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卷3期
显示方式: |
1993, 8(3): 146-153.
摘要:
试验测定了新筛选的稻瘟病单基因鉴别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云玉1号、高粱稻、关东51号、楚粳1号、滇榆1号、滇榆1号×福锦、大理782、单86-3、城堡1号的基因等位性.利用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新2号、爱知旭、藤坂5号、草笛、露明、福锦、K1、PiNo.4、城堡1号与新筛选的鉴别品种相对应的杂交,在F2代苗期喷雾接种对亲本非致病的菌系.结果均无感病性状分离,表明新筛选的鉴别品种与日本的鉴别品种的基因是各自等位的.
试验测定了新筛选的稻瘟病单基因鉴别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云玉1号、高粱稻、关东51号、楚粳1号、滇榆1号、滇榆1号×福锦、大理782、单86-3、城堡1号的基因等位性.利用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新2号、爱知旭、藤坂5号、草笛、露明、福锦、K1、PiNo.4、城堡1号与新筛选的鉴别品种相对应的杂交,在F2代苗期喷雾接种对亲本非致病的菌系.结果均无感病性状分离,表明新筛选的鉴别品种与日本的鉴别品种的基因是各自等位的.
1993, 8(3): 154-157.
摘要:
本文报道龙爪稷分离菌G10-1马水稻分离菌后代菌性2145-R-57-1交配产生的同一子囊中分离出的子囊孢子致病性及交配型分离情况.交配型分离比1:1;但致病性分离情况比较复杂.很多子囊孢子菌株失去亲本菌株对供试水稻和龙爪稷的致病性,少数菌株获得亲本菌株所没有的致病性.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遗传尚需作大量分析工作.
本文报道龙爪稷分离菌G10-1马水稻分离菌后代菌性2145-R-57-1交配产生的同一子囊中分离出的子囊孢子致病性及交配型分离情况.交配型分离比1:1;但致病性分离情况比较复杂.很多子囊孢子菌株失去亲本菌株对供试水稻和龙爪稷的致病性,少数菌株获得亲本菌株所没有的致病性.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遗传尚需作大量分析工作.
1993, 8(3): 158-161.
摘要:
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利用病原群体毒性及寄主群体抗性的观点,可把多个具不同抗锈性小麦品种在不同布局条件下,将其整体抗性加以综合量化,其结果在预测预报小麦锈病流行强度的研究中,有助于品种抗性因子对锈病流行强度所产生干扰作用的大小能够量化进入预测式.
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利用病原群体毒性及寄主群体抗性的观点,可把多个具不同抗锈性小麦品种在不同布局条件下,将其整体抗性加以综合量化,其结果在预测预报小麦锈病流行强度的研究中,有助于品种抗性因子对锈病流行强度所产生干扰作用的大小能够量化进入预测式.
1993, 8(3): 162-166.
摘要:
利用对小麦条锈菌具有不同抗性强度的小麦品种作为亲本配成不同杂交组合,在分离世代中通过人工接种条锈病菌,将其不同反应型植株进行归类分组种植,再通过条锈病菌的接种鉴定,对各组继代分离个体继续进行抗性反应型归类分组种植.如此轮回数代,可从低世代感病类型个体中选择出抗性提高的植株.在无专化抗性基因控制的亲本品种间杂交所获得的中抗或中感材料是累积微效抗性基因的重要材料.在持续多代选育持久抗锈品种过程中,F4及其以后的1~2代是累积微效抗性基因的关键世代.
利用对小麦条锈菌具有不同抗性强度的小麦品种作为亲本配成不同杂交组合,在分离世代中通过人工接种条锈病菌,将其不同反应型植株进行归类分组种植,再通过条锈病菌的接种鉴定,对各组继代分离个体继续进行抗性反应型归类分组种植.如此轮回数代,可从低世代感病类型个体中选择出抗性提高的植株.在无专化抗性基因控制的亲本品种间杂交所获得的中抗或中感材料是累积微效抗性基因的重要材料.在持续多代选育持久抗锈品种过程中,F4及其以后的1~2代是累积微效抗性基因的关键世代.
1993, 8(3): 167-170.
摘要:
应用马铃薯病毒X、Y(PVX及PVY)标准抗原和抗体,结合电子显微镜制样方法,对马铃薯脱毒组培苗进行免疫电镜检测研究.适宜工作条件室温20~25℃,抗体孵育10min、抗原吸附5min.在组培苗中检测到3种病毒粒体:PVX、PVY及类似烟草脆裂病毒(TRV)的短样杆状粒体.
应用马铃薯病毒X、Y(PVX及PVY)标准抗原和抗体,结合电子显微镜制样方法,对马铃薯脱毒组培苗进行免疫电镜检测研究.适宜工作条件室温20~25℃,抗体孵育10min、抗原吸附5min.在组培苗中检测到3种病毒粒体:PVX、PVY及类似烟草脆裂病毒(TRV)的短样杆状粒体.
1993, 8(3): 171-173.
摘要:
经多个菌系三年规范化鉴定结果,肯定新棉花品种川碚2号(B013—2)抗棉枯萎病性能好,耐黄萎病,对肾形线虫和枯萎病复合病害有耐病性,铃病亦较轻,是一个多抗性好的良种.
经多个菌系三年规范化鉴定结果,肯定新棉花品种川碚2号(B013—2)抗棉枯萎病性能好,耐黄萎病,对肾形线虫和枯萎病复合病害有耐病性,铃病亦较轻,是一个多抗性好的良种.
1993, 8(3): 174-177.
摘要:
采用抗香蕉束顶病毒(BBTV)单克隆抗体(McAb)和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双抗体夹心法(DAS)测定获得无病毒香蕉茎尖.以该茎尖作外植体,接种在改良的MS培养基,从茎尖环状腋芽处诱导出不定芽.分切继代培养诱导新丛芽.丛生小植株分切成单株转入附加活性碳的MS基本培养基促根壮苗,生根试管苗移栽沙土或垤石基质的营养钵内,保湿成活.采用该工艺污染控制在10%以下,繁殖系数3~4倍/月,生根率90%以上,移栽成活率90%以上.种苗在生产上应用无病健壮.建立了香蕉无毒种苗规模化生产技术.
采用抗香蕉束顶病毒(BBTV)单克隆抗体(McAb)和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双抗体夹心法(DAS)测定获得无病毒香蕉茎尖.以该茎尖作外植体,接种在改良的MS培养基,从茎尖环状腋芽处诱导出不定芽.分切继代培养诱导新丛芽.丛生小植株分切成单株转入附加活性碳的MS基本培养基促根壮苗,生根试管苗移栽沙土或垤石基质的营养钵内,保湿成活.采用该工艺污染控制在10%以下,繁殖系数3~4倍/月,生根率90%以上,移栽成活率90%以上.种苗在生产上应用无病健壮.建立了香蕉无毒种苗规模化生产技术.
1993, 8(3): 178-181.
摘要:
近年来,元谋冬早蔬菜病害发生频繁,作者通过5年的调查和试验,摸清了冬早蔬菜病害的种类.对番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辣椒疫病,菜豆锈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危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冬早蔬菜病害的防治要点.
近年来,元谋冬早蔬菜病害发生频繁,作者通过5年的调查和试验,摸清了冬早蔬菜病害的种类.对番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辣椒疫病,菜豆锈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危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冬早蔬菜病害的防治要点.
1993, 8(3): 182-186.
摘要:
本文综合报道采自昆明、成都、重庆、桂林等地园林花卉上的29种病原真菌及其所致病害,它们均为大陆首次报告的新记录种,其中15种已在园林花卉真菌病害研究之二、三、五、六中报道有描述与附图,14种将别文报道,现将29种分别按菌名、寄主、病名、分布危害及14种附描述汇总供参考.标本存云南农大真菌标本室(MHYAU).
本文综合报道采自昆明、成都、重庆、桂林等地园林花卉上的29种病原真菌及其所致病害,它们均为大陆首次报告的新记录种,其中15种已在园林花卉真菌病害研究之二、三、五、六中报道有描述与附图,14种将别文报道,现将29种分别按菌名、寄主、病名、分布危害及14种附描述汇总供参考.标本存云南农大真菌标本室(MHYAU).
1993, 8(3): 187-189.
摘要:
木豆[Cajanus cajan(L.)Millsp]是我国紫胶生产上的优良寄主树种.木豆枯萎病是由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f.udum)引起,是木豆产区毁灭性病害.本文报道了采用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制剂防治木豆枯萎病试验研究,取得明显效果,田间防治效果达80%以上.
