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的研究与展望

巩海秀 付伟

巩海秀, 付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的研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3, 17(0): 1−10 doi: 10.12371/j.ynau(s).202212018
引用本文: 巩海秀, 付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的研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3, 17(0): 1−10 doi: 10.12371/j.ynau(s).202212018
Haixiu GONG, Wei FU. Research and Prospect of Digital Empowerment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iteSpace-based Bibliometric Analysis[J].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doi: 10.12371/j.ynau(s).202212018
Citation: Haixiu GONG, Wei FU. Research and Prospect of Digital Empowerment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iteSpace-based Bibliometric Analysis[J].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doi: 10.12371/j.ynau(s).202212018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的研究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doi: 10.12371/j.ynau(s).20221201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异质性视角下西部家庭消费间碳排放的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研究”(7226403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巩海秀(1999—),女,江苏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农林经济管理

    通讯作者:

    付伟(1986—),女,山东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生态经济、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农林经济管理

  • 中图分类号: G 254.921

Research and Prospect of Digital Empowerment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iteSpace-based Bibliometric Analysis

  • 摘要: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中国乡村复兴的关键措施,也是实现乡村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加快推进数字农村发展后,利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成为学者们探讨的焦点。文章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知识图谱,结合文献分析此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以及主题演变。结果显示:(1)发文量方面:自2017年才开始有该领域相关著作的出现,且前两年文章总量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态势,直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突破后文章发表量才大幅上升。发文机构主要是高校和研究所且机构间合作较少。作者分布呈分散状态,主要以零散合作为主;(2)研究热点方面:根据关键词聚类确定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热点是: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共同富裕、数字鸿沟;(3)主题词演变方面: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趋势与数字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主题词从经典的“三农”工作演变为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核心乡村振兴的新兴主题,研究热点也从探究数字化乡村理论逻辑演变为更加关注实践层面应用。未来乡村振兴的重点逐渐往数字化方向倾斜,应该加强对数字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
  • 图  1  2017—2022年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发文量

    图  2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领域作者合作可视化图谱

    图  3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领域机构合作可视化图谱

    图  4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领域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

    图  5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研究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图  6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领域前21位突现关键词

    表  1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核心学者及发文量

    序号作者发文量 序号作者发文量 序号作者发文量
    1沈费伟11 9常凌翀2 17谢婷2
    2刘少杰310唐红涛218唐文浩2
    3陈桂生311丁波219李媛媛2
    4赵月枝212白永秀220文丰安2
    5叶温馨213夏当英221杨江华2
    6曾亿武214王敏222武小龙2
    7苏岚岚215朱睿博223杜芳2
    8彭艳玲216罗志伟224李燕凌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领域主要研究机构

    序号研究机构发文量
    1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2
    2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7
    3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
    5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4
    6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4
    7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3
    8辽宁大学经济学院3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研究高频关键词

