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7卷2期
栏目
显示方式: |
2002, 17(2): 105-108.
摘要:
资料缺乏和无资料地区的径流分析研究一直是困扰水文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在探讨了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上述地区的径流研究可行性基础上,通过分析确定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建立岩溶山区径流分析神经网络模型。模型在滇东南径流分析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资料缺乏和无资料地区的径流分析研究一直是困扰水文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在探讨了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上述地区的径流研究可行性基础上,通过分析确定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建立岩溶山区径流分析神经网络模型。模型在滇东南径流分析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2002, 17(2): 109-111.
摘要:
以保存多年的云南紫苏种子为材料,对其DNA提取和RAPD引物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活力很低的紫苏种子提取的DNA也有较高的质量,可以用于RAPD分析;从86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42个显示紫苏遗传差异的多态性引物。
以保存多年的云南紫苏种子为材料,对其DNA提取和RAPD引物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活力很低的紫苏种子提取的DNA也有较高的质量,可以用于RAPD分析;从86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42个显示紫苏遗传差异的多态性引物。
2002, 17(2): 112-113.
摘要:
研究了不同成熟期的余甘果实主要成分的变化情况,提出了余甘果汁的最适加工期为每年的11月至翌年2月初。余甘果脯的最适加工时间是2月以后果实熟透的季节。
研究了不同成熟期的余甘果实主要成分的变化情况,提出了余甘果汁的最适加工期为每年的11月至翌年2月初。余甘果脯的最适加工时间是2月以后果实熟透的季节。
2002, 17(2): 114-116.
摘要:
以狗牙根和草地早熟禾为材料,用二因素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对9个不同播种比例混播草坪的种群性状进行研究,建立了草坪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一致性与狗牙根和草地早熟禾播种量之间显著相关的回归模型。确定了影响草坪性状的主要因子,优化了混播草坪的最佳播种量。
以狗牙根和草地早熟禾为材料,用二因素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对9个不同播种比例混播草坪的种群性状进行研究,建立了草坪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一致性与狗牙根和草地早熟禾播种量之间显著相关的回归模型。确定了影响草坪性状的主要因子,优化了混播草坪的最佳播种量。
2002, 17(2): 117-122.
摘要:
用室内测定及田间试验的方法,从10种供试药剂中筛选出1号、3号、4号、5号、10号等5种防霜剂,用于防除INA细菌,减轻蚕豆霜冻,效果稳定。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农大防霜剂5号,防霜效果好,能使蚕豆增产10%~20%,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用室内测定及田间试验的方法,从10种供试药剂中筛选出1号、3号、4号、5号、10号等5种防霜剂,用于防除INA细菌,减轻蚕豆霜冻,效果稳定。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农大防霜剂5号,防霜效果好,能使蚕豆增产10%~20%,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2, 17(2): 123-125.
摘要:
报道了3个国内新记录种:寄生在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上的悬钩子柱隔孢Ramularia eudidyma Wollenw;唇形科Labiatae植物上的夏至草柱隔孢Ramularia marrubii C.Mass.和薄荷柱隔孢Ramularia menthae Thüm. 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真菌标本室(MHYAU)。
报道了3个国内新记录种:寄生在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上的悬钩子柱隔孢Ramularia eudidyma Wollenw;唇形科Labiatae植物上的夏至草柱隔孢Ramularia marrubii C.Mass.和薄荷柱隔孢Ramularia menthae Thüm. 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真菌标本室(MHYAU)。
2002, 17(2): 126-129.
摘要:
报道了云南省开远、曲靖和云龙3县(市)类似稻纹枯病的水稻病害是稻球小菌核病,病原菌为嗜水球小菌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 Sacc.)。
报道了云南省开远、曲靖和云龙3县(市)类似稻纹枯病的水稻病害是稻球小菌核病,病原菌为嗜水球小菌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 Sacc.)。
2002, 17(2): 130-133.
