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卷4期
显示方式: |
1994, 9(4): 193-199.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我国各农业高好在6种中文农业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数量、各校《学报》论文被6种期刊的引用量以及《学报》论文被2种在全国影响较大的二次文献收录量的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各农业高校的科研学术水平。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我国各农业高好在6种中文农业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数量、各校《学报》论文被6种期刊的引用量以及《学报》论文被2种在全国影响较大的二次文献收录量的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各农业高校的科研学术水平。
1994, 9(4): 200-206.
摘要:
人机对话目标规划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可以在探索目标空间时,充分利用决策者、分析各和电了计算机之间的信息反馈,使其在处理多目标决策问题时,更加符合管理决策的实际。本文阐述了人机对话目标规划方法应用于县级农业结构调整,具体处理了嵩明县农业多目标决策问题,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人机对话目标规划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可以在探索目标空间时,充分利用决策者、分析各和电了计算机之间的信息反馈,使其在处理多目标决策问题时,更加符合管理决策的实际。本文阐述了人机对话目标规划方法应用于县级农业结构调整,具体处理了嵩明县农业多目标决策问题,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1994, 9(4): 207-212.
摘要:
采用新方法精制脱落酸(ABA)异构体试样,改变以往靠光学离析法分离racemic型(SR)-()-ABA,提高了(S)-(+)-ABA与(R)-(-)-ABA两镜像体纯度。抑制生长试验和残留量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型(S)-(+)-ABA活性,显着高于非天然型(R)-(-)-ABA或(SR)-()-ABA活性。抑制莴苣种子发芽50%的活性强度(S)-(+)-ABA约是(R)-(-)-ABA的5倍,(SR)-()-ABA介于二者之间。抑制萝卜下胚轴生长试验,最显着有效期2~6天,(6天后差异渐小,8日甚微),生理作用期约为一周,(S)-(+)-ABA活性是(R)-(-)-ABA的3.6倍。差异原因可能是两异构体分子立体结构不同所致。
采用新方法精制脱落酸(ABA)异构体试样,改变以往靠光学离析法分离racemic型(SR)-()-ABA,提高了(S)-(+)-ABA与(R)-(-)-ABA两镜像体纯度。抑制生长试验和残留量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型(S)-(+)-ABA活性,显着高于非天然型(R)-(-)-ABA或(SR)-()-ABA活性。抑制莴苣种子发芽50%的活性强度(S)-(+)-ABA约是(R)-(-)-ABA的5倍,(SR)-()-ABA介于二者之间。抑制萝卜下胚轴生长试验,最显着有效期2~6天,(6天后差异渐小,8日甚微),生理作用期约为一周,(S)-(+)-ABA活性是(R)-(-)-ABA的3.6倍。差异原因可能是两异构体分子立体结构不同所致。
1994, 9(4): 213-216.
摘要:
本文讨论了利用机构中各有关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按行程速比系数K设计平面曲柄摇杆机构的一种几何解析法。
本文讨论了利用机构中各有关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按行程速比系数K设计平面曲柄摇杆机构的一种几何解析法。
1994, 9(4): 217-219.
摘要:
本文报道孔颖草一新种—石屏孔颖草。该种与孔颖草接近,但有柄小穗的第一颖具2(~4)孔,植株高大。
本文报道孔颖草一新种—石屏孔颖草。该种与孔颖草接近,但有柄小穗的第一颖具2(~4)孔,植株高大。
1994, 9(4): 220-225.
摘要:
用植物激素乙烯利(C2H6O3ClPO3)对菠萝进行催花。在灌注乙烯利前、后测定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并与未催花的对照株比较,植株在形成花芽和幼果期叶片中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尤其是组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等变化明显,这可能是乙烯对"成花基因"调控直接起作用。也可能在乙烯作用下叶片提供给花芽形成所需特异蛋白质促使基因得以调控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菠萝花芽分化的实质提供了生物化学方面对比性背景资料。
用植物激素乙烯利(C2H6O3ClPO3)对菠萝进行催花。在灌注乙烯利前、后测定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并与未催花的对照株比较,植株在形成花芽和幼果期叶片中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尤其是组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等变化明显,这可能是乙烯对"成花基因"调控直接起作用。也可能在乙烯作用下叶片提供给花芽形成所需特异蛋白质促使基因得以调控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菠萝花芽分化的实质提供了生物化学方面对比性背景资料。
1994, 9(4): 226-230.
摘要:
本文对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怒江山茶(Camellia saluenensis Stapf ex Bean),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 Cohen Stuart)及其变种云南野山茶(Camellia pitarii var. yunnanica Sealy)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花粉形态特征对云南山茶及其两近缘种的分类鉴定是有价值的,在此基础上,结合外部形态特征,对云南山茶及其两近缘种进行了分类学探讨。
本文对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怒江山茶(Camellia saluenensis Stapf ex Bean),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 Cohen Stuart)及其变种云南野山茶(Camellia pitarii var. yunnanica Sealy)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花粉形态特征对云南山茶及其两近缘种的分类鉴定是有价值的,在此基础上,结合外部形态特征,对云南山茶及其两近缘种进行了分类学探讨。
1994, 9(4): 231-237.
