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dentity Desalination of the Transfer of the Right to Use Homestead
-
摘要: 我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只能在农村居民之间流转,其流转表现出明显的身份性,引发大量法外隐形流转、宅基地闲置等问题。随着新时代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民对宅基地财产性收益的迫切需求,身份性限制成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障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身份性之淡化存在立法基础和司法基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身份性应当被淡化。立法应回应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构建宅基地使用权公示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有期限使用制度,淡化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的身份性,回归宅基地使用权的私权本质。Abstract: China’ s current right to use homestead can only be transferred among rural residents, and its transfer shows obvious identity, giving rise to a large number of extrajudicial invisible circulation, idle homestead bases and other problems.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urgent demand of farmers for the property income of homestead, the restriction of identity becomes an obstacle to the transfer of the right to use homestead. The homestead. The identity of the transfer of the right to use the homestead has a legislative basis and judicial basis,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transfer of the right to use the homestead should be diluted. The legislation should respond to the policy of “Three-Rights Separation” of homestead, construct the public system of the right to use the homestead, the system of paid use and the system of time-limited use, desalinate the identity in the transfer of homestead use right, and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private right of homestead use right.1)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发《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严禁城乡间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上房屋。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指出农村住宅用地仅能分配给本村村民。2011年最高法院印发的《关于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明确指出宅基地上农房转让给非本经济集体组织成员的买卖合同无效。2013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坚决遏制违法建设、销售“小产权房”的紧急通知》也规定城镇居民不得购买农村宅基地或宅基地上房屋。2) 参见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2007)通民初字第1031号判决书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7)二中民终字第13692号判决书。3) 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2018)浙0782民初11001号民事判决书4)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2019)苏0312民初458号民事判决书5) 云南省西畴县人民法院(2018)云2623民初448号民事判决书6)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法院(2012)忻行初字第13号民事判决书和山西省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2)忻中行终字第31号民事判决书7)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第19条规定:在国家确定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可以按照国家政策及相关指导意见处理宅基地使用权因抵押担保、转让而产生的纠纷。义乌市是第一批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义乌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细则(试行)》第七条规定,已完成新农村建设(含更新改造、旧村改造、“空心村”改造、“异地”奔小康工程)的村庄,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所在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国土局、农林局(农办)备案后,允许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跨集体经济组织转让。
-
表 1 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相关案件
序号 案件 时间 案情介绍 案例一 李亚玲与李雪球等宅基地使用权纠纷案③ 2018/06/28 原告李亚玲和被告李雪球、李凤仙分属义乌市不同集体经济组织,2006年12月7日原告与二被告就安置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签订买卖合同。原告支付了全部价款,但被告未协助办理不动产的过户登记。故原告诉至法院请求认定买卖合同合法有效。法院认定宅基地使用权转让行为有效,房屋买卖合同有效 案例二 黄兴信与单运平确认合同有效纠纷④ 2019/01/08 原告黄兴信与被告单运平分别是徐州市铜山区不同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2013年9月2日双方就被告所有的农房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并约定宅基地使用权一并转让,被告不配合办理登记过户手续,故原告诉至法院请求确认买卖合同有效。法院认定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表 2 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相关案件