摘要:
在烟草青枯病Ⅰ型菌系占优势的自然病圃上对13个主栽品种做病情系统观察,属感病型的8个,中感型的1个,中抗型4个;抗、感品种在田间病害始见期和日增长速率有明显差异。用3个菌系对8个品种分别接种鉴定表明,2个感病型品种对3个菌系皆表现感病→高感;但6个中抗型和中感型品种仅对Ⅰ型菌表现中抗→低抗,而对Ⅱ型菌除抗病对照外皆表现中感→高感,对Ⅲ型菌则均表现感病→高感。在12个病区调查8个品种发病情况与菌系分布的关系,抗、感病品种在不同烟区对该病表现有很大的抗性差异,这种差异与所在地的菌系分布型有密切关系。占优势的毒性菌系在田间控制着品种的抗、感表现型。
在烟草青枯病Ⅰ型菌系占优势的自然病圃上对13个主栽品种做病情系统观察,属感病型的8个,中感型的1个,中抗型4个;抗、感品种在田间病害始见期和日增长速率有明显差异。用3个菌系对8个品种分别接种鉴定表明,2个感病型品种对3个菌系皆表现感病→高感;但6个中抗型和中感型品种仅对Ⅰ型菌表现中抗→低抗,而对Ⅱ型菌除抗病对照外皆表现中感→高感,对Ⅲ型菌则均表现感病→高感。在12个病区调查8个品种发病情况与菌系分布的关系,抗、感病品种在不同烟区对该病表现有很大的抗性差异,这种差异与所在地的菌系分布型有密切关系。占优势的毒性菌系在田间控制着品种的抗、感表现型。
2002, 17(2): 134-136.
摘要: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为真菌之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所引起,其休眠孢子可长期残存土中,多种十字花科蔬菜皆能被害,本病菌有生理小种之存在。土壤pH为5.4~6.5,温度18~25℃条件下危害最重。将土壤pH值调整到≥7.0,加上可交换性钙离子浓度≥1 200 mg/kg时,则不发病。实践中,石灰,石灰氮,碳酸钠皆可用来向病田土壤中添加,以使土壤pH值调整到≥7.0,并成为本病防治的主要方法。育苗用土亦需注意其pH值。避免下雨时定植及植后数天内降雨;施肥应以碱性肥料为宜。含病菌的灌溉水可用0.06%氧化钙或0.1%碳酸钠(V/V)消毒灭菌。至于根内生菌(Heteroconium chaetospira)的田间应用值得研究推广。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为真菌之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所引起,其休眠孢子可长期残存土中,多种十字花科蔬菜皆能被害,本病菌有生理小种之存在。土壤pH为5.4~6.5,温度18~25℃条件下危害最重。将土壤pH值调整到≥7.0,加上可交换性钙离子浓度≥1 200 mg/kg时,则不发病。实践中,石灰,石灰氮,碳酸钠皆可用来向病田土壤中添加,以使土壤pH值调整到≥7.0,并成为本病防治的主要方法。育苗用土亦需注意其pH值。避免下雨时定植及植后数天内降雨;施肥应以碱性肥料为宜。含病菌的灌溉水可用0.06%氧化钙或0.1%碳酸钠(V/V)消毒灭菌。至于根内生菌(Heteroconium chaetospira)的田间应用值得研究推广。
2002, 17(2): 137-139.
摘要:
利用设计合成的1对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前引物:5’GAA GAT GCC CAC GCC GTC GT3’和后引物:5’ATC TGT TCA GCA AAG CGT CGA3’),对分离自十字花科作物(白菜、青菜、甘蓝、芥蓝、花椰菜等)及土壤中的根肿病菌全基因组DNA进行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特异性扩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设计合成的引物能从十字花科根肿病菌全基因组DNA中扩增到629 bp长度的分子片段,该对引物可用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分子鉴定和分子监测,为十字花科根肿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和病菌检测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方法。
利用设计合成的1对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前引物:5’GAA GAT GCC CAC GCC GTC GT3’和后引物:5’ATC TGT TCA GCA AAG CGT CGA3’),对分离自十字花科作物(白菜、青菜、甘蓝、芥蓝、花椰菜等)及土壤中的根肿病菌全基因组DNA进行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特异性扩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设计合成的引物能从十字花科根肿病菌全基因组DNA中扩增到629 bp长度的分子片段,该对引物可用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分子鉴定和分子监测,为十字花科根肿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和病菌检测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方法。
2002, 17(2): 140-142.
摘要:
对南美斑潜蝇在蚕豆上分布调查表明,该虫在蚕豆上的空间分布图式是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并得出各个虫态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即:卵N=(6.635 6/m + 0.061 7)/D2,幼虫N=(0.035 2/m+0.637 3)/D2;并根据空间分布和最适抽样数确定田间取样技术。
对南美斑潜蝇在蚕豆上分布调查表明,该虫在蚕豆上的空间分布图式是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并得出各个虫态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即:卵N=(6.635 6/m + 0.061 7)/D2,幼虫N=(0.035 2/m+0.637 3)/D2;并根据空间分布和最适抽样数确定田间取样技术。
2002, 17(2): 143-146.
