基培养和溶液培养相结合的技术,在25℃的温度下进行发芽试验,幼苗经0.1%HgCl溶液灭菌3min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上培养20d,再转植于1/8倍霍格兰营养液中进行培养,不仅有利于生根,还有利于成苗,提高植株成活率,加快繁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