木豆[Cajanus cajan(L.)Millsp]是我国紫胶生产上的优良寄主树种.木豆枯萎病是由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f.udum)引起,是木豆产区毁灭性病害.本文报道了采用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制剂防治木豆枯萎病试验研究,取得明显效果,田间防治效果达80%以上.
1993, 8(3): 190-192.
摘要:
本文报道枝孢属4个国内新记录种:顶生枝孢Cladosporium apicale Berk.Br.;锈子器生枝孢C.aecidiicola Thum.;合欢生枝孢C.acaciicola M.B.Ellis;夏孢生枝孢C.uredinicola Speg.新记录种有详细描述.标本存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室.
本文报道枝孢属4个国内新记录种:顶生枝孢Cladosporium apicale Berk.Br.;锈子器生枝孢C.aecidiicola Thum.;合欢生枝孢C.acaciicola M.B.Ellis;夏孢生枝孢C.uredinicola Speg.新记录种有详细描述.标本存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室.
1993, 8(3): 193-195.
摘要:
本文报道柱隔孢属3个国内新记录种:蕹菜柱隔孢Ramularia ipomoeae F.L.Stevens,白头翁柱隔孢R.pulsatillae Hollos,千里光柱隔孢R.senecionis(B.etBr.) Sacc.,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室真菌标本室(MHYAU).
本文报道柱隔孢属3个国内新记录种:蕹菜柱隔孢Ramularia ipomoeae F.L.Stevens,白头翁柱隔孢R.pulsatillae Hollos,千里光柱隔孢R.senecionis(B.etBr.) Sacc.,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室真菌标本室(MHYAU).
1993, 8(3): 196-198.
摘要:
本文报道我国柱隔孢属Ramularia的3个新记录种,即不等柱隔孢R.dispar Davis,克里柱隔孢R.kriegeniana Bres和透明柱隔孢R.lucidae Davis,它们分别寄生于紫茎泽兰、大车前和杨柳叶片引起斑点病.标本存云南农业大学植病研究室真菌标本室(MHYAU).
本文报道我国柱隔孢属Ramularia的3个新记录种,即不等柱隔孢R.dispar Davis,克里柱隔孢R.kriegeniana Bres和透明柱隔孢R.lucidae Davis,它们分别寄生于紫茎泽兰、大车前和杨柳叶片引起斑点病.标本存云南农业大学植病研究室真菌标本室(MHYAU).
1993, 8(3): 199-201.
摘要:
作者在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atum)和云南红花杜鹃(R.dentonsum)上鉴定出一种不同于国内已有记载的,生于杜鹃蒴果上的真菌病原杜鹃黑锤[Sporocybe azaleae(PK.)Sacc.]确定为Pycnostysanus azaleae(Peck) Mason.该属和种在国内尚无记载报道.国外资料中从属到种变动较大异名亦较多.本文依据资料和标本,研究了该属的变动过程,结合丝孢纲近年新的分类方法和寄主,将该属Pycnostysanus Lindau拟译中名为:芽链束梗孢属;该种拟译名为:杜鹃芽链束梗孢Pycnostysanus azaleae(Peck)Mason.
作者在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atum)和云南红花杜鹃(R.dentonsum)上鉴定出一种不同于国内已有记载的,生于杜鹃蒴果上的真菌病原杜鹃黑锤[Sporocybe azaleae(PK.)Sacc.]确定为Pycnostysanus azaleae(Peck) Mason.该属和种在国内尚无记载报道.国外资料中从属到种变动较大异名亦较多.本文依据资料和标本,研究了该属的变动过程,结合丝孢纲近年新的分类方法和寄主,将该属Pycnostysanus Lindau拟译中名为:芽链束梗孢属;该种拟译名为:杜鹃芽链束梗孢Pycnostysanus azaleae(Peck)Mason.
1993, 8(3): 202-203.
摘要:
1991~1992年开展了不同生态区稻瘟病病情系统调查研究.结果简报如下:1材料及方法在涪陵地区内选3个海拔高度:丰都兴义(230m)、涪陵惠民(71Om)和武隆桐梓(1070m)、代表不同生态区分别设置病圃,选用杂交稻汕优63、常规稻桂朝13和糯稻3个品种分3期(第2期为当地适期,第1,3期较第2期早、迟10天)播栽.1个品种1个播期插100丛(20丛×5行)为1个小区.
1991~1992年开展了不同生态区稻瘟病病情系统调查研究.结果简报如下:1材料及方法在涪陵地区内选3个海拔高度:丰都兴义(230m)、涪陵惠民(71Om)和武隆桐梓(1070m)、代表不同生态区分别设置病圃,选用杂交稻汕优63、常规稻桂朝13和糯稻3个品种分3期(第2期为当地适期,第1,3期较第2期早、迟10天)播栽.1个品种1个播期插100丛(20丛×5行)为1个小区.
1993, 8(3): 203-204.
摘要:
稻瘟病由Magnaporthe grisea,引起,是世界各水稻产区广泛分布的重要病害之一.实践证明,选用优良的抗病良种是稻瘟病综合防治的一项有效措施.然而一些抗病品种经推厂三五年后即渐趋感病,通常被认为是由于病菌生理小种迅速变化的结果.
稻瘟病由Magnaporthe grisea,引起,是世界各水稻产区广泛分布的重要病害之一.实践证明,选用优良的抗病良种是稻瘟病综合防治的一项有效措施.然而一些抗病品种经推厂三五年后即渐趋感病,通常被认为是由于病菌生理小种迅速变化的结果.
1993, 8(3): 205-206.
摘要:
随着对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在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粗毒素的研究及利用方面也不断扩展和深入,目前国内外对稻瘟病菌粗毒素致病性的研究以及利用其作为外源筛选因素进行组织培养,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抗病突变体的研究均达相当水平.
随着对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在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粗毒素的研究及利用方面也不断扩展和深入,目前国内外对稻瘟病菌粗毒素致病性的研究以及利用其作为外源筛选因素进行组织培养,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抗病突变体的研究均达相当水平.
1993, 8(3): 206-207.
摘要:
1991年9月,在昆明稻区首次发现稻曲病菌核,对其形态描述,田间分布进行报道,调查认为,散落田间的菌核,与粘附种表,残留土中的厚垣孢子都可能成为稻曲病菌核的初次侵染来源之一.近年来,稻曲病在云南省普遍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各地虽积极开展防治,但对与其防治有关的侵染循环研究不多,尤对稻曲病菌核缺少观察,笔者于1991年在昆明稻区,就菌核的形态及田间分布进行了调查,以期为稻曲病防治研究提供点滴资料.
1991年9月,在昆明稻区首次发现稻曲病菌核,对其形态描述,田间分布进行报道,调查认为,散落田间的菌核,与粘附种表,残留土中的厚垣孢子都可能成为稻曲病菌核的初次侵染来源之一.近年来,稻曲病在云南省普遍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各地虽积极开展防治,但对与其防治有关的侵染循环研究不多,尤对稻曲病菌核缺少观察,笔者于1991年在昆明稻区,就菌核的形态及田间分布进行了调查,以期为稻曲病防治研究提供点滴资料.
1993, 8(3): 208-209.
摘要:
近年来,稻曲病已上升为云南省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积已达数百万亩,引起相当程度损失,并造成污染.目前各地对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甚少,已有防治办法,防效一般不稳不高,且缺乏指导药剂防治的测报办法.
近年来,稻曲病已上升为云南省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积已达数百万亩,引起相当程度损失,并造成污染.目前各地对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甚少,已有防治办法,防效一般不稳不高,且缺乏指导药剂防治的测报办法.
1993, 8(3): 209-212.
摘要:
从上年播种病穗上采集的带菌稻种,在无菌土壤和隔离条件下种植,抽穗后出现病穗,表明带菌稻种可以传病.采用人工培养的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于抽穗前7~10天对水稻进行喷雾接种.可以鉴别品种间的抗性差异.
从上年播种病穗上采集的带菌稻种,在无菌土壤和隔离条件下种植,抽穗后出现病穗,表明带菌稻种可以传病.采用人工培养的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于抽穗前7~10天对水稻进行喷雾接种.可以鉴别品种间的抗性差异.
1993, 8(3): 212-213.
摘要:
以往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 Tak.)侵入时间研究甚少,说法也不一,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水稻穗期是稻曲病菌侵入的主要时期.由此,生产上一般选择在水稻破口后施药保护稻穗.但云南省通过几年生产防治实践,发现这一措施效果并不理想,防效不高不稳.分析推测,可能是由于施药时期落于病菌侵入株之后的缘故.