摘要:
宝珠梨疫腐病是云南省的一种新记录病害,其病原菌为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 (Lebert et Cohn) Schrot.适宜恶疫霉分离培养的培养基是番茄汁培养基、V8汁培养基和PDA培养基。适宜恶疫霉生长的pH值范围在3~10之间,最适pH值为5~6,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在10~30℃之间,最适生长的温度为20~25℃. 恶疫霉对果糖、麦芽糖、蔗糖等碳源的利用好于其它碳源,对酵母膏、天门冬酰胺、牛肉膏等氮源的利用好于其它氮源。
宝珠梨疫腐病是云南省的一种新记录病害,其病原菌为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 (Lebert et Cohn) Schrot.适宜恶疫霉分离培养的培养基是番茄汁培养基、V8汁培养基和PDA培养基。适宜恶疫霉生长的pH值范围在3~10之间,最适pH值为5~6,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在10~30℃之间,最适生长的温度为20~25℃. 恶疫霉对果糖、麦芽糖、蔗糖等碳源的利用好于其它碳源,对酵母膏、天门冬酰胺、牛肉膏等氮源的利用好于其它氮源。
2002, 17(2): 147-149.
摘要:
对云南省的唐菖蒲花叶病进行调查和病样采集,通过鉴别寄主反应、电镜负染观察、免疫双扩散实验证实此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
对云南省的唐菖蒲花叶病进行调查和病样采集,通过鉴别寄主反应、电镜负染观察、免疫双扩散实验证实此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
2002, 17(2): 150-153.
摘要:
通过1997,1998年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云南2年5熟地区玉米地杂草有21科,61种。与10年前结果相比,杂草的种类没有明显变化,但杂草优势种发生明显变化,杂草对玉米危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危害以一年生杂草为主,其中马唐、旱稗、牛膝菊、胜红蓟、苦荞麦为主要优势种。防除玉米地杂草的除草剂以阿宝桶混剂(30%莠去津SC+25%宝成DF),50%都阿合剂SC,40%乙莠水SC,72%都尔EC,40%莠去津SC,25%宝成DF等较好。
通过1997,1998年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云南2年5熟地区玉米地杂草有21科,61种。与10年前结果相比,杂草的种类没有明显变化,但杂草优势种发生明显变化,杂草对玉米危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危害以一年生杂草为主,其中马唐、旱稗、牛膝菊、胜红蓟、苦荞麦为主要优势种。防除玉米地杂草的除草剂以阿宝桶混剂(30%莠去津SC+25%宝成DF),50%都阿合剂SC,40%乙莠水SC,72%都尔EC,40%莠去津SC,25%宝成DF等较好。
2002, 17(2): 154-157.
摘要:
报道了在甘蔗幼苗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外源激素对绿苗分化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激素对分化苗中的内源激素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外源激素的添加对IAA,GA1+3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高比例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分化苗中的IAA抑制作用强,对GA1+3的抑制作用弱,而外源激素的添加对CTK产生促进作用,其中低比例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素的促进作用强。同时,在甘蔗愈伤组织分化幼苗过程中,合适配比及水平的外源激素添加有利于幼苗分化。
报道了在甘蔗幼苗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外源激素对绿苗分化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激素对分化苗中的内源激素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外源激素的添加对IAA,GA1+3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高比例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分化苗中的IAA抑制作用强,对GA1+3的抑制作用弱,而外源激素的添加对CTK产生促进作用,其中低比例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素的促进作用强。同时,在甘蔗愈伤组织分化幼苗过程中,合适配比及水平的外源激素添加有利于幼苗分化。
2002, 17(2): 158-160.
摘要:
依据梅花的花形、花色、花瓣及花萼器官的主要观赏特征,对昆明市黑龙潭公园内的“龙泉探梅”梅花专类园收集的8个类型中的部分栽培品种进行随机取样调查,分析其观赏特性及观赏价值,为进一步探讨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依据梅花的花形、花色、花瓣及花萼器官的主要观赏特征,对昆明市黑龙潭公园内的“龙泉探梅”梅花专类园收集的8个类型中的部分栽培品种进行随机取样调查,分析其观赏特性及观赏价值,为进一步探讨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02, 17(2): 161-163.