摘要:
本研究以马鹿花(Pueraria wallichii DC.)籽实为对象,测定常规养分及氨基酸含量,用4~8周龄爱维因(Avian)商品肉鸡进行4个替代水平(0%,6%,12%,18%)的饲养与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饲喂马鹿花籽实4个替代水平各组鸡只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鸡只健康状况正常。各试验组鸡只胸肌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织(P<0.05)。经品味鉴定各试组肉的色、香、味、嫩度均优于对照组。饲喂18%马鹿花籽组表现突出。
本研究以马鹿花(Pueraria wallichii DC.)籽实为对象,测定常规养分及氨基酸含量,用4~8周龄爱维因(Avian)商品肉鸡进行4个替代水平(0%,6%,12%,18%)的饲养与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饲喂马鹿花籽实4个替代水平各组鸡只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鸡只健康状况正常。各试验组鸡只胸肌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织(P<0.05)。经品味鉴定各试组肉的色、香、味、嫩度均优于对照组。饲喂18%马鹿花籽组表现突出。
1994, 9(4): 238-242.
摘要:
作者曾对黑小蜜蜂Apis (Micrapis) andreniformis的形态、分类、酯酶同功酶作过系统研究,确立其为一个独立的蜂种,但关一其生物学研究的报道甚少。本文对黑小蜜蜂的营巢环境、蜂巢结构、产卵序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其蜂群增长,自然分蜂等生物学问题,进行了论述。
作者曾对黑小蜜蜂Apis (Micrapis) andreniformis的形态、分类、酯酶同功酶作过系统研究,确立其为一个独立的蜂种,但关一其生物学研究的报道甚少。本文对黑小蜜蜂的营巢环境、蜂巢结构、产卵序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其蜂群增长,自然分蜂等生物学问题,进行了论述。
1994, 9(4): 243-246.
摘要:
用塑料薄膜防止水库漏水,是近年来在玉溪地区推广使用的新材料防渗技术.云南省玉溪地区共建成小(一)型以上水库88件(截至1991年止),其中有45件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和原因的病害,有5件已采用塑膜防渗取得明显效果〔5件中有1件是小(二)型水库〕。
用塑料薄膜防止水库漏水,是近年来在玉溪地区推广使用的新材料防渗技术.云南省玉溪地区共建成小(一)型以上水库88件(截至1991年止),其中有45件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和原因的病害,有5件已采用塑膜防渗取得明显效果〔5件中有1件是小(二)型水库〕。
1994, 9(4): 247-249.
摘要:
自从1967年Bourgin和Nitsch成功地从烟草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后,国内外广泛开展了烟草花药培养的研究工作,并把烟草花药培养技术应用于育种实践.我国将花药培养新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结合,先后选育出一批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新品种。
自从1967年Bourgin和Nitsch成功地从烟草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后,国内外广泛开展了烟草花药培养的研究工作,并把烟草花药培养技术应用于育种实践.我国将花药培养新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结合,先后选育出一批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新品种。
1994, 9(4): 250-253.
摘要:
1981年,Siegel.Ⅰ等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假说(RCIS),使RCIS概念在医学界引起广泛关注,郭峰等创立了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 receptor rosette, 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mmune complex rosette,ICR)试验,并以此法检测了人RCIS的存在情况,开创了我国"红免"研究之河。
1981年,Siegel.Ⅰ等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假说(RCIS),使RCIS概念在医学界引起广泛关注,郭峰等创立了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 receptor rosette, 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mmune complex rosette,ICR)试验,并以此法检测了人RCIS的存在情况,开创了我国"红免"研究之河。
1994, 9(4): 254-256.
摘要:
康乃馨(Dianthus caryophyllus Linn.)学名畴香石竹,是世界名贵切花品种之一,传统生产上康乃馨主要依靠侧芽扦插来扩大繁殖,在这种长期的营养繁殖过程中,极易受到病毒侵染,造成种源不断退化.要解决这一难题,只有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除感染的病毒,以恢复品种特性,提高切花的产量和质量.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早在1952年莫勒尔通过培养大丽花茎尖获得无病毒植株,1955年又用马铃薯为材料培养出无病毒植株,目前至少已有30种植物通过茎尖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康乃馨(Dianthus caryophyllus Linn.)学名畴香石竹,是世界名贵切花品种之一,传统生产上康乃馨主要依靠侧芽扦插来扩大繁殖,在这种长期的营养繁殖过程中,极易受到病毒侵染,造成种源不断退化.要解决这一难题,只有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除感染的病毒,以恢复品种特性,提高切花的产量和质量.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早在1952年莫勒尔通过培养大丽花茎尖获得无病毒植株,1955年又用马铃薯为材料培养出无病毒植株,目前至少已有30种植物通过茎尖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