以往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 Tak.)侵入时间研究甚少,说法也不一,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水稻穗期是稻曲病菌侵入的主要时期.由此,生产上一般选择在水稻破口后施药保护稻穗.但云南省通过几年生产防治实践,发现这一措施效果并不理想,防效不高不稳.分析推测,可能是由于施药时期落于病菌侵入株之后的缘故.
1993, 8(3): 213-214.
摘要:
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是杂交水稻制种上最严重的病害,一般损失1~2成,最高达5成以上.为确保杂交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笔者1989~1992年对其发生流行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是杂交水稻制种上最严重的病害,一般损失1~2成,最高达5成以上.为确保杂交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笔者1989~1992年对其发生流行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993, 8(3): 214-215.
摘要:
小麦白粉病现已成为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1990年全国发病面积达1133万公顷.当前生产上迫切要求能高抗该病的小麦良种,为加强抗病育种工作,提高预见性和科学性,对黔丰3号、肯贵阿和81—724l等重要抗源品种抗白粉病遗传表现及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进行了研究.
小麦白粉病现已成为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1990年全国发病面积达1133万公顷.当前生产上迫切要求能高抗该病的小麦良种,为加强抗病育种工作,提高预见性和科学性,对黔丰3号、肯贵阿和81—724l等重要抗源品种抗白粉病遗传表现及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进行了研究.
1993, 8(3): 216-217.
摘要:
小麦赤霉病在云南省很少发生,因流行而造成减产之事尚未报道.1991年玉溪地区新平县老厂乡和杨武镇,早地麦突发赤霉病造成损失.老厂乡黑查莫村公所537亩早地麦均染此病.主要表现为穗部变腐,籽粒皱缩干瘪.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田块、不同播期的调查、发病株率为55.9%,穗粒损失在28~36%之间,千粒重下降7.81g,每亩单产减30~50kg.
小麦赤霉病在云南省很少发生,因流行而造成减产之事尚未报道.1991年玉溪地区新平县老厂乡和杨武镇,早地麦突发赤霉病造成损失.老厂乡黑查莫村公所537亩早地麦均染此病.主要表现为穗部变腐,籽粒皱缩干瘪.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田块、不同播期的调查、发病株率为55.9%,穗粒损失在28~36%之间,千粒重下降7.81g,每亩单产减30~50kg.
1993, 8(3): 217-218.
摘要:
1992年冬季于不同类型土壤农田内采集三叶期小麦根若干,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根上的泥土,再用灭菌水冲洗三次,用灭菌剪刀将根尖端剪成0.5cm的根段,放置于灭菌的200ml三角瓶内(瓶内装有灭菌水20ml和20粒玻璃球),置180转/分的振荡器上振荡20分钟,静置5分钟.
1992年冬季于不同类型土壤农田内采集三叶期小麦根若干,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根上的泥土,再用灭菌水冲洗三次,用灭菌剪刀将根尖端剪成0.5cm的根段,放置于灭菌的200ml三角瓶内(瓶内装有灭菌水20ml和20粒玻璃球),置180转/分的振荡器上振荡20分钟,静置5分钟.
1993, 8(3): 218-220.
摘要:
小麦根腐病是世界各产麦国的主要病害之一.70年代以前国外研究主要专指由长蠕孢菌引致的病害为对象.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方法和手段相继改进,80年代后出现了新颖概念.
小麦根腐病是世界各产麦国的主要病害之一.70年代以前国外研究主要专指由长蠕孢菌引致的病害为对象.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方法和手段相继改进,80年代后出现了新颖概念.
1993, 8(3): 220-221.
摘要:
小麦雪霉病Monographella nivalis(Schaffin.) E.Muller(Gerlachia nivalis Gamsand Mull.)自7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温江地区发生以来在四川各麦区日益严重.已成为小麦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病害.山区、丘陵、平坝的旱地、水旱轮作地均发生,目前四川推广的各种小麦品种上发病亦普遍,导致小麦苗期基腐、死苗,成株期鞘枯、叶斑、穗腐.
小麦雪霉病Monographella nivalis(Schaffin.) E.Muller(Gerlachia nivalis Gamsand Mull.)自7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温江地区发生以来在四川各麦区日益严重.已成为小麦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病害.山区、丘陵、平坝的旱地、水旱轮作地均发生,目前四川推广的各种小麦品种上发病亦普遍,导致小麦苗期基腐、死苗,成株期鞘枯、叶斑、穗腐.
1993, 8(3): 221-222.
摘要:
条锈、叶锈和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重要病害.当前的生产品种往往只抗单一病害,兼具多种抗性的良种不多,且抗源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因此,迫切需要开拓新的抗病种质资源,培育多抗品种,以满足小麦生产需要.小麦族野生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Sharma和Gill(1983)曾列举小麦野生亲缘植物的若干抗病基因转移到六倍体小麦栽培品种中.本文利用我国丰富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资源,研究对条、叶锈、白粉病原群体的抗病性,为扩大发掘筛选新的抗病资源和了解病原菌流行菌系潜在的野生寄主范围以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条锈、叶锈和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重要病害.当前的生产品种往往只抗单一病害,兼具多种抗性的良种不多,且抗源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因此,迫切需要开拓新的抗病种质资源,培育多抗品种,以满足小麦生产需要.小麦族野生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Sharma和Gill(1983)曾列举小麦野生亲缘植物的若干抗病基因转移到六倍体小麦栽培品种中.本文利用我国丰富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资源,研究对条、叶锈、白粉病原群体的抗病性,为扩大发掘筛选新的抗病资源和了解病原菌流行菌系潜在的野生寄主范围以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993, 8(3): 223-224.
摘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植物检疫的一种技术,具快速、简便、灵敏、标本用量少,一次可检样品数量多等特点.作者对云南一些地区的马铃薯病毒病样品、脱毒试管苗和引进品种等进行ELISA检测研究,为我云南马铃薯脱毒快繁、供种体系提供脱毒试管苗种源,并为脱毒种薯生产体系的各环节提供病毒检测服务.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植物检疫的一种技术,具快速、简便、灵敏、标本用量少,一次可检样品数量多等特点.作者对云南一些地区的马铃薯病毒病样品、脱毒试管苗和引进品种等进行ELISA检测研究,为我云南马铃薯脱毒快繁、供种体系提供脱毒试管苗种源,并为脱毒种薯生产体系的各环节提供病毒检测服务.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1993, 8(3): 224-226.
摘要:
甘薯黑斑病1890年最先在美国发现,1937年从日本传人我国辽宁省,逐渐自北向南蔓延危害,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发生.此病系一种毁灭性病害,是造成甘薯烂窖、烂床、死苗的主要原因.并且病薯人畜食后会引起中毒,直至死亡.本文从选育高产抗病甘薯新品种出发,介绍了人工鉴定6个甘薯品种对黑斑病菌的抗性反应的结果.
甘薯黑斑病1890年最先在美国发现,1937年从日本传人我国辽宁省,逐渐自北向南蔓延危害,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发生.此病系一种毁灭性病害,是造成甘薯烂窖、烂床、死苗的主要原因.并且病薯人畜食后会引起中毒,直至死亡.本文从选育高产抗病甘薯新品种出发,介绍了人工鉴定6个甘薯品种对黑斑病菌的抗性反应的结果.
1993, 8(3): 226-227.
摘要:
1972年组建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至1992年已满20周年.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纺织工业纤维的70%以上是棉纤维.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的重大障碍,因病为害,常年损失皮棉7.5~10万t.1983年以来国家又组织攻关研究,在控制两病、普及抗病品种方面取得成效,但潜在威胁仍未解除.
1972年组建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至1992年已满20周年.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纺织工业纤维的70%以上是棉纤维.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的重大障碍,因病为害,常年损失皮棉7.5~10万t.1983年以来国家又组织攻关研究,在控制两病、普及抗病品种方面取得成效,但潜在威胁仍未解除.
1993, 8(3): 227-228.
摘要:
3年内共鉴定出抗烟草根结线虫病的烟草品种16个,抗黑胫病的品种18个,抗花叶病的品种2个,抗青枯病的品种18个,抗气候斑的品种3个.烟草的病害不但影响烟草的产量,而且还影响烟草的品质和出口,每年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为了防治烟草的病害,作者对烟草品种进行了抗病性的鉴定.
3年内共鉴定出抗烟草根结线虫病的烟草品种16个,抗黑胫病的品种18个,抗花叶病的品种2个,抗青枯病的品种18个,抗气候斑的品种3个.烟草的病害不但影响烟草的产量,而且还影响烟草的品质和出口,每年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为了防治烟草的病害,作者对烟草品种进行了抗病性的鉴定.