摘要:
描记采于云南东部邱北县旧城龙潭金线鲃属鱼类二新种,以采集地名和县名命名邱北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qiubeinsis Li,sp.nov)和旧城金线鲃(Sioncyclocheilus juichengensis Li,sp.nov).前者外形与软鳍金线鲃[S.malacopterus Chu et Cui(1985)]相近,但体较窄长,背鳍具硬剌,口端位,体鳞排列不规则,体背大部裸露可明显区别;后者外形与紫色金线鲃[S.pruprueus Li(1985)]相似,但体被规则密集细鳞,口亚下位,口须长等可明显区别。
描记采于云南东部邱北县旧城龙潭金线鲃属鱼类二新种,以采集地名和县名命名邱北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qiubeinsis Li,sp.nov)和旧城金线鲃(Sioncyclocheilus juichengensis Li,sp.nov).前者外形与软鳍金线鲃[S.malacopterus Chu et Cui(1985)]相近,但体较窄长,背鳍具硬剌,口端位,体鳞排列不规则,体背大部裸露可明显区别;后者外形与紫色金线鲃[S.pruprueus Li(1985)]相似,但体被规则密集细鳞,口亚下位,口须长等可明显区别。
2002, 17(2): 164-169.
摘要: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分成对照组、中药组、中药+西药组,每组4个重复。测定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血清中TP,ALB,GLO,CHO,TG3,HDL,LDL和VLDL的含量以及GPT,GOT和AL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在20~30 kg和30~70 kg阶段,血清TP含量分别增加了13.74%(P0.05)和11.13%(P0.05);GLO含量分别提高了35.79%(P0.05)和19.88%(P0.05);CHO 含量分别提高了19.64%(P0.05)和12.39%(P0.05);TG3含量分别提高了22.35%(P0.05)和21.43%(P0.05);在70~110 kg阶段,血清TP,GLO,CHO和TG3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ALB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各组之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在20~30 kg,30~70 kg和70~110 kg阶段,GPT活性分别提高了10.75%(P0.05),13.39%(P0.05)和12.26%(P0.05);GOT活性分别提高了10.88%(P0.05),14.16%(P0.05)和11.13%(P0.05);ALP活性分别提高了33.50%(P0.05),12.14%(P0.05)12.21%(P0.05). LDL,VLDL的含量仅在70~110 kg阶段,分别比对照组高了18.51%(P0.05),14.85%(P0.05),在猪其它不同的生长时期,血清HDL,LDL和VLDL的含量,各组之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提示,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的促生长、改善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实现的,通过GH,IGF-I,T3,T4,cAMP等内分泌激素以及GPT,GOT及ALP等酶的协同作用,改善体内生理生化过程,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加强,氨基酸利用率提高;肝脏脂肪代谢加强,体脂肪沉积减少,肌间脂肪沉积增加。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分成对照组、中药组、中药+西药组,每组4个重复。测定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血清中TP,ALB,GLO,CHO,TG3,HDL,LDL和VLDL的含量以及GPT,GOT和AL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在20~30 kg和30~70 kg阶段,血清TP含量分别增加了13.74%(P0.05)和11.13%(P0.05);GLO含量分别提高了35.79%(P0.05)和19.88%(P0.05);CHO 含量分别提高了19.64%(P0.05)和12.39%(P0.05);TG3含量分别提高了22.35%(P0.05)和21.43%(P0.05);在70~110 kg阶段,血清TP,GLO,CHO和TG3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ALB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各组之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在20~30 kg,30~70 kg和70~110 kg阶段,GPT活性分别提高了10.75%(P0.05),13.39%(P0.05)和12.26%(P0.05);GOT活性分别提高了10.88%(P0.05),14.16%(P0.05)和11.13%(P0.05);ALP活性分别提高了33.50%(P0.05),12.14%(P0.05)12.21%(P0.05). LDL,VLDL的含量仅在70~110 kg阶段,分别比对照组高了18.51%(P0.05),14.85%(P0.05),在猪其它不同的生长时期,血清HDL,LDL和VLDL的含量,各组之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提示,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的促生长、改善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实现的,通过GH,IGF-I,T3,T4,cAMP等内分泌激素以及GPT,GOT及ALP等酶的协同作用,改善体内生理生化过程,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加强,氨基酸利用率提高;肝脏脂肪代谢加强,体脂肪沉积减少,肌间脂肪沉积增加。
2002, 17(2): 170-175.