    序号关键词频次中心性 序号关键词频次中心性
    1乡村振兴2031.36 8数字农业120.01
    2数字乡村1200.469数字金融110.02
    3数字经济370.0610共同富裕110.01
    4乡村治理280.058数字农业120.01
    5数字技术150.0612数字治理70.00
    6数字鸿沟130.0313智慧农业60.00
    7数字赋能130.0314乡村建设60.00
    下载: 导出CSV
  • [1] 郭朝先, 苗雨菲. 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路径[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9): 98. DOI: 10.12120/bjutskxb202301098.
    [2] 文丰安.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 重要性、梗阻及发展进路[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9(5): 134. DOI: 10.13793/j.cnki.42-1020/c.2022.05.013.
    [3] 李优柱, 杨鸿宇, 姜庆志, 等. 我国数字乡村研究前沿热点与建设特征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1(3): 11.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2.03.002.
    [4] 唐惠敏.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发展[J]. 农村经济, 2022(9): 42.
    [5] 李蓉.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机遇、挑战与实现路径[J]. 农业经济, 2022(10): 31. DOI: 10.3969/j.issn.1001-6139.2022.10.011.
    [6] 李彦彬, 李红星, 李道西, 张泽中. 基于可视化的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5): 31. DOI: 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04.
    [7] 彭亮, 高维新.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研究进展、热点及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世界农业, 2020(5): 76. DOI: 10.13856/j.cn11-1097/s.2020.05.009.
    [8] 李岚, 王恒, 黄佳鑫. 中外碳中和领域研究现状及前景: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林业经济, 2021, 43(10): 66.
    [9] 李芷萱, 向云, 陆倩. 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研究进展、热点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2, 43(7): 106. DOI: 10.13733/j.jcam.issn.2095-5553.2022.07.016.
    [10] 张晓晗, 刘瑞峰, 马恒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7): 40. DOI: 10.7621/cjarrp.1005-9121.20200705.
    [11] 谌玲, 孔祥利. 新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价值指向与施策重点[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2, 43(6): 73. DOI: 10.14178/j.cnki.issn1007-2101.20221107.002.
    [12] 雷明, 于莎莎. 乡村振兴的多重路径选择: 基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 2022(9): 1. DOI: 10.3969/j.issn.1004-6917.2022.09.001.
    [13] 胡嘉慧, 周笑梅.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 2022(8): 42. DOI: 10.3969/j.issn.1001-6139.2022.08.015.
    [14] 魏秀菊, 廖艳, 朱明.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 生态农业工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 30(12): 2023. DOI: 10.12357/cjea.20220400.
    [15] 徐赣丽, 朱俊波. 乡村智慧的旅游利用与乡村振兴[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0(6): 104. DOI: 10.13501/j.cnki.42-1328/c.2022.06.009.
    [16] 张国霖. 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J]. 基础教育, 2018, 15(5): 1. DOI: 10.3969/j.issn.1005-2232.2018.05.002.
    [17] 谭俊英, 蒋馨岚.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及发展路径[J]. 贵州社会科学, 2022(9): 103. DOI: 10.13713/j.cnki.cssci.2022.09.019.
    [18] 刘海启. 加快数字农业建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新动能[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12): 1.
    [19] 肖国安, 陈谦, 王文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路径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 2022(10): 161. DOI: 10.13713/j.cnki.cssci.2022.10.019.
    [20] 马东俊. 数字乡村战略下农村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 农业经济, 2022(9): 38. DOI: 10.3969/j.issn.1001-6139.2022.09.014.
    [21] 汪亚楠, 王海成. 数字乡村对农村居民网购的影响效应[J]. 中国流通经济, 2021, 35(7): 9. DOI: 10.14089/j.cnki.cn11-3664/f.2021.07.002.
    [22] 伍国勇, 庞国光, 汤钧惠等. 中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3(4): 15. DOI: 10.13331/j.cnki.jhau(ss).2022.04.002.
    [23] 李宣蓉, 范静.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22(18): 50. DOI: 10.3969/j.issn.1002-5863.2022.18.013.
    [24] 王涛, 武友德, 陈长瑶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与路径分析[J]. 西北人口, 2022, 43(5): 102. DOI: 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22.05.009.
    [25] 徐政, 郑霖豪. 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8(4): 3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s.2022.05.001.
    [26] 黄祖辉, 傅琳琳.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探索与模式解析[J]. 改革, 2022(5): 21.
    [27] 胡莹.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数字鸿沟审视[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2(4): 60.
    [28] 丁波. 数字赋能还是数字负担: 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及治理反思[J]. 电子政务, 2022(8): 32. DOI: 10.16582/j.cnki.dzzw.2022.08.003.
  • 加载中
图(6)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
  • HTML全文浏览量:  5
  • PDF下载量:  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2-08
  • 录用日期:  2023-03-02
  • 修回日期:  2023-03-0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3-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