1993, 8(3): 229-231.
摘要:
梨黑星病是梨树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南北各梨产区均有发生,其发生轻重随不同地区生态条件和栽培品种不同而变化.关于梨品种与发病的关系,前人报道主要是对自然发病条件下的调查,有的虽然作过一些接种试验,也是采用单一品种或少数品种上的菌株,试验结果的代表性不够,抗病品种适应性也不够广泛.
梨黑星病是梨树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南北各梨产区均有发生,其发生轻重随不同地区生态条件和栽培品种不同而变化.关于梨品种与发病的关系,前人报道主要是对自然发病条件下的调查,有的虽然作过一些接种试验,也是采用单一品种或少数品种上的菌株,试验结果的代表性不够,抗病品种适应性也不够广泛.
1993, 8(3): 231-232.
摘要:
梨锈病是梨树上的重要病害.防治该病长期采用化学农药,造成对环境及生态的不利影响.用重寄生菌控制锈病,国内外已有一些令人鼓舞的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是梨锈重寄生菌的寄生、形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梨锈病是梨树上的重要病害.防治该病长期采用化学农药,造成对环境及生态的不利影响.用重寄生菌控制锈病,国内外已有一些令人鼓舞的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是梨锈重寄生菌的寄生、形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1993, 8(3): 233-234.
摘要:
自贡市1982年开始发展葡萄,1992年底面积达2045亩.随栽培面积扩大,葡萄病害危害逐年加重,1989~1992年,对葡萄主要病害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展葡萄病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自贡市1982年开始发展葡萄,1992年底面积达2045亩.随栽培面积扩大,葡萄病害危害逐年加重,1989~1992年,对葡萄主要病害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展葡萄病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1993, 8(3): 234-236.
摘要:
柑桔裂皮病(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由类病毒引起,以枳、枳橙和柠檬作砧木的病.四川有172个县种植柑桔,总面积250万亩,投产6000万株,年总产突破100万t,柑桔病毒类病害严重威胁柑桔业的发展,特别是柑桔裂皮病危害性尚未引起人们关注.
柑桔裂皮病(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由类病毒引起,以枳、枳橙和柠檬作砧木的病.四川有172个县种植柑桔,总面积250万亩,投产6000万株,年总产突破100万t,柑桔病毒类病害严重威胁柑桔业的发展,特别是柑桔裂皮病危害性尚未引起人们关注.
1993, 8(3): 236-237.
摘要:
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类抗生体因能产生多种抗生素和酶,具有广谱的拮抗作用、较强的抗逆性而受到众多植病研究者的关注.由于条件的可控性和对人畜的安全性使B.subtilis类抗生体在收获后产品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类抗生体因能产生多种抗生素和酶,具有广谱的拮抗作用、较强的抗逆性而受到众多植病研究者的关注.由于条件的可控性和对人畜的安全性使B.subtilis类抗生体在收获后产品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1993, 8(3): 237-238.
摘要:
病原真菌引起的柑桔根腐病是柑桔主要病害之一.早在1914年美国佛州Polk县的Lake Alfred地区就发现杯伞菌(Clitocybe tabescens)引起的柑桔根根腐病.后来毁灭不少桔园.Streeops(1938)报道树龄20年的红桔因感染根腐病而大片死亡.
病原真菌引起的柑桔根腐病是柑桔主要病害之一.早在1914年美国佛州Polk县的Lake Alfred地区就发现杯伞菌(Clitocybe tabescens)引起的柑桔根根腐病.后来毁灭不少桔园.Streeops(1938)报道树龄20年的红桔因感染根腐病而大片死亡.
1993, 8(3): 239-240.
摘要:
柑桔衰退病毒(CTV)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柑桔病毒病害.对此病的的常规检测用生物鉴定,一般用墨西哥来檬作指示植物.这种方法费工费时,且受环境条件影响,用酶联免疫法,虽具快速等优点,但需制备抗血清,难度和技术条件要求高,我国未广泛用于该病毒的检测.近年JADodds等用分析双链RNA技术检测取得成功,我国尚缺乏研究和应用的报道.为此本文进行应用研究,试图掌握技术和初步应用于该病毒检测.
柑桔衰退病毒(CTV)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柑桔病毒病害.对此病的的常规检测用生物鉴定,一般用墨西哥来檬作指示植物.这种方法费工费时,且受环境条件影响,用酶联免疫法,虽具快速等优点,但需制备抗血清,难度和技术条件要求高,我国未广泛用于该病毒的检测.近年JADodds等用分析双链RNA技术检测取得成功,我国尚缺乏研究和应用的报道.为此本文进行应用研究,试图掌握技术和初步应用于该病毒检测.
1993, 8(3): 240-241.
摘要:
柑桔碎叶病主要危害以枳及其杂种作砧木的柑桔树.该病在美国、日本等国都有分布,在我国分布较为普遍,台湾、广东、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和广西等省均有报道,在浙江、湖南、福建和广西等省的枳砧柑桔园造成危害.台湾苏鸿基根据该病在腊斯克枳橙和特洛亚枳橙上的症状,将柑桔碎叶病毒划分为致病力强弱不同的株系.
柑桔碎叶病主要危害以枳及其杂种作砧木的柑桔树.该病在美国、日本等国都有分布,在我国分布较为普遍,台湾、广东、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和广西等省均有报道,在浙江、湖南、福建和广西等省的枳砧柑桔园造成危害.台湾苏鸿基根据该病在腊斯克枳橙和特洛亚枳橙上的症状,将柑桔碎叶病毒划分为致病力强弱不同的株系.
1993, 8(3): 241-242.
摘要:
柑桔衰退病毒(Citrustristeza Virus,CTV)引起的柑桔衰退病,由蚜虫传播,是世界柑桔的严重病害之一.30年代以来,毁树5000万株以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此病发生,20多个国家将其列为检疫对象.M.Bar-Joseph等(1979)首次应用ELISA法对此病进行检测.
柑桔衰退病毒(Citrustristeza Virus,CTV)引起的柑桔衰退病,由蚜虫传播,是世界柑桔的严重病害之一.30年代以来,毁树5000万株以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此病发生,20多个国家将其列为检疫对象.M.Bar-Joseph等(1979)首次应用ELISA法对此病进行检测.
1993, 8(3): 243-244.
摘要:
黄瓜主要根群分布在20cm的耕作层内,在5cm处比较集中,横向伸长集中在30~50cm,较早木栓化,断根再生能力差,而生长还需一定量二氧化碳,空气中含量不能满足,经施用有机肥料使之放出二氧化碳来补充,可以达到目的.
黄瓜主要根群分布在20cm的耕作层内,在5cm处比较集中,横向伸长集中在30~50cm,较早木栓化,断根再生能力差,而生长还需一定量二氧化碳,空气中含量不能满足,经施用有机肥料使之放出二氧化碳来补充,可以达到目的.
1993, 8(3): 244-245.
摘要:
经三年研究,初步摸清重庆市辣椒主要真菌病害种类:辣椒疫病、灰霉病、黑根腐病,其次:炭疽病、猝倒病,以及白绢病、枯萎病、灰叶斑病零星发生.基本摸清主要病害发生规律,明确主要病害病原菌生长和侵染的温度范围及最适温度.通过室内抑菌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的有效药剂:64%杀毒矾M8WP,50%速克灵WP,50%扑海因WP等,提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经三年研究,初步摸清重庆市辣椒主要真菌病害种类:辣椒疫病、灰霉病、黑根腐病,其次:炭疽病、猝倒病,以及白绢病、枯萎病、灰叶斑病零星发生.基本摸清主要病害发生规律,明确主要病害病原菌生长和侵染的温度范围及最适温度.通过室内抑菌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的有效药剂:64%杀毒矾M8WP,50%速克灵WP,50%扑海因WP等,提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993, 8(3): 245-246.
摘要:
在测定病害对植株的影响中,确定了以绿色叶片数及枯黄叶面积大小为主的田间病情分级标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导出了病情指数与产量的回归方程式y%=93.066-0.741x(r=-0.933**).在药剂防治试验中,有硫酸铜等11种药剂抑制分生孢子萌发的效果良好,疫霜昃等4种抑制菌丝体生长的效果达100%,G732,G730两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较高.
在测定病害对植株的影响中,确定了以绿色叶片数及枯黄叶面积大小为主的田间病情分级标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导出了病情指数与产量的回归方程式y%=93.066-0.741x(r=-0.933**).在药剂防治试验中,有硫酸铜等11种药剂抑制分生孢子萌发的效果良好,疫霜昃等4种抑制菌丝体生长的效果达100%,G732,G730两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较高.