摘要: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分成对照组、中药组、中药+西药组,每组4个重复。测定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血清中GH,IGF-I,T3,T4和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 kg,30~70 kg,70~110 kg阶段,中药组、中+西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GH的浓度分别提高了7.34%(P0.05)和5.50%(P0.05),21.09%(P0.05)和16.32%(P0.05),7.56%(P0.05)和6.40%(P0.05);IGF-I水平分别升高了15.32%(P0.05)和13.86%(P0.05),17.20%(P0.05)和13.82%(P0.05),6.56%(P0.05)和4.16%(P0.05)。在20~30 kg,30~70 kg和70~110 kg阶段,T3含量分别增加了29.42%(P0.05)和19.83%(P0.05),16.01%(P0.05)和11.67%(P0.05),12.41%(P0.05)和7.33%(P0.05);T4含量分别增加了23.31%(P0.05)和14.32%(P0.05),17.06%(P0.05)和11.51%(P 0.05),6.81%(P0.05)和2.03%(P0.05)。在20~30 kg,30~70 kg和70~110 kg阶段,cAMP含量分别提高了15.88%(P0.05)和13.97%(P0.05),19.88%(P0.05)和13.14%(P0.05),18.33%(P0.05)和9.86%(P0.05).研究结果提示,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的促生长、改变胴体组成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猪内分泌系统机能而实现的。似是一种整体效应,一方面通过提高饲料养分消化率而促进生长。另一方面,是通过促进GH,IGF-I的合成和分泌,加强合成代谢;同时促进T3,T4和cAMP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脂肪的动员,加速脂肪的氧化和分解、降低猪体脂的积累有关。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分成对照组、中药组、中药+西药组,每组4个重复。测定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血清中GH,IGF-I,T3,T4和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 kg,30~70 kg,70~110 kg阶段,中药组、中+西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GH的浓度分别提高了7.34%(P0.05)和5.50%(P0.05),21.09%(P0.05)和16.32%(P0.05),7.56%(P0.05)和6.40%(P0.05);IGF-I水平分别升高了15.32%(P0.05)和13.86%(P0.05),17.20%(P0.05)和13.82%(P0.05),6.56%(P0.05)和4.16%(P0.05)。在20~30 kg,30~70 kg和70~110 kg阶段,T3含量分别增加了29.42%(P0.05)和19.83%(P0.05),16.01%(P0.05)和11.67%(P0.05),12.41%(P0.05)和7.33%(P0.05);T4含量分别增加了23.31%(P0.05)和14.32%(P0.05),17.06%(P0.05)和11.51%(P 0.05),6.81%(P0.05)和2.03%(P0.05)。在20~30 kg,30~70 kg和70~110 kg阶段,cAMP含量分别提高了15.88%(P0.05)和13.97%(P0.05),19.88%(P0.05)和13.14%(P0.05),18.33%(P0.05)和9.86%(P0.05).研究结果提示,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的促生长、改变胴体组成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猪内分泌系统机能而实现的。似是一种整体效应,一方面通过提高饲料养分消化率而促进生长。另一方面,是通过促进GH,IGF-I的合成和分泌,加强合成代谢;同时促进T3,T4和cAMP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脂肪的动员,加速脂肪的氧化和分解、降低猪体脂的积累有关。
2002, 17(2): 176-179.