序号 案件 时间 案情介绍 案例三 童家友、童家清等与童家福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纠纷案⑤ 2018/06/19 被告童家福擅自在其父亲(童德香)母亲(黄正英)遗留的宅基地上修建房屋,原告童家友、童家清、童家分发现后进行阻止而发生纠纷,经村委会、司法所解决未果后,故诉至法院要求继承父母遗留的宅基地使用权,法院未支持原告诉求 案例四 薛万田诉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登记案⑥ 2011/01/21 原告薛万田是薛三明的小儿子,被告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颁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时错将薛三明的宅基地登记在长子薛大田的名下。薛三明死后原告才知晓宅基地登记错误一事,故诉至法院请求撤销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为薛大田颁发的忻集建(1992)字第025993号《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均支持原告诉求 -
[1] 王利明. 物权法研究[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940. [2] 高圣平. 宅基地制度改革与民法典物权编编纂: 兼评《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二次审议稿)》[J]. 法学评论, 2019, 37(4): 108. DOI: 10.13415/j.cnki.fxpl.2019.04.009. [3] 王卫国, 朱庆育. 宅基地如何进入市场: 以画家村房屋买卖案为切入点[J]. 政法论坛, 2014, 32(3): 92. [4] 孟勤国. 物权法开禁农村宅基地交易之辩[J]. 法学评论, 2005(4): 25. DOI: 10.13415/j.cnki.fxpl.2005.04.004. [5] 孟勤国. 禁止宅基地转让的正当性和必要性[J]. 农村经营管理, 2010(5): 24. DOI: 10.3969/j.issn.1672-0830.2010.05.010. [6] 吕军书, 张文赟.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风险防范问题分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0(2): 102.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3.02.042. [7] 陈小君, 蒋省三.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规范解析、实践挑战及其立法回应[J]. 管理世界, 2010(10): 1. DOI: 10.19744/j.cnki.11-1235/f.2010.10.001. [8] 曹泮天. 宅基地使用权隐形流转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 2013(4): 75. DOI: 10.3969/j.issn.1009-2382.2013.04.016. [9] 温世扬, 韩富营. 从“人役权”到“地上权”: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再塑造[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8(2): 20. DOI: 10.3969/j.issn.1000-2456.2019.02.004. [10] 宋志红.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律内涵和制度设计[J]. 法学评论, 2018, 36(4): 142. DOI: 10.13415/j.cnki.fxpl.2018.04.013. [11] 郑尚元. 宅基地使用权性质及农民居住权利之保障[J]. 中国法学, 2014(2): 142. DOI: 10.14111/j.cnki.zgfx.2014.02.007. [12] 胡建. 农村宅基地有限抵押制度的证成与支撑[J]. 中国软科学, 2015(7): 13. DOI: 10.3969/j.issn.1002-9753.2015.07.002. [13] 高圣平, 吴昭军.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试点总结与立法完善: 以《土地管理法》修订为对象[J]. 山东社会科学, 2019(8): 103. DOI: 10.14112/j.cnki.37-1053/c.2019.08.015. [14] 江晓华. 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司法裁判立场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1): 191. DO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7.01.019. [15] 张菡冰, 李翔, 柳乾坤, 等. 宅基地使用权去身份化改革的两难困局及其突破[J]. 中国土地科学, 2015, 29(8): 49. DOI: 10.13708/j.cnki.cn11-2640.2015.08.007. [16] 惠建利.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流转规范与法律制度创新[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7(5): 69.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16.05.011. [17] 李凤章, 李卓丽. 宅基地使用权身份化困境之破解: 以物权与成员权的分离为视角[J]. 法学杂志, 2018, 39(3): 68. DO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8.03.008. [18] 王小莹.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研究[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2: 210. [19] 陆剑.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4. [20] 宋志红.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宅基地权利制度重构[J]. 法学研究, 2019, 41(3): 73. [21] 韩松. 宅基地立法政策与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J]. 法学研究, 2019, 41(6): 70. [22] 钟三宇. 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制度构造: 以宅基地资格权与使用权分离为视角[J]. 社会科学, 2019(10): 88. DOI: 10.13644/j.cnki.cn31-1112.2019.10.008. [23] 陈小君. 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之维[J]. 法学研究, 2019, 41(3): 48. [24] 曹益凤. 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制度困境与出路选择[J]. 农业经济问题, 2020(3): 49. DOI: 10.13246/j.cnki.iae.2020.03.007. [25] 陈小君. 我国涉农民事权利入民法典物权编之思考[J]. 广东社会科学, 2018(1): 219. DOI: 10.3969/j.issn.1000-114X.2018.01.024. [26] 胡振红, 叶桦. 农村宅基地转让制度改革目标及总体方案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 2018(4): 147. DOI: 10.13713/j.cnki.cssci.2018.04.022. [27] 吕军书, 吴佳熹. 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制度改革方向[J]. 学术探索, 2018(7): 58. DOI: 10.3969/j.issn.1006-723X.2018.07.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