1993, 8(3): 246-246.
摘要:
从河南省上蔡县采到生姜萎蔫青枯病姜块和条斑叶枯病叶片上分离出两种性状不同病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染色反应、培养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致病性测定等试验,鉴定出萎蔫青枯病的病原细菌为青枯假单胞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
从河南省上蔡县采到生姜萎蔫青枯病姜块和条斑叶枯病叶片上分离出两种性状不同病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染色反应、培养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致病性测定等试验,鉴定出萎蔫青枯病的病原细菌为青枯假单胞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
1993, 8(3): 247-249.
摘要:
1990年作者在重庆发现了一种引致甘蓝叶球严重腐烂的病害,对甘蓝的产量和品质已造成了较大损失.本文就其症状、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进行了观察试验.同时也初步研究了它与甘蓝苗期立枯病之间的关系.
1990年作者在重庆发现了一种引致甘蓝叶球严重腐烂的病害,对甘蓝的产量和品质已造成了较大损失.本文就其症状、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进行了观察试验.同时也初步研究了它与甘蓝苗期立枯病之间的关系.
1993, 8(3): 249-251.
摘要:
在近年的系统调查中发现了空心苋炭疽病,经分离培养观察和按Koch's证病律并结合症状特征鉴定,其病原物为一种毛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并进一步研究了该病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病害在田间的发生发展动态规律.
在近年的系统调查中发现了空心苋炭疽病,经分离培养观察和按Koch's证病律并结合症状特征鉴定,其病原物为一种毛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并进一步研究了该病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病害在田间的发生发展动态规律.
1993, 8(3): 251-252.
摘要: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经济价值较高,见效快,收益较大.因此,在重庆市发展迅速,成为菇农致富之路.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威胁食用菌的病害也逐渐蔓延,发病菌包率一般20%~50%左右,重者100%.为此,重庆市农牧渔业局作为课题下达我所承担,要求控制它的危害.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经济价值较高,见效快,收益较大.因此,在重庆市发展迅速,成为菇农致富之路.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威胁食用菌的病害也逐渐蔓延,发病菌包率一般20%~50%左右,重者100%.为此,重庆市农牧渔业局作为课题下达我所承担,要求控制它的危害.
1993, 8(3): 252-254.
摘要:
茎瘤芥菜病毒病是四川榨菜产区主要病害,流行年大面积平均病株率20%、高者达50%以上,年损失鲜菜头四成多,严重影响榨菜产量和品质.多年来由于产区大面积上病毒病原种群,组成和分布状况尚不清楚,阻碍抗病资源的发掘利用和抗病品种培育,为此,近年开展病原种群及其组成分布研究.
茎瘤芥菜病毒病是四川榨菜产区主要病害,流行年大面积平均病株率20%、高者达50%以上,年损失鲜菜头四成多,严重影响榨菜产量和品质.多年来由于产区大面积上病毒病原种群,组成和分布状况尚不清楚,阻碍抗病资源的发掘利用和抗病品种培育,为此,近年开展病原种群及其组成分布研究.
1993, 8(3): 254-256.
摘要:
在西藏,菌核病是70年代末开始发生在温室及塑料棚蔬菜上的新病害.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菌源积累,菌核病迅速成为保护地蔬菜的一大病害.茄果类、瓜类、豆类、绿叶菜类等多种蔬菜均可严重受害.据不同地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调查,发病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30%以上,病株率一般为10~20%,严重的达50~80%.
在西藏,菌核病是70年代末开始发生在温室及塑料棚蔬菜上的新病害.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菌源积累,菌核病迅速成为保护地蔬菜的一大病害.茄果类、瓜类、豆类、绿叶菜类等多种蔬菜均可严重受害.据不同地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调查,发病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30%以上,病株率一般为10~20%,严重的达50~80%.
1993, 8(3): 257-259.
摘要:
川芎Ligusticum chuamxiong Hort.为四川产主要道地药材,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主产于都江堰市、新都、崇庆等县.川芎块茎腐烂病俗称“水冬瓜”,是川芎产区发生普遍而严重的一种病害.鉴于此我所1988~1992年开展“川芎块茎腐烂病病原及防治研究”,本文报道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川芎Ligusticum chuamxiong Hort.为四川产主要道地药材,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主产于都江堰市、新都、崇庆等县.川芎块茎腐烂病俗称“水冬瓜”,是川芎产区发生普遍而严重的一种病害.鉴于此我所1988~1992年开展“川芎块茎腐烂病病原及防治研究”,本文报道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1993, 8(3): 259-261.
摘要:
川芎块茎腐烂病在农村集体生产时,发病率达33.3%,严重者达41.3%,农村体制改革后,药农加强了田间管理,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普遍发生,是川芎生产上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所1988~1992年进行川芎块茎腐病病原及防治研究,本文报道病害发生与防治研究部分.
川芎块茎腐烂病在农村集体生产时,发病率达33.3%,严重者达41.3%,农村体制改革后,药农加强了田间管理,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普遍发生,是川芎生产上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所1988~1992年进行川芎块茎腐病病原及防治研究,本文报道病害发生与防治研究部分.
1993, 8(3): 261-262.
摘要:
河南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有利于药用植物生长和生产.河南省也是我国北方中药材主产省份之一,特别是四大怀药,红枣、牡丹等名贵药材和花卉的主要生产基地,近年来还引种许多南北药用植物新品种而且不少药用植物还具有观赏和绿化环境的价值.这些药用植物的广泛种植,不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发展贸易,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好手段.但在当前生产中突出的问题是受多种病害的为害,损失较大.
河南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有利于药用植物生长和生产.河南省也是我国北方中药材主产省份之一,特别是四大怀药,红枣、牡丹等名贵药材和花卉的主要生产基地,近年来还引种许多南北药用植物新品种而且不少药用植物还具有观赏和绿化环境的价值.这些药用植物的广泛种植,不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发展贸易,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好手段.但在当前生产中突出的问题是受多种病害的为害,损失较大.
1993, 8(3): 262-263.
摘要:
令箭荷花(Epiphyllum ackermunnii Haw,简称令箭)属仙人掌科植物,因其叶状变态茎酷似古代的令箭,开花又如睡莲而得名令箭,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深受花卉爱好者喜爱.生长期间,遭受丝核菌感染,观赏价值大受影响,甚至造成死亡.本文是作者1988年至1989年对该病菌所引起的症状、病原、发病的环境条件和防治措施的调查研究.
令箭荷花(Epiphyllum ackermunnii Haw,简称令箭)属仙人掌科植物,因其叶状变态茎酷似古代的令箭,开花又如睡莲而得名令箭,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深受花卉爱好者喜爱.生长期间,遭受丝核菌感染,观赏价值大受影响,甚至造成死亡.本文是作者1988年至1989年对该病菌所引起的症状、病原、发病的环境条件和防治措施的调查研究.
1993, 8(3): 263-264.
摘要: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为重庆市常见草花,亦是我国各大、中城市节日主要的应用型花卉,仅北京一年的生产量就达数十万盆.一串红在重庆市受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较重,其发病株率一般3~6%,重者可达10%.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为重庆市常见草花,亦是我国各大、中城市节日主要的应用型花卉,仅北京一年的生产量就达数十万盆.一串红在重庆市受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较重,其发病株率一般3~6%,重者可达10%.
1993, 8(3): 265-266.
doi: 10.16211/j.issn.1004-390X(n).2016.05.025
摘要: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系茜草科香果树属的高大落叶乔木,我国特有种,仅在西南地区零星分布,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在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仅存一株.我们从1991年开始以该株的叶片和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已成功地培育出675株试管苗.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系茜草科香果树属的高大落叶乔木,我国特有种,仅在西南地区零星分布,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在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仅存一株.我们从1991年开始以该株的叶片和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已成功地培育出675株试管苗.
1993, 8(3): 266-267.
摘要:
从四川农大喷江农场树木苗圃(前作湿地松)和校园土(前作三叶草)取土样,带回室内,调节土壤含水量为20%左右,装钵.
从四川农大喷江农场树木苗圃(前作湿地松)和校园土(前作三叶草)取土样,带回室内,调节土壤含水量为20%左右,装钵.
1993, 8(3): 267-268.