摘要: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分成对照组、中药组、中药+西药组,每组4个重复,进行饲养试验。每期实验结束前,每组采集8头猪血样,测定生长育肥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表明:在20~30 kg,30~70 kg和70~110 kg阶段,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中+西组猪的血清IgG水平,分别提高了23.75%(P0.05)和18.49%(P0.05),17.66%(P0.05)和13.93%(P0.05),14.79%(P0.05)和11.87%(P0.05);IgM水平,分别提高了25.04%(P0.05)和14.99%(P0.05),22.81%(P0.05)和15.18%(P0.05),5.79%(P0.05)和4.23%(P0.05);IgA水平,分别提高了9.71%(P0.05)和0.57%(P0.05),16.92%(P0.05)和7.60%(P0.05),15.01%(P0.05)和7.23%(P0.05); C3水平,分别提高了12.16%(P0.05)和14.19%(P0.05),15.87%(P0.05)和17.46%(P0.05),14.29%(P0.05)和21.43%(P0.05);C4水平,分别提高了13.51%(P0.05),5.02%(P0.05),6.67%(P0.05).研究结果提示,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不仅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而且还促进补体的生成,从而改善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分成对照组、中药组、中药+西药组,每组4个重复,进行饲养试验。每期实验结束前,每组采集8头猪血样,测定生长育肥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表明:在20~30 kg,30~70 kg和70~110 kg阶段,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中+西组猪的血清IgG水平,分别提高了23.75%(P0.05)和18.49%(P0.05),17.66%(P0.05)和13.93%(P0.05),14.79%(P0.05)和11.87%(P0.05);IgM水平,分别提高了25.04%(P0.05)和14.99%(P0.05),22.81%(P0.05)和15.18%(P0.05),5.79%(P0.05)和4.23%(P0.05);IgA水平,分别提高了9.71%(P0.05)和0.57%(P0.05),16.92%(P0.05)和7.60%(P0.05),15.01%(P0.05)和7.23%(P0.05); C3水平,分别提高了12.16%(P0.05)和14.19%(P0.05),15.87%(P0.05)和17.46%(P0.05),14.29%(P0.05)和21.43%(P0.05);C4水平,分别提高了13.51%(P0.05),5.02%(P0.05),6.67%(P0.05).研究结果提示,中草药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不仅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而且还促进补体的生成,从而改善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2002, 17(2): 180-183.
摘要: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80头,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组,测定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对横纹肌肌纤维特性和肉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大理石纹评分比对照组提高了23.33%(P<0.01)、肌间脂肪的含量增加了52.77%(P<0.01)、嫩度改善了13.53%(P<0.05);而失水率、贮存损失分别降低了5.03%(P<0.05)和20.35%(P<0.05).试验猪的肌纤维直径比对照组降低了7.98%(P<0.05)、而密度增加了4.70%(P<0.05).结果提示,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对肉质的改善的作用与横纹肌肌纤维直径的减少、肌间脂肪含量的增加有关。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80头,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组,测定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对横纹肌肌纤维特性和肉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大理石纹评分比对照组提高了23.33%(P<0.01)、肌间脂肪的含量增加了52.77%(P<0.01)、嫩度改善了13.53%(P<0.05);而失水率、贮存损失分别降低了5.03%(P<0.05)和20.35%(P<0.05).试验猪的肌纤维直径比对照组降低了7.98%(P<0.05)、而密度增加了4.70%(P<0.05).结果提示,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对肉质的改善的作用与横纹肌肌纤维直径的减少、肌间脂肪含量的增加有关。
2002, 17(2): 184-187.
摘要:
对随机抽取的市售猪肉、肝、肾相关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表明,背最长肌磺胺类总计有2例超过最高残留限量,所检抗生素在肝脏中的残留量(除土霉素外)均超标,肾脏仅有3个符合规定,所有样品盐酸克伦特罗未检出。
对随机抽取的市售猪肉、肝、肾相关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表明,背最长肌磺胺类总计有2例超过最高残留限量,所检抗生素在肝脏中的残留量(除土霉素外)均超标,肾脏仅有3个符合规定,所有样品盐酸克伦特罗未检出。
2002, 17(2): 188-191.
摘要:
从血清学、核酸杂交技术以及PCR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植原体检测研究的概况及最新进展。
从血清学、核酸杂交技术以及PCR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植原体检测研究的概况及最新进展。
2002, 17(2): 192-196.
摘要:
综述了硅在土壤和植物体内的含量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同时还讨论了硅在减少铁、锰、铝等毒害和减轻病虫为害等方面的作用。
综述了硅在土壤和植物体内的含量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同时还讨论了硅在减少铁、锰、铝等毒害和减轻病虫为害等方面的作用。
2002, 17(2): 197-200.
摘要:
烟草野火病是世界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本文对该病害的病原、病害流行、致病机制及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
烟草野火病是世界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本文对该病害的病原、病害流行、致病机制及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
2002, 17(2): 201-205.
摘要:
通过对云南农业大学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信息需求调查,了解到各类用户利用文献信息的状况和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为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云南农业大学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信息需求调查,了解到各类用户利用文献信息的状况和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为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