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 Introduction Method in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Course of Crop Breeding
-
摘要: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论述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农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的功能性还未充分体现。针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作物育种学为例,采用文献导读教学方法将“多样化”“隐性化”“特色化”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探索文献导读在作物育种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模式,发挥农学专业课程在“德育”和“智育”方面的作用,并为农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Abstract: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 educational discourse, but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of agronomy, its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not yet been fully reflected.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s training and taking the course of Crop Breeding as the case, the team integrates the “diversified” , “implicit” and “characterist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ourse through the teaching method of literature introduction. Besides, it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 introduction method in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rop Breeding, gives play to the role of specialized agricultural courses in “moral education” and “intellectual education” ,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agricultural specialized courses.
-
Key words:
-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
- literature introduction /
- Crop Breeding
-
表 1 “人文素养类”文献库示例
文献资料 专业知识点 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1]陈志兴,李春寿. 保障粮食安全育种途径与创新研究[J]. 种子,2004(7):61−62. ①粮食安全;②作物育种学的研究现状;③作物育种学研究的展望 ①爱国主义情怀;②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2]王浩. 遗传物质淘汰、优胜、组成规律,自交衰退、生物濒危、杂种优势新解 [J]. 分子植物育种,2017,15(7):2762−2776. ①遗传、选择与进化;②自交的遗传效应;③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3]林一心,施纯伙,潘世明. 三十年来甘蔗有性杂交的亲本选配回顾 [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4):5−9. ①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②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原则 ①辩证的否定观;②认知来源于实践 [4]孙琦,李文才,于彦丽,等. 美国商业玉米种质来源及系谱分析[J]. 玉米科学,2016,24(1):8−13. ①种质资源研究的意义;②杂种优势育种;③群体改良的研究背景 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事物发展过程中普遍联系的观点 [5]关淑艳,费建博,刘智博,等.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玉米抗逆育种中的应用 [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8,40(4):399−407. 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②抗逆品种选育程序 ①品种形成的质量互变观点;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内外因综合作用推进事物发展 表 2 “科学素养类”文献库示例
文献资料 专业知识点 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1]曹馨尹. 创新与梦想:走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J]. 湘潮,2019(10):24−27. ①作物育种学成就;②杂种优势育种的研究背景 ①求真、务实与创新;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③激发求知本能以及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2]李继开,王素玲,李珣,等. 21世纪水稻产量大突破的战略构想 [J]. 北方水稻,2017,47(6):41−46. ①传统育种与现代育种技术的比较;②杂种优势育种的利用;③群体改良的意义 ①科学进步动力来源于对知识的认知和社会的影响;②认识科学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林静,景东林. 航天诱变小麦新品种——邢麦18号 [J]. 农业科技通讯,2019(1):159−161. ①诱变育种;②太空育种的理论基础;③诱变育种的品种选育过程 ①领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②对科学知识有正确的价值评判 [4]耿爱民,武利峰,刘渤,等. 小麦群体改良过程中蓝矮败的选择技术与技巧 [J]. 中国种业,2016(6):14−17. ①群体改良的应用;②群体改良后代的选择;③抗逆性育种 ①学会正确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②学会独立思考 [5]Maarten J.Chrispeels,郑婕. 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产量和销量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33(6):120−132. ①转基因育种的发展历史;②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 ①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②要具备负责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 表 3 “职业素养类”文献库示例
文献资料 专业知识点 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1]云霓. 朱有勇 将论文写在贫困大地上的“农民教授” [J]. 绿色中国,2019(5):15−17+14. ①抗病虫育种;②粮食安全 ①培养对专业的认同;②激发投身“三农”工作的使命和责任 [2]唐凌. 高产农作物促进民族经济融合中相关因素分析——以容县华侨引进矮仔占水稻为例 [J]. 八桂侨刊,2008(2):11−16. ①绿色革命;②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①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根基;②正确理解成功的含义 [3]佟屏亚. 南方水稻籼改粳与“青森5号事件”——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一起重大引种事故 [J]. 古今农业,2010(1):66−72. ①引种与选择育种;②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 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②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4]江娜. “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 [J]. 种子世界,2014(7):7−8. ①作物育种学成就;②远缘杂交的研究背景 ①对农业的认识,对农村的关注,对农民的热爱;②培养良好的职业信念 [5]剑子. 热爱是最好的动力——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教授 [J].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4(2):35−36 ①杂交育种背景介绍;②群体改良的应用;③转基因育种的应用 ①无私奉献的职业修养;②保持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态度 -
[1] 张正光.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8, 10(4): 1. DOI: 10.13585/j.cnki.gxfdyxk.2018.04.001. [2] 朱平. 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协同与长效机制的建构: 以全员育人为中心的考察[J]. 思想理论教育, 2019(2): 96. DOI: 10.16075/j.cnki.cn31-1220/g4.2019.02.017. [3] 韩宪洲.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17(2): 1. DOI: 10.16255/j.cnki.11-5117c.2019.0029. [4] 周建华, 颜悦. 新农科建设与广东高等农业教育发展[J]. 高等农业教育, 2019(4): 12. DOI: 10.13839/j.cnki.hae.2019.4.003. [5] 祝士苓, 王素斋. 困境与转型: 农业普高教育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8, 25(3): 100. DOI: 10.19640/j.cnki.jtau.2018.03.022. [6] 周孜, 高婵, 赵晨. 农学类研究生招生的困境与建设思路: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 2019(5): 78. DOI: 10.13839/j.cnki.hae.2019.5.015. [7] 应义斌, 梅亚明.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1): 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1.001. [8] 吕新, 张泽, 侯彤瑜, 等. “新农科”背景下农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68): 1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8.007. [9] 苏一兰, 孟衡玲, 罗思, 等. 作物育种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2(6): 54. DOI: 10.3969/j.issn.1672-7894.2012.16.034. [10] 蒲至恩, 牛应泽, 郭世星, 等. 作物育种学“拼盘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4): 453. DOI: 10.3969/j.issn.1008-9713.2009.04.020. [11] 胡叶凡, 蔡亮. 引入原始文献阅读的《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7, 39(6): 779. DOI: 10.11844/cjcb.2017.06.0373. [12] 杨利平. 高校运用思想政治工作三大规律合力育人研究[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19. [13] 赵继伟. “课程思政”: 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9, 17(2): 114. DOI: 10.3969/j.issn.1672-626x.2019.02.014. [14] 王淑琴. 实施“课程思政”需要确立六种思维[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 31(11): 70.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9.11.013. [15] 王海青.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实施[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30): 193. DOI: CNKI:SUN:JYJU.0.2019-30-081. [16] 陆启越. 高校德育评价范式转换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 2018.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
- HTML全文浏览量: 5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