摘要:
病虫害发生程度趋势估计的准确程度,除取决于利用长期积累的测报资料外,还取决于当年有效数据的索取.为作好病害发生程度趋势估计,笔者认为,首先从当地一种主要病虫人手,综合分析人为措施、环境条件,病虫、寄主之间关系,方能对其发生趋势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病虫害发生程度趋势估计的准确程度,除取决于利用长期积累的测报资料外,还取决于当年有效数据的索取.为作好病害发生程度趋势估计,笔者认为,首先从当地一种主要病虫人手,综合分析人为措施、环境条件,病虫、寄主之间关系,方能对其发生趋势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1993, 8(3): 269-270.
摘要:
复硝钠(丰产素)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发芽,生长发育,提早开花,延长花的寿命,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等多种功能.为验证复硝钠性能和价值,1992年在永川市对桑、茶、藤菜、小麦等作物进行应用复硝钠的增产试验,结果简结于后.
复硝钠(丰产素)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发芽,生长发育,提早开花,延长花的寿命,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等多种功能.为验证复硝钠性能和价值,1992年在永川市对桑、茶、藤菜、小麦等作物进行应用复硝钠的增产试验,结果简结于后.
1993, 8(3): 270-270.
摘要:
目前在烤烟烘烤中、直接影响烤烟烘烤质量的温度、湿度仅用一根温度湿度计来观察,这样既不能保证质量,同时费工、费燃料.为此云南农业大学基础部王华山副教授研制成功了烤烟房温湿度测报器,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为:92206232·3.
目前在烤烟烘烤中、直接影响烤烟烘烤质量的温度、湿度仅用一根温度湿度计来观察,这样既不能保证质量,同时费工、费燃料.为此云南农业大学基础部王华山副教授研制成功了烤烟房温湿度测报器,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为:92206232·3.
1993, 8(3): 271-272.
摘要:
今年大量的田间调查数据表明,在绵阳市实栽水稻213.15万亩中,主栽以明恢63作父本组配的“63”系列品种(系)的抗瘟性有强有弱,无论苗叶瘟或穗颈瘟的发病程,度,明显重于近年,既有1984,1985年的相似发病特点,但又不完全雷同,这是在1992年特殊条件下的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今年大量的田间调查数据表明,在绵阳市实栽水稻213.15万亩中,主栽以明恢63作父本组配的“63”系列品种(系)的抗瘟性有强有弱,无论苗叶瘟或穗颈瘟的发病程,度,明显重于近年,既有1984,1985年的相似发病特点,但又不完全雷同,这是在1992年特殊条件下的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993, 8(3): 271-271.
摘要:
查阅稻曲病资料30篇,研究虽有进展但较缓慢,且有不少原因不明.
查阅稻曲病资料30篇,研究虽有进展但较缓慢,且有不少原因不明.
1993, 8(3): 272-272.
摘要:
本文介绍1992年在昆明市官渡区福海乡所做施肥时间实验与稻曲病发生的关系.施肥期分栽秧当天.栽后10天、栽后25天、栽后40天及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处理间孕穗前期叶色级别与病害相关性显著,叶色越绿,稻曲病越重.另外,处理间空秕率和千粒重与病害相关性显著,但并不是由于病害造成,而是由于肥力条件造成.
本文介绍1992年在昆明市官渡区福海乡所做施肥时间实验与稻曲病发生的关系.施肥期分栽秧当天.栽后10天、栽后25天、栽后40天及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处理间孕穗前期叶色级别与病害相关性显著,叶色越绿,稻曲病越重.另外,处理间空秕率和千粒重与病害相关性显著,但并不是由于病害造成,而是由于肥力条件造成.
1993, 8(3): 272-272.
摘要:
1991年7月在元谋进行水稻纹枯病田间调查,出现同一田块各组调查的病情指数差异较大,甚至不同田块重病田比轻病田的指数低的反常现象.总结其原因系本病在田间为核心分布,选点影响结果.据此改五点取样为四角选点,调查纹枯病的田间发病率和病指数的结果,均为离田埂越近越重,越远越轻.
1991年7月在元谋进行水稻纹枯病田间调查,出现同一田块各组调查的病情指数差异较大,甚至不同田块重病田比轻病田的指数低的反常现象.总结其原因系本病在田间为核心分布,选点影响结果.据此改五点取样为四角选点,调查纹枯病的田间发病率和病指数的结果,均为离田埂越近越重,越远越轻.
1993, 8(3): 273-273.
摘要:
水稻新品种选育是我省“七·五”科技攻关协作课题.作者等承担该项协作的品种抗瘟性鉴定研究工作.5年共鉴定各协作单位提供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材料)854个.结果抗六个生理小种的材料有84~62等17个,占1.9%;抗五个小种的材料有118个,占13.8%.这些品种(品系,材料)抗病谱广,是较好的抗源材料.
水稻新品种选育是我省“七·五”科技攻关协作课题.作者等承担该项协作的品种抗瘟性鉴定研究工作.5年共鉴定各协作单位提供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材料)854个.结果抗六个生理小种的材料有84~62等17个,占1.9%;抗五个小种的材料有118个,占13.8%.这些品种(品系,材料)抗病谱广,是较好的抗源材料.
1993, 8(3): 273-273.
摘要:
1991年测定了昌宁县的21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分别为B13、C13、E1、E3、F1、G1等5群6个小种,与1984年测定结果相比,小种种群有所变化,其优势小种除原有的G1外,又增加了E1和E3(占总测菌株的81%).用这21个菌株分别接种于昌宁县主要栽培品种51~1,大叶桂朝、212等上,根据对各菌株的抗感反应,计算出各品种对稻瘟病的感染百分率.客观地评价了这些品种的抗瘟性.
1991年测定了昌宁县的21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分别为B13、C13、E1、E3、F1、G1等5群6个小种,与1984年测定结果相比,小种种群有所变化,其优势小种除原有的G1外,又增加了E1和E3(占总测菌株的81%).用这21个菌株分别接种于昌宁县主要栽培品种51~1,大叶桂朝、212等上,根据对各菌株的抗感反应,计算出各品种对稻瘟病的感染百分率.客观地评价了这些品种的抗瘟性.
1993, 8(3): 274-274.
摘要:
通过1991,1992两年的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陆良地区稻瘟病的发生发展与农业措施的关系.首先是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有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有所减弱的趋势.穗瘟的发生有随氮素化肥用量增加而加重.通过工作,还为稻瘟病发生予测积累了数据,也为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决策的参考.
通过1991,1992两年的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陆良地区稻瘟病的发生发展与农业措施的关系.首先是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有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有所减弱的趋势.穗瘟的发生有随氮素化肥用量增加而加重.通过工作,还为稻瘟病发生予测积累了数据,也为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决策的参考.
1993, 8(3): 274-274.
摘要:
1990年对姚安水稻楚粳系统,经室内传毒显症病株,另由云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用血清酶联吸附法,对隐症病株测定吻合结果,鉴定出楚粳11号(楚粳4号/楚粳3号),楚粳6、4号(城堡1号/国庆20号),较抗条纹叶枯病,近年已扩种近万亩.
1990年对姚安水稻楚粳系统,经室内传毒显症病株,另由云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用血清酶联吸附法,对隐症病株测定吻合结果,鉴定出楚粳11号(楚粳4号/楚粳3号),楚粳6、4号(城堡1号/国庆20号),较抗条纹叶枯病,近年已扩种近万亩.
1993, 8(3): 275-276.
摘要:
1.1 2%速保利(种衣剂),分别用种子量1%,1.5%、2.0%拌种.1.2 15%百坦,用种子量的0.3%拌种.1.3 空白对照小区面积一厘,重复三次.地点,东村村公所;沙壤土,高肥力,地下水位低;前作蔬菜.小麦品种绵阳20号.1991年10月25日播种,亩用量10kg;30kg普钙,10kg尿素作种肥,未施蘖肥和穗肥.
1.1 2%速保利(种衣剂),分别用种子量1%,1.5%、2.0%拌种.1.2 15%百坦,用种子量的0.3%拌种.1.3 空白对照小区面积一厘,重复三次.地点,东村村公所;沙壤土,高肥力,地下水位低;前作蔬菜.小麦品种绵阳20号.1991年10月25日播种,亩用量10kg;30kg普钙,10kg尿素作种肥,未施蘖肥和穗肥.
1993, 8(3): 276-276.
摘要:
小麦白粉病在高县常年发生3~4万亩,占种植面积四分之一,流行年达5~6万亩,一般损失产量10%左右,重病年达20%~30%,最重麦田可达50%以上.笔者于1981~1985年对其初次侵染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小麦白粉病在高县常年发生3~4万亩,占种植面积四分之一,流行年达5~6万亩,一般损失产量10%左右,重病年达20%~30%,最重麦田可达50%以上.笔者于1981~1985年对其初次侵染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1993, 8(3): 277-278.
摘要:
根据病害“四面体”观点,以病“三角”为重点,采用植病现代流行学定量的方法和系统科学理论与电算模式及模糊数学,对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进行7年试验研究及应用.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C.)是一种专性较强的表面寄生菌和异宗配合菌,易产生新变异,所以适应性强,发生普遍,随作物病害系统变迁,泸县60年代局部发生,70年代加剧发生,80年代趋于稳定,90年代扩大发生.
根据病害“四面体”观点,以病“三角”为重点,采用植病现代流行学定量的方法和系统科学理论与电算模式及模糊数学,对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进行7年试验研究及应用.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C.)是一种专性较强的表面寄生菌和异宗配合菌,易产生新变异,所以适应性强,发生普遍,随作物病害系统变迁,泸县60年代局部发生,70年代加剧发生,80年代趋于稳定,90年代扩大发生.
1993, 8(3): 278-278.
摘要:
小麦红矮病(WRDV)又称坐兜病,是由叶蝉传毒引起.对黑水县种植在海拔2500~2850m高度的冬麦生产威胁最大.
小麦红矮病(WRDV)又称坐兜病,是由叶蝉传毒引起.对黑水县种植在海拔2500~2850m高度的冬麦生产威胁最大.
1993, 8(3): 279-279.
摘要:
1989和1992年开展研究工作,摘要报道于后.1 田间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即子囊成熟指数80以上,麦穗扬花15%、65%分别施药50%多菌灵,125g/亩,一次和扬花45~50%施药一次,与对照相比,防治二次和一次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1.2%、85.6%,差异极显著.防治一次和二次间差异不显著,但防治一次投人少,其经济效益明显优于防治二次.
1989和1992年开展研究工作,摘要报道于后.1 田间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即子囊成熟指数80以上,麦穗扬花15%、65%分别施药50%多菌灵,125g/亩,一次和扬花45~50%施药一次,与对照相比,防治二次和一次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1.2%、85.6%,差异极显著.防治一次和二次间差异不显著,但防治一次投人少,其经济效益明显优于防治二次.
1993, 8(3): 280-280.
摘要:
1992年在陆良采用二次旋转回归正次设计试验方案,对玉米大斑病发生规律、危害产量损失与气象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进行系统调查.在百年罕见的严重干旱、发病不充分,1992年大斑病始发期比1991年推迟5天,发病始盛期推迟15天,发病盛期推迟5天.
1992年在陆良采用二次旋转回归正次设计试验方案,对玉米大斑病发生规律、危害产量损失与气象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进行系统调查.在百年罕见的严重干旱、发病不充分,1992年大斑病始发期比1991年推迟5天,发病始盛期推迟15天,发病盛期推迟5天.
1993, 8(3): 281-282.
摘要:
玉米粗缩病(Maizerough dwarf virus)是云南玉米上一种新病毒病害.近年该病在云南丽江县发生极为严重,部分田块颗粒无收.1990年发病面积458.3公顷,平均发病率11.4%,损失玉米11.75万公斤.1991年发病面积574.0公顷,一般发病率1%~20%,最高达100%,平均发病率18.56%,损失23.95万公斤.
玉米粗缩病(Maizerough dwarf virus)是云南玉米上一种新病毒病害.近年该病在云南丽江县发生极为严重,部分田块颗粒无收.1990年发病面积458.3公顷,平均发病率11.4%,损失玉米11.75万公斤.1991年发病面积574.0公顷,一般发病率1%~20%,最高达100%,平均发病率18.56%,损失23.95万公斤.
1993, 8(3): 281-281.
摘要:
农丰菌是贵州省林科所胡炳福从松针上分离所得两个细菌菌株,即BC752(Bacterium cereum)和P751(Pseudomonas sp.),经贵州省生物药品厂发酵生产为瓶装菌剂(液),分别称为农丰菌1号和农丰菌2号.几年来经一些农户和单位试用,认为多种林木、果树、烟草和大田作物病害,有较好的防病增产作用.还报导对多种病菌有溶菌和抑菌作用.本试验以玉米大、小斑病菌为对象,进行了药效的鉴定.
农丰菌是贵州省林科所胡炳福从松针上分离所得两个细菌菌株,即BC752(Bacterium cereum)和P751(Pseudomonas sp.),经贵州省生物药品厂发酵生产为瓶装菌剂(液),分别称为农丰菌1号和农丰菌2号.几年来经一些农户和单位试用,认为多种林木、果树、烟草和大田作物病害,有较好的防病增产作用.还报导对多种病菌有溶菌和抑菌作用.本试验以玉米大、小斑病菌为对象,进行了药效的鉴定.
1993, 8(3): 282-282.
摘要:
玉米褐斑病(Physoderma zeae-maydis Shaw)在四川省荥经县各地、各种品种中均可发病.以河谷、二台地恩斯77和七三单交发病最重,六七月多雨,特别昼夜雨日数多,湿度大常流行成灾.荥经县玉米生长中后期的六至八月,日均温21.3~24.4℃,降雨日数61.4天,占三个月总日数的66.74%;降雨量786.2ml,占年降雨量的62.74%,相对湿度80%左右,有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蔓延.
玉米褐斑病(Physoderma zeae-maydis Shaw)在四川省荥经县各地、各种品种中均可发病.以河谷、二台地恩斯77和七三单交发病最重,六七月多雨,特别昼夜雨日数多,湿度大常流行成灾.荥经县玉米生长中后期的六至八月,日均温21.3~24.4℃,降雨日数61.4天,占三个月总日数的66.74%;降雨量786.2ml,占年降雨量的62.74%,相对湿度80%左右,有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蔓延.
1993, 8(3): 283-283.
摘要:
棉枯萎病(Fusarium f.sp.vasinfectum)是棉花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实践证明,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枯萎病经济有效的措施.作者在研究棉花品种抗性鉴定方法中,应用棉籽种仁浸提液与兔血红细胞的凝集作用,看出棉花品种的抗性与血凝活性显著相关,表明抗性品种中有凝集素存在.
棉枯萎病(Fusarium f.sp.vasinfectum)是棉花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实践证明,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枯萎病经济有效的措施.作者在研究棉花品种抗性鉴定方法中,应用棉籽种仁浸提液与兔血红细胞的凝集作用,看出棉花品种的抗性与血凝活性显著相关,表明抗性品种中有凝集素存在.
1993, 8(3): 284-285.
摘要:
花生纹枯病是我县新上升的一种病害,为给综合防治提供依据,1990年开始对田间发生规律及测报技术进行研究,报道于后.
花生纹枯病是我县新上升的一种病害,为给综合防治提供依据,1990年开始对田间发生规律及测报技术进行研究,报道于后.
1993, 8(3): 284-284.
摘要:
1991~1992年,对楚雄市、南华、姚安、路南、玉溪、通海、峨山、江川、澄江、华宁、弥勒、建水等12个县市烟草病毒病种类和发生特点进行了鉴定、研究.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根据症状发生特点分类,采集代表性病标样,室内进行生物接种、电镜观察、血清学反应,最后确定病毒种类.
1991~1992年,对楚雄市、南华、姚安、路南、玉溪、通海、峨山、江川、澄江、华宁、弥勒、建水等12个县市烟草病毒病种类和发生特点进行了鉴定、研究.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根据症状发生特点分类,采集代表性病标样,室内进行生物接种、电镜观察、血清学反应,最后确定病毒种类.
1993, 8(3): 286-287.
摘要:
此病在柑桔定植园开花结果期出现新梢发黄,有斑驳病叶等黄化现象;黄化中后期,常与衰退病,根腐病和管理粗放等所致的黄化混淆.化念农场50年代初期建园,1978年面积达556.8亩,至1991年因此病仅剩下142亩.1974年年产205.617t;1979年下降为12.03t.
此病在柑桔定植园开花结果期出现新梢发黄,有斑驳病叶等黄化现象;黄化中后期,常与衰退病,根腐病和管理粗放等所致的黄化混淆.化念农场50年代初期建园,1978年面积达556.8亩,至1991年因此病仅剩下142亩.1974年年产205.617t;1979年下降为12.03t.
1993, 8(3): 286-286.
摘要:
桃、梨等水果根瘤病的防治,过去采用波尔多液保护伤口,换土、根接,此法费工防治不彻底,为此1989年在省二监狱桃园选择含量70%的甲基托布津用1000倍液进行了该病的防治.材料为四年生武昌早桃树.
桃、梨等水果根瘤病的防治,过去采用波尔多液保护伤口,换土、根接,此法费工防治不彻底,为此1989年在省二监狱桃园选择含量70%的甲基托布津用1000倍液进行了该病的防治.材料为四年生武昌早桃树.
1993, 8(3): 287-288.
摘要:
许多学者认为寄主体内存在的某些化学物质参与病菌的潜伏侵染.至今为止,发现丹宁、二烯化合物、酚类物质和茄碱分别参与Botrytis cinerea在蕃茄果实中;Colletoticham gloeosporioides在香蕉和油梨果实中、Vivlsa mali在苹果果实中、Colletotichum phomoides在蕃茄果实中的潜伏侵染.
许多学者认为寄主体内存在的某些化学物质参与病菌的潜伏侵染.至今为止,发现丹宁、二烯化合物、酚类物质和茄碱分别参与Botrytis cinerea在蕃茄果实中;Colletoticham gloeosporioides在香蕉和油梨果实中、Vivlsa mali在苹果果实中、Colletotichum phomoides在蕃茄果实中的潜伏侵染.
1993, 8(3): 289-290.
摘要:
柑桔根部真菌病害是柑桔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有的病原菌主要危害侧根,引起病树死亡,桔园毁灭;更多种类的病原菌主要危害吸收根,使其大量腐烂,严重影响树势、果实品质及产量.本世纪来,许多种植柑桔的国家和地区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
柑桔根部真菌病害是柑桔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有的病原菌主要危害侧根,引起病树死亡,桔园毁灭;更多种类的病原菌主要危害吸收根,使其大量腐烂,严重影响树势、果实品质及产量.本世纪来,许多种植柑桔的国家和地区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
1993, 8(3): 290-291.
摘要:
芒果和荔枝是人们喜爱的岭南隹果,这两种果树在热带和亚热带普遍种植.国外对其有关寄生线虫研究尚不多,而国内这方面还处于空白.
芒果和荔枝是人们喜爱的岭南隹果,这两种果树在热带和亚热带普遍种植.国外对其有关寄生线虫研究尚不多,而国内这方面还处于空白.
1993, 8(3): 291-292.
摘要: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毒源主要为TuMV、TMV、CMV单独或复合侵染所致.传播途径TMV主要是存在土壤中的病残根,TuMV、CMV为蚜虫介体传毒.不同种型传毒能力有差异,菜缢管蚜适应能力强,其传毒能力主要靠迁飞;光、风向、风速、湿度、温度、寄主水肥条件营养环境都影响菜蚜迁飞传毒.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毒源主要为TuMV、TMV、CMV单独或复合侵染所致.传播途径TMV主要是存在土壤中的病残根,TuMV、CMV为蚜虫介体传毒.不同种型传毒能力有差异,菜缢管蚜适应能力强,其传毒能力主要靠迁飞;光、风向、风速、湿度、温度、寄主水肥条件营养环境都影响菜蚜迁飞传毒.
1993, 8(3): 292-292.
摘要:
经调查研究发现,蝴蝶兰主要病害有:由齿舌兰轮斑病毒(ORSV)、喜姆比兰坎纹病毒(CyMV)引起之毒素病;主要由病原细菌Erwinia chrysanthemi第Ⅳ亚群引起之软腐病,该病在高温(28~36℃)、高湿之环境下最易发生,药剂防治时以四环霉素、铜快得宁及氢氧化铜之效果最优,由病原细菌Pseudomonas cattleyae引起之褐斑病,该病在中温(20-28℃)高湿下最容易发生,药剂防治以四环霉素、氢氧化铜及铜锌锰乃浦效果最优.
经调查研究发现,蝴蝶兰主要病害有:由齿舌兰轮斑病毒(ORSV)、喜姆比兰坎纹病毒(CyMV)引起之毒素病;主要由病原细菌Erwinia chrysanthemi第Ⅳ亚群引起之软腐病,该病在高温(28~36℃)、高湿之环境下最易发生,药剂防治时以四环霉素、铜快得宁及氢氧化铜之效果最优,由病原细菌Pseudomonas cattleyae引起之褐斑病,该病在中温(20-28℃)高湿下最容易发生,药剂防治以四环霉素、氢氧化铜及铜锌锰乃浦效果最优.
1993, 8(3): 293-294.
摘要:
过往,国内外均有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致甘蓝立枯病或茎腐病或底腐病的记载.近年,李华荣等发现甘蓝底腐病已对重庆地区甘蓝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作者并将其病原鉴定为R.solani AG-2-1;同时研究了该病害与甘蓝幼苗立枯病的关系(资料未发表).
过往,国内外均有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致甘蓝立枯病或茎腐病或底腐病的记载.近年,李华荣等发现甘蓝底腐病已对重庆地区甘蓝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作者并将其病原鉴定为R.solani AG-2-1;同时研究了该病害与甘蓝幼苗立枯病的关系(资料未发表).
1993, 8(3): 293-293.
摘要:
毛花雀稗是我国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年生暖地型优良牧草,耐寒、耐旱、没有夏枯现象,适口性好,四季常青产草量高的牧草.毛花雀稗种子产量常因感病而下降,经考察研究,毛花雀稗穗期病害除已有记载的麦角病外,还有毛花雀稗炭疽病(Ascochyta rabiei)和红粉病(Trichothecium roseum).
毛花雀稗是我国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年生暖地型优良牧草,耐寒、耐旱、没有夏枯现象,适口性好,四季常青产草量高的牧草.毛花雀稗种子产量常因感病而下降,经考察研究,毛花雀稗穗期病害除已有记载的麦角病外,还有毛花雀稗炭疽病(Ascochyta rabiei)和红粉病(Trichothecium roseum).
1993, 8(3): 294-295.
摘要:
本文对从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江苏、安徽、广西、湖北、北京、吉林等地采集和征集的病害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报道枝孢属菌种两个新变种:番茄枝孢缢缩变种Cladosporium fulvum Cke.var.constrictae ZhangL.T.Fei.和不列颠枝孢多胞变种C.britannicum E11.var.phragmoe ZhangL.T.Fei;6个国内新记录种.
本文对从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江苏、安徽、广西、湖北、北京、吉林等地采集和征集的病害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报道枝孢属菌种两个新变种:番茄枝孢缢缩变种Cladosporium fulvum Cke.var.constrictae ZhangL.T.Fei.和不列颠枝孢多胞变种C.britannicum E11.var.phragmoe ZhangL.T.Fei;6个国内新记录种.
1993, 8(3): 295-296.
摘要:
作者在检疫检验中在98种植物上发现186种病害,其中真菌病害148种,细菌病害23种,其它病害15种.虽然近年无重大疫情发生,但也不乏危险性极大和本地区未发生过新的病害,应引起重视.
作者在检疫检验中在98种植物上发现186种病害,其中真菌病害148种,细菌病害23种,其它病害15种.虽然近年无重大疫情发生,但也不乏危险性极大和本地区未发生过新的病害,应引起重视.
1993, 8(3): 296-297.
摘要:
1983年至1992年,我站审批引进种苗,累计447批(次),1992年种植物,种子172.6万公斤,苗木和繁殖材料230.3万株.按植物分类有33科72属;按产品分为粮谷豆、果树、蔬菜瓜果、观赏植物、经济植物、牧草六类.
1983年至1992年,我站审批引进种苗,累计447批(次),1992年种植物,种子172.6万公斤,苗木和繁殖材料230.3万株.按植物分类有33科72属;按产品分为粮谷豆、果树、蔬菜瓜果、观赏植物、经济植物、牧草六类.
1993, 8(3): 297-298.
摘要:
植物检疫业务信息和疫情数据管理,是植检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是科学决策和制定检疫对策的前提和依据.现行管理手段与信息时代不相适应,迫切需要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尤其应用软件的开发.开发了四川植物检疫信息系统(ISSPQ).
植物检疫业务信息和疫情数据管理,是植检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是科学决策和制定检疫对策的前提和依据.现行管理手段与信息时代不相适应,迫切需要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尤其应用软件的开发.开发了四川植物检疫信息系统(ISSPQ).
1993, 8(3): 299-299.
摘要:
菌毒清是山东省化工开发中心研制的新型杀菌剂,化学名称多烷撑多胺甘氨酸,分子式(H17C8NHCH2CH2)NCH2COOH,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强杀灭作用,作者于1991~1992年用此药对黄瓜枯萎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报道如下.
菌毒清是山东省化工开发中心研制的新型杀菌剂,化学名称多烷撑多胺甘氨酸,分子式(H17C8NHCH2CH2)NCH2COOH,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强杀灭作用,作者于1991~1992年用此药对黄瓜